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自己有十七个儿子 乾隆为何偏偏传位给嘉庆
历史上的中国,一直奉行“嫡长子、继承制”,但清军入关之后,一直没有实行这个政策,传位给谁主要看皇帝自身考虑,比如康熙是皇三子,雍正是皇四子,乾隆是皇四子。因此,乾隆帝一共有17个皇子,永琰仅排在第15位,得到皇位的几率太低,而且永琰也并非能力突出之人,为何乾隆偏偏会传位给永琰呢?其实,既有阴差阳错,也有命中注定。
雍正帝即位之后,吸取康熙朝九龙夺嫡的教训,于是采取了一种“秘密建储”的办法,即将选定的太子诏书书写两份,一份藏于内廷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的后边,一份自己收藏,以此告诉群臣太子已立国本以定。雍正临终之前,大臣取下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的密旨,与他身边收藏的密旨对照,两相符合之后,皇四子弘历才得以继位。
乾隆帝即位之后,也采取雍正的这一建储办法,至于乾隆立谁为太子,除了乾隆自己透露之外,群臣只能靠猜,连被选定的人都不知道。根据乾隆自己透露,早在1750年之前,乾隆先后立二皇子永琏和七皇子永琮为太子。
1736年,年仅7岁的永琏被乾隆秘密立为太子。之所以立永琏为太子,既因为永琏名字是雍正帝所赐,隐示承宗器之意,又因为清朝入关后四位皇帝都是庶出,于是乾隆决定改变这一现状,由嫡子来继承皇位,所以登基后不久便将永琏密定为皇太子。但天不假年,二年之后永琏因病夭折,年仅九岁。
1746年,乾隆第七子(嫡次子)永琮出生,生母为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大约在1748年时乾隆准备立他为太子,但永琮却在这一年1月因出痘薨,大约是得了天花,年仅二岁。
在永琮之前,由于乾隆一心想要传位于嫡子,所以皇长子永璜、皇三子永璋、皇四子永珹、皇五子永琪、皇六子永瑢四人一直没有机会。
我们都知道,1746年时乾隆已经36岁了,皇后只有一个,又未必一定能生下儿子,因此如果一直没有皇嫡子,那么最终未必不会妥协,只能传位于庶子。但以上四人却因种种因素,完全告别了皇位争夺。
1748年,乾隆原配皇后去世,在其祭礼上,皇长子永璜、皇三子永璋不懂礼数,两人受到乾隆帝斥责,更暗示二人被取消立储资格。
而皇四子永珹、皇六子永瑢先后过继给了旁支为嗣,也没了继承资格。1759年,17岁的皇六子永瑢奉旨过继给乾隆的二十一叔公、慎靖郡王允禧,封贝勒;1763年,25岁的皇四子永珹过继给了履亲王后著即袭封履郡王。
1746年乾隆第七子(嫡次子)永琮之后到1766年,乾隆又有十个儿子出生,其中有五个是皇后所生的嫡子,即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三子、皇十四子、皇十五子永琰、皇十六子、皇十七子永璘,其中皇十三子、皇十四子、皇十六子三个嫡子早夭。这让乾隆喜出望外,终于可以传位嫡子了,但或许是之前立储之后的太子早逝的阴影,这一次乾隆没有立即立储,而是等到了1773年。
至1773年乾隆再一次立储时,一共有五个选项,即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皇九子、十子、十三子、十四子、十六子早夭)
1,皇十二子永璂身份最高,是乾隆帝第二个皇后那拉氏所生,当时十五岁,但在1765年时乾隆与永璂生母那拉氏皇后发生尖锐矛盾,原因至今是谜,第二年皇后那拉氏去世,乾隆余怒未消,仅以贵妃丧礼葬之,这一事件预示着皇十二子永璂已经出局。其实,即便没有这件事,乾隆也不会传位永璂,因为永璂1776年就去世了。
2,皇八子永璇举止轻浮,人缘较差,乾隆曾经公开训斥他,因此乾隆心目中永璇难堪大任,所谓“沉湎酒色,又有脚病,素无人望”、“性行乖戾,屡失上意”。
3,皇十一子永瑆文才较优,尤善书法,喜欢仿效汉族儒生,但不重骑射和仿效汉族儒生让乾隆非常反感,曾经言辞训斥过永瑆,所谓“为人恺悌,最著仁孝”但“柔而无断”。
4,皇十七子永璘与嘉庆帝是同母兄弟,是嫡八子,但本人并无特别之处,加之年龄最小,1773年时才8岁,与同母兄长永琰相比,他只能是备胎。
相比其他皇子,永琰不仅是嫡出的嫡六子,而且朝野口碑比较好,甚至被人猜测了出来。
时人评价:“饬躬读书,刚明有戒,长在禁中,声誉颇多”,“勤於学业,而人望所在”,“为人沉重,处事刚明,皇帝宠爱,朝野想望”,“度量豁达,相貌奇伟,皇上以类己,最爱,中外属望焉”,认为皇十五子永琰声望、人缘、能力等都堪当大任,预测乾隆立了永琰为储君。
果不其然,1795年乾隆帝终于揭开了谜底,这一年10月15日,乾隆召集皇子皇孙与群臣等,开启了密藏22年的密旨,当日正式册封皇十五子永琰为皇太子,同时宣布第二年正月禅位。
笔者认为,永琰能够脱颖而出,并非其能力有多突出,除了嫡子身份与皇兄们的“作死”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乾隆活得实在太长了,1773年时只剩7个皇子还活着,1795年时只剩4个皇子还活着,岁月淘沙,让永琰的竞争者大大减少了。
参考资料:《清史稿》
你是否需要了解?
