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作者&投稿:翠熊 2025-05-23


这篇文章列举了五个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它们分别是:



  • 三顾茅庐 - 源自汉末刘备诚意邀请诸葛亮的故事,意指真诚地多次拜访。

  • 负荆请罪 - 出自《史记》,廉颇得知自己与蔺相如不合后,诚恳地背着荆条去请罪,象征着认错赔罪。

  • 亡羊补牢 - 来源于《战国策》,比喻问题发生后及时补救,防止进一步损失。

  • 滥竽充数 - 韩非子《内储说上》记载,不会吹竽的人混入吹竽的队伍,比喻以次充好。

  • 掩耳盗铃 - 出自《吕氏春秋》,形容自欺欺人,试图掩盖事实。


这些成语不仅富含深刻的历史内涵,也是我们日常语言中常用的表达,它们通过生动的故事,传达了丰富的道德寓意和生活智慧。





你是否需要了解?

出自历史故事的四字成语哪些成语有历史典故
1. 鹬蚌相争:这个成语出自清·湘灵子《轩亭冤·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悯,问谁敢野蛮法律骂强秦?笑他鹬蚌相争演出风云阵。”它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2. 指鹿为马:这个成语出自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以及对应的主要人物?
1、鞠躬尽瘁(诸葛亮)2、一字千金(吕不韦)3、一字之师(郑谷)4、东山再起(谢安)5、一饭千金(韩信)6、图穷匕见(荆轲)7、纸上谈兵(赵括)8、接竿而起(陈胜)9、卧薪尝胆(勾践)10、负荆请罪(廉颇)11、三顾茅庐(刘备)12、孺子可教(张良)13、四面楚歌(项羽)14、老当益壮(...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精选5个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一) 【不欺暗室】故事的主人公: 蘧伯玉,字伯玉,谥成子。春秋时期卫国(现河南卫辉)大夫。封”先贤“,奉祀于孔庙东庑第一位。 【不欺暗室】是什么意思? 欺:欺骗自己;暗室:人家看不见的地方。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 【不欺暗室】出自哪里? 《汉魏南北朝墓志铭集...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1. 如火如荼:这个成语出自《国语·吴语》,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2. 完璧归赵: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讲述了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无损地从秦国带回赵国的故事,比喻把物品完好无损地归还给原主。3. 围魏救赵: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指孙膑采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1. 破釜沉舟:源自《史记·项羽本纪》,描述项羽渡过乌江时,破坏了船只和锅具,表示决心与秦军决一死战,不回头。2. 卧薪尝胆: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勾践卧薪尝胆,以苦痛磨砺意志,最终雪耻复国。3. 安步当车:出自《诗经·小雅·车舝》,意指从容不迫地步行,就像乘坐车辆一样。4. ...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包括以下几个:完璧归赵:来源于战国时期蔺相如将和氏璧完整地从秦国带回赵国的故事,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给物品的主人。围魏救赵:源自战国时期孙膑提出的战术,通过袭击敌人的后方据点来迫使进攻的敌人撤退,现借指用包抄敌人后方来迫使其撤兵的战术。负荆请罪:出自战国时期廉颇向蔺相...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主要有以下几个:完璧归赵:来源于战国时期蔺相如将和氏璧完整地从秦国带回赵国的故事,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给物品主人。围魏救赵:源于战国时期孙膑提出的战术,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他撤兵的战术。负荆请罪:源自战国时期廉颇向蔺相...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典故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一)【吴市吹箫】故事的主人公: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员,字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以封于申,也称申胥。【吴市吹箫】是什么意思?吴:古国名。原指春秋时楚国的伍子胥逃至吴国,在市上吹箫乞食。比喻在街头行乞。【吴市吹箫】出自哪里?西汉·司马迁...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有那些?(15个)
3. 背水一战: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形容处于绝境,不得不决一死战。4. 血流漂杵: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形容战斗中死伤极多。5. 才高八斗:出自《南史·谢灵运传》,形容人文才极高。6. 韩信做败: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指韩信故意败给李左车,以考察其才能。7. 野点兵:出自《...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哪些成语是有历史典故的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很多,以下是一些有历史典故的成语:三顾茅庐:历史典故:源于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三次上门拜访,最终才得以见到诸葛亮并请其出山。负荆请罪:历史典故: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国大将廉颇与上卿蔺相如不和,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