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作文600字:以陶渊明为什么归隐为话题 作文 以如何看待陶渊明辞官归去为话题的作文 文体不限(除诗歌...
写作思路:做到条理清楚、自然、明白,不杂乱,要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探索人生真谛,或谈论思想问题、治学精神,使读者受到启迪和教育。这样的文章有了哲理,给予读者的感受也就更加丰富了。
正文内容:
在我看来,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公职,归隐醉心田园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诚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也有权利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能因为我们自己做不到就不认可他人的态度。他远离世俗,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能做出这样一个决定,具有莫大的勇气和无比坚韧的信念。
但是,就算陶渊明做个逍遥自在的隐士,真的就是天天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吗?不见得,他只是一个有志有才却不得施展出来的落魄百姓。普通老百姓真的小富即安吗?老婆孩子热炕头不过是对现实的妥协和自嘲罢了,谁人不是整天滔滔不绝热衷于经济走势和国际局势?
很多人都有过“英雄梦”,只是在现实面前低下了头而已。人类都有好奇心,都希望生活多姿多彩,比如希望爱情轰轰烈烈,希望事业蒸蒸日上,希望能够建功立业。
你看陶渊明飘逸洒脱,我看陶渊明落魄无能。因为人无论在哪里生活,都要为自己的父母子女谋三餐,为他们的衣食住行负责。如果你为了自己的好恶,不愿流俗,却苦了家人与孩子,那样的“独善其身”是没有了沉重的生活包袱,没有与世俗同流合污,可是却少了份责任与担当,他那如同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般的笑容也就只有对着大自然抒发了,因为他和人类的生存规则是背道而驰的。
人人都想与大自然融为一体,都想过超凡脱俗神仙般的生活,都想让生命轻盈,可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人?生而为人的悲哀,柴米油盐的琐屑,又有几人能摆脱?小而为自己为家人,大而为国家,一个有志有才的人不应当为国效力吗?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才是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的光辉写照。避世写些虚幻的文章类似《桃花源记》来麻醉自己,迷惑世人,还不如多做些实干的事来挽救国家与人们,比如滕子京,比如欧阳修,比如左宗棠他们连续遭贬不也在所贬之地做出了成绩了吗?
陶渊明所过的生活是人人都向往的,脱离尘世的一切烦恼,不用卑躬屈膝不用曲意逢迎不用为了五斗米折腰,过着读书喝酒作诗的慢生活,但是他的洒脱只是看起来也很美。可真到做起来,太难!
没有酒精的麻醉,估计孩子的哭泣,家人的埋怨都能使你崩溃。
父亲是一位教师,在我很小的时候,据说父亲是他学校四大赌鬼之一,成天混耍麻将桌上。中午、晚上、双休日,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他都利用了起来。母亲与他吵,甚至大打出手,可他不听,依旧我行我素。于是,我的童年便在无休无止的争吵中度过了近乎四分之三。
我对幼年时期母亲与我的对话最深刻的内容是:
“如果我跟你爸爸离婚,你跟谁?”
“跟你!”
那时,每当母亲这样问时,我都会毫不犹豫地做出选择,没有一丝的犹豫。
就这样,我与父亲的关系渐渐地疏远,但不知不觉中,父亲好像突然地醒悟了,醒悟得令我措手不及,他戒赌,戒了烟,戒了一切应该戒的。他与母亲的关系又逐渐变好,终于有一些夫妻样了。
而我,在这个突然中变得手足无措,我不知道如何与父亲相处,我对他的看法已根深蒂固,很难改变了。我和父亲就如同站在河的两岸,我在这边,他在那边,母亲就是一条船,维系着这条河的两岸。
时间就这样一天天地过着。
随着时间而改变的,是我的年龄。
随着时间而产生的,是父母与我的代沟。
时间似乎开了一个玩笑,将我幼年的经历又重演,只是,主戏已由父与母之间的争吵转变为我与母亲的争吵。
父亲似乎很开通,每次我与母亲赌气,狠狠地摔门躲进自己的房间时,总能听见父亲这样对母亲进行安慰:别生气,孩子处于叛逆期,总有点脾气的,我们做父母的,多理解一啊。
听到这时,心最柔软的地方仿如被击了一般,酸酸的,说不出的感觉。
走在路上,竟没有几个人,一段路,冷冷清清的。我与父亲沉默地走着,他在前,我在后。恍惚间,突然发现父亲的肩,已没有以前那么宽厚,原来,改变的,不仅仅是我。
很唐突地,父亲突然转过身,笑着对我说:“来,我背你!”