乾隆自己有十七个儿子乾隆为何偏偏传位给嘉庆
笔者认为,永琰能够脱颖而出,并非其能力有多突出,除了嫡子身份与皇兄们的“作死”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乾隆活得实在太长了,1773年时只剩7个皇子还活着,1795年时只剩4个皇子还活着,岁月淘沙,让永琰的竞争者大大减少了。参考资料:《清史稿》
乾隆一共有十七个儿子 乾隆最后为何选择十五子嘉庆做继承人
秘密立储制度的建立,让皇位的继承人选变得不再确定,每个皇子都有机会继承皇位,所以到乾隆时期,他的任何一个儿子都有机会继承皇位。嘉庆只是乾隆的第15子,在嫡长子继承制下,他继承皇位的希望很渺茫,但在秘密立储制度下,他有很大机会继承皇位,所以他继承皇位适合规则。乾隆活了83岁,他当了60年皇...
乾隆的儿子有那么多,为何最后把皇位传给资质平庸的嘉庆?
其实原来乾隆也想让长子做皇帝的,但是不幸的是,长子在后来的成长过程中都去世了。而且乾隆的儿子们从小就命运多舛,乾隆虽然说有十七位皇子,但是到最后只有了九位皇子。对于乾隆来说,这让他觉得很是悲痛,但是对于嘉庆来说,这可是一个夺取皇位的好机会啊。这样子一来的话,自己原本靠后的位子也越...
乾隆帝17个儿子,为何偏偏是平庸的十五阿哥继承皇位?
清朝有立嫡长子的帝位传承制度,当时还是十五阿哥的永琰几乎没什么可能。一开始乾隆皇帝也确实没把永琰考虑在内。可惜的是,乾隆帝的17个儿子中,大一点的都相继知亡,不然就是早逝。十五阿哥永琰出生时,他的14个哥哥已经去世了8个,而深受乾隆喜爱的五阿哥永琪也在几年后离世。这样,能让乾隆选择的皇...
乾隆十七个儿子,为何偏偏选了十五阿哥为皇储?
与他的父、祖相比,嘉庆皇帝是一位既没有政治胆略又缺乏革新精神,既没有理政才能又缺乏勇于作为品格的平庸天子。“平庸”两个字,是嘉庆皇帝的主要性格。很多人史学家认为,嘉庆只是个勉强的守成之君,缺乏革新、开拓的勇气和能力。确实,在乾隆的皇子里,嘉庆其实也并不是最突出的。乾隆有十七个儿子...
自己明明有十多个儿子,乾隆为何要把皇位传给嘉庆呢?
乾隆一生有17个儿子,嘉庆皇帝永琰排行第十五。按照清朝“立长、立嫡”的皇位传承原则,排行靠后且是庶出的永琰,几乎没有继承大统的可能。乾隆最初也确实没有把他列入考虑范围。但乾隆皇帝太能活,好几个皇子都等不到接班的那一天,老天似乎总是故意与乾隆过不去,嫡次子永琏、嫡七子永琮相继夭亡,...
乾隆共有儿子17个,没有出现夺嫡事件的原因都哪些?
一、皇子众多,但长大成人者寥寥无几乾隆皇帝不仅是在清朝,乃至中国历史上都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即便他后来禅位于自己的儿子嘉庆,但他也是实际的掌权者。在他的一生中,先后共有过17个儿子。可以说是子嗣繁茂。相比他的父亲雍正,应当说是不愁继位者的人选。然而纵观史书记载可以发现,嘉庆帝颙琰天资...
自己明明有十多个儿子,乾隆为何要把皇位传给嘉庆呢?
乾隆有十七个儿子,看起来选择很多,但其实乾隆的立储过程真的很让人心酸。乾隆是1735年接过雍正的班,当上皇帝的,那时候他才25岁,按照雍正制定的秘密立储制度,他也要把将来的皇太子名字放在乾清宫正中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但此时他仅有三个儿子。大儿子永璜7岁,其母为哲悯皇贵妃,但这个封号是追封...
乾隆有17个儿子,为什么到他即将退位时只剩了4个?
乾隆有十七个儿子,到他即将退位的时候只剩下四个的原因是乾隆寿命太长,熬死了自己大部分的儿子。其实乾隆拥有的十七个儿子在历史上并不算很多,子嗣旺盛的人会拥有二三十个孩子,所以说乾隆的儿子并不算多,而乾隆是历史上寿命最长的一个君王,古代的时候人的寿命都比较短,能活五六十岁都是不错的,...
乾隆有多少个儿子?乾隆为何选择嘉庆帝继位?
乾隆皇帝和他的爷爷康帝皇帝一样,都是清朝子女较多的皇帝。乾隆皇帝子嗣颇多,共有十七位皇子,十位公主。乾隆皇帝一生中共立过三位太子,嘉庆皇帝永琰是乾隆第十五子,是乾隆皇帝在六十三岁高龄时才立的太子。在永琰被立为太子前几十年,乾隆皇帝曾先后立过两位太子,即皇次子永琏和皇七子永琮,但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