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注释是什么?

作者&投稿:钭娜 2025-05-22

《论语》十二章注释是:

子:先生,指孔子。

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不亦说乎}乎:语气词。

说:通“悦”,愉快。

愠:生气,发怒。

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吾:人称代词,我。

日:每天。

立:站立,站得住。

惑:迷惑,疑惑。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相关介绍: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所选十二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

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世的原则等论述。




你是否需要了解?

论语十二章翻译注释
关于论语十二章翻译注释如下: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论语》十二章的解释是什么
《论语》十二章的解释是什么  我来答 3个回答 #热议# 已婚女性就应该承担家里大部分家务吗? 百度网友d5df23945 2013-10-09 · TA获得超过211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7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0.4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本篇概述本篇共计24章。其中著名的文...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注释】(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音zhì,同“智”;乐,古音yào,喜爱的意思。【译文】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评析】孔子这里所说的“智者”...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单字解释
《论语》十二章 先秦:佚名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注释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么?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么?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么?”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论语十二章注释
2020-11-19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注释翻译 2015-10-25 论语十二章注释语文书上的(全) 8 2013-11-19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注释 1 2013-11-14 论语十二章的解释。。 62 2018-01-09 《论语》十二章怎么注释? 7 2020-11-15 论语十二章解释及译文 更多类似问题 > 为...

国学经典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注释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解释
解释:人到了七十岁,做事就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出自:《论语十二章》作者:先秦·佚名 文章: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

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注释初一
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注释初一如下:1、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曾子曰:吾日...

高中论语十二章翻译君子食无求饱
高中论语十二章翻译君子食无求饱的意思如下:意思是饮食不要求饱,指饮食要节制。出自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意思: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