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在三国演义,草船借箭中,诸葛亮 鲁肃 曹操 周瑜等人物品格。谢谢 《草船借箭》中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的身份是?
先说三国演义
刘备:礼贤下士,知人善用,忠于汉室,喜怒不形于色,反复无常,虚伪,泪人一个,是仁义的化身
诸葛亮: 足智多谋,极善内政,长于军事,能言善辩,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是智慧的化身
曹操:奸诈,阴险,狠毒,多疑,但知人善用,胸有大志,所谓“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文学功底也不错。
鲁肃:顾全大局、忠厚老实而又才智平庸、谨小慎微、循规蹈矩
周瑜:美男子,心胸狭窄,嫉贤妒能,善统兵,知音律。
张飞:勇猛、豪爽、好酒、重君子而远小人,但粗中有细!
再说三国志:
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机权干略,不亚于曹操。随是屡战屡败,总是折而不饶,终不为人下!举国托孤于诸葛,可见其用人之高,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诸葛亮: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应变将略,非其所长。陈寿的评价是最客观和可信的!
曹操-【COME ON】 曹操是政治家、谋略家、文学家,建安“三曹七子”之首,其叱咤风云、临险不惊的军事才干,气壮山河、舍我其谁的政治抱负,直抒情怀、气魄雄伟的诗词文赋。曹操此人大气、深沉、豁达、豪爽、洒脱、风趣、机敏、随和、诡谲、狡诈、冷酷、残忍!
鲁肃-历史上的鲁肃雄才大略、足智多谋,性情豪爽、文武双全,处事果断,临危不乱,曾多次展现出高度的智慧和卓识的远见。演义为了突出诸葛亮的智慧,鲁肃是吃亏最大的人。
张飞-骁勇威猛,能文能武,豪爽,喜画美人,善草书,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汉将军飞率精卒万人大破贼首张郃于八蒙立马勒铭”是张飞的亲笔提书!
一、诸葛亮:神机妙算,知天文(知道3天后有雾),知人(算准了周瑜和鲁肃的为人)。
二、鲁肃:忠厚老实(答应诸葛亮不告诉周瑜就没告诉周瑜)。
三、周瑜: 嫉妒贤人(诸葛亮),为人阴险(用造箭害诸葛亮),心胸狭窄,不能容人,但对鲁肃却是个好上司(什么事都教他,并告诉他知识)
四、曹操: 生性多疑,谨慎小心(知道有大雾就谨慎小心的不敢追击)。
鲁肃:同样是充满智慧,勇气,可谓智勇双全
曹操:生性多疑,过于慎重,是一个枭雄(真正历史上的曹操不仅是军事家,政治家,还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三国演义把他写成反面人物,是创作需)
周瑜:没有度量,妒贤忌才,刚愎自用,意气用事(经常抱怨既生瑜何生亮,喜欢跟诸葛亮故不去)
去看下百家讲坛中《易中天品三国》,你会学到更多哦。
诸葛亮:以自身的智慧来应对周瑜的刁难,有事求人,不得不花费一些精力
鲁肃:大局观最强,深知孙刘联合的重要性,极力促成联合,化解矛盾
曹操:此战有点大意,充分体现其性格多疑,被孔明钻了空子
周瑜:此役中有点借刀杀人的动机,稍欠大局观,但其一生为东吴死而后已
诸葛亮:聪明 周瑜:能力还可以,但嫉妒心太强 鲁肃:为人正直,说到做到 曹操:一代奸雄,阴险狡诈
诸:机智过人,神机妙算!
周:思维敏捷,气量太小!
鲁:性格和善,四处撮合!
曹:一代枭雄,疑心较重!
你是否需要了解?
《草船借箭》中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的身份是?
鲁肃身份是:赞军校尉;鲁肃率领部属投奔孙权,为其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孙权部下多主降,而鲁肃与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战。结果,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曹操身份是:大汉丞相;曹操以汉朝天子刘协的名义征讨...
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的第几回?谁还知道类似这样的<<三国演义>>中...
草船借箭的故事 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公元前一世纪左右,中国正处在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期,其中魏国占据北方 ,蜀国占据西南方,吴国占据南方。有一次,魏国派出大军,从水路攻打地处长江边上的吴国。不多久,魏军就 进发到离吴国不远的地方,在水边扎下营地,伺机攻打。吴国...
诸葛亮草船借箭还有哪些故事?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二、简评:草船借箭中处处...
草船借箭中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哪里
诸葛亮在“草船借箭”中的神机妙算,首先体现在他对天气变化的精准预判。他成功预测到江面会出现大雾,并且能够借助东风,这一系列的天气变化成为了他成功的关键。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与周瑜的对话中,明确提到了他如何利用天气和自然条件,为草船借箭做好了充分准备。其次,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还体...
草船借箭经过结果是什么?
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让他十天造十万只箭。经过:诸葛亮请鲁肃去去取箭。结果:最后诸葛亮取得了箭,周瑜自叹不如。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
三国演义之草船借箭的资料
三国演义之草船借箭的资料《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
草船借箭中,诸葛亮是主角还是周瑜?
历史上真正草船借箭的人是周瑜。他要一探曹军的阵势,下令射箭。他没料到船身会中这么多箭,使得船要倾覆,仅仅是急中生智之举罢了。这件事后来被罗贯中移花接木,变成了赤壁之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原型。草船借箭的故事却确实存在 ,但故事的主人公却是周瑜,而非我们传统认为的诸葛亮 。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出自于哪里?
诸葛亮吩咐军士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
简述《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
终于借到十万余支箭,立下奇功。但草船借箭,历史上或确有其事,但主要人物并非诸葛亮,而是孙权。孙权不是乘轻船,而是坐大船。曹操也没有说弓弩不得妄发,而是下令射箭。结果万箭齐发,都射在了孙权的船上,船就向一边倾斜,于是孙权便下令掉头,使“箭均船平”,然后安然回去。
诸葛亮草船借箭在《三国》第几集
诸葛亮草船借箭在《三国演义》原著的第四十六回。电视剧中,《新三国》草船借箭则是在第40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