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作文 龙门石窟作文390字

作者&投稿:爨鸦 2025-05-13
写龙门石窟作文

  有句诗这样写:"欲问古今天下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洛阳素有"九朝古都"和"佛都"之称.去年暑假,因参加河南省乒乓球赛,我有幸来到了古都洛阳。来洛阳的客人都会知道洛阳有三绝,洛阳牡丹,洛阳水席和洛阳龙门石窟.五天紧张的球赛结束了,高老师说:“今天我带你们到龙门石窟游玩。”大家一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龙门石窟”综合老师曾在课上给我们讲过,听说那里的石刻艺术在世界上都享有声誉。今天终于实现了亲眼所见的愿望。来到龙门石窟,就像来到西天一样,眼前有数不清的佛雕像,有如来、黑鹰、长须佛、长腿佛、长手仙等,如来左边还有一个仙童。 如来后面有一个大圈,上面雕着字,两旁也有古文字。佛雕像大的有几十米高,小的只有几厘米,石窟里一年四季的温度相差无几,非常合适存放石像。周围的环境很美,微风从前面的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沿壁而走,一会儿就到了千佛洞。千佛洞有一间屋大小,高三四米。不论四壁还是洞顶,满是高约二十厘米的小佛像。佛像上下头脚相连,左右并肩而坐,相貌相同,神态安详。抬头望洞顶,那一个个佛像如夏日群星,令人眼花缭乱。参观完,我们走出洞。看到那穿着各色服装的游人顺水势修筑的石梯上下穿行,远远望去,犹如一条伏在山间小道上磷光斑斓的巨龙在蜿蜒蠕动。“巨龙”给这纯然一色的千年古地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望着龙门石窟这一尊尊雕像,让每一个游人都不住地啧啧赞叹。这些雕像都是许许多多巨大石块雕成的,单看这数也数不清的石块,一块就有三四千斤重,那时没有机械,得靠无数的手、无数劳动人民的血汗、智慧和幻想,才凝结成这像西天一样的龙门石窟。多么了不起的古代劳动人民!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上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我和爸爸去了白马寺后,随后就乘53路公交车到了离洛阳市区南12公里的龙门石窟。这里两山对峙,满山翠柏,长桥飞架,清泉绿水,伊水从其间北去,形成了一座天然门阙。秦大将白起战韩魏联军的“伊阙大战”,就发生在这里。隋朝建都洛阳,宫南门正对伊阙,因皇帝都自喻“真龙天子”,从而开始把“伊阙”改称“龙门。”
  据资料记载:龙门石窟现存洞窟两千四百三十五个,造像十万余尊,碑刻题记共八百余块。此外,龙门石窟还保存着丰富的佛教艺术建筑和书法等方面的实际资料,是人们公认的石刻艺术博物馆。它和敦煌的莫高窟、大同的云岗石窟被称为我国的三大艺术宝库。
  龙门石窟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火烧洞、莲花洞、摩崖三佛、吐火罗僧龛、千手千眼观音龛等等、等等。在众多佛窟中,我最喜欢的是雄伟、壮观、体态最大、型态最美、艺术价值最高的露天石刻奉先寺。奉先寺的主尊佛像为卢舍那,听讲解员说:大佛高1714厘米,头部400厘米,仅耳朵就长达190厘米,比一个人还要高出一截。在佛经中,卢舍那的含意是“诸恶皆除,众德悉备,净色遍照法界”,是佛在显示美德时那种理想的化身。卢舍那一泓秋水般深邃的双目向下俯视,默默传导着他的安祥与慈爱。卢舍那全身着衣的雕刻,只是随衣挂线,仅寥寥数笔,显得朴实无华,洗炼流畅。我仰望着大佛,他面容饱满,眉目修长,身披轻纱,一双睿智的双目向胸下俯视,似乎在向人们传送着慈爱和安祥。我对的我们祖先竟能开创出这么高大、这么精美的大佛,实实令人啧啧称奇。但令人可惜的是,这样一尊庄严、朴素、美丽的大佛小臂以下,几乎崩塌殆尽。尽管如此,可在人们的眼里,依然泯灭不了卢舍那的美貌。反而让人更感到了美的联想,所以大佛卢舍那在世界的东方,永远是一颗璀灿的艺术明珠。
  在奉先寺,卢舍那是主尊佛,他的左侧是她的大弟子迦叶。迦叶的刻石造像高1030厘米,立于履莲束腰台上。现在的迦叶像已经十分残破,但从残存的面部依稀可见他饱经沧桑的神韵。
  主尊佛卢舍那的右侧,是释加牟尼一位最小的弟子阿难。阿难刻像高1030厘米,赤着双足,立于束腰台上。阿难出家时只有十几岁,是个小王子,养尊处优。出家后,尽管经过磨炼,还是摆脱不掉少年的稚气。他头光圆,面颊丰满,眉目疏朗,睿智中依然透出着几分稚朴与憨厚,让人看了怜爱之情油然而生。在奉先寺的佛像中,阿难的刻像算是保存得完好的了。除了他的双手残破外,其神态、外貌都雕刻的栩栩如生。
  在正面三尊佛像的两侧,还有文殊和普贤两位菩萨侍从待立。他们的面部丰满圆润,双目俯视,雕刻精美细致。
  除此而外,奉先寺的左右两厢,各是一天王一力士,都是佛的护法神,雕刻的手法上同样独具匠心。天王头束髻,戴宝冠,身披甲,面目威严,形象显露出一个“武”字,力士凶悍怒目,令人望而生畏。这里的菩萨端庄、文雅,天王力士的威风凛凛,全让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演义的淋漓尽致。
  游览完了龙门石窟西区,过了漫水桥,又看了东区的擂鼓台南洞,擂鼓台中洞,擂鼓台北洞,千手千眼观音佛龛,香山寺和白园等景点后,我站在高处,俯视着龙景区的翠柏遍山与伊河北水相映,宛如看到了一幅美丽的画圈,我感到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太伟大了。它使我们详细了解了各个方面的历史,为我们这些后代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当我了解到龙门石窟的文物,遭到美、英、日、法、德等国的文物盗窃者,在我国的民族败类的协助下成功的盗窃到世界各地,被他们私人收藏或陈列在他们的国家博物馆里时,多么希望我们中华民族那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能早日回到自己祖国。

