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后,把天下分为哪九州?

作者&投稿:墨怪 2025-05-16
大禹治水后,把中国分为哪九州﹖

九州,不同时代有不同州名版本,一般为《禹贡》中冀州、兖州(yǎn)、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尚书·禹贡》:“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其所划分的九州范围,依次是:一、冀州,起自黄河壶口,涉及今山西、河北、河南等省部分地区,地为白壤。二、兖州,起自黄河下游、济水,涉及河北、河南、山东,地为黑壤。三、青州,起自渤海、泰山,涉及河北、山东半岛,地为肥沃白壤。四、徐州,起自黄海、泰山、淮河,涉及山东、江苏、安徽,地为红色粘土。五、扬州,起自淮河、黄海,涉及江苏、安徽、江西及其以南的地方,地为潮湿泥土。六、荆州,起自荆山、衡山,涉及、湖北、湖南,地为潮湿泥土。七、豫州,起自中原、黄河下游,涉及河南、山东,地为柔软的土,下层为肥沃而硬的黑色。八、梁州,起自华山、黑水,涉及陕西、四川、甘肃、青海,地为黑色松散的土。九、雍州,起自黑水、西河,涉及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地为最上等的黄壤。   九州之称,由来已久。“九州”原是虚指,后来才逐渐具体化。从字面上看,“州”字金文中写作“A”,正像河流环绕的高地(山丘)之形,《说文解字》第十一下曰:“水中可居曰州。”可知其本意当与《诗经·王风·关雎》中“在河之洲”中的“洲”字略同,与行政区划无关。古时降水丰沛,人们往往居于傍水的高丘之上,因而“州”又成为居住区域的名称,遂有“夏州”、“戎州”、“平州”、“阳州”、“外州”、“瓜州”、“舒州”、“作州兵”之说,犹如“商丘”、“雍丘”、“作丘甲”之类。“九”字之意有二:一是确指,如“八年之中,九合诸侯”之“九”;一是虚指,表示很多,如“九山”、“九川”、“九泽”、“九薮”、“九原”等之“九”。既然“州”是很小的地理存在,“茫茫禹迹,画为九州”,“九”就不可能是确指,而应是虚指。所以从本意上讲,“九州”决非指九个大型的行政区划,而当是众多有河流环绕的高地(山丘)的总称;由人之故,又引申为“全国”的代称,犹“天下”、“四海”之谓。   到后来,“九州”终于具体化为九个大型的行政区划。因在现有可靠资料中,具体的“九州”只见于战国,而未见于春秋,所以其时间可能在战国初期。   《周礼·夏官·职方氏》曰: 九州地图
“东南曰扬州”,“正南曰荆州”,“河南曰豫州”,“正东曰青州”,“河东曰兖州”,“正西曰雍州”,“东北曰幽州”,“河内曰冀州”,“正北曰并州”。(《逸周书·职方解》与《周礼》全同,考虑到《周礼》较有系统,很可能是《逸周书》抄袭的《周礼》。)   《吕氏春秋·有始览·有始》曰:“何谓九州?河、汉之间为豫州,周也。两河之间为冀州,晋也。河、济之间为兖州,卫也。东方为青州,齐也。泗上为徐州,鲁也。东南为扬州,越也。南方为荆州,楚也。西方为雍州,秦也。北方为幽州,燕也。”   《尚书·禹贡》:“冀州”,“济、河惟兖州”,“海、岱惟青州”,“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海惟扬州”,“荆及衡阳惟荆州”,“荆、河为豫州”,“华阳、黑水惟梁州”,“黑水、西河惟雍州”。   《尔雅·释地》曰:“两河间曰冀州,河南曰豫州,河西曰雝州,汉南曰荆州,江南曰扬州,济河间曰兖州,济东曰徐州,燕曰幽州,齐曰营州:九州。”

我们祖国地大物博,五千多年的历史给后人留下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阔的天地。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华夏神州、十二洲、九州等名称,并,有句老话叫得九州者即得天下,话中的九州源于大禹时期,传闻大禹治水时把天下分为九州,其中九州分别是雍州、徐州、荆州、衮州、冀州、豫州、梁州、青州和扬州。

根据古文献记载,古代大禹治水成功后成为了夏王,当时大禹便以高山和江河作为边界,将天下分为九个大州,后来到了战国时期,九州成为了我国的一个代称,直到晋代才逐步演变成汉地。九州虽然从几千多年前就流传至今,但九州的名称和地域范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随着汉民的不断发展,居住地域也不断向外拓展,所以在不同的时期中九州的具体位置和区域范围都有所不同,连九州的具体名称也有所改变。
九州最早出现在秦朝时期的古籍中,在尚书禹贡中记载九州分别是青州、徐州、荆州、扬州、豫州、梁州、冀州、雍州和衮州,而在战国时期的尔雅一书中将梁州和雍州改为幽州和营州,但根据周礼中的记载,周朝时期没有了徐州和梁州,反而从冀州中划分出了幽州和并州。后来经过历史学家的研究认为,九州只是古代为了方便管理土地和居民人口而划分的九个区域,并且从仅存的古文献中可以看到九州是多出现在战国时期的文献中,所以以尚书记载的九州名字和地理区域范围是后人认为最为准确的版本。

