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是哪里人 梁山伯究竟是哪里人?
梁山伯出生地:会稽(今浙江绍兴一带)
梁山伯是《梁祝》传说中的男主角,历史上考证确有其人。梁山伯曾出任过地方官,历代史书可以寻找到相关记载和资料。传说梁知祝为女人后,提娶不成而终。祝感其挚情,过墓过墓而入,合而为一。
《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
故事讲述到梁山伯与祝英台同学多年而同枕,后梁发现祝为女儿身,随提娶之意。而祝配于马氏弟子,梁抑郁而终。后祝嫁马道上遇梁墓,墓开而入,合而为一。为主要故事情节。唐朝张读的《宣室志》中写道:“英台,上虞祝氏女,伪为男装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山伯,字处仁。祝先归。二年,山伯访之,方知其为女子,怅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马氏子矣。山伯后为鄞令,病死,葬鄮城西。祝适马氏,舟过墓所,风涛不能进。问知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忽自裂陷,祝氏遂并埋焉。晋丞相谢安奏表其墓曰义妇冢。”
据中国民俗协会有关人员介绍,全国大约有10多个地方自称“梁祝”故里,在联合申报“世遗”的几处,关于“梁祝”,也是各说各的故事。
1、封丘版本:青陵台在封丘县东北25里之青堆。战国时期,宋康王驾车出游,见到一位采桑女天生丽质,欲纳为妾,使人探知该女为门下舍人韩凭之妻息氏。为见息氏,宋康王令筑青陵台以观之,息氏恐,乃作歌以拒之,投台身亡,韩凭也自尽。宋康王把二人分葬,后两墓各长出一棵梓树(又名相思树),根结于下,枝交于上,有鸳鸯雌雄各一只恒栖树上悲鸣,后化为蝴蝶飞去,据考梁祝化蝶的情节源于此。
2、汝南版本:汝南流传的梁祝故事有头有尾,相当完整,情节和全国流传的普遍说法大致相仿,但是梁祝传说年代最早的版本,是西晋时期的。这里的传说不同于普遍说法的地方,即汝南版本中最为独特、最值得深究的部分。
2005年12月,河南省汝南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梁祝之乡”。2006年6月,“梁祝传说”又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上虞版本:晋室南迁,士人平民纷纷相随,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汉族南迁和多民族融合,影响汉晋政治格局,占据经济文化舞台的士族,侨姓有王、谢、司马、殷、何、庾、桓、郗、许、曹、 江以及阮藉的后裔,江南士族有周、贺、顾、纪、孔、戴、袁、虞、干、葛等,其中多数游止或世居会稽(绍兴),史称“今之会稽,昔之关中”的第一大都市。会稽城“多诸豪右、民物殷阜,王公妃主、邸舍相望”。
晋代会稽郡上虞县祝家有一女名叫祝英台,女扮男装到会稽城(绍兴)游学,途中遇到一同前来的同学梁山伯,两人便相偕同行。同窗三年,感情深厚,但梁山伯始终不知祝英台是女儿身。后来祝英台中断学业返回家乡。梁山伯到上虞拜访祝英台时,才知道三年同窗的好友竟是女儿身,欲向祝家提亲,此时祝英台已许配给马文才。
之后梁山伯在鄞当县令时,因过度郁闷而过世。祝英台出嫁时,经过梁山伯的坟墓,突然狂风大起,阻碍迎亲队伍的前进,祝英台下花轿到梁山伯的墓前祭拜,梁山伯的坟墓塌陷裂开,祝英台投入坟中,其后坟中冒出一对彩蝶,双双飞去离开了尘世。
4、杭州版本:梁祝在万松书院同窗共读越剧《梁祝》中,有一段“草桥结拜”唱词,说的是梁山伯与女扮男装的祝英台在钱塘县读书途中相遇,互认知己,便在“草桥”结拜“兄弟”,指的便是杭州东城望江门旁的草桥亭。而相传梁祝同窗共读之地,则是西湖上的万松书院,故而,百姓又将此地称为梁祝书院。它的前身为报恩寺,明弘治十一年改建为万松书院,崇祯年间书院被毁。清康熙后,改辟为敷文书院。