  人间四月,芳菲无限,不忍辜负这大好的春色,我们一家去游览位于中原腹地西部的“九朝古都”———洛阳。

  在领略了洛阳牡丹的国色天香之后,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参观著名的龙门石窟。是啊,龙门依山傍水,风景宜人,自古即为洛阳八景之冠。

  从洛阳出发,驱车南行约十余公里,便来到了龙门风景区。只见这里青峰屏峙,绿水畅流,气势不凡的龙门大桥犹如彩虹卧波,雄跨于伊水之上,飞架于龙门之口,令人叹为观止。由于天气晴好,两岸垂柳枝叶婆娑,宛如碧玉丝绦,微风过处摇曳生姿,令人一扫旅途劳顿,倍感神清气爽。

  穿过大桥拱门,沿着西山缓缓南行,进入龙山第一大洞窟,洞窟平面为马蹄形,穹隆顶,内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和二天王,特别是南壁的大势至菩萨,造型丰满敦厚,仪态文静,与主佛造像为龙门石窟唐代石雕中最优美的两尊。

  我们一路啧啧称赞着缓缓前行,不久便来到了西山最高处的奉先寺。站在奉先寺下,一仰头,便看见了主尊卢舍那大佛,乍看之下,我的内心只能用“震憾”二字来形容,只见这尊佛像雍荣华贵、仪态万方,浓密的螺形发髻松松地盘在头顶,轻柔薄透的通肩式袈裟披在她匀称丰腴的身体上,勾画出了优美的曲线。她静静地端坐着,眉稍嘴角含着浅笑,头微低,俯视的目光正好同礼佛朝拜者敬仰的目光交汇在一起,显得那样的温柔、典雅、优美……据说这尊大佛乃是一代女皇武则天为自己歌功颂德仿照自己面容所造,被誉为“东方维纳斯”或“东方雅典娜”,她的宁静和慈祥是东方智慧对于力量这个概念的最高深也是最精确的诠释,再看卢舍那大佛侧旁还有其弟子阿难、迦叶、胁侍菩萨和力士、天王的雕像,比较之下,那身披铠甲、手持宝塔、足踏夜叉的天王,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龙门石窟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中,吸引着更多的中外游人前来旅游观光。

