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 说明文阅读训练
西部文化和西部开发
①中国西部是什么概念?中国西部通常是指黄河与秦岭相连一线以西,包括我国西北和西南的12个省市、自治区。这片广袤的土地面积为54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57%;人口2.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3%。②西部是华夏文明的源头。华夏祖先的脚步是顺着水边走的。长江上游出土过元谋人牙齿化石,距今约170万年;黄河中游出土过蓝田人头盖骨;距今约70万年。这两处古人类都比北京猿人(距今约50万年)的资格更老。③西部地区不仅有广阔的地域和悠久的历史,而且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④西部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秦皇汉武以后,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从而有了丝绸之路的驼铃声声,佛陇深寺的暮鼓晨钟。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迹,它在继承汉晋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__________的恢宏气度,展现出__________的艺术形式和__________的文化内涵。秦始皇陵兵马俑、西夏王陵、楼兰古国、布达拉宫、三星堆、大足石刻等历史文化遗产,同样为世界所瞩目,成为中华文化重要的象征。⑤西部地区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祥地。遵义、延安、红岩村等革命圣地孕育了深厚的革命文化侍统。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成为革命文艺发展的一面旗帜。延安的“鲁迅艺术学院”在短短的几年里,造就了一大批著名的作家、艺术家和文艺理论家……这些宝贵的财富,奠定了西部文化遵循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坚实基础。⑤西部地区又是我国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的集萃地。这里生活着50多个少数民族,几乎包括了我国所有的少数民族。在一些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落后和交通的闭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贫困,却也使这些地方保留下了一些久远时代的艺术品种,成为珍贵的“活化石”,如纳西古乐、戏曲、剪纸、刺绣、岩画等民间艺术和宗教艺术。它们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犹如一个巨大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宝库。⑦西部地区拥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充分重视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加强对它们的抢救、保护、涵养和合理利用,建立良好的民族民间文化生态环境,为推进西部大开发作出贡献。1.第①段从 、 、 、 、四个方面说明了中国西部的概念。2.第段中“华夏祖先的脚步”是指3.选择下列词语,将字母分别填入下面句子的横线上。A.精美绝伦 B.博大精深 C.兼收并蓄形成了自己_ 的恢宏气度,展现出_ _的艺术形式和_ _的文化内涵。4.第段中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用 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珍贵。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西部文化的主要特征。答: 6.西部地区的文化资源在中华文化中占有怎样的重要地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西部文化和西部开发
1.第①段从 地理位置 、 行政区域 、 土地面积 、 人口数量 、四个方面说明了中国西部的概念。2.第段中“华夏祖先的脚步”是指 华夏文明的发展史(或华夏文明的发展、华夏文明) 。3.选择下列词语,将字母分别填入下面句子的横线上。A.精美绝伦 B.博大精深 C.兼收并蓄形成了自己_C_的恢宏气度,展现出_B_的艺术形式和_A_的文化内涵。4.第段中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非常丰富;用 打比方 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珍贵。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西部文化的主要特征。答:_ 历史悠久、资源丰富 6.西部地区的文化资源在中华文化中占有怎样的重要地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写在下面的横线上。⑴ 西部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为世界所瞩目,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 ⑵ 西部地区深厚的革命文化传统,奠定了西部文化遵循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坚实基础。 ⑶ 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是我国巨大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宝库。 (提示:“这里生活着50多个少数民族,几乎包含了我国所有的少数民族”,说明了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丰富;把这些地方保留下的久远时代的艺术品种比做“活化石”,说了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珍贵。这里的举例子是具体说明所保留下来的“久远时代的艺术品种”,不是说明他们的“珍贵”,所以答“举例子”不对)
