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正草船借箭的人是谁? 历史上真正草船借箭的是谁
、《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引注《吴历》,孙权屡屡向曹操军挑战,曹操坚守不出。孙权就亲自乘了一艘轻船,从濡须口进入曹操军水寨前。曹操一看,就知道孙权来了,是孙权要亲自来看看曹军的阵势(欲身见吾军部伍也),下令军队严加戒备,箭弩不得妄发。孙权在曹操面前走了五六里路,才返回。走的时候还向曹军击鼓奏乐。所有这些都被曹操看在眼里叹息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2、《魏略》曰: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着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万箭齐发,都射在了孙权的船上,船就向一边倾斜,于是孙权便下令掉头,使箭均船平,然后安然回去。可见草船借箭历史上或确有其事,但主要人物并非诸葛亮,而是孙权。
求采纳。
草船借箭在历史上确实有,但主角不是诸葛亮。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是扬刘贬曹,是把蜀汉当正统来写的,自然刘备和他手下都是主角,为了突出诸葛亮的才能,小说进行了艺术加工,把吴主孙权坐船观曹营和唐朝安史之乱时,唐朝张巡在城头设草人借箭两个事合在一起,神化了诸葛亮。
公元213年孙权和曹操在濡须大战,有一天孙权坐船去观察曹营的布防情况,孙权看的很仔细,不知不觉就靠近了曹营。曹操手下发现了站在船头的孙权,赶忙向曹操禀告,曹操本性生性多疑,他不相信孙权作为一方诸侯会亲自冒险侦查自己的营帐,为了不中埋伏,就下令放箭。一时万箭齐发,把船朝向曹营一侧的地方射满了,船向曹营方向倾斜,眼看就要翻,孙权赶紧让手下掉头,把没中箭的一边朝向曹营,等这边又中满箭,船又恢复了平衡,孙权带着满满一船箭回了大营,但船上并没有草人。
史上真正用草人借箭是发生在唐朝安史之乱时,当时安史叛军势如破竹,各路守军望风而逃,只有张巡没有逃走,而是率军一千多人在雍丘拒敌。当时雍丘守城大将令狐潮叛唐,令狐潮和叛军李怀仙合兵四万攻打雍丘。张巡率军从容应抵抗,双方血战两个多月,叛军始终无法破城,但守城的张巡军的箭已经用完了。箭是守城的利器,张巡苦思良久,找不到解决的方法。一天张巡巡视城墙时,看到一个士兵躺在草人旁睡觉,张巡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办法。
张巡命令士兵扎了一千多个草人,然后给草人穿上黑衣,到了晚上命系上绳子从城墙上放下去,同时城墙上鼓声大作。叛军巡逻士兵赶紧报告令狐潮,由于天黑看不清,令狐潮怕中计,不敢派兵攻打,只是命令手下用箭射,阻挡唐军袭营。如此情况一直到天亮,叛军才发现中计,但已经射出了十万多支箭,张巡得到了十万支箭,缺箭问题得到解决。几天后的晚上,张巡命令唐军从城头顺绳而下,叛军以为张巡故计重施,没有任何防备,唐军乘敌不备杀向叛军,叛军大乱死伤无数,令狐潮在慌乱中烧掉了自己的大营,只得撤退,雍丘保卫战取得了暂时的胜利。
综上所述,草船借箭是罗贯中为了神化诸葛亮,而把孙权乘船探曹营的故事和张巡草人借箭合在了一起,经过艺术的加工,成了《三国演义》中一个精彩的片段。
历史上真正草船借箭的人是孙权。
拓展资料:
1、《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引注《吴历》,孙权屡屡向曹操军挑战,曹操坚守不出。孙权就亲自乘了一艘轻船,从濡须口进入曹操军水寨前。曹操一看,就知道孙权来了,是孙权要亲自来看看曹军的阵势(欲身见吾军部伍也),下令军队严加戒备,箭弩不得妄发。孙权在曹操面前走了五六里路,才返回。走的时候还向曹军击鼓奏乐。所有这些都被曹操看在眼里叹息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2、《魏略》曰: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着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万箭齐发,都射在了孙权的船上,船就向一边倾斜,于是孙权便下令掉头,使"箭均船平",然后安然回去。可见草船借箭历史上或确有其事,但主要人物并非诸葛亮,而是孙权。
3、吴太祖大皇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生于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黄武元年(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封为吴王,建立吴国;黄龙元年(229年),孙权正式称帝。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历史上真正草船借箭的人是周瑜。
他要一探曹军的阵势,下令射箭。他没料到船身会中这么多箭,使得船要倾覆,仅仅是急中生智之举罢了。
这件事后来被罗贯中移花接木,变成了赤壁之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原型。草船借箭的故事却确实存在 ,但故事的主人公却是周瑜,而非我们传统认为的诸葛亮 。
拓展资料: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三国演义》是小说,虚构成分极多,正史上草船借箭是发生在孙权与曹操的濡须之战,孙权坐船亲自去刺探曹操的军情,被曹操发现命令士兵射箭攻击,孙权的船被射歪差点沉了,他便让船掉个头让箭继续射,这样一来船就平衡了,孙权就把船开走了。孙权的聪明让曹操十分感叹,留下一句名言“生子当如孙仲谋”。
诸葛亮“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读了这段故事,常常使人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然而,诸葛亮的一生并没有干过这件事。那么,这个故事是不是罗贯中凭空杜撰的呢?那也不是,因为他确有所本。
根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与孙权对垒濡须(今安徽巢县西巢湖入长江的一段水道)。初次交战,曹军大败,于是坚守不出。一天孙权借水面有薄雾,乘轻舟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军部署。孙权的轻舟行进五、六里,并且鼓乐齐鸣,但曹操生性多疑,见孙军整肃威武,恐怕有诈,不敢出战,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随后,曹操下令弓弩齐发,射击吴船。不一会,孙权的轻舟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有翻沉的危险。孙权下令调转船头,使另一侧再受箭。一会,箭均船平,孙军安全返航。曹操这才明白自己上当了。
由此可见,“草船借箭”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并且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以后五年。2
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与孙权对垒濡须(今安徽巢县西巢湖入长江的一段水道)。初次交战,曹军大败,于是坚守不出。一天孙权乘轻舟从灞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军部署。孙权的轻舟行进五、六里,曹操见孙军整肃威武,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的儿子像猪狗一样!”随后下令弓弩齐发,射击吴船。不一会,孙权的轻舟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有翻沉的危险。孙权下令调转船头,使另一侧再受箭。一会,箭均船平,孙军鼓乐齐鸣,安全返航。由此可见,“草船借箭”的主角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并且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以后五年。
你是否需要了解?