  随着人流而行,途经药方洞、古阳洞,还有火烧洞、石窟寺、极南洞,跨过连接东西两山的人行便桥,我们又来到了龙门东山石窟。这里的洞窟虽年代不如西山的久远,数量也没有西山的众多,但在雕刻技巧和风格上,也有它们的独到之处。

  出得龙门来,夕阳已西下,我们不约而同地回首向南,只见满天绚丽的霞光里,那青山秀水的自然景色与鬼斧神工的人文雕刻更显得相映成辉。仅此龙门石窟一游,便是不虚洛阳此行了,我在心底对自己说,同时依依挥手,不舍地作别这座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自然宝藏

忧郁的一片天,无情的倚西风。太多的言语,付诸东去的流水。
不忍心打破我们共同意愿,那持久在心中滋生蔓天延的遗憾,经年已久,镜花水月的诺言,终于在这水天相接中浮出水面。没有一阕喇玉之歌,没有乐天的悲天悯地之声,更没有清新古朴的田田莲叶,腥浊的伊水河畔,各色的人流,如这滚滚东逝的浪花,掩饰不住的惊叹与喜悦对着那呆滞的、面无表情得近乎冷漠的残肢。沧桑的文化,是谁赋予它这么大的魅力。一曲曲的赞歌,一篇篇的歌赋,何来的兴致抒发着异国的调调。魏晋南北、隋唐汉武,繁华逝去,徒留身后这暗淡的无稽之作--被称作光荣的传承文化的使者。长眠的白先生,注视了一千多年,在黄泉会如何的感慨呢?

峥嵘两山门,共扼一水秀”
相传在远古时期,洛阳南面这一大片烟波浩淼的湖水,两侧青山苍翠,芳草萋萋。人们在山上放牧,在湖里打鱼,过着平静的生活。村里有个勤劳的孩子,天天到山上牧羊,常常听到从地下传出“开不开”的奇怪声音,回到家,便把这件事告诉给母亲。母亲想了想,便告诉他,如果再听到的话就回答:“开!”谁知一声未了,天崩地裂,龙门山倾刻从中间裂开,汹涌的湖水从裂口倾出,奔腾咆哮地绕过洛阳城,一泻千里流向东海。水流之后,无数清泉从山崖石罅中迸出,蓄为芳池,泻为飞瀑。两山的崖壁上则出现了无数蜂窝似的窟隆,窟隆内影影绰绰全是石像,有的眉清目秀,有的轮廓不清,千姿百态,蔚为奇观。从此,龙门石窟便名扬天下了。如若的确如此,我更相信河畔葱郁的麦地和闲情逸致的垂钓者不是蓄意的。
天门中断楚将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不是原三峡那狰狞的姿容,只是经人工雕了又雕的凡俗之态,想极具讽刺的叫他一声“龙窟哥
”,恭喜你近年来收入甚是可观,只可惜了你的身体状况,看看屏幕上的广告有适合窟哥的没有?鄙人实在没有更好的良策。窟哥就将就的试之一二吧!掩泪又何如,襁褓之中父母违,展眼掉斜晖,伊河水逝洛云飞。呜呼哀哉,随之去吧!
雁飞,心碎,殊容。
可恨,可叹。狂风肆虐的伊水风,呼啸不止的世人声。玷污了曾滋养着一方人的青山绿水。恍惚间传来牧羊童的咿咿呀呀之声,一回头,不仅讶然,一袭异装尚可赞,白颈绿眼实难.....暗笑。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没有想要一帆风顺,只求与世无争,安然泰之。太多违心的事态,在这溪畔的旋窝之中盘旋。回去的路就在咫尺之间,拿开望远镜,却在伊河另一畔......