阅读《美丽的徐闻珊瑚世界》一文,回答问题。(14分) (湛江市)
①在我国大陆最南端,湛江雷州半岛徐闻县西海岸,有一个闻名全国,被誉为“水族大观园”的珊瑚自然保护区,区内的珊瑚礁绵延20多公里,面积达2000公顷。据专家研究,珊瑚礁已有近万年的发育史。
②徐闻西海岸一带岸礁众多,海水清澈,水温、盐度稳定,非常适合珊瑚虫的繁殖生长:多年来当地一直十分注重生态的保护,保护区内的珊瑚种类繁多,达五十多个品种。其中软体珊瑚有千年佛、白汽泡、鸡冠花,硬体珊瑚有角星、海脑、扇形,等等。
③当艳阳高照,风平浪静的日子,乘着小船在珊瑚丛上面缓缓滑行,犹如在一片美丽的丛林中漫游,那密密麻麻的鹿角、牛角、羊角几乎探出水面,触手可及。还有散落在“丛林”中的“翡翠”、“玛瑙”,形态各异;时隐时现的“鲜花”,橙黄蓝白红,煞是可爱,美不胜收。不时还可见五彩缤纷的鱼儿与游船一起穿梭漫游,构成一幅奇异的海底风景画。
④珊瑚礁群向来被海洋学家称为海上“热带雨林”。它占海洋面积不到0.2%,却栖息了1/4的海洋生物,供养着9万多种鱼类。我国的海南岛沿岸本来有中国最大的珊瑚礁群,历史在十万年以上,但因过度开发,仅10多年有的地方已成了海底废墟。而徐闻的珊瑚礁群作为目前祖国大陆保存最完好的珊瑚自然生长区,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观光者。为了永远给子孙后代保留这一片天赐的生态自然景观,当地政府已制订了以保护为前提,结合生态和环境旅游的利用计划,要让这一颗明珠永远闪亮在祖国大陆南端的西海岸边。
1.文中为什么称珊瑚礁群(区)为“水族大观园”和“热带雨林”?(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①②段分别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徐闻珊瑚自然保护区?(4分)
答:第①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②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写作手法或语言运用特点的角度对第③段的表达效果(特点)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末段写海南岛珊瑚礁群受损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4分)
答:(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丽的徐闻珊瑚世界》
答案:1. 因为它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和供养着大量的鱼类(犹如“热带雨林”,生长着大量的动植物)。(若只答出品种多,或“美不胜收”等只能得1分。) 2. (1)写徐闻珊瑚保护区的位置、面积及生成(发育)史。(2分。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 (2)徐闻西海岸珊瑚区形成的原因 (环境)和珊瑚的种类繁多。(2分,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2分。) 3.本题是开放性的,答题可从三个角度中任意一个切人:(1)写作上,用形色结合或动静结合的描写手法写得生动传神。前者如“那密密麻麻的鹿角、牛角、羊角几乎探出水面”, “‘鲜花’,橙黄蓝白红”;后者如 “那密密麻麻的鹿角、牛角、羊角几乎探出水面”, “散落在丛林中的 ‘翡翠’、‘玛瑙’,形态各异”。(2)表达方式上用了具体描写的手法把说明对象写得鲜明、生动、形象,例如写珊瑚美如“鲜花”、“翡翠、玛瑙”。(3)语言运用上是不同于前两段,显得形象鲜明生动;多用比喻写出了珊瑚礁的美丽多姿,例如“翡翠、玛瑙”、“鲜花”。(能从以上三个角度中一方面进行分析,且有例子说明表达效果生动形象的,可得4分;如果只有角度和效果而无例子分析的,只得2分;若还能写出所写珊瑚礁“美”、“美不胜收”这一特点的,可额外加1分。) 4. (1)珊瑚礁形成不易而要破坏它却很容易,要避免重蹈覆辙。 (2分,大意对即可。若答“要防止过度开放破坏了珊瑚礁”或“要注意珊瑚礁的保护”可给1分)(2)要避免过度开发,才能长久保留美好景观,使人类和自然界和谐相处,也是为子孙后代造福。(2分。本题是开放性的,只要扣住原文答得合理即可)
阅读说明文《植物的报复行为》,完成题。(10分)(江川县)
植物界有许许多多报复行为鲜为人知,植物报复有趣而又刺激。
我国云南省有一种属于山茶科的树,叫黑德木,别看它平时悄没声息,它的脾气可真不小,如果有人劈它一斧或砍它一刀,黑德木即刻“勃然大怒”,伤口处发出像自行车内胎漏气般的“突、突”声,声音可持续四五分钟。当地人说这是黑德木对侵略者发出的强烈的“抗议”!
而一种名叫“布尔塞拉”的树,会借助于“射击”来保卫自己。这种树生长在中美洲,如果有个喜好攀折花木的人,不经意间从它的树枝上摘下一朵花或一片叶子,那么就有好瞧的了,树叶的断口处,即刻会喷射出一种令人讨厌的粘性液体,溅得你一身都是。这种喷射可以持续3-4秒,射距达15厘米。经过化验得知,这种粘性液体是此树在长期进化中合成的一种名叫萜烯的化合物,它遍布于枝、叶的树枝管道中,形成一个高压网道,随时准备“捍卫”自己。
布尔塞拉对付虫子也有一套,当它的叶子部分受损时,会有一种快速浸没反应,它会让释放的萜烯类物质快速流遍受损叶片,在几秒内就能覆盖叶面至少一半的面积,迫使虫子窒息或快速逃离。
在印尼布敦岛西部森林,有一种被称为“飞鸟杀手”的弹树。在它树枝干交叉的枝苞上,会生成钩状的树枝,钩尖倒勾在枝干交叉处另一苞上,形成牵拉。特别到四月,由于树上花苞开始吐蕊放香,钩尖一触即发,如果飞鸟禁受不住花香的诱惑,只要一碰上花朵,被绷紧的钩尖即产生强烈的弹力,致鸟当即毙命。
也有一些植物的报复行为虽不那么直观和轰轰烈烈,但也足以让那些敢于冒犯自己的入侵者刻骨铭心,甚至命丧黄泉。
臭虫爬上蚕豆叶面时,会被叶面上锋利的钩状毛缠住,无法前进,也无法撤退,直至饥饿而死,棉花植株的软毛能对抗蝉的侵犯,大豆的针毛能防御蚕豆甲虫的进攻,多毛品种小麦比少毛品种更不易让叶甲虫的成虫产卵和被其幼虫食用……
有的植物如紫杉的叶子和某些蕨类植物含蜕皮激素或类似蜕皮激素的物质,这种物质被昆虫取食后,不是早日蜕皮就是永远呈幼体,出不了成虫,无法繁殖后代,从而断子绝孙。
马来西亚的董恩博士研究发现,有一种叫西波洛斯的植物,能够产生一种使昆虫蜕皮的激素,而这种植物制造出的高浓度的激素,使侵害它的蝗虫虽然能够蜕皮,但却也造成翅膀扭曲或者卵无法完全发育。
他还发现,如果植物的某一部分有病毒或真菌入侵,整个植株就会感受到,防御系统亦会在此时发挥作用,譬如,植物细胞中的液泡可以储存一些有毒的物质,由于外界刺激,会使这些毒物破泡而出,令入侵者中毒。
看罢以上种种行为,您又有什么想法呢?
