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中10个历史人物及主要事迹。
1 开天辟地的神话
2 钻木取火的传说
3 黄帝战蚩尤
4 尧舜让位
5 大禹治水
6 神箭手后羿
7 商汤和伊尹
8 盘庚迁都
9 姜太公钓鱼
10 奴隶倒戈
11 周公辅成王
12 国人暴动
13 骊山上的烽火
14 囚车里的人才
15 曹刿抗击齐军
16 齐桓公九合诸侯
17 愚蠢的宋襄公
18 流亡公子重耳
19 晋文公退避三舍
20 弦高智退秦军
21 崤山大战
22 一鸣惊人的楚庄王
23 伍子胥过昭关
24 孔子周游列国
25 勾践卧薪尝胆
26 范蠡和文种
27 墨子破云梯
28 三家瓜分晋国
29 商鞅南门立木
30 孙膑庞涓斗智
31 张仪拆散联盟
32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33 孟尝君的门客
34 燕昭王求贤
35 田单的火牛阵
36 屈原沉江
37 蔺相如完璧归赵
38 廉颇负荆请罪
39 范雎的远交近攻计
40 纸上谈兵的赵括
41 毛遂自荐
42 信陵君救赵
43 李斯谏逐客
44 荆轲刺秦王
45 秦王灭六国
46 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47 博浪沙的铁椎
48 沙丘的阴谋
49 大泽乡起义
50 刘邦和项羽
51 巨鹿大战
52 刘邦进咸阳
53 鸿门宴
54 萧何追韩信
55 楚汉相争
56 霸王乌江自刎
57 大风歌
58 白登被围
59 白马盟
60 萧曹两相国
61 周勃夺军
62 缇萦救父
63 周亚夫的细柳营
64 晁错削地
65 马邑诱敌战
66 飞将军李广
67 卫青和霍去病
68 张骞通西域
69 苏武牧羊
70 司马迁写《史记》
71 霍光辅政
72 王昭君出塞
73 王莽复古改制
74 绿林赤眉起义
75 昆阳大战
76 刘秀重建汉王朝
77 硬脖子的洛阳令
78 老当益壮的将军
79 取经求佛像
80 班超投笔从军
81 张衡和地动仪
82 跋扈将军梁冀
83 “党锢”事件
84 范滂进监狱
85 黄巾军起义
86 袁绍杀宦官
87 曹操起兵
88 王允计除董卓
89 迁都许城
90 衣带里的密诏
91 官渡大战
92 孙策占据江东
93 诸葛亮隆中对策
94 周瑜火攻赤壁
95 华佗治病
96 刘备进益州
97 蔡文姬归汉
98 关羽水淹七军
99 吕蒙白衣渡江
100 曹植七步成诗
101 陆逊烧连营
102 七擒孟获
103 马谡失街亭
104 五丈原
105 司马懿装病
106 司马昭的野心
107 邓艾偷渡剑阁
108 扶不起的阿斗
109 王浚楼船破吴
110 石崇王恺比富
111 周处除“三害”
112 白痴皇帝
113 八王混战
114 李特的流民大营
115 匈奴人称汉帝
116 闻鸡起舞
117 王马共天下
118 石勒读汉书
119 祖逖中流击楫
120 陶侃运砖头
121 王羲之写字换鹅
122 桓温北伐
123 王猛扪虱谈天下
124 一意孤行的苻坚
125 谢安东山再起
126 淝水之战
127 陶渊明不折腰
128 刘裕摆却月阵
129 檀道济唱筹量沙
130 说实话的高允
131 大发明家祖冲之
132 范缜反对迷信
133 魏孝文帝改革风俗
134 北魏的分裂
135 梁武帝做和尚
136 反复无常的侯景
137 陈后主亡国
138 赵绰依法办事
139 隋炀帝游江都
140 李密牛角挂书
141 瓦岗军开仓分粮
142 李渊太原起兵
143 李世民取东都
144 玄武门之变
145 魏征直言敢谏
146 李靖夜袭阴山
147 玄奘和尚取经
148 文成公主进吐蕃
149 女皇帝武则天
150 请君入瓮
151 狄仁杰桃李满门
152 张说不做伪证
153 姚崇灭蝗
154 口蜜腹剑的李林甫
155 李白蔑视权贵
156 安禄山叛乱
157 颜杲卿骂贼
158 马嵬驿兵变
159 张巡草人借箭
160 南霁云借兵
161 李泌归山
162 李光弼大破史思明
163 杜甫写“诗史”
164 段秀实不怕强暴
165 郭子仪单骑退回纥
166 颜真卿刚强不屈
167 浑瑊和李晟
168 东宫里的棋手
169 刘禹锡游玄都观
170 白居易进长安
171 李愬雪夜下蔡州
172 韩愈反对迎佛骨
173 甘露事件
174 朋党的争吵
175 冲天大将军黄巢
176 唐王朝的末日
177 “海龙王”钱镠
178 伶人做官
179 “儿皇帝”石敬瑭
180 周世宗斥冯道
181 黄袍加身
182 杯酒释兵权
183 李后主亡国
184 赵普收礼
185 杨无敌
186 王小波起义
187 寇准抗辽
188 元昊建立西夏
189 狄青不怕出身低
190 范仲淹实行新政