“嗯?”我吃了一惊。
“我想起你一两岁时的事了,突然间想背背你,这么多年了,不知道还能不能背得起了。来!”
我顺从地趴在他的背后,无需跳跃,轻轻地把手搭在父亲的肩上,父亲却还是保留着习惯,半蹲着身子,猛地一起,竟有些吃力。我的身子贴在父亲的背上,把头埋在父亲的颈间,感受到的,是父亲的体温和那肩上突兀的肩胛骨。那一刹那,我的心,似乎都融化在父亲的体温中。
岁月沧桑,父亲老了,但肩膀仍能扛起了我,我想,我理解了父亲。
陶渊明的归隐之路不仅不是诗化的、浪漫的,而且是“不得已的”。这就要探究陶的政治理想与思想基础。陶是名将陶侃之后,深受着儒家思想的影响。逯钦立说,“从陶的诗文看,他是喜爱六经深受封建教养的”(2), “陶渊明少年时代的主导思想来自当时的儒家经学,者决定了他的从政理想和事业心,乃至决定了他的一生的伦理道德观点”(3)。
这里摘录陶的部分诗文,以为佐证: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
“先师遗训,余岂云坠。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不敢至”(《荣木》)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饮酒二十首》)
从陶的时代及生活的环境来看,他所可能受的影响是庞杂的。但对于一生地位地下、生活艰难的陶渊明来说,他的体验是切身的、坚实的,所以佛家、道家等思想不大可能影响到他的骨子里去,甚至他的归隐也不是如其他一些士人那样主要来源于佛、道的影响,而是主要受儒家的“君子安贫乐道”的影响。
我之所以反感诗化归隐的行为,一部分是因为这种思维方式忽视或弱化了经济、政治等“物”的因素对人的影响。以陶渊明的出仕问题为例,陶在《归去来辞》的序中说“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可见陶是为了生活而求官的。逯钦立在分析陶仕于恒玄的原因时也说他“企图以禄代耕”(4),但同时,逯更指出,陶是一个“深受封建教养怀有政治理想愿望在政治上有所成就的人”(5),他后来仕于刘裕,东下附“义”,也是出于“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这与前面提到的陶的思想基础显然是一个自然的逻辑过程,所以,陶在最后决定终身隐居的时候,他的心情实际上是复杂和矛盾的。“一方面,他摆脱了封建统治罗网,感到极大庆幸与愉快”,“另一方面,归隐就要终身放弃政治理想,就要遭受饥寒痛苦”(6)。
如此看来,归隐并不是陶的“心甘情愿”,而是“不得已”,“陶之所以成为一个隐士,决定于他的思想见解和道德品质,更是决定于他生活的历史时代和社会风气”(7)。也正是由于如此,鲁迅先生说,“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十一个人”,又说:“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8)。
那么,为什么在后世这个不得已而为之的归隐被渲染抬高,成为一种卓绝的姿态、士大夫的归宿乃至精神堡垒了呢?在分析之前,笔者欲先解决一个逻辑问题:即“陶的归隐,并不是使他成为伟大诗人的充分条件或因素”(9)。陶是在归隐生活中体现了他的伟大,而不是“因为归隐所以伟大”,并恰恰因为他并不是一上来就选择归隐,而是有过艰难的探索才显出伟大的。而且,“诗人本身并没有把隐居看的了不起,他说‘褴褛茅檐下,未足为高栖’,他说‘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10)。
笔者认为,后世抬高归隐是由于陶所经历的“时代与社会黑暗”的现象反复出现,而归隐显然是一条极佳的解脱之路。即它更具现实操作性,并且在入世/出世之间保留了后路。抬高、诗化归隐又可以抬高士人的面子与傲气。实际上后世许多人就依靠这种姿态被视为“高人”、“贤人”、“真人”,甚至又由此走上仕途。