1.本文向大家介绍了哪两类植物的报复行为?(2分)
答:
2.根据文中有关内容,说说什么是“快速浸没反应”。(3分)
答:
3.阅读文章有关内容和下面两则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5分)
在广博的植物世界中,有一类能捕捉活的昆虫的植物,这类特殊植物被称为食虫植物,它们用黏液、滑溜的叶面、针刺、囊袋等来捕捉动物。有的以香甜的蜜汁和鲜艳的色彩来引诱昆虫,进而不动声色地将其囚禁起来,再消化吸收;有的通过自身的主动运动来捉住昆虫,再慢慢享用。
——摘自《植物界的猎手》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子,虾子吃污泥。”
事实并非如此,研究发现,植物在受到昆虫蹂躏时,会送出特定的化学物质信息,这些信息既可以是促使其它同类植物构筑起化学防御工事的信息,也可以是召唤捕食者来吃掉昆虫的信息。金合欢树在动物舌卷它们的枝叶时,能够产生一种化学物质,刺激临近的金合欢树分泌出一种吃起来带恶臭的化学物质,让嚼食者馋而远之。
——摘自《植物反击动物》(《百科知识》)
答:
答案
《植物的报复行为》
答案:1.(1)植物轰轰烈烈的报复情况;(2)植物让敢于冒犯的入侵者刻骨铭心甚至命丧黄泉的情况。(2分,意对即可。) 2.当布尔塞拉的叶子部分受损时它会让释放的萜烯类物质快速流遍受损叶片,在几秒内就能覆盖叶面至少一半的面积,迫使虫子窒息或快速逃离。(3分,如没有答到“当布尔塞拉的叶子部分受损时”只得2分) 3.不设统一答案。(5分,意对即可。必须扣住文章内容回答。要点:植物都有一套对付动物的办法但方式方法不一样。答出共性给3分,答出个性给2分。如答到植物“报复”“捕捉”“反击”动物,而没有综合归纳,答到一点给1分。如从其他角度有独特发现,也符合要求。)
绚丽的蝴蝶
蝴蝶翅上的色泽和图案堪称生物界最为优美和不可思议的组合。其中有一些种类还会在阳光下不时地变换霓裳,就好像随身携带着化妆包,时刻不忘为自己浓妆淡抹一番。
那么,你知道蝴蝶绚丽的色彩是如何产生的吗?
物理学的优等生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当捉到一只美丽的蝴蝶时,轻轻地用手收拢它的翅膀,此时,碰触过蝶翅的手上会粘满许多细小的彩色粉末。没错,这些粉末就是蝴蝶色彩的源泉。科学家管它叫鳞片,那些漂亮的闪闪发光的蓝紫色荧光就是通过这些鳞片的光学反射和折射而产生的。
若是把鳞片放到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则会发现每个鳞片都有数量不等的脊纹,它们具有很好的折光性能。使照射其上的光产生折射、反射而形成各种华丽的色彩。在脊纹上还叠合着许多并行的薄片,像竖起来的书的封面一样,脊纹越多,越能闪射出美丽的光芒。
通过光学作用产生的色彩叫做物理色或结构色,其变化随光照角度的不同而异,呈现出变幻绚烂的彩虹色彩,和肥皂泡在阳光下呈现出绚丽的光彩的原理是一样的。蝴蝶中的白色同样可由结构色产生,微小的透明颗粒将光分散,其效果与雪呈白色是相同的。
拥有了七彩阳光垂爱的蝴蝶依然还不满足,这些大自然的艺术家们还用各种化学颜料将自己涂抹一番,描绘出一幅幅佳作。
蝴蝶的颜料是自己身上的色素,色素可以吸收部分光波而反射其他光波,从而使画面呈现出相应的色彩。
蝴蝶身上的黑色、黄色、红色、绿色也是由色素决定的,不同的是鳞片上的这些色素化合物大部分是新陈代谢的产物,当化学性质有所改变时,色素色就会由于氧化或还原反应而褪淡甚至消失。
蝴蝶翅色中最常见的颜色是黑色,黑色素是由酪氨酸氧化而成的新陈代谢产物。黄色、红色、橘红色则是由类胡萝卜素、花青素、花黄素等等色素产生的,它们都是蝴蝶还是毛虫宝宝时从食物中摄取来的。
多数蝴蝶的鳞片中都含有蝶呤素,这是一种荧光色素。白蝶呤、黄蝶呤、红蝶呤、金蝶呤以不同的组合方式产生出绚丽的色彩。
为了生存,所以美丽
拟态是一种自我防卫的方式,枯叶峡蝶是世界著名的拟态昆虫。它的前后翅合起来,极像阔叶树的枯叶,翅上的斑纹,更像一张枯叶上的主脉、支脉和真菌斑点,混杂在枯叶堆中,极难发现。眼蝶科蝴蝶的眼斑,常常可以吓跑捕食的小鸟或转移攻击目标,使身体较重要的部位免遭袭击。灰蝶的眼斑配合翅尾,可以模仿头部,同样起到引开敌人注意的目的,避免真正的头部受到致命袭击。
除了恐吓与转移目标,蝴蝶还是隐藏自己的高手,他们利用保护色和环境融为一体,来起到隐身的效果。比如,柑橘凤蝶的终龄幼虫变成和叶片相同的绿色,它们若化蛹在叶片附近,则蛹为绿色,若化蛹离叶片较远的树枝上则变成褐色蛹。
保护色让蝴蝶尽可能地消失在敌人眼前,与此相反,那些味道难吃的蝴蝶则尽量使自己翅膀的颜色鲜艳耀眼,宣布自己的存在。这些蝴蝶体内含有有毒成分或不良味道的体液,它们用明显的花纹警告捕食者,自己的味道很糟糕,敢吃我,后果自负,这样就让捕食者在尚未攻击之前,即能辨识而退避三舍。
1、文章主要介绍了与蝴蝶相关的两个方面的内容,试作简要概括。(2分)
2、⑴怎样理解“物理学的优等生”? (2分)
⑵揣摩文章小标题拟制的特点,在文章空白处,拟写一标题。(3分)
3、试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3分)
⑴多数蝴蝶的鳞片中都含有蝶呤素,这是一种荧光色素。
⑵蝴蝶翅色中最常见的颜色是黑色,黑色素是由酪氨酸氧化而成的新陈代谢产物。
4、这是一篇生动的说明文,试选取一个角度简要说明其生动的原因。(3分)
洁身自好的莲花
一提到莲花,人们会自然地联想到莲叶上滚动的露珠,也许还会想到宋代文人周敦颐的《爱莲说》,对“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肃然起敬。
20世纪7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在研究植物叶面时发现,光滑的叶子表面有灰尘,要先清洗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而莲叶等叶面却总是干干净净。他们利用人造的灰尘粒子污染玉兰、林山毛榉、莲花、芋、甘蓝等植物的叶面,然后用人造雨清洗2分钟,使雨滴滑落,再观察叶面灰尘粒子残留状况。实验发现,有些植物叶面残留的污染物多达40%,而莲花等植物叶面的污染物残留比例均小于5%。这就是所谓的莲花效应。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莲花效应呢?
