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别姬历史故事(集锦3篇)
霸王别姬历史故事(1)
秦末起义军中,项羽率领的主力在钜鹿之战中摧毁了秦军三十多万,导致秦朝灭亡。项羽年少勇猛,力大无比,手持丈八枪,座下乌骓马,出生入死,所向无敌。灭秦后,他凭借功高位重,自立为西楚霸王。他将秦朝统一的中国再次分封为十八路诸侯,但未按战功大小或军事实力分封,而是根据个人意愿封赏,引起众诸侯不满。其中势力最强的是刘邦,被封为汉王,统辖巴、蜀、汉中一带。这是秦朝放逐囚犯的地方,汉军将士多是山东人,不愿远离家乡前往边远贫瘠之地,士兵常有逃亡。
刘邦对项羽极为不满,但他是个有心计的人,采用谋士策略,积蓄力量,趁着项羽出兵攻打齐国时,出兵占领关中,夺取了项羽的土地,然后大举东进。楚霸王勃然大怒,凭借强大的军事优势,回兵大败刘邦。他们之间的战争持续了五年之久。士兵疲惫厌战,粮草供应不足,百姓生活艰难。最后,项羽和刘邦被迫休战讲和,双方以咸阳的鸿沟为界,东属楚地,西属汉地,各自守界,不再侵犯。项羽刘邦交换文书,刘邦又要求项羽释放战争中被俘虏的父亲和妻子吕氏。项羽慷慨,立即释放了这两人质,刘邦深感感激。
次年,刘邦背信弃义,利用项羽撤兵的机会,全力追击楚军。楚霸王大怒,集结三十万大军回击刘邦的汉军。他凭借手中的丈八长枪和无比的勇猛,所向无敌,直杀得汉军溃败,退守成皋,关上城门,不战而退。
刘邦利用智谋,联合齐王韩信、魏相国彭越等强大诸侯,准备合围项羽。刘邦许诺,只要打败项羽,他将把临淄和大梁的土地划归韩信和彭越。各路诸侯得到许诺,更加拥护刘邦,几支人马汇合,兵多粮足,开始围剿西楚霸王。
刘邦首先拜将韩信,他们第一个行动是利用张良的计策,趁楚军围攻固陵时,悄悄派出五千精兵绕到楚军粮草营地,放火烧毁粮库,埋下日后作战无粮的祸根。
项羽神勇无比,手下将领个个骁勇善战。如何诱使项羽离开营地,进入一个无法后退的包围圈,是他们设计的关键。韩信亲自带领谋士查勘地形,终于选中了九里山,设下十面埋伏,同时派出能言善辩的谋士李左车诈降,取得项羽信任,将其引入伏击圈。
项羽兵力虽多,但与刘邦大军相比,兵力劣势明显。他决定坚守阵地,不与刘邦正面硬拼。然而,他身边没有聪明的谋士。这时,汉军中有人自称李左车,向项羽求见,表示愿意为他效力。项羽见此人言谈得体,便留他在身边。李左车利用自己的学识和智谋,分析战局,建议项羽主动出击,先发制人。
某日,探子报告汉军已兵屯垓下,贴出榜文辱骂项羽。项羽怒不可遏,决定亲自出兵捉拿韩信。然而,周兰等将领劝阻,认为这是韩信的诱敌之计。项羽最终还是决定出兵。
项羽的重臣虞子期是虞姬的哥哥,对李左车心存疑虑。虞姬深知丈夫的禀性,常常为他分忧解难。她劝说项羽回心转意,但项羽仍坚持出兵。
第二天,楚军出兵,但乌云翻滚,狂风大作,纛旗折断,乌骓马狂躁不安。众兵预感不祥,项羽爱将周兰建议谨慎行事。虞姬也劝项羽三思而后行。项羽却坚定出兵,率领大军向垓下进发。
霸王别姬历史故事(2)
霸王别姬讲述了西楚霸王项羽因心高气傲,性格单纯,最终与爱妻虞姬生离死别、兵败刘邦的故事。项羽在垓下自尽。
项羽身边有位美人虞姬,常随侍左右;有一匹骏马乌骓,常骑乘。项羽在垓下悲歌慷慨,自作《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歌毕,虞姬和声,项羽泪下,左右皆泣,无人能视。
霸王别姬历史故事(3)
公元前203年,刘邦与楚军对峙于广武,楚军粮尽。刘邦未调来韩信、彭越等军,无法合围楚军。双方进行了鸿沟和议,以战国时魏国运河鸿沟为界,划分天下。九月,西楚霸王项羽率军东返,刘邦欲西返。张良、陈平建议刘邦撕毁和议,趁楚军疲惫之机发动偷袭。刘邦采纳建议,追击楚军。最终,刘邦、韩信、彭越、英布等五路大军在垓下基本完成对楚军的合围。刘邦任命韩信为联军统帅,指挥作战。数十万汉军前后夹击楚军。项羽突围不成,全军被包围。
项羽回到营中,闻四面楚歌声,怀疑汉军已占据楚地,深感绝望。他与虞姬饮酒作歌,歌毕,虞姬自刎,项羽也流下泪来。项羽骑马突围,率八百人南向,天亮后被汉军追上,仅剩一百多人。项羽在阴陵迷路,询问老农后陷入沼泽,被汉军追上。到达东城的一座山上,他仅剩28骑。项羽自知难以脱身,决定痛快一战,必定击溃包围、斩将、砍旗,让世人知晓是天意而非他不会打仗。
项羽将骑兵分为四队,分向山下冲,约定在山东面会合。项羽大呼驰下,斩杀一汉将,赤泉侯杨喜退后数里。项羽与骑兵再分三队包围,再杀一汉将,同时杀近百人,仅损失两骑。项羽下马与汉军短兵相接,一人杀数百人,身负十余伤。最后,他看到吕马童,对他说:“你不是我的旧友吗?”吕马童对王翳说:“这是项王!”项羽说:“听说汉王悬赏千金、封邑万户要取我首级,今日我便成全你们。”随后自刎而亡,时年30岁。至此,汉王刘邦统一全国的脚步无人能挡,一代西楚霸王也于此结束了辉煌壮烈的一生。
你是否需要了解?