与佛、道的与世隔绝相比,归隐生活仍然是现实的、不排斥许多俗世的幸福。与阮籍的“大人先生”式的“遗俗而独往”相比,归隐生活又是“一个穷苦到至于乞食的庶族士人面对现实所能寻求到的自我安慰”(11)。“它既没有玄学的‘大人先生’式的理想那样高不可攀,也没有佛学那样的神秘虚幻,而能在最平凡的日常生活实现一种审美的超越”(12)。自由、平静、安乐,受到后世赞赏也便是理所当然的了。
而要考察归隐后的陶渊明,便不能不提《桃花源记》。可以说,这是“一篇现实主义和积极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作品”(13),“是同陶渊明的人生理想、审美理想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其主要意义不在提出一种社会或政治理想”(14),长期的农耕劳动和生活斗争,使陶渊明逐步接近农民、了解农民,并由此设想一个理想的社会:人人劳动、天下平等。熟悉历史唯物主义的人可以很轻巧地看出这里的问题,但陶的价值在于虽然他的政治理想是空无的、反历史的、倒退的,但他从劳动人民那里获得了坚实的基础,拥有对人生艰难的深刻体验以及在这种体验之后仍然不失去对人生的亲切爱恋的感情,这使得他在人性的建设上做出了不朽的贡献,甚至对政治也还奇妙地发生了一点良性作用。笔者在这里无意于对其局限做出另一种诗化掩蔽,而是感慨:只要一个人足够“真”,能够抓住生活的内在矛盾,能够不完全脱离现实,即使走错了一些路,也还是能获得好的价值的。列宁说过,聪明的唯心主义要比愚蠢的唯物主义强,便是这道理。
笔者认为,陶渊明的这种“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自然的热爱;一是对人生的哀伤
梁启超评价陶渊明时曾经说,“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15)。确如其言,陶在自然与哲理之间打开了一条通道,在生活的困苦与自然的旨趣之间达到了一种和解。连最平凡的农村生活景象在他的笔下也显示出了一种无穷的意味深长的美。笔者试撷几例于下: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归田园居五首》)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同上》)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同上》)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二十首》)
“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未知明日事,余襟良已殚”(《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
而在对人生的哀伤上,陶渊明是深情的,毫无矫揉做作的,如“家为逆旅社,我如当去客;去去欲何之?南山有旧宅”(《杂诗八首》)又如“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挽歌诗三首》)这种大彻大悟的哀伤总让我想起德国伟大诗人里尔克,为避免偏题,此处略过不谈。
再回到鲁迅先生的话,“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我们不能不为先生的深刻而折服。我们应该认识到过分诗化归隐既是对陶的歪曲(忽视了他艰难的探索),也是对后学的误导(弱化了在现实中寻求进步的热情),尤其是如果不批判陶的及时行乐的思想(虽然这也是他“解除内心痛苦和全身避祸的方式”),那么,这极可能成为后人退缩消沉的一个借口,而没有比这更是对陶的侮辱了。要知道后来的“公安三袁”虽深信李贽的思想,却好之而不行之,放不下花天酒地的快乐。人的“惰性”(犹指思想意义上的)是客观的、顽固的,而任何一点借口都足以让这惰性抓住不放。
洋洋洒洒写下来,还是没有论清“归隐为什么被诗化了”,这可能还要朝文士的心理等诸方面去探寻,但我想关于“归隐为什么不该被诗化”还是做出了一些拙陋的解答。若是如此也算一点进步了,记为自勉!