你是否需要了解?

龙门石窟作文 龙门石窟作文范文欣赏
龙门石窟作文范文 龙门石窟,位于风光旖旎的龙门山与香山之间,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其壮丽景色和精湛艺术令人叹为观止。一、山水之美,环境之幽 龙门石窟所在之处,山清水秀,环境清幽,气候宜人,自古便被誉为洛阳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赞叹道:“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步入此地,...

作文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作文要点如下: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龙门石窟镶嵌在河南省洛阳市郊的伊河两岸,依山傍水,气势恢宏。石窟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仿佛是大地与天空之间的对话,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和谐美。历史背景与文化价值:龙门石窟不仅仅是石头的堆砌,更是千年前智慧与信仰的结晶。它记录了从北魏到唐朝等不同时代的...

龙门石窟作文
龙门石窟,坐落于龙门山与香山的怀抱中,被誉为我国四大石窟之一,其艺术价值无与伦比。这里山清水秀,环境清幽,气候宜人,自古便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赞叹:“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步入石窟,满目的佛像令人叹为观止。每一尊佛像都雕得惟妙惟肖,姿态各异,规模宏大...

名胜古迹的作文
一、自然环境优美 远望龙门山,山上的树木茂密,苍松翠柏,清秀挺拔,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这里四季分明,景色各异,无论是春天的万物复苏,夏天的绿树成荫,还是秋天的层林尽染,冬天的银装素裹,都让人流连忘返。二、佛像艺术精湛 走进龙门石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宾阳三洞,三尊巨大的佛像端坐在...

作文龙门石窟
漫步在龙门石窟,每一块石头都在低语,每一尊佛像都在诉说,它们静静地讲述着过去,也启迪着未来。这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让每一位到访者都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感受文化的厚重,思考生命的意义。龙门石窟,不只是石头的组合,它是中华文明的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辉煌时代的风貌,...

龙门石窟优秀作文
龙门石窟优秀作文1 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你们好!我是导游小邓,初次见面,请多多关照。我们要去游览世界文化遗产三大石窟之一——龙门石窟。另两个石窟是云冈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好了,现在我们处于河南洛阳南边约十三公里处。大家看,龙门石窟就在我们面前的这座高而巨大的龙门山上,我们一起上山去游...

龙门石窟的名胜古迹作文160 字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南郊的伊河两岸,从北魏至北宋400余年开凿有2100多个窟龛,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600余品,不仅体现了佛教文化,更展示了当时书法碑刻艺术。步入景区,游客们络绎不绝,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之中。沿途的石壁上凿有大大小小的佛像,有的躺着,有的立着,有的微笑,有的怒视,千姿...

游洛阳龙门石窟作文
游洛阳龙门石窟作文1 昨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游览了 中国三大石窟之一的“龙门石窟”。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十三公里处的伊河两岸。这里东(香山)、西(龙门山)对峙,伊水中流,是 中国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指示牌上面介绍,龙门石窟南北长一公里,共有9700余尊佛像,1300多个石窟,题...

龙门石窟作文390字。
最小仅两厘米,却姿态各异,令人敬佩。然而,历经千年的风雨侵蚀,石窟上的色彩已经褪去,七成的佛像遭受人为破坏和盗卖,至今还有许多佛像在海外博物馆收藏,令人惋惜。在龙门石窟游览之后,我们又参观了白园和香山寺。这次旅行不仅让我学到了许多历史知识,更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关于名胜古迹的作文 关于名胜古迹的作文列述
一、自然环境优美龙门山远望之下,树木茂密,苍松翠柏,清秀挺拔,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走进山中,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而神秘的世界,让人心旷神怡。二、宾阳三洞佛像端庄步入龙门石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宾阳三洞。三尊巨大的佛像端坐于洞内,慈祥端庄,仿佛在迎接四方宾朋的到来。这些佛像不仅形态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