191 欧阳修改革文风
192 铁面无私的包拯
193 王安石变法
194 沈括出使
195 司马光写《通鉴》
196 苏东坡游赤壁
197 花石纲
198 方腊起义
199 头鱼宴上的阿骨打
200 李纲守东京
201 太学生请愿
202 两个皇帝当俘虏
203 宗泽三呼“过河”
204 女词人李清照
205 韩世忠阻击金兵
206 岳家军大破兀术
207 卖国贼秦桧
208 “莫须有”冤狱
209 钟相杨么起义
210 虞允文书生退敌
211 辛弃疾活捉叛徒
212 陆游临终留诗
213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214 贾似道误国
215 文天祥起兵
216 张世杰死守厓山
217 正气歌
218 郭守敬修订历法
219 欧洲来客马可·波罗
220 《窦娥冤》感天动地
221 一只眼的石人
222 和尚当元帅
223 鄱阳湖大战
224 刘伯温求雨
225 胡维庸案件
226 燕王进南京
227 三保太监下西洋
228 土木堡的惨败
229 于谦保卫北京
230 杨一清计除刘瑾
231 杨继盛冒死劾严嵩
232 海瑞刚正不阿
233 戚继光驱逐倭寇
234 李时珍上山采药
235 张居正辅政
236 葛贤痛打税监
237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238 萨尔浒大战
239 徐光启研究西学
240 左光斗入狱
241 五人墓
242 袁崇焕大战宁远
243 皇太极施反间计
244 徐霞客远游探险
245 闯王李自成
246 卢象升战死巨鹿
247 张献忠奇袭襄阳
248 李岩和红娘子
249 吴三桂借清兵
250 史可法死守扬州
251 夏完淳怒斥洪承畴
252 郑成功收复台湾
253 李定国转战西南
254 康熙帝平定三藩
255 雅克萨的胜利
256 三征噶尔丹
257 顾炎武著书立说
258 文字狱
259 乾隆帝禁书修书
260 曹雪芹写《红楼梦》
261 大贪官和珅
262 女英雄王聪儿
有《开天辟地》、《造人补天》、《遍尝百草》、《大禹治水》、《姜太公钓鱼》等。
1、《开天辟地》
盘古,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创世神。
起初,天地还未分开,宇宙乃是个混沌圆团。忽一日,有个硕大无比的巨人,就慢慢孕育在这混沌之中。
又在混沌的沉睡中孕育着一万八千年。有天,他忽然醒过来。睁开双眼,眼前漆黑一片。
觉得这种状况非常不好,就从混沌的深渊那里就地取材变化成兵器盘古斧,朝着眼前的混沌用力这么一挥,只听得一声霹雳巨响,大混沌忽然破裂开来。
其中有些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天;另外有些重而浊的东西,沉沉下降,变成地。当初是混沌不分的天地,就这样给盘古斧一挥,划分开了。
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要合拢,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的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子也每天增长一丈。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子也长得极长了。
盘古的身子究竟有多长呢?有人说是有九万里长。这巍峨的巨人,一根长柱子似的,直挺挺地撑在天和地的当中,不让它们有重归于混沌的机会。
他孤独地站在那里,做这种非常吃力的工作,又一个一万八千年。到后来,天和地的构造似乎已经逐渐成形了,他不必再担心它们会合拢了,他实在也需要休息休息,终于倒下了。
就在这时候,他周身突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口里呼出的气变成风和云,他的左眼变成太阳,右眼变成月亮,他的手足和身躯变成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江河,他的筋脉变成道路,他的肌肉变成田土;
他的头发变成天上的星星,他浑身的汗毛变成花草树木,他的牙齿、骨头、骨髓等,也都变成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温润的宝玉,就是那最没有用处的身上出的汗,也变成清露和甘霖。
2、《造人补天》
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
