关于<草船借箭>所提出的问题 草船借箭的三个问题

作者&投稿:衅肤 2025-05-20
根据《草船借箭》一文提三个问题,再选一个问题回答。

《三国演义》里的《草船借箭》是第几集?
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电视剧《三国演义》第三十四集 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讲了什么
“草船借箭”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演义》,孔明用奇谋借箭。


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智勇双全,可是心胸狭窄,很妒忌诸葛亮(字孔明)的才干。因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哪知诸葛亮只要三天,还愿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甘受处罚。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万支箭,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来除掉诸葛亮。于是他一面叫军匠们不要把造箭的材料准备齐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虚实。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这件事要请你帮我的忙。希望你能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个军士,船要用青布慢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两边。不过,这事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


鲁肃答应了,并按诸葛亮的要求把东西准备齐全。两天过去了,不见一点动静,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请鲁肃一起到船上去,说是一起去取
这可是我自己找的,选我啊

  结局1——只差一枝箭
  
  草船上的草人中了很多箭,约有十万余枝,但是仔细一数,只有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枝。结果周瑜依军法处斩诸葛亮。
  
  结局2——禁不住急拐弯
  
  船行到曹营附近,曹军射以乱箭,箭极多,插满船身的一面,于是诸葛亮把船身掉一下,船即失去平衡,侧翻了,箭、船、舵手、鼓手、孔明、鲁肃皆入江喂鱼。
  
  结局3——曹军请来张艺谋
  
  曹军方面请张艺谋来指导弓箭手,乱箭齐发,草船无甚护甲,结果(可以想一下《英雄》里秦军攻城时,劲弩乱箭射穿墙瓦的情景)箭是借到了,可舵手,鼓手,孔明,子敬一干人等俱成刺庄晓毅 说:
  
  结局4——超载
  
  船行到曹营附近,曹军射以乱箭,箭极多,插满船身的一面,诸葛亮及时掉转船头,箭插满船身的另一面。诸葛亮令军士大喊:“谢谢曹丞相赠箭!”雾散,曹军发现后追击,孔明船队负重太多,来不及逃走,皆被曹军俘获。
  
  结局5——曹军射的是火箭
  
  船行到曹营附近,曹军以火箭射之,火箭遇草立即引起大火,同时又使草船在大雾中显得分外明显(就像雾天汽车开雾灯一样),曹军纷纷继续瞄准火船射箭。
  
  结局6——新式武器
  
  船行到曹营附近,突然看见曹军推来了数十台投石机……
  
  结局7——曹操也不傻
  
  话说诸葛亮和鲁肃率领船队借着大雾来到曹营附近,下令擂鼓呐喊,谁知曹营也同样擂鼓呐喊,而且声音居然比诸葛亮他们还大,诸葛亮心虚,下令船队放箭,结果天亮后诸葛亮返航时候非但没有借到一枝箭,反。
  
  结局8——喊错地儿了
  
  诸葛亮和鲁肃率船队来到曹营附近,擂鼓呐喊,却半天不见曹营有回音,诸葛亮怒,下令全力呐喊,仍不见回音,诸葛亮大怒,下令不全力喊者斩,士兵害怕,都喊破了嗓子。但曹营居然还是没动静。天亮后才发现原来因为天黑雾大,船队走错了方向,开到了荒郊野外。诸葛亮晕倒。
  
  结局9——曹操是个二百五
  
  曹操听到水寨外的喊杀声,心中冷笑:“就东吴这几万人马也敢来挑战?”当即下令全军出击。诸葛亮和鲁肃见势不妙,掉头逃跑,好容易借着天黑雾大逃脱了曹操军的追赶,不想曹操军不肯善罢甘休,顺势来到周瑜水寨前叫骂,周瑜不知就里心中害怕,下令调拨所有弓箭手到江边,好容易将曹军射退,倒把东吴的箭射了个精光。诸葛亮听说不妙,也不回东吴军营,直接逃回夏口去了。
  
  结局10——讨债的来了
  
  草船借箭完美成功,诸葛亮借得10余万枝箭,周瑜虽然为没有除掉诸葛亮而遗憾,却也不得不佩服。第二天还是个大雾天,诸葛亮正和周瑜、鲁肃在营中饮酒作乐,却听到水寨外曹军擂鼓呐喊,诸葛亮笑道:“曹贼吃了我草船借箭的亏,也想如法炮制,可我这么聪明,怎么会上他的当?”下令不予理会……天色大亮后才发现原来曹军是玩真的,东吴军营已被占领。只见曹操理直气壮地来到诸葛亮跟前伸出右手:“孔明先生,你是不是把昨天借我的箭还给我呀?”

