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特点是什么?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一)初步形成时期(夏、商、西周时期);(二)趋向成熟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三)丰富发展时期(秦至五代时期);(四)体系完善时期(宋至清前期)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用四句话来表述:第一阶段:初见蓓蕾夏商周(形成阶段)1,时间: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8世纪,中国为奴隶社会时期2,战争的主要特点是:兵器以木器,石器为主,作战方式基本是以密集队形进行集团肉搏正面冲杀.只是到了商代以后才逐渐以车兵为主,作战中形成了以车兵为核心的方阵队形,产生了一些萌芽的军事思想.3,军事思想:一是把军事视为对内统治的特殊手段.由于当时所受外部侵略少,军队主要承担了治理诸侯和镇压奴隶反抗的任务.二是以“礼”和“刑”为治军的基础.三是迷信色彩重,形成了以天命为主的战争观.战例有春秋战国宋楚两国的泓水交战.代表作:《军政》,《军志》第二阶段:春秋战国渐成熟(成熟阶段)1时间:大约从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3世纪末,它是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2战争特点:这一时期,战争的变化和发展比较明显,一是从战争形态来看,争霸战争,兼并战争非常激烈,频繁,大约有600多次,用兵数量也逐渐增多了,由几千人发展到几十万人;战争的时间也长了,以前的战争,一战就解决问题,到后来有打几个月的甚至经年不息.二是从军事技术来看,铁兵器的制造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军事筑城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有的国家筑了方城,长城;攻守的器械也开始增多,如云梯的使用.3,军事思想:一是形成比较完整的战争观,如“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已被各国所接受;二是总接出了一些战争的指导原则,如“不战则已,战则必胜”,“知己知彼,百战不贻”等;三是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外交斗争同时或交互进行.如晋,楚城濮之战,在一定程度上就反映了这一思想.这一时期产生了一些有名的军事专著.被封建社会一直视为兵学经典的〈武学七书〉中,就有5部产生在这个时期,其中包括在中国乃至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军事理论的奠基作〈孙子〉代表作:〈孙子〉 〈吴子〉 〈孙膑兵法〉,〈司马法〉 〈尉缭子〉,〈六韬〉等。第三阶段:发展时逢秦五代(发展阶段)1‘时间:大约从公元前3世纪---公元10世纪中叶,我国经历了秦,汉,晋,隋,唐诸王朝,是封建社会发展的上升阶段.2,战争特点:秦朝统一天下后,进入了以铁兵器为主的时代,骑兵成为战争力量的主角,出现了新的军种---舟师水军.3,军事思想:一是战略思想趋向完善,成熟,诸葛亮的〈隆中对〉成为当时的决策楷模.二是出现了许多总结军事斗争经验的兵书,特点是通过战例来说明问题.如〈李卫公问对〉第四阶段:自成体系宋嘉佑(体系阶段)1,时间:大约从公元960年到1840年,我国经历了宋元明清(前期),这是封建社会会的后期,也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形成体系的重要时期.2.战争特点:火器逐渐普遍使用,战争进入了冷热兵器时代3,军事思想:一是武学开始纳入国家教育体系,并确立了兵书的正统地位;二是兵书数量繁多,门类齐全,共1815种,占古代兵书总数的3/4以上;三是兵书概括性强,自成体系,宋仁宗将〈武经七书〉列为武学必读之书.使散乱的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形成体系,自成一家.
公元前21世纪(一说公元前22世纪),中国建立了奴隶制的夏王朝,从此战争成为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此时,尽管人们对于战争的认识处于低级阶段,还是产生了以靠天命观指导战争为中心内容的军事思想。
奴隶主对外族发动掠夺战争,或用武力镇压本族奴隶的反抗,都是以征讨“违天命者”、“吊民伐罪”、“敬天保民”相号召,并用占卜手段,假借神的旨意和严刑厚赏驱使士卒作战。作战方式是集团列阵正面冲杀。到商代以后,作战逐渐以车兵为主。
对军队指挥,要求行动统一,严厉管理。这种思想,指导着夏、商、西周几个王朝的军事斗争。通过这一时期的战争实践,人们已初步认识到审势而动,量力而行,众可以胜寡,强可以胜弱,反映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观念。
传在西周时期,已出现《军志》、《军政》等军事著作,虽早失传,但在后来问世的《左传》、《孙子兵法》等书中,还保留着一些片断的引文。
约从公元前 8世纪初至前 3世纪末,即春秋战国时期,中国逐渐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变革,引起了士兵成分的变化和兵器的改进,军事制度和作战方式也随之变化。
为适应这些新情况的需要,产生了统率军队的专职将帅,涌现了许多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军事家和兵书著作。著名的《孙子兵法》,标志着封建统治阶级军事思想的成熟。
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统而全面的军事理论著作,揭示了一系列指导战争的规律,并奠定了中国军事思想的基础,指导着后代的战争实践和军事理论的研究,在国际上也享有极高的声誉。
《孙子兵法》提出,军事斗争必须巧妙地运用权谋,即“上兵伐谋”,“必以全争于天下”,认为“不战而屈人之兵”是高明的军事家所期求的最理想的战争结局。
它打破了奴隶社会的天命观,以朴素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思想,指出战争获胜不取决于鬼神,只要能够做到“知彼知己”,就可以“百战不殆”。它提出了“以正合,以奇胜”和“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作战思想。
《孙子兵法》还指出,战争胜负是由政治、经济、天时、地利、人事等因素所决定的,所以封建统治阶级要修明政治,顺应民心。这些思想,也为《孙子兵法》同时代的其他兵书和论及军事的著作所重视。战国时期,人们对战争的认识又进了一步。
例如,传为军事家吴起所著的《吴子》,就探索了战争的实质,论及战争发生的根源,并把战争分成几种类型,赋予定义,提出对付各类战争的方略。
军事家孙膑所著《孙膑兵法》,更主张抛弃“责仁义,式礼乐”的思想,要求用战争手段解决社会混乱局面;其作战思想则特别强调“贵势”和以奇制胜。这些主张,都是对《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扩展资料
指导原则