相传女娲造人,一日中七十化变,以黄泥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因世间天塌地陷,于是熔彩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留下了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
女娲不但是补天救世的英雌和抟土造人的女神,还是一个创造万物的自然之神,神通广大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她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母神。
3、《遍尝百草》
炎帝神农氏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
传说上古时候的人们得了病,不知道该如何治疗。神农看到这种情况,十分焦急,就到天帝花园取瑶草帮人们治病,结果遇到天帝。当天帝知道了神农的志向之后,被他感动,于是赠他神鞭。
神农拿着这根神鞭回到了人间。得到天帝指点的神农开始尝吃百草,虽然多次中毒,都多亏了茶解毒。最后因尝断肠草而逝世。
人们为了纪念他的恩德和功绩,奉他为药王神,并建药王庙四时祭祀。在我国的川、鄂、陕交界传说是神农尝百草的地方,称为神农架山区。
4、《大禹治水》
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洪水给百姓带来了无数的灾难,必须治好它。当时,一个名叫鲧的人领着大家治水。他只知道筑坝挡水,九年过去了,洪水仍然没有消退。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
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十三年。这十三年里,他到处奔走,曾经三次路过自己家门口。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
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取疏导的办法治水。他和千千万万的人一起,疏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
洪水终于退了,毒蛇猛兽被驱赶走了,人们把家搬了回来。大家在被水淹过的土地上耕种,农业生产渐渐恢复了,百姓重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5、《姜太公钓鱼》
姜太公钓鱼是发生于商周时期的历史传说故事。商纣暴虐,周文王决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师傅之命,下界帮助文王。但姜子牙觉得自己半百之龄、又和文王没有交情,很难获得文王赏识。
于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河的一边,用没有鱼饵的直钩钓鱼。大家知道,鱼钩是弯的,但是姜子牙却用直钩、不用鱼饵。
文王见到了,觉得这是奇人,于是主动跟他交谈,发现这真是个大有用之才,招入帐下。后来姜子牙帮助文王和他的儿子推翻商纣统治,建立了周朝。
1、张良
张良(约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人。秦末汉初杰出谋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
张良先辈在韩国首都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任过五代韩王之国相。力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季父项伯,使得刘邦顺利脱身。凭借出色的智谋,协助汉王刘邦赢得楚汉战争,建立大汉王朝,帮助吕后之子刘盈成为皇太子,册封为留侯。
精通黄老之道,不恋权位。晚年,跟随赤松子云游四海。张良去世后,谥号文成。《史记·留侯世家》专门记载了张良的生平。
2、韩信
韩信(?-前196),西汉初年异姓诸侯王,战国时期韩襄王姬仓庶孙,为避免与同名的名将韩信相混,史书多称其为韩王信。韩国被灭后一直在韩国故地生活,后随张良入关任将军之职,不久又任韩国太尉,领兵攻取韩国故地。韩国平定之后受封韩王。并随刘邦击败项羽平定天下。
天下平定后,汉高祖刘邦认为韩信的封地都是战略要地,便将其封地迁移到太原以北的地区,迁移封地之后不久,韩国都城马邑被匈奴包围,因韩信屡次向匈奴求和,朝廷怀疑其有异心,韩信遂起兵反叛,投靠匈奴。
汉高祖刘邦率军亲自征讨,韩信逃往匈奴,并多次率军攻打汉朝,还引诱了代相陈豨造反,在其又一次带兵攻汉之时,被将军柴武在参合斩杀。