通过电子显微镜,我们可以观察到莲叶表面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多重微米、纳米级的超微结构。莲叶表面上有一些微小的蜡质颗粒,并且覆盖着无数个约10微米的突包,每个突包的表面又布满了直径仅为几百纳米的更细的绒毛。在突包间的凹陷部分充满着空气,从而使得在尺寸上远大于这种结构的灰尘、雨水等落在叶面上,不会大范围直接接触叶面,而是隔着一层极薄的空气,并且其能接触的点也只是叶面上若干个凸起的点。
这是自然界中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正是这种特殊的超微结构,使得莲叶表面不沾水滴,可以保持清洁:当莲叶上有水时,水会在自身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形成球状,风吹动水珠在叶面上滚动时,水珠可以沾起叶面上的灰尘,并从上面高速滑落。这种自洁能力对于防止病原体的入侵也有着特别的意义。像莲花这样的植物,就是生长在很“脏”的环境中也不容易生病。因为即使病原体到了其叶面上,一经下雨就会随雨水冲走;如果不下雨,叶面很干燥,病原体还是生存不了。
莲花的这种自洁功能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他们努力模仿这种表面,使应用研究
迅速发展。20世纪末,基于“莲花效应”的涂料陆续问世,在越来越多的建筑中得到应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周围将会出现不会脏的地板、墙壁和没有灰尘的无线电用品。
5.第一段中写到“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格,其作用是什么?(3分)
6.请根据第二段文意,简要解释“莲花效应”。(3分)
7.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4分)
①这是自然界中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②莲花的这种自洁功能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
8.“莲花效应”能给植物本身带来哪些好处?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分)
奇特的“电子生物”
(l)某一天,你发现窗户玻璃上静静地停着一只飞峨,看上去就像被你家的灯光吸引来的“不速之客”。如果这样想,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实际上它是一个“昆虫间谋”,正在那里注视着你的一举一动。
(2)几年前,一个科研小组宣布,他们研制出了一种“电子鼠”,它的重要用途是通过遥控装五完全控制其行动,利用它们灵教的咦觉在非常狭小的空间执行搜寻任务,比如发现陈藏的炸弹,或在地震废墟中寻找被掩理者。
(3)为了使控制人员能够观察到“电子鼠”所见情景,研究人员还在最新一代“电子鼠”身上安装了可视装笠。为了确定”电子鼠”在野外是否已经发现目标并锁定气息来源,研究人员又在“电子鼠”的大脑内植入了一种专门用于收集神经信号的特殊装里。
(4)科学家之所以选择像老鼠这样的动物,是因为它们本身的体积比较大,能够携带小型摄像机、小型计算机以及电源等。当然,它们的缺陷是,执行秘密侦察任务时很难达到隐形的目的,为此,研究人员又把目光投向了昆虫。昆虫除了体型小、不易被发现外,它们飞行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也是其他动物无法比拟的。
(5)多数有翅昆虫,比知蜜蜂、甲壳虫等,在从幼虫发育到成虫的过程中会经历一个变形期,研究人员就是在这一时期将芯片植入昆虫体内。当幼虫发育成成虫时,芯片与肌体结合,成为昆虫机体的一部分,使之成为“电子昆虫”。同时,还要求芯片与神经系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样,研究人员才有可能随意控制昆虫的飞行。研究人员已经研制出了直径只有几百微米的超薄神经芯片,这种芯片富有弹性,能够在昆虫变形时与神经系统进行充分结合。
(6) “电子昆虫”的重要用途是当“间谋”。“昆虫间谋”在控制中心100 米范围内飞行,然后准确地停在距离目标数米远的地方进行侦察,任务完成后被召回。但是要想将昆虫设计成真正意义上的“昆虫间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管是在昆虫背上装纽扣电池还是通过有线控制,都会在昆虫背上形成一个明显的像拇指样的突起,更不用说为了进行侦察还需要装上微型麦克风、环境感受器以及传愉装1 等,这些都会让“昆虫间谋”一眼就被人识破。因此,当务之急是缩小所有装呈的体积,同时找到能够充分利用昆虫自身能量的方法。
(7)在不久的将来,当这些问题都得到解决后,那些停在琦上的苍蝇很可能就是一个“间谋”。因此,到时候你一定要小心,也许随身携带一瓶驱蚊水或者在手边常备一个苍蝇拍才是上上之策! (选自《 教师博览》2009年第4 期有删改)
9.阅读全文,说说“电子生物”有哪些重要用途。(4 分)
10 .科学家研制出了“电子鼠”后,为什么又把目光投向了昆虫?( 2 分)
11.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 分)
在不久的将来,当这些问题都得到解决后,那些停在墙上的苍蝇很可能就是一个“间谍”。
12 .科学家研制“电子生物”的过程,对你今后的学习生活有哪些启迪?( 3 分)
酸碱食品与健康
①如果测定人体的血液,就会发现它永远是中性偏一点碱。可是人类每天吃的食品以酸味为多,碱味食品却几乎没有,为什么人体环境反而是偏碱的呢?
②柠檬等水果虽然有非常强的酸味,但是它们的酸味来自于柠檬酸。柠檬酸在人体内可以分解成为二氧化碳和水,其中的二氧化碳是酸性的,但它通过呼吸作用被送出体外,实际上并不会明显增加人体的酸度。同时,柠檬等水果富含钾、镁等金属元素,这些元素属于“成碱元素”,它们经人体代谢后,可以让身体偏向碱性。所以,酸味极强的柠檬实际上却是一种典型的“碱性食品”。
③如果分析肉类在人体内的代谢,就会发现它与柠檬的情况正好相反。肉类富含磷、硫等非金属元素。这些元素属于“成酸元素”,它们经人体代谢后形成酸根离子,从而让身体偏向酸性。所以,肉类都是“酸性食品”,尽管它们吃起来一点酸味也没有。
④总的来说,鱼、肉、蛋、海鲜、精米白面以及碳酸饮料都是酸性食品,而蔬菜、水果、海藻、薯类、豆类以及茶叶都属于碱性食品。
⑤在正常情况下,人体有能力来维持自身的酸碱平衡。体液中的碳酸盐系统具有强大的缓冲能力,蛋白质等分子也有一定酸碱调节能力,肾可以调节离子的排出比例,肺也可以调节二氧化碳的呼出量。此外,人体还有一个巨大的碱性元素备用库——那便是骨骼。如果成酸元素过多,难以靠缓冲机制来调整,身体就会从骨骼中动用钙、镁等成碱元素来中和酸性元素,维持体液正常的酸碱度。
