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副春联 我国第一副对联写的是什么?

作者&投稿:闽璐 2025-05-22
中国的第一副春联是什么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关于春联民俗的官方指导文件,来自明太祖,文件强调“公卿士庶之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也就是说,朱元璋政府颁布了法规,严格要求官员带头贴春联。这是不是春联的来历呢?也不是,民俗是一种演变过程,春联的前身是“桃符”。
据《宋史蜀世家》记载,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孟昶在除夕让学士在桃木板上写的这两句,成了中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意为新的一年继续接受着上年的恩赐,新春佳节一起期盼春天常在。语句非常应景,虽然不甚工整,但由于名人的大v效应,很快便流行来。孟昶于是成为中国春联创作第一人。

孟昶写完春联的第二年,赵匡胤北宋的伐蜀大军势如破竹,和以往历次伐蜀一样,一攻破剑门,蜀国马上就投降,毫不拖泥带水。
北宋平定四川后,派来一位官员知成都府,成为四川的最高长官。此人名叫吕胤,字余庆,因避太祖讳,以字行,也就是都叫他吕余庆。
吕余庆签发了一道地方命令,四川人民既然已经成为大宋子民,以后每年二月二十六,都要过“长春节”,这个节是赵匡胤的生日。
下面,我们特别“邀请”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先生来创作这幅春联,诠释中国第一春联的高古而悠远的新春气息。也籍此,给思友们带去新春祝福。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中国历史上第一幅春联,作者是五代后蜀的皇帝孟昶。据《宋史蜀世家》记载,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孟昶在除夕让学士在桃木板上写的这两句,成了中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意为新的一年继续接受着上年的恩赐,新春佳节一起期盼春天常在。

语句非常应景,虽然不甚工整,但由于名人的大v效应,很快便流行来。孟昶于是成为中国春联创作第一人。
孟昶写完春联的第二年,赵匡胤北宋的伐蜀大军势如破竹,和以往历次伐蜀一样,一攻破剑门,蜀国马上就投降,毫不拖泥带水。
北宋平定四川后,派来一位官员知成都府,成为四川的最高长官。此人名叫吕胤,字余庆,因避太祖讳,以字行,也就是都叫他吕余庆。
吕余庆签发了一道地方命令,四川人民既然已经成为大宋子民,以后每年二月二十六,都要过“长春节”,这个节是赵匡胤的生日。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这是五代十国蜀国国君孟昶的一幅桃符对联,也是我国有历史记载的第一副春联。
孟昶写的这副对联,上联下联都是五个字,其中“新年”对“嘉节”,“余庆”对“长春”,十分工整。“纳”是“享受”的意思,“余庆”指“先代的遗泽”,上联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下联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全连蕴含着喜迎新春、祈求幸福的意思。对联的头尾还嵌入新春两个字,中间嵌入了“嘉节”两个字,合起来“新春嘉节”,非常巧妙。


你是否需要了解?

中国最早的一副对联是什么?
中国最早的一副对联是“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据史书记载,最早的对联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是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对联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在五代以前被叫做“桃符”,人们为了“辟邪降幅”、除旧立新,用桃木做成小板钉在门板上,这就是最古老的春...

中国最早的一副对联是什么?
中国最早的一副对联是“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据史书记载,这副对联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门板上题写的桃符,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对联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在五代以前,它被称为“桃符”,人们为了“辟邪降幅”、除旧立新,用桃木做成小板钉在门板上,这就是...

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是谁作的?他写的是什么?
历史记载,五代时期后蜀国君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时,在其卧室门上题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作为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孟昶(919~965年),是后蜀国君,19岁即位,其父为后蜀开国君主孟知祥,名孟知祥第三子,字任赞,号保元。他在位期间,不仅巩固了后蜀的统治,还不断拓展疆域,最终收复了...

中国的第一副春联是什么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副春联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副,由五代十国时期后蜀主孟昶所作。他在除夕之时,命令学士们在桃木板上题写春联,以祈求新的一年喜庆吉祥。孟昶的这副春联,表达了新的一年继续享有上年的福祉,并希望春天永远长在的愿望。春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桃符,而孟昶的这副春联...

中国第一副春联是谁写的
中国第一副春联是五代后蜀主孟昶写的新年纳馀庆,佳节号长春。春联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华人们过年的重要习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年红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春联源于古代的桃符。桃符是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的桃木板。上面...

中国第一幅春联是谁写的
中国第一幅春联的作者是五代后蜀主孟昶。据记载,孟昶在公元965年之前,曾写在桃木上的春联为最早的对联,其内容是:“新年纳馀庆,佳节号长春”。近年来,湖北武汉市江夏区的考古发现,两副对联被认为是初唐时期的作品,这一发现将中国楹联的历史向前推进了300多年。江夏区旅游局副局长张高荣主编的...

中国历史上第一幅对联是什么
据说五代时的后蜀国国君孟昶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国君,在公元964年岁尾的除夕,他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的住室的门框上。不只是避邪驱灾,还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内容,这就成了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

中国第一副春联出自哪位皇帝之手?
“长春”,堪称中国的第一副春联。尽管最初被称为'符涛',到了宋代,这一传统逐渐转变为使用红木板的'春贴',王安石诗中的'新桃换旧符',生动描绘了这一变迁。到了明朝,春联正式定名为'春联',并深深植根于民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位时,这一习俗得到了大力推广。他在除夕夜的特殊命令下,要求...

世界上第一副春联是什么
第一副春联的诞生:在五代十国时期,后蜀主孟昶命令学士辛寅逊在桃符上题写联语,但辛寅逊的题词被认为不够工整。于是,孟昶亲自提笔,写下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一对联,这便成为了中国的第一副春联,也是世界上已知的第一副春联。春联的意义:春联不仅具有驱邪避鬼的传统意义,还寄托了...

中国最早的一幅春联是什么?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其中,“新年纳余庆”寓意新年享受先代遗泽,“嘉节号长春”寓意佳节带来春意常在。从这时起,桃符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不仅用骈体联语替代了“神荼”、“笑液郁垒”,还扩展了桃符的内涵,包括避邪驱灾,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内容。这便成为了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