最后,虽然九州在不同的朝代,名称和区域都有所不同,所以后人以最先记载九州的尚书禹贡为准,即九州分别是青州、徐州、荆州、扬州、豫州、梁州、冀州、雍州和衮州。

根据《禹贡》中的记载,分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幽州、雍州。

中冀州、兖(yan)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幽州、雍州,出自《禹贡》

九州 扬州、荆州、豫州、青州、兖州、雍州、幽州、冀州、并州



中冀州、兖(yan)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幽州、雍州,出自《禹贡》

九州 扬州、荆州、豫州、青州、兖州、雍州、幽州、冀州、并州




你是否需要了解?

中国以前代称的“九州”,究竟说的是哪九个州呢?
夏朝历时471年,在公元前1600年被商人所灭,而商又被周灭,周又分东西二周,至东周,现春秋战国时代,一直到公元前221年,嬴政建立秦朝设郡县,将天下统归皇帝一人前,都基本沿用大禹的这种天下划分制度。封建时代到来后,虽然天下已不是简简单单的以九州来划分了,比如冀州,后来又分为了并州、幽州、...

历史上的九州指现在的哪些地方
传说大禹治水后,按照山川河流的走向,把全国划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扬、梁、雍等九州。今九州指:1、冀州:素有“华夏第一州”之称。位于河北省东南部。2、兖州:孔孟之乡、礼仪之邦。东仰“三孔”,北瞻泰山,南望微山湖,西临水泊梁山,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商贾云集之埠”。3...

大禹分九州是哪九州
一方面训练将吏,教诲百姓敬德俭用,遵循时令,以恭敬应四时之祭,禹还规定天子要祭天下名山大川,禹治水期间实行了“疏导”之法,使众多河流各有出口,避免了堵截的弊端,由于治水有功,禹被尊称为“大禹”,大禹治水的成功,使人民安居乐业,政局稳定,文化发达,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古代为何有九州的说法?都是哪九州?
州,从字面上看是河流环绕着高地、山丘之形 ,水中可以居住的陆地叫“州”。而九州的说法起源于尧舜时期,传说尧舜时期洪水泛滥,使大地一片汪洋。在大禹治水成功后,把"天下"分为九州(又有 一说,为黄帝始创“九州”之说),于是九州就成了古代汉地的代名词。“古九州&...

是谁划分了天下九州?
大禹关爱百姓、救治天下。他文韬武略,令人敬仰。他很有政治家思想,为了治理天下,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思维,那就是“全国化分九州”,通过九州的模式,来管理天下。 中国又叫九州,为什么呢? 原来,是大禹治水之后,被舜帝禅让成为新的帝王。他为了更好的治理天下,便把全国划分为九种。 这九州是哪九州呢?《禹贡》...

中国古称“九州”,九州指哪九州?
九州的记载出于儒家经典,被后世众多学者认可,西汉以来成为不可动摇的定论。人们普遍认为,从大禹治水开始就有了九州这样的政区,后来演变为十二州。九州一直被当作全国、“天下”的代名词。然而,经过五四运动后学者们的挑战和反复的争论与研究,历史学界已经将传统的九州说推翻。《禹贡》中的记载并非历史...

中国为何又称“九州”?古代的“九州”是哪些地方?
古代的“九州”具体包括:- 豫州- 青州- 徐州- 扬州- 荆州- 梁州- 雍州- 冀州- 兖州 关于九州的划分,虽然有黄帝划分和大禹划分两种说法,但普遍认为是大禹所划分。大禹治水成功后,为了方便治理天下,将天下划分为九州,并铸九鼎以象征皇权。需要注意的是,历史上不同时期的九州划分存在差异,如《...

大禹治水后,把中国分为哪九州﹖
既然“州”是很小的地理存在,“茫茫禹迹,画为九州”,“九”就不可能是确指,而应是虚指。所以从本意上讲,“九州”决非指九个大型的行政区划,而当是众多有河流环绕的高地(山丘)的总称;由人之故,又引申为“全国”的代称,犹“天下”、“四海”之谓。 到后来,“九州”终于具体化为九个...

古代中国叫做九州九州指的是哪九个地方-趣历史网
1. 在中国古代,九州是对华夏大地的古称,也是中国的代名词。最早出现在《尚书·禹贡》中,大禹治水成功后,根据山川河流将天下划分为九个区域,形成九州。2. 九州分别为豫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冀州、兖州。这些州的范围大致相当于秦朝统一后的疆域,东至东海,北至燕山山脉,西至...

九州一词的产生与哪位人物有关
1、“九州”最早见于《禹贡》,相传古代大禹治水时,把天下分为九州,于是九州就成了中国的代名词。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方圆”是指范围。因此,“九州方圆”,即“中国这块地方”。即九州方圆,地大物博,气势磅礴的一种景象。2、《书·禹贡》作 冀 、 兖 、 青 、 徐 、 扬 、 荆 、 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