⑥然而,人体的调节机制虽然精密而有效,却总有一个能力的限度。如果成酸元素过多,超出了人体调节的能力限度,就容易引起人体生理上的酸碱平衡失调。
⑦常见的酸碱平衡失调问题是酸性食品摄取过多。长期如此,便会过多消耗骨骼中的钙库存,引起钙的加速流失,容易发生骨质疏松、龋齿和近视。如果长期处于酸碱食物失调的状况,形成“酸性体质”,还会使人类抵抗力降低,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
13、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告诉了我们酸碱食品与健康有什么关系?(2分)
14、阅读文章②③段,给“碱性食品”或“酸性食品”下一个定义。(2分)
1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能否删去?为什么?(选一词作答即可)(2分)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有能力来维持自身的酸碱平衡。体液中的碳酸盐系统具有强大的缓冲能力,蛋白质等分子也有一定酸碱调节能力。
1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课文,给现代人在饮食习惯方面提一些良好的建议。(注意说明理由,不超过50字)(2分)
近年来,一些健康的饮食传统被抛弃:人们不喝茶水,而是改喝可乐;不吃薯类和豆类,却总是吃精米和白面;很少吃绿叶蔬菜,却吃很多的鱼肉海鲜。
答案:
1、蝴蝶绚丽色彩产生的原因及其对色彩的应用。 2、⑴这是拟人的说法,其目的是为了表明蝴蝶绚丽的色彩是它身上的鳞片经光学反射和折射的结果,因它擅长运用物理原理,故如此说。⑵ 化学界的精灵。 3、起到了很好的限定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本文生动的主要原因,是很多地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如文中拟的小标题,还有一些很典型的句子。如:(1)其中有一些种类还会在阳光下不时地变换霓裳,就好像随身携带着化妆包,时刻不忘为自己浓妆淡抹一番。(2)拥有了七彩阳光垂爱的蝴蝶依然还不满足,这些大自然的艺术家们还用各种化学颜料将自己涂抹一番,描绘出一幅幅佳作。(3)它们用明显的花纹警告捕食者,自己的味道很糟糕,敢吃我,后果自负,这样就让捕食者在尚未攻击之前,即能辨识而退避三舍。
5.形象地点出说明对象的特征;引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3分,第一要点2分,第二要点1分,意思符合即可) 6.叶面上的灰尘经雨水清洗能变得清洁干净。 (3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7.①叶表面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多重纳米、微米级的超微结构。或:叶表面上有一些微小的蜡质颗粒,覆盖着无数的突包,每个突包的表面又布满了更细的绒毛,在突包间的凹陷 部分充满着空气。 ②莲叶上的水会在自身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形成球状,风吹动水珠在叶面上滚动时,水珠沾起叶面上的灰尘从上面高速滑落。 (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8.使得叶面不沾水滴,保持清洁;能防止病原体的入侵,不易生病。 (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9. (共4 分,各2 分)“电子生物”的重要用途有:① 执行搜寻任务;② 当“间谍”’。10 . (共2 分)因为“电子鼠”’很难达到隐形的目的,而昆虫除了体型小、不易被发现外,它们飞行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也是其他动物无法比拟的。11. (共3 分)”不久的将来”从时间上加以限制.说明时间不会太久远;“很可能”表示虽然现在还是一种推测,但作者对昆虫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昆虫间谍”充满信心。这些词语的运用使语言表达更加准确。(前面各1 分,后面总述l 分)12. (共3 分)能够抓住“严谨”' ‘一丝不苟”“勇于创新”“不断实践”“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等科学态度来谈即可,一(谈到一点给2 分,谈到两点给满分)
13. 酸碱平衡失调易使人形成酸性体质,抵抗力降低,发生多种疾病。14. 酸性食品是一种富含磷、硫等成酸元素,经人体代谢后形成酸根离子,从而让身体偏向酸性的食品。15. 不能。因为“正常”二字排除了人体可能因外在因素维持酸碱平衡的特殊情况或“一定”说明蛋白质等分子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16. 建议:①少喝碳酸饮料,避免过多消耗钙库存,引发钙的加速流失。②多吃杂粮、蔬菜、水果等,可避免或酸元素过多,而形成酸性体质。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中考说明文阅读训练,完成1--4题。(或资源舱),完成既定任务后,再入大气层自毁。居中的返回舱完成任务后,承载着航天员安全返回预定的着陆场。“神舟号”飞船从发射升空至返回地面,要成功地进行9次分离操作。
TM”飞船相比,“神舟号”比“联盟TM”尺寸大、重量重,航天员的活动空间大,携带有效载荷的能力强。“神舟号”还采用了一些先进技术,其设计方案在某些方面优于国外的第二代载人飞船,“神舟号”飞船载人发射成功后,其技术水平将达到或优于前苏联第二代载人飞船的水平。 1.第①段首句中加点的词“一般”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2.这段文字的说明重点是: 。(2分)
3.“神舟号”载人飞船的舱体自前往后依次是 舱、 舱和 舱。(3分)
4.第②段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 。(1分)