3、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4、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广川(河北省景县西南部,景县、故城、枣强三县交界处)人,西汉哲学家。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汉武帝的赞赏。
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
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
5、刘邦
刘邦(公元前256年12月28日—公元前195年6月1日),字季,沛郡丰邑中阳里(今江苏丰县中阳里街道)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1 朱元璋
朱元璋即明太祖明朝皇帝(1368~1398位)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字瑞洪武元(1368)月即皇帝位立号明建都应设都督府(1380改五军都督府)全高军事机关由皇帝亲掌兵权实行卫所制自京师至郡县要设卫置所起朱元璋运筹帷幄攻抚兼施策进行达22明初统战争五月亲至汴梁(今河南封)督战八月明军克都(今北京)推翻元朝旋挥师西向逐步平定西北遣师南相继平定福建、两广继发兵征漠北四遣军入川灭夏十五发兵取云南二十平辽东至二十二基本统全期间颁行军律整顿屯田筑城备倭并全建立都司、卫所制度三十闰五月初十(13986月24)病卒终71岁朱元璋胸怀韬略深谋远虑善于驾驭战争掌握主权群雄峙巧择战机各击破每战持重用兵力避两面受敌并适集兵力歼灭敌注重招贤纳士广采众议严格治军完善军制练兵育强调领要识、谋、仁、勇兼备主张寓兵于农且耕且战保持支强武装力量其军事思想世较影响。
2 孔子具际影响希望裂能重视现统强央权力主张层阶级礼、仁政、德行维持统治全体应遵忠于、孝顺父母、友德朋友信条妇应丈夫忠贞服未能理想与理论变现实推广说曾周游列死七百汉武帝式说奉唯官说自历代帝王纷纷效公元7世纪唐朝兴孔庙孔奉半半神圣种习俗沿袭约千三百。
NO.3 精忠报-岳飞
岳飞简介:1103~1142 南宋名 军事家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
南)抗金名曾率领岳家军参加抗击金军同两宋轻建节封侯者
主要收复建康府收复襄阳六郡连结河朔谋等
其军冻死拆屋饿死掳掠 (《宋史·岳飞传》)著称能少
胜众金军叹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NO.4 旷世奇才-李白
该文界风流物~
李白,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我唐代伟诗. 其诗风雄奇豪放,
想像丰富, 语言流转自, 音律谐变. 善于民歌、神汲取营
养私素材, 构其特瑰丽绚烂色彩, 屈原积极浪漫主义诗歌
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
NO.5 民族英雄-林则徐
林则徐官场40载行迹踏遍14省统兵40万仍两袖清风贫
洗晚《自定析家产书》所述:田家产折价三百银
零况目均现银实令钦、佩所些
故居厅堂悬挂幅亲笔所书格言所示:
海纳百川容乃;壁立千仞欲则刚。
NO.6 足智谋-诸葛亮
三杰政治家、军事家誉千古良相典范完统
原兴复汉室业先五进攻魏治、治军等面发挥
非凡才能民用其力百姓忿;推演兵作八阵图
造损益连弩、木牛流马与名司马懿、张郃等交锋屡操胜算
北伐采取兵屯田策与司马懿军相持百余幸积劳
疾逝世享五十四岁谥曰忠武侯。
轩辕氏黄帝,统一华夏部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建立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第一个封建国家
汉武帝,第一个是用年号,公开对匈奴战争,取得对匈奴战争的胜利,宣扬了大汉朝的国威。
曹操,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中脱颖而出,统一北方,可以说是白手起家,建立王朝
隋文帝,统一南北朝以来的分裂局面,并创立了科举制度
唐太宗,功勋卓越,开创贞观之治
唐玄宗,个人能力出众,感情世界丰富,结束武则天以来的动荡,开创开元盛世
成吉思汗,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版图最大的王朝,也惊动了西方世界。