1、重战思想。《孙子兵法》开宗明义、大声疾呼:“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认为战争是关系到国家民众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不能不认真研究和对待。
2、慎战思想。即慎重对待战争,不轻易言战。《孙子兵法》中这样写道:“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
3、备战思想。其意就是未雨绸缪。孙子受当时形势的影响和思想的熏陶,提出了必须重视备战的思想,并告诫人们思想上时刻不要忘记战备,做到“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4、善战思想。就是要会用兵打仗。
一是注重以“道”为首要因素的多因素制胜论。“道”就是政治,是“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当然,在注重道的同时,其他四个“天、地、将、法”因素也不可忽视。
二是庙算制胜论。庙算,是古代开战前在庙堂举行军事会议,商讨与谋划战争的一种方式。《孙子兵法》主张战前要算,要对战争全局进行计划和筹划,定出可行的战略方针。
三是“诡道”制胜论。《孙子兵法》里讲道:“兵者,诡道也”。因此,他提出了“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的诡道之法,进而达到“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目的。
你是否需要了解?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首先是初步形成时期,即夏商西周时期(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这一时期的军事思想以天命观为核心战争观,以及以“礼”和“刑”为治军基础。接着是迅速发展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末)。在这个阶段,形成了较完整的战争观...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产生 形成三个时期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时期:1. 产生时期:始于公元前21世纪的夏王朝,标志着中国奴隶社会的建立。在这一时期,战争成为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尽管对战争的认识尚处于初级阶段,但已出现了以天命观为核心的军事思想,统治者通过占卜和神权政治来指导战争,以及利用严刑和奖赏来激励士兵...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 初步形成阶段——夏、商、西周 2、 基本成熟阶段——春秋、战国 3、 完善发展阶段——秦至隋唐五代 4、 自成体系阶段——宋到明清
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那几个阶段,有何特点、、
1,时间:大约从公元960年到1840年,我国经历了宋元明清(前期),这是封建社会会的后期,也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形成体系的重要时期。2。战争特点:火器逐渐普遍使用,战争进入了冷热兵器时代 3,军事思想:一是武学开始纳入国家教育体系,并确立了兵书的正统地位;二是兵书数量繁多,门类齐全,共1815种,占...
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是什么时候开始形成的?
共1815种,占古代兵书总数的3\/4以上;兵书具有概括性强、自成体系的特点。出现了消极防御的保守思想,同时也总结出带有革新内容的军事思想,如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但由于清代作战方式仍偏重骑兵,对火器发展不足,导致作战能力不足以抗衡西方。鸦片战争后,中国步入近代军事思想时期。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为适应这些新情况的需要,产生了统率军队的专职将帅,涌现了许多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军事家和兵书著作。著名的《孙子兵法》,标志着封建统治阶级军事思想的成熟。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统而全面的军事理论著作,揭示了一系列指导战争的规律,并奠定了中国军事思想的基础,指导着后代的战争实践和军事理论的研究,在...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行成与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行成与发展,如同一条历史长河,源远流长。上古至夏商周时期,这一阶段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孕育和形成阶段。那时,人们的军事活动更多是出于部落之间的争斗与防御,尚未形成系统的军事思想。然而,从战争实践中,人们逐渐意识到战略与战术的重要性,为后来的军事理论奠定了基础。春秋战国...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夏商周(形成阶段)1,时间: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8世纪,中国为奴隶社会时期2,战争的主要特点是:兵器以木器,石器为主,作战方式基本是以密集队形进行集团肉搏正面冲杀.只是到了商代以后才逐渐以车兵为主,作战中形成了以车兵为核心的方阵队形,产生了一些萌芽的军事思想.3,军事思想:一...
中国军事思想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是怎样的?
到了殷商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常备武装力量的出现军队数量的增多,兵器质量的提高,战争对从事和指导战争的成员的战术技术也相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对军队的骨干力量--贵族的教育训练就成了当时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可以说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已经处于萌芽状态了。ⅴ (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 到了...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产生 形成三个时期
为适应这些新情况的需要,产生了统率军队的专职将帅,涌现了许多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军事家和兵书著作。3、提高时期 :从公元前 3世纪末至公元13世纪,中国经历了秦、汉、晋、隋、唐、宋、元等几个大的王朝的统治和更迭。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先秦的军事思想对军事斗争仍然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