二.阅读说明文《水的危机》,回答5----7题。(10分)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地球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之一。地球总水量约为14.1亿立方公里,但如此多的水中淡水只占3%,而且其中的87%被封闭在冰川、大气、地层中。20世纪以来,全球人口增长了3倍,经济增长了20倍,初中说明文阅读训练用水量
......\r\n\r\n2007中考备考系列之说明文阅读(二)\r\n\r\n......7中考系列:说明文阅读(二)【综合练习】
(一)
松鼠不敢下水。有人说中考说明文阅读,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做船,用自己的尾巴当做帆和舵。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松鼠跑跳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跳。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要是被人家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不高兴的恨恨声。
本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下列哪一项( )
A.松鼠不敢下水 B.松鼠的叫声 C.松鼠 D.松鼠的动作
划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其表达作用是
这段文字说明时抓住了它的什么特点 ( )
A.松鼠不敢下水 B.松鼠十分警觉 C.松鼠乖巧 D.松鼠叫声响亮
这段说明性文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
(二)
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有两棵老树:一棵是周柏,另一棵是唐槐。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皱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曲,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中考说明文答题技巧无不显出苍劲的风骨。以造型奇
......\r\n\r\n2008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说明文篇\r\n\r\n......08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说明文篇
1.常州卷:阅读《大地的震动》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完成7-10题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形式。全球每年约发生500万次地震,不过人们能够感觉到的只有不到1万次,而能够造成灾害的仅有100次左右。强烈的地震会造成山崩地裂、房倒屋塌、火车出轨、水库崩塌……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失。
地壳是由大大小小的许多板块“拼合”起来的。这些地壳板块在不断地运动,它们之间的错动、挤压、分离,都会产生压力,当压力积聚到一定程度,在地壳的薄弱部分就会发生断裂,把长期积累的巨大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出去,引起大地强烈的颤动,就产生了地震。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震源,地面上正对震源的地方叫震中。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70千米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70至300千米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千米的叫深源地震。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震源距离地面越近,对地面的影响就越大。据测定,汶川大地震的震源深度约20千米。
震级是测算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一种度量。我国目前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目前已测知的最大震级为8.9级。两个震级仅相差一级的地震,中考语文试题汇编其能量的差别可以达到30多倍。也
......\r\n\r\n2006年中考说明文阅读试题汇编\r\n\r\n......6年中考说明文阅读试题集锦
一、(2OO6年南通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 O题。(1 1分)
①传统的石化能源正在一天天的减少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同时全球还有20亿人得不到正常的能源供应。这个时候,全世界都把目光投向了可再生能源,希望可再生能源能够改变人类的能源结构,维持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太阳能是当前既可获得能量,又能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和有害物质排放的可再生能源之一。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实行“阳光计划”,开发太阳能能源。如美国的“光伏建筑计划”、欧洲的“百万屋顶光伏计划”、日本的“朝日计划”以及我国已开展的“光明工程”等。
②太阳能每秒钟到达地球的能量达1.7×l O14千瓦,如果我们把地球表面O.1%的太阳能转为电能,转变率5%,每年发电量即可望达到7.4×1 O13千瓦时,相当于目前全世界能耗的40倍。因此,太阳能资源是非常丰富的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人类能够自由利用的重要能源。