朱元璋,第一个贫苦农民出生的皇帝,属于自主创业最成功过的一个。
清圣祖康熙大帝,中国历史上功勋最卓著最伟大能力最强的皇帝,开创了康熙盛世。也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以为皇帝。
好像多了一个哦,那你自己看着办吧
1、张良
张良(约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人。秦末汉初杰出谋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
张良先辈在韩国首都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任过五代韩王之国相。力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季父项伯,使得刘邦顺利脱身。凭借出色的智谋,协助汉王刘邦赢得楚汉战争,建立大汉王朝,帮助吕后之子刘盈成为皇太子,册封为留侯。
精通黄老之道,不恋权位。晚年,跟随赤松子云游四海。张良去世后,谥号文成。《史记·留侯世家》专门记载了张良的生平。
2、韩信
韩信(?-前196),西汉初年异姓诸侯王,战国时期韩襄王姬仓庶孙,为避免与同名的名将韩信相混,史书多称其为韩王信。韩国被灭后一直在韩国故地生活,后随张良入关任将军之职,不久又任韩国太尉,领兵攻取韩国故地。韩国平定之后受封韩王。并随刘邦击败项羽平定天下。
天下平定后,汉高祖刘邦认为韩信的封地都是战略要地,便将其封地迁移到太原以北的地区,迁移封地之后不久,韩国都城马邑被匈奴包围,因韩信屡次向匈奴求和,朝廷怀疑其有异心,韩信遂起兵反叛,投靠匈奴。
汉高祖刘邦率军亲自征讨,韩信逃往匈奴,并多次率军攻打汉朝,还引诱了代相陈豨造反,在其又一次带兵攻汉之时,被将军柴武在参合斩杀。
3、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4、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广川(河北省景县西南部,景县、故城、枣强三县交界处)人,西汉哲学家。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汉武帝的赞赏。
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
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
5、刘邦
刘邦(公元前256年12月28日—公元前195年6月1日),字季,沛郡丰邑中阳里(今江苏丰县中阳里街道)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着巨大的贡献。
1 朱元璋
朱元璋即明太祖明朝皇帝(1368~1398位)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字瑞洪武元(1368)月即皇帝位立号明建都应设都督府(1380改五军都督府)全高军事机关由皇帝亲掌兵权实行卫所制自京师至郡县要设卫置所起朱元璋运筹帷幄攻抚兼施策进行达22明初统战争五月亲至汴梁(今河南封)督战八月明军克都(今北京)推翻元朝旋挥师西向逐步平定西北遣师南相继平定福建、两广继发兵征漠北四遣军入川灭夏十五发兵取云南二十平辽东至二十二基本统全期间颁行军律整顿屯田筑城备倭并全建立都司、卫所制度三十闰五月初十(13986月24)病卒终71岁朱元璋胸怀韬略深谋远虑善于驾驭战争掌握主权群雄峙巧择战机各击破每战持重用兵力避两面受敌并适集兵力歼灭敌注重招贤纳士广采众议严格治军完善军制练兵育强调领要识、谋、仁、勇兼备主张寓兵于农且耕且战保持支强武装力量其军事思想世较影响。
2 孔子具际影响希望裂能重视现统强央权力主张层阶级礼、仁政、德行维持统治全体应遵忠于、孝顺父母、友德朋友信条妇应丈夫忠贞服未能理想与理论变现实推广说曾周游列死七百汉武帝式说奉唯官说自历代帝王纷纷效公元7世纪唐朝兴孔庙孔奉半半神圣种习俗沿袭约千三百。
NO.3 精忠报-岳飞
岳飞简介:1103~1142 南宋名 军事家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
南)抗金名曾率领岳家军参加抗击金军同两宋轻建节封侯者
主要收复建康府收复襄阳六郡连结河朔谋等
其军冻死拆屋饿死掳掠 (《宋史·岳飞传》)著称能少
胜众金军叹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NO.4 旷世奇才-李白
该文界风流物~