草船借箭的不是诸葛亮,到底是谁?
在历史上草船借箭的自然不是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其实是孙权。诸葛亮在我国应该算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大部分人认识诸葛亮或者说知道诸葛亮,也是完全因为《三国演义》这本著作。只不过我们一定要正确的区分小说和历史,这本著作当中大部分的桥段其实都是作者虚构出来的,其中就包括了诸葛亮的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的,主要,历史,人物?
但刘备至京口见孙权,要求得到整个荆州,孙权同意,因此周瑜只得退往柴桑郡养伤,在生病期间周瑜提醒孙权要提防刘备.210年,周瑜领兵攻打西川,行至巴丘城时箭伤发作,英年早逝,年仅36岁.孙权闻讯后,立即素服迎接周瑜灵柩回柴桑.历史上的周瑜风姿英发,心胸广阔.东吴老将程普,早年跟随孙坚,自以功高,瞧不起年轻...
历史上草船借箭之人真的是诸葛亮么,还是另有其人
这大概是“草船借箭”的雏形吧。既然史实都证明确有此类似事情,怎么可以断然加以否定呢?三国是波澜壮阔的改朝换代时期,这中间一定发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怎么可能只是正史上记载的那么一点东西呢。毕竟,罗贯中生活的年代距离三国时代比我们今天要近了好几百年,他对三国的了解应该比我们更清楚。当然,...
在历史上真正使用草船借箭的是哪位三国人物
在历史上真正使用“草船借箭”的是哪位三国人物?A.鲁肃 B.孙权 正确答案:B 据《魏略》记载:濡须之战时,孙权草船借箭,后被罗贯中移花接木到赤壁之战前诸葛亮身上。
“草船借箭”的主人公是哪位历史人物?
草船借箭: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智勇双全,可是心胸狭窄,很妒忌诸葛亮(字孔明)的才干。因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哪知诸葛亮只要三天,还愿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甘受处罚。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万支...
历史上哪个人物草船借箭
正史上的草船借箭是发生在孙权与曹操的濡须之战。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与孙权对垒濡须(今安徽巢县西巢湖入长江的一段水道)。初次交战,曹军大败,于是坚守不出。一天孙权乘轻舟从灞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军部署。孙权的轻舟行进五、六里,...
真三国历史上貂蝉存在吗?草船借箭真的是诸葛亮吗?
后诸葛亮找鲁肃借船找曹操借来了箭支交付。而历史中赤壁之战并没有诸葛亮草船借箭之事,但真正草船节奏的主人应该是孙权。赤壁之战后,东吴与魏对峙。一日江上起浓雾。孙权借浓雾驾船想观察曹军阵地部署。被曹操发现后下令放箭。孙权船上被射满了箭支,为保持平衡命人将船掉头。使船尾也受箭。最...
“草船借箭”的主要人物是谁?
草船借箭的主人公是诸葛亮。据《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引注《魏略》记载:濡须之战时,孙权屡屡向曹操军挑战,曹操坚守不出。孙权就亲自坐大船,从濡须口进入曹操军水寨前。曹操一看,就知道孙权来了,是孙权要亲自来看看曹军的阵势,下令射箭。结果万箭齐发,都射在了孙权的船上,船就向一边倾斜,...
草船借箭的人物各是哪个国家的?
诸葛亮:中国(东汉,三国)鲁肃: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人 周瑜: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曹操,: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 他们都是中国的人物
在三国里谁才是草船借箭第一人?
历史上没有记载真实的草船借箭, 《三国演义》是小说,虚构成分极多,正史上草船借箭是发生在孙权与曹操的濡须之战,孙权坐船亲自去刺探曹操的军情,被曹操发现命令士兵射箭攻击,孙权的船被射歪差点沉了,他便让船掉个头让箭继续射,这样一来船就平衡了,孙权就把船开走了。孙权的聪明让曹操十分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