③资料显示,我国大部分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能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全国总面积2/3以上地区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小时,理论储量达每年17000亿吨标准煤。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日辐射量在每平方米4千瓦时以上,2010中考试题汇编陆地面积每年接受的太阳能辐射相当于上万个三峡工程发
......\r\n\r\n六年级数学竞赛训练卷(47)\r\n\r\n......竞赛训练(47)
一、填空题:
3.如图六年级数学竞赛题,AB=BC=CD=4厘米,DF=3厘米,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平方厘米.
4.甲、乙、丙三个同学比赛口算,在相等的时间内,甲乙两同学共做了42题,乙丙两同学共做了36题,甲丙两同学共做了34题,则甲、乙、丙各做了______题.
6.母亲像女儿现在这么大时,女儿2岁;当女儿长到母亲现在这么大时,母亲将是59岁,则现在母女俩人的年龄分别是______.
其余88人是群众,则此工厂共有______人.
8.李明做了一份数学试卷,共25题.规定答对一题得2分,答错一题扣1分,未答的题不得分.李明共得了34分,且知他未答的题目是奇数个,则他答错______道题.
9.在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这七个数中,不能写成两个自然数的平方差的数是______.
10.有一个五位数,将其颠倒过来组成新的五位数与原来的五位数的和是58485,已知这个五位数的前三位组成的三位数是9的倍数,后两位组成的两位数是7的倍数,问这个数是______.
二、解答题:
1.李霞买了0.50元和0.80元的贺卡共50张,总共用去29.5元钱,问两种价钱的贺卡各有多少张?
2.电冰箱厂计划25天生产电冰箱2000台,生产5天后,由于进了新的流水线,六年级数学竞赛试题使生产效率提
......\r\n\r\n碳硅强化训练题\r\n\r\n...... 硅》强化训练题
一.选择题
1.光纤通信是以光作为信息的载体,让光在光导纤维中传播,制造光导纤维的基本原料是 A.钢 B.铜 C.石英砂 D.铝
2.关于硅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自然界中,硅既能以游离态形式存在,又能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B.在硅晶体中,含有由共价键形成的硅原子环,其中最小的环上有6个硅原子 C.常温下,硅可以与氟气、强碱溶液起反应 D.在加热条件下,硅可与氧气、氯气、硝酸等物质反应
3.含杂质SiO2的硫铁矿样品1克,用充足的O2燃烧后称重为0.8克,则硫铁矿中含硫量为 A.10% B.22% C.32% D.40%
4.主要成分含有硅酸盐的物质是 A.钢化玻璃 B.水玻璃 C.玻璃钢 D.玻璃纸
5.下列物质中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晶体的是 A.红宝石 B.水晶 C.刚玉 D.天然钻石
6.下列物质的溶液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质而溶液又会出现白色浑浊的是 A.Na2S B.Na2SO3 C.KI D.Na2SiO3
7.下列酸中只存在于溶液里的是 A.H3PO4 B.H2CO3 C.HClO D.H2SiO3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活性炭能吸附某些有毒气体和有色气体 B.金刚石不具有可燃性 C.石墨可作润滑剂和电极 D.金刚石、石墨、活性炭是同一种物质
9.在不同反
......s沃得 碳硅分析仪,s碳硅分析仪沃得牌...... 硅》强化训练题
一.选择题
1.光纤通信是以光作为信息的载体,让光在光导纤维中传播,制造光导纤维的基本原料是 A.钢 B.铜 C.石英砂 D.铝
2.关于硅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自然界中,硅既能以游离态形式存在,又能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B.在硅晶体中,含有由共价键形成的硅原子环,其中最小的环上有6个硅原子 C.常温下,硅可以与氟气、强碱溶液起反应 D.在加热条件下,硅可与氧气、氯气、硝酸等物质反应
3.含杂质SiO2的硫铁矿样品1克,用充足的O2燃烧后称重为0.8克,则硫铁矿中含硫量为 A.10% B.22% C.32% D.40%
4.主要成分含有硅酸盐的物质是 A.钢化玻璃 B.水玻璃 C.玻璃钢 D.玻璃纸
5.下列物质中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晶体的是 A.红宝石 B.水晶 C.刚玉 D.天然钻石
6.下列物质的溶液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质而溶液又会出现白色浑浊的是 A.Na2S B.Na2SO3 C.KI D.Na2SiO3
7.下列酸中只存在于溶液里的是 A.H3PO4 B.H2CO3 C.HClO D.H2SiO3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活性炭能吸附某些有毒气体和有色气体 B.金刚石不具有可燃性 C.石墨可作润滑剂和电极 D.金刚石、石墨、活性炭是同一种物质
9.在不同反