霸王别姬的历史典故
已解决问题 收藏 转载到QQ空间 霸王别姬的历史典故 [ 标签:霸王别姬,历史 典故,典故 ] 回答:2 人气:871 解决时间:2010-01-17 15:56 满意答案 几千年前的英雄西楚霸王项羽在垓下身陷重围,在四面楚歌声中,项羽英雄末路,不由的怀念起因为放逐亚父范增而导致夫妻反目、回归彭城的虞姬。他的心中...
霸王别姬的历史故事?
」歌罢,拔剑自刎,死后葬于垓下,今安徽灵县东南有虞姬坟。 宋词词牌:『虞美人』据说得名于虞姬。清朝诗人何浦《虞美人》云:『遗恨江东应未消,芳魂零乱任风飘。八千子弟同归汉,不负军恩是楚腰(虞姬)』认为八千楚军被迫投降刘邦,没有一人像虞姬那样的坚贞。 京剧有《霸王别姬》就是叙述这段故事的。
成语故事霸王别姬
虞姬的结局:虽然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虞姬的结局,但根据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的描述,虞姬在垓下一战中选择了自刎殉情,以表达对项羽的深情厚意。这一悲壮的瞬间,成为了中国古典爱情中最经典、最荡气回肠的传奇之一。文化影响:“霸王别姬”的故事不仅在中国文学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还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戏曲艺术...
关于霸王别姬的故事
这首诗出自《楚汉春秋》不过后人多有怀疑,认为楚汉时期不会有如此成熟的五言诗)歌罢,虞姬凄然自刎,项羽也流下热泪,左右都不敢抬头看他,这就是历史上的“霸王别姬”(四面楚歌这个计策,成功的扰乱了项羽的心,使他做出了突围的决定)2.[1]秦二世二年六月,项梁采纳范增之计,立楚怀王芈心,...
霸王别姬的故事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亦和之歌:“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随后虞姬自刎殉情。文化意义:霸王别姬反映了虞姬和项羽感天动地的爱情,楚霸王英雄末路,虞姬自刎殉情,这悲情一瞬已成为中国古典爱情中最经典、最荡气回肠的传奇之一。历史记载:霸王别姬的故...
“霸王别姬”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这样,双方很快便达成了协议,以荥阳东南20里外的古运河鸿沟为界线,沟东边的土地属楚霸王,沟西边的土地属汉王刘邦(这就是后来“楚河汉界”的出处),项羽还同意归还刘邦的父亲和妻子儿女。双方谈判停战后,项羽急急忙忙地领兵退走,去平定自己后方的战火,刘邦也想拔营退兵,张良和陈平阻拦道:“大王...
霸王别姬的故事简介
霸王别姬指西楚霸王项羽战败后与其宠妃虞姬诀别的历史故事。 一、注释: 姬:指西楚霸王项羽的宠妾虞姬。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现多比喻独断专行,脱离群众,最终垮台。 二、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霸王项羽在和刘邦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中,最后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决别。 三、历史典故...
霸王别姬的历史背景
虞姬和道:“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汉兵已经得到了楚地,四面都是楚歌声,大王的意气已经尽了,我靠什么活在世上呢?歌罢,虞姬凄然自刎,项羽也流下热泪。左右都不敢抬头看他,这就是历史上的“霸王别姬”(四面楚歌这个计策,成功的扰乱了项羽的心,使他做出了...
霸王别姬的故事
霸王别姬是指西楚霸王项羽战败后与其宠妃虞姬诀别的历史故事。霸王别姬的故事是关于楚汉战争时期,西楚霸王项羽和虞姬的爱情悲剧。在垓下之战中,项羽被刘邦军队包围,夜里四面响起了楚国的歌声,让项羽大惊,认为楚地已被刘邦占领,感到形势不利。虞姬见状,为了安慰项羽,建议他饮酒唱歌。然而,项羽在饮酒...
霸王别姬的故事?
项羽(公元前232年—前202年),秦末重要的反秦领袖之一,秦亡后自封西楚霸王。汉五年十二月,楚军被围困于垓下,人少食尽, 四面楚歌,霸王别姬,引兵东向,至乌江自刎而死。汉王刘邦以鲁公礼葬项羽于谷城。虞姬为西楚霸王项羽爱姬,常随项羽出征。楚汉相争后期,项羽趋于败局,于公元前202年,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