5、宜兴版本
宜兴的版本是南朝齐时期,化蝶传说根深蒂固,宜兴最早记述梁祝故事的是《善权寺记》,始记于南北朝齐建元二年(公元480年),称祝英台旧宅在宜兴善权寺位置,梁祝自小一起读书,后又到齐鲁、东吴等地游学访友,逐渐产生感情。
梁祝传说在宜兴均有记载,“化蝶”情节亦在宜兴形成,为国内学术界认可。宜兴现有“祝家庄”、“梁家庄”等地名、遗址,还有观音堂、荷花池、双井、九里亭等“十八相送”遗址。宜兴俗定农历三月廿八为“观蝶节”,用“梁山伯”“祝英台”为蝴蝶命名。
6、微山版本
士大夫们为梁祝修合葬墓济宁市微山县马坡乡有“梁山伯祝英台墓记碑”,为明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重修梁祝墓、祠时所立。碑文记载祝英台家居济宁九曲村,其父祝员外因没有儿子,十分苦恼。祝英台是为解父忧才女扮男装求学。
梁祝二人同窗3年,梁山伯病逝家中,祝英台悲伤而死。士大夫们被祝英台事父至孝及对梁氏矢一而终感动,为二人修合葬墓。现曲阜孔庙还保有“梁祝读书处”,在峄山上还有“梁祝读书洞”、“梁祝祠”等遗址。
7、诸城版本
山东诸城的梁祝传说,被列入诸城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于2007年公布。
8、鄞州版本:鄞州版本讲的是金朝县令与明朝侠女结“阴亲” 在浙江宁波,相传梁山伯是金代鄞州县令,是个清官,由于得罪权贵,被人残害致死,百姓为他修了一座大墓。而祝英台则是明代上虞的侠女,劫富济贫,后来被权贵杀害。
为了纪念他们,当地将两人合葬,算结了阴婚。鄞州现存梁祝合葬墓、梁祝故居。那里流传着一句老话,“若要夫妇同到老,梁山伯庙到一到”。
扩展资料:
主要特征
梁祝的传说主要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婚姻自由的追求。它是民间文化的积淀,代表了民间文学中积极向上的部分。诸城的梁祝传说之所以久传不衰,多具魅力,其原因不仅因为梁祝是诸城人,更因为它代表了人民大众的心声。
重要价值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被称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我们通过祝英台女扮男装并且主动向梁山伯示爱的故事情结,能更深一步地体会古代社会中女性大胆追求真爱、 渴望美好爱情的个人情感。梁祝的爱情悲剧,使人们认真思考包办婚姻制度在某些方面的局限性,为改善婚姻制度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如果说,梁祝婚姻被残酷葬送具有强烈的悲剧意义,那么它的“化蝶”结尾便富有积极意义。活着追求不到的东西,在死后继续“追求”,终于得到。“化蝶”的结局,体现了爱情的伟大力量,体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千百年来,这种力量一直鼓舞着人们向一切为了私利而破坏世间的美好的顽固邪恶势力作斗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是浙江宁波府鄞县的县官,一辈子两袖清风,清正廉洁,没有孩子,到了中年的时候,他的结发妻子去世,后来他也因为疾病而死去。
传说梁知祝为女人后,提娶不成而终,祝感其挚情,过墓而入,合而为一。是为传说大概,今人多有考证。