......\r\n\r\n高考文学常识训练\r\n\r\n......文学常识和文学鉴赏 [高 考 试 题 举 要] 1.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高考文学常识,错误的一项是(2000年高考试题第7 题)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近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它以四言诗为主,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B. 杂剧在元代文学中有突出的地位,代表作有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孔尚任的《桃花扇》和马致远的《汉宫秋》等。 C. 巴金,原名李芾甘,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小说《灭亡》《家》《寒夜》及散文集《随想录》等都是他的代表作。 D. 高尔基一生创作甚丰,有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剧本、散文等。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他的自传体三部曲。 [试题分析] 答案为B. 本题考查对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学常识的识记。该项中《桃花扇》一剧出自清代作家孔尚任的笔下,并非是元代杂剧。C项叙述有误,巴金,原名李尧堂,字芾甘,是编题者的失误。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高考语文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2000年春季高考第8 题) A《三国志》、《柳河东集》、《边城》的作者分别是陈寿、柳宗元、沈从文。 B.李贺、李煜、李清照三位分别是我国唐代、南唐和北宋初期著名的诗人、词人。 C.剧本《奥赛罗
你是否需要了解?
如何才能驾御一篇说明文啊!!!
说明文阅读 (1)把课文当作“例子”,采用课外的、具有陌生感的说明文来进行测试,走出死记硬背的误区,保证试题有较高的效度。 (2)说明文的范围是很广的,既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不管是平时训练,还是考试命题,都不应该有所偏废。同时适当加强一下社会科学类的说明文的阅读训练,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
阅读训练 消失的美味 陈石
19.举例子 做引用 20.“过去的某些应时蔬菜、水果每年只有一两个月的上市期,而现在通过温室技术、无土栽培,差不多可以天天享用。”中的“差不多”在文章中的意思是“几乎”,如果作者删掉“差不多”,就会改变文章的原意,所以“差不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21.(1) 保护濒...
说明文教学反思范文
评讲过程中,我未能抓住关键环节,如某些考点的提示语,甚至题后的分数暗示作用。学生在答题技巧上的积累也较少,导致得到的答案不够精确。说明文的练习量也不足,以为简单就可以少训练,但这样会使学生在记忆中形成模糊的“定势”,容易与议论文混淆。基于上述问题,我将对说明文阅读训练进行以下调整:首...
说明文的分类有哪些?
①简单记叙文.②复杂记叙文.2.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分:①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②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③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④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二)说明文 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展过程和事理的成因、功过的一种文体.说明阅读训练 说明文...
阅读理解用好“黄金3问”提分稳稳!
5. **语境找依据**:回到文中找答案,无论什么题目都离不开文章内容。这个方法不仅适用于文学文本阅读,古诗词也能用这个方法轻松背诵。通过回答这三个问题,你就能更好地理解文章。例如,学习《钱塘湖春行》,通过阅读和理解,背诵会变得有趣且有效。同样,这种方法适用于文言文、说明文阅读,试试看...
生物的技术第二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点此检视完整说明文阅读训练答案2…四段一层,末尾两段一层 8、从信鸽引出话题,而后举例说明掌握物理技术的生物不在少数,最后说明探究各种生物所掌握的“技术”奥秘的意义和作用。浮动的城市第二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列数字 核舟记第二段的说明方法 列数字,引用说明。因该是这样的吧,呵呵~五年级...
《民俗文化中的牛》的阅读答案,最好是2010新中考重难点精析里面的,跪...
民俗文化中的牛_答案 18.答案要点:牛在礼仪场合中的使用、传说故事中的牛的形象、出于对牛的感恩形成的种种习俗活动。19. 答案:许多地区和民族都设有专门的牛日或“牛王节”,以示礼敬。20. 答案要点:目的:人们通过这些方式表达自己希望庄稼丰收、牲畜平安的愿望(或:驱灾辟邪、平安吉祥)。原因...
事理说明文阅读
说明文阅读 (1)把课文当作“例子”,采用课外的、具有陌生感的说明文来进行测试,走出死记硬背的误区,保证试题有较高的效度。(2)说明文的范围是很广的,既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不管是平时训练,还是考试命题,都不应该有所偏废。同时适当加强一下社会科学类的说明文的阅读训练,也不失为一...
如何更好地进行小学语文阅读练习教学
因此,我在讲每篇课文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如优美的散文、古诗配以乐器、图画,记叙文配以课本剧,说明文设制电动课件等。这样一来,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总之,阅读训练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在长期...
细谈提高快速阅读的技巧
读完后,不再看原文笔答已经预先设计的速读测试题,最后按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评定答题成绩。一般来说,只要目标明确,选用的检测材料较合理,学生通过计时法阅读训练,速度和能力是会有明显提高的。从一九九二年起全国统一考试试题增加了科技类说明文的阅读题,而科技类说明文的阅读主要考查的就是快速检索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