李白,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我唐代伟诗. 其诗风雄奇豪放,
想像丰富, 语言流转自, 音律谐变. 善于民歌、神汲取营
养私素材, 构其特瑰丽绚烂色彩, 屈原积极浪漫主义诗歌
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
NO.5 民族英雄-林则徐
林则徐官场40载行迹踏遍14省统兵40万仍两袖清风贫
洗晚《自定析家产书》所述:田家产折价三百银
零况目均现银实令钦、佩所些
故居厅堂悬挂幅亲笔所书格言所示:
海纳百川容乃;壁立千仞欲则刚。
NO.6 足智谋-诸葛亮
三杰政治家、军事家誉千古良相典范完统
原兴复汉室业先五进攻魏治、治军等面发挥
非凡才能民用其力百姓忿;推演兵作八阵图
造损益连弩、木牛流马与名司马懿、张郃等交锋屡操胜算
北伐采取兵屯田策与司马懿军相持百余幸积劳
疾逝世享五十四岁谥曰忠武侯。
轩辕氏黄帝,统一华夏部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建立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第一个封建国家
汉武帝,第一个是用年号,公开对匈奴战争,取得对匈奴战争的胜利,宣扬了大汉朝的国威。
曹操,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中脱颖而出,统一北方,可以说是白手起家,建立王朝
隋文帝,统一南北朝以来的分裂局面,并创立了科举制度
唐太宗,功勋卓越,开创贞观之治
唐玄宗,个人能力出众,感情世界丰富,结束武则天以来的动荡,开创开元盛世
成吉思汗,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版图最大的王朝,也惊动了西方世界。
朱元璋,第一个贫苦农民出生的皇帝,属于自主创业最成功过的一个。
清圣祖康熙大帝,中国历史上功勋最卓著最伟大能力最强的皇帝,开创了康熙盛世。也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以为皇帝。
好像多了一个哦,那你自己看着办吧
1、张良
张良(约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人。秦末汉初杰出谋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
张良先辈在韩国首都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任过五代韩王之国相。力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季父项伯,使得刘邦顺利脱身。凭借出色的智谋,协助汉王刘邦赢得楚汉战争,建立大汉王朝,帮助吕后之子刘盈成为皇太子,册封为留侯。
精通黄老之道,不恋权位。晚年,跟随赤松子云游四海。张良去世后,谥号文成。《史记·留侯世家》专门记载了张良的生平。
2、韩信
韩信(?-前196),西汉初年异姓诸侯王,战国时期韩襄王姬仓庶孙,为避免与同名的名将韩信相混,史书多称其为韩王信。韩国被灭后一直在韩国故地生活,后随张良入关任将军之职,不久又任韩国太尉,领兵攻取韩国故地。韩国平定之后受封韩王。并随刘邦击败项羽平定天下。
天下平定后,汉高祖刘邦认为韩信的封地都是战略要地,便将其封地迁移到太原以北的地区,迁移封地之后不久,韩国都城马邑被匈奴包围,因韩信屡次向匈奴求和,朝廷怀疑其有异心,韩信遂起兵反叛,投靠匈奴。
汉高祖刘邦率军亲自征讨,韩信逃往匈奴,并多次率军攻打汉朝,还引诱了代相陈豨造反,在其又一次带兵攻汉之时,被将军柴武在参合斩杀。
3、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4、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广川(河北省景县西南部,景县、故城、枣强三县交界处)人,西汉哲学家。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汉武帝的赞赏。
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
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
5、刘邦
刘邦(公元前256年12月28日—公元前195年6月1日),字季,沛郡丰邑中阳里(今江苏丰县中阳里街道)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着巨大的贡献。
你是否需要了解?