语言描写,体现诸葛亮做事周到,谨慎,细致
自信,胸有成竹,
吃惊,惊讶
抑,扬

“诸葛亮说:‘你借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1`这句子是(语言)描写,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诸葛亮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1在朗读诸葛亮的话时读出(胸有成竹)语气。
“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
1在读鲁肃的话时要读出(吃惊)语气。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放箭,不让他们近前。’”
1在读曹操的话时要显出他的思考再决断,所以读他的话时要先(缓慢,低沉),再读出(肯定,高昂的)语气。

语言 诸葛亮的聪明
肯定
吃惊
缓慢,肯定

1孔明---胸有成竹
2子敬---惊讶,半信半疑
3孟德---先疑虑,后命令!

语言描写,体现诸葛亮做事周到,谨慎,细致
自信,胸有成竹,
吃惊,惊讶
抑,扬

语言描写,体现诸葛亮做事周到,谨慎,细致 自信,胸有成竹, 吃惊,惊讶 抑,扬


你是否需要了解?

有关“草船借箭”的详细资料,谁有?
诸葛亮“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读了这段故事,常常使人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然而,诸葛亮的一生并没有干过这件事。那么,这个故事是不是罗贯中凭空杜撰的呢?那也不是,因为他确有所本。 根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与孙权对垒濡须...

一、用100字左右概括《草船借箭》的故事,用上“妒忌、推却、自有妙用...
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由于《草船借箭》中诸葛亮的胆识才智,受到后人的赞美,因而引申创作了许多成语趣闻,戏剧表演,推动着智慧的启迪与发展。 但在正史《三国志》中却是孙权所为,发生的时间也不是在赤壁之战,而是在...

《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实际能借多少箭
十万支箭。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歇后语 草船借...

草船借箭实际是由谁提出的?
为了保持船的平衡,孙权急中生智,让船调转方向,使另一侧也受到箭的攻击。这样一来,船因为两侧的箭数量相当而保持了平衡,孙权得以安全返回。历史评价:孙权的这一举动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和应变能力,也让曹操十分感叹,留下了“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名言。综上所述,草船借箭这一计策并非由诸葛亮提出...

关于三国演义草船借箭(三国演义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摘抄)
三国演义之中有一个很精彩的故事叫草船借箭,故事说的是在赤壁之战之中,周瑜由于嫉妒诸葛亮的才华,想找个理由置他于死地,所以就给诸葛亮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让他在十天之内制造出十万支箭,这个任务在当时的情况下是绝对不可能完成的,诸葛亮一看就知道是一个害人计谋,不但表示接受,而且...

人教版 五年级 下册 语文19课《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
诸葛亮“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读了这段故事,常常使人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然而,诸葛亮的一生并没有干过这件事。那么,这个故事是不是罗贯中凭空杜撰的呢?那也不是,因为他确有所本。【参见下文】根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裴松之注,建安...

简述《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到十万余支箭,立下奇功。但草船借箭,历史上或确有其事,但主要人物并非诸葛亮,而是孙权。孙权不是...

关于草船借箭的资料
第三天夜里,诸葛亮和鲁肃乘船北上,靠近曹操的水军大营。由于大雾弥漫,曹操的军队误以为遭遇敌袭,便万箭齐发,射在船上的草把子上。等到天亮,雾散了,诸葛亮下令返回,船上的草把子上已经插满了箭,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将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周瑜惊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承认自己不如他。这个故事...

草船借箭的背景是什么?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内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鲁肃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二十条草船诱敌,终于“借”到了十万余支箭。 史书原文 据《三国志》记载:十八年正月,曹...

有关”草船借箭”的资料
草船借箭 由于《草船借箭》中诸葛亮的胆识才智,受到后人的赞美,因而引申创作了许多成语趣闻,“草船借箭”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戏剧表演,推动着智慧的启迪与发展。但在正史《三国志》中却是孙权所为,发生的时间也不是在赤壁之战,而是在赤壁之战后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