故事讲述到梁山伯与祝英台同学多年而同枕,后梁发现祝为女儿身,随提娶之意。而祝配于马氏弟子,梁抑郁而终。后祝嫁马道上遇梁墓,墓开而入,合而为一。为主要故事情节。唐朝张读的《宣室志》中写道:“英台,上虞祝氏女,伪为男装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山伯,字处仁。祝先归。二年,山伯访之,方知其为女子,怅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马氏子矣。山伯后为鄞令,病死,葬鄮城西。祝适马氏,舟过墓所,风涛不能进。问知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忽自裂陷,祝氏遂并埋焉。晋丞相谢安奏表其墓曰义妇冢。”
梁山伯是《梁祝》传说中的男主角,历史上考证确有其人,梁山伯曾出任过地方官,历代史书可以寻找到相关记载和资料。传说梁知祝为女人后,提娶不成而终,祝感其挚情,过墓而入,合而为一。是为传说大概,今人多有考证。说他是会稽人的依据如下:
晚唐(公元851年)张读《宣室志》记载:“英台,上虞祝氏女,伪为男装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山伯,字处仁。……问知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忍自裂陷,祝氏遂并埋焉。晋丞相谢安表其墓曰‘义妇冢’”。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爱情绝唱。如果有人问你梁山伯和祝英台是哪里人,你会觉得这人有问题,梁山伯祝英台当然是南方人呗。近年来,古代名人之争日趋激烈,个中原由当然是以经济利益所驱动,梁山伯与祝英台也没幸免,梁祝究竟是哪里人,争议也越来越激烈。争夺梁祝祖籍的有:浙江宁波、江苏宜兴、山东济宁。山东济宁是最后杀入争夺的,但由于去年10月27日梁祝墓碑的出土,使济宁成为这场争夺的娇娇者。记者4月1日电话采访了济宁市梁祝文化研究会会长、济宁市文物管理局副局长樊存常。
济宁是梁祝传说之源
樊存常先生谈了四条证据:
第一,在济宁发现了年代最早、内容最丰富翔实的梁祝墓碑。历史上,济宁市微山县马坡乡有“梁山伯祝英台墓记碑”,此碑为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重修梁祝墓、祠时所立。据调查,目前全国已经发现的梁祝墓共有9处,而以微山县马坡乡梁祝墓、碑建立时间最早、文字记载梁祝故事最为翔实。碑文详细交代了梁祝故事的来源、时代背景和详细过程。祝员外“见世之有子读书者,往往至贵”,而自己因为没有儿子,所以“咨叹不已”。英台为解父忧,“冒为子弟“竟读书可振门风以谢亲忧。”梁祝同诣峄山先生授业,同窗三年衣不解。山伯“疾终于家,祝英台悲伤而死。”二人合葬的原因是“乡党士夫,谓其令节,从葬山伯之墓,以遂平生之愿,天理人情之正也。”整个故事没有神话色彩和艺术加工,就是民间发生的真实故事。
济宁微山梁祝碑的发现使国内其他地方的梁祝碑相形见绌。我们把微山县马坡乡梁祝碑与年代也较早的宁波鄞县的梁祝碑作一个比较。宁波鄞县梁祝碑立于明嘉靖丁未腊月(1547年)比济宁微山墓碑晚30余年;宁波鄞县梁祝碑只有“晋奉义妇冢”短短5个字,而济宁微山梁祝碑共836个字;宁波鄞县梁祝碑是鄞县知县徐立所立,而济宁微山梁祝碑是南京工部右侍郎前督察院右副都御史,为钦差大臣,二品官,官位显然更高。
第二,地方志记载了梁祝家住济宁的重要历史史料。据樊存常先生考证,在《邹县旧志汇编》、清《峄山志》、《峄山新志》都记载了梁祝在峄山读书的事情和历史遗址。如清康熙11年修《邹县志》记载:“梁山伯祝英台墓城西六十里吴桥地方,有碑。”峄山上有“梁祝读书洞”、“梁祝祠”等。
第三,梁祝的故事在济宁民间广泛流传。宋元之际,梁祝故事就被编为戏文、元曲,明清时期又有多种版本的传奇问世。在山东琴书,山头花鼓等民间艺术中,都有梁祝的故事,至今还有很多人会唱。比如,《梁祝下山》是山东琴书的看家唱段,其中就有“梁山伯祝英台就在红罗峄山念文章”、“二人死后合葬在马坡泗河沿上”的唱词。