中华上下五千年有哪些伟大的历史人物
汉高祖刘邦,开创了大汉朝,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唐人街由此而来,华夏祖先黄帝炎帝,革命先驱孙中山,中国共产党领袖毛泽东,曾让联合国降半旗的中国敬爱的总理周恩来,等等,更多的
上下五千年中国历史十大清官有哪些
中国上下五千年来,出过无数清官,但榜上有名的十位清官是西门豹、赵广汉、于成龙、海瑞、汤斌、包拯、狄仁杰等等。每位清官都有自己的足以名留青史的功绩,我们在这里仅仅讨论几位耳熟能详的大人物。包拯 包拯的故事大家基本非常熟悉,无论是影视作品还是文学小说里面都有过他的身影,大家已经习惯把他当...
谁能告诉我中华上下五千年历代的皇帝简介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是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今邯郸),并在此度过了少年时期。前247年,13岁时即王位。 前238年,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缭。 自前230年...
中国上下五千年比较出名的爱国人物,及其主要事迹,请简单叙述,望每一个...
战国时期屈原,因国破而投江明志。汉朝苏武牧羊北海边。张骞出使匈奴。霍去病,抗击匈奴。北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南宋岳飞,在中国历史上最贫弱的朝代带领人名抗击金军。南宋文天祥,人生只顾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明朝戚继光,抗击倭寇,扬我国威。袁崇焕,在中国最黑暗的朝代...
上下五千年的主要人物故事
他的思想倡导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倡导“群众路线”,领导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开创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上下五千年,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的故事和贡献,不仅仅是中国历史的一...
中国有哪些历史人物以及做得贡献
1、孔子(前551-前479),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着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中国的“千古圣人”。孔子是中国历史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中国文化的标志式人物,是中国人两千年来行为规范的制定者。他的思想和学说是古代社会长期的意识形态和官方哲学。在古代,小孩进学堂第一个拜的就是孔子。2、蔡伦(...
帮忙把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帝王列一个详细列表谢谢了、
帮忙把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帝王列一个详细列表谢谢了、 展开 我来答 6个回答 #热议# 生活中有哪些成瘾食物? cx89817588 2010-01-21 知道答主 回答量: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夏(启以后)公元前2197--1766 共432年 *姓,共传十四世,十七王,建都...
我想知道中国历史上都有哪些重要的人物,以及他们是怎样改朝换代的?还...
35.隋炀帝(杨广)——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差的皇帝 36.唐高祖(李渊)——大唐帝国的奠基人 37.唐太宗(李世民)一一明君的典范 38.唐高宗(李治)——懦弱的皇帝 39.唐中宗(李显)——被3个女人左右的皇帝 40.唐睿宗(李旦)——两次即位继承大统的皇帝 41.武周圣神皇帝(武则天)——历史上唯一的女皇...
谁比较擅长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批注10个
华佗,岳飞,朱元璋,秦始皇,成吉思汗,武则天,辛弃疾,孔子,后羿,女娲,诸葛亮
中国历史上著名人物排前十名
中国历史上著名人物排前十名,并加以评价或说明(不超过50字)回答方式可以参照《感动中国》一周内回答满意者财富悬赏100,决不食言!... 中国历史上著名人物排前十名,并加以评价或说明(不超过50字)回答方式可以参照《感动中国》一周内回答满意者财富悬赏100,决不食言! 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