注释:
(1)出自钟嵘《诗品》
(2)(3)(4)(5)(6)(7)(9)(10)(13)分别出自逯钦立《汉魏六朝文学论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11月版)P248、P252、P267、P267、P274、P272、P274、P275、P288。
(8)《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六---七,转引自李泽厚、刘纲纪主编《中国美学史》第二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7。
(11)(12)(14)出自《中国美学史》第二卷,P389、P389、P391。
(15)转引自逯钦立《汉魏六朝文学论集》
2003,4,26作
你是否需要了解?
我眼中的陶渊明作文600字怎么写
陶潜是人淡如菊的男子,印象中的他是在采菊东篱中悠然见到了自己的南山,寻找到了自己所要的安适闲散,他在浑浊官场上说,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他在清新田园中说,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在万卷诗篇中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他是五柳下不求甚解的先生,是月色下荷锄而归的农夫...
游于桃花源作文600字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我整理的游于桃花源作文6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挺有意思的是,小学那会儿刚背《桃花源记》,借着简短的翻译,轻轻松松将其理解为一个寓言故事...
帮写一篇作文,我个人认识的陶渊明,600字。急!!!
闲暇之时,翻阅自己以前的一本诗集,首先是陶渊明那清新的田园气息感染着我。因为他的气质是独特而和谐的。我们都知道,如果我们把积极的和消极的人生观念适当地混合起来,我们能够得到一种和谐的中庸哲学,介于动作与不动作之间,介于尘世徒然的匆忙与完全逃避人生责任之间;在世界上的一切哲学之中,这一种...
作文:我眼中的陶渊明 初二作文600字左右
陶渊 明,这个让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桃花源记》让我认识了他,让我知道了他内心的所向往;《归园田居》让我了解了他对官场的厌恶及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说明他是一位清高,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诗人;《归去来兮辞》让我读懂了他遗世独立,心胸独旷的乐观精神。陶渊明带给我的都是积极的...
诗歌作文600字
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诗歌作文600字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诗歌作文600字 篇1 翻开古典诗词,我被祖国壮美的山河所吸引。 随陶渊明走进南山,当时的他远离黑暗的官场,来到淳朴和谐的农村。“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即使不会耕作,辛辛苦苦却草盛豆苗稀,但他的内心是快乐的,否则怎么会篱...
名人故事作文600字
名人故事作文600字9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名人故事作文600字9篇,欢迎大家分享。 名人故事作文600字 篇1 陶渊明,在充分认知了自我后,发现“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于是“采菊...
陶渊明我想对你说作文600字
陶渊明我想对你说作文2 事态万千,有多少人,试图想埋没于世间滚滚红尘中,惟留一方心灵的净土。可走出去的又有几个人?只有你,陶潜。右手可有千年无人能懂得丹青墨巷,左手可有令你悟已往之不谏的醇香良液,悠悠靠着南窗,扶孤松眄庭柯,字斟自饮,傲然自得。在那个乱离的时代,无人能懂你超...
高考作文600字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我整理的高考作文600字7篇,欢迎大家分享。 高考作文600字 篇1 上帝为人间散下无数颗种子,大多数种子选择了平坦的土地。在柔暖的阳光下,在轻飘的春风中...
以陶渊明正能量为主旨的并列式议论文600字
[6] 《荣木》序曰:“总角闻道”,《饮酒》其十六:“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他早年曾受过儒家教育,有过“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志向;在那个老庄盛行的年代,他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喜欢自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又爱琴书:...
求一篇600字作文
1、活出不同的精彩 放下乌纱帽,荷锄山下带月归的陶渊明,在朝是位好官,在山间是位好农人,是位出色的田园诗人。 毅然退出仕途,脚著谢公屐踏遍千山的李白,在金峦大殿上是位忠士,在山水诗酒中是位豪客。 我,不是陶渊明,也不是李白,不能“开轩面场圃”,也不能“且放白鹿青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