第四,梁祝故居村庄尚在,家族后裔至今在济宁居住。据碑文记载,祝英台家居济宁九曲村。经查访得知,九曲村现位于泗河南岸,因泗河从兖州至此有九处弯曲而得名,今已演变成东九、西九两个村庄。祝氏家族因避水灾,后迁居济宁市任城区岔河村,此村95%的人口姓“祝”,村中人尊祝英台为其先祖,讳与马氏通婚,严禁村中演唱梁祝戏。梁氏族人原住在马坡附近村庄,距离九曲村不远。因此,当年梁祝二人赴峄山求学途中相遇,二人柳荫下驻足相会十分自然。
专家确认济宁梁祝文化中心地位
2003年10月27日,济宁梁祝墓碑出土。济宁方面请来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参加梁祝墓碑出土仪式。看看沉寂地下的梁祝墓记碑被缓缓抬出,专家们很激动,中国社会科学院梁祝文化研究知名专家贺学君女士激情万分,她说:“千年等一回,我终于等到了,能够参加今天的梁祝墓记碑出土仪式,我今生无怨无悔!”专家们一致认为,济宁作为梁祝文化的中心地位是不容置疑的,济宁梁祝墓记碑出土是对梁祝文化研究的一大贡献。
人们儒家思想严重制约梁祝故事在北方传播
人们接受梁祝是南方人的说法,是由于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广泛传播。据樊存常考证,“南方说”实质上经不起推敲。他根据多年的研究提出,梁祝故事“南方说”,最早是根据明人徐树丕《识小录》记载:“梁祝事异矣!《金楼子》及《会稽异闻》皆载之。”《金楼子》是南朝的,但此书已经遗失,不知其具体内容,根本不能证明梁祝故事就发生在南方。唐代关于梁祝的记载很简略,宋代出现了梁祝故事发源于江苏宜兴的观点,这说明梁祝故事的发源地问题。在宋代就没有定论。到了明代,梁祝故事又增添了新的内容,关于故事发源地的争议更大,出现了梁祝籍贯在孔孟故里的济宁说、浙江的宁波说、江苏宜兴说等不同的版本。明代作家冯梦龙在《情史》和《古今不止说》中,梁祝的籍贯都不一样,前者说“梁家会稽,祝家上虞”。而后者则说梁祝为江苏人,祝英台为江苏宜兴人,这说明冯本人对于梁祝故事源于何处也不确定。�“北方说”之所以不广为人知,按照樊存常先生的分析,主要还是因为梁祝故事在北方尤其是山东的传播遭遇了很大的障碍。山东作为孔孟之乡,儒家思想对人们的影响比较大,在封建社会,男女婚姻大事,要严格遵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梁祝私定终身大事的行为是违反礼教的,这种行为在孔孟故里更不便作宣传,甚至不准宣传。至今在祝英台的家乡,还不准说唱梁祝戏、放梁祝电影,梁祝、祝氏与马氏至今不通婚,就是这样一个明证。
我想国家把梁祝之乡定位在河南汝南,自有它的历史及现存文物依据和合理的推理过程。毕竟中国这么大,比十几个欧盟国家面积还大,试想在这么大的国土上而又发生在1500前的事,现在推敲起来的确不易。首先推敲一件事要从它发生的历史时间和社会背景入手,因为从梁祝故事发生至现在的1500多年间中国社会曾发生过多起民族大融合及民族大迁徙事件,就拿本案发生的时间来看,正处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而在南北朝时期有一件大的历史事件即“五胡乱华”,就是有5个少数民族轮番侵略中原,中原朝廷疲于奔命带领臣民不断南迁,后来首都迁到杭州就叫南朝了,梁祝故事应该发生南北朝过度期“五胡乱华”的几十年前。梁祝故事当然也随南迁移民传到了江南甚至中国各地,而有心者在迁徙地给梁祝二人修建庙宇来纪念也在情理之中,所以导致现在全国有那么多的梁祝历史痕迹和影子传说。本人认为要想知道真实的梁祝故事究竟发生在哪里,最好亲自到各个争议地区结合历史及现存文物来判断。就目前来看汝南的现存文物最为完整,并与传说基本吻合、、、
具体是哪里人不知道,东晋是汉族大规模南迁的时期,为了躲避北方连年的战祸。所以梁祝的故事发生地应该是在当时汉族正统王朝所处的江浙地区。祝英台家是当时北方的士族南迁徙。南北朝势力此消彼长,南朝强盛时期曾经夺回两淮,势力进入山东河南。所以故事传回中原也极有可能.
你是否需要了解?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否真有其人?
梁祝传说及爱情故事是历史上确实发生过的真实事件,有历史资料及文物古迹佐证。明代崇祯版《元氏县志》的记载可以证明:元氏县产生“梁祝传说”。位于元氏封龙山上的封龙书院仍然保留着相传梁祝二人一起读书的读书洞。梁山伯祝英台的故事在封龙山一代广为流传。据传,梁山伯是南佐村人,祝英台是长村人...
梁山伯与祝英台到底是哪里人,他们的墓又是怎么一回事
梁祝文化公园地处宁波市鄞州区高桥镇,为晋代梁祝墓、庙古遗址所在地。据众多史料记载,梁山伯为东晋人,与祝英台三载同窗,曾为官于浙江宁波鄞县(即现今鄞州区)县令,后因治理姚江积劳病逝,遗命安葬于高桥九龙墟。一九九七年,梁山伯古墓遗址和出土文物在梁祝公园被发掘.
梁山伯和祝九红是一个人吗?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梁山祝英台有一个妹妹叫祝九红,这个是错误的。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两个人,有其他版本传言:梁是明代人,祝是南北朝人,两者相隔千年。祝本是侠女,劫富济贫,曾三去马太守家盗银,最后中马之子马文才埋伏死于乱刀之下。百姓将其厚葬并在坟前立碑,年久,该碑下沉于...
梁山伯与祝英台到底是哪里的人?
8、鄞州版本:鄞州版本讲的是金朝县令与明朝侠女结“阴亲” 在浙江宁波,相传梁山伯是金代鄞州县令,是个清官,由于得罪权贵,被人残害致死,百姓为他修了一座大墓。而祝英台则是明代上虞的侠女,劫富济贫,后来被权贵杀害。为了纪念他们,当地将两人合葬,算结了阴婚。鄞州现存梁祝合葬墓、梁祝故居。
梁山伯与梁赛博是一个人吗
梁山伯与梁赛博不是一个人物。梁山伯,是浙江宁波的县官,东晋爱情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人物。梁赛博并无与梁山伯有关联。
山伯和英台是什么时期的人??他们的墓在哪里??
1.1997年7月,宁波的梁山伯庙出土一座晋代墓葬,墓的位置、规格和随葬器物与志书记载的梁山伯鄞县县令身份和埋葬地相吻合,被认为是可信的实物资料。(此证明了梁祝发生的朝代背景)2.梁祝文化研究专家、宁波市鄞州区文联主席麻承照说,根据他对《鄞州县志》的研究,梁山伯应是鄞州人,祝英台应是上虞...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哪里人
两人都是会稽郡上虞县(今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丰惠镇)人。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传统戏曲和民间故事的著名人物,其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东晋时期,会稽郡上虞县的祝英台女扮男装前往杭州尼山书院求学,途中邂逅了同往尼山书院的鄮县书生梁山伯,两人一见如故,义结金兰。在书院,两人同窗共读,相互扶持...
梁山伯究竟是哪里人?
传说在晋代,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3年,未能看出其女儿身。梁山伯临死前,要求家人把自己葬在祝英台婚轿经过的路边,让自己看到祝英台出嫁,祝英台得悉,身穿孝服出嫁,经过梁山伯坟时,提出下轿拜祭,趁人不备撞死在柳树前。梁祝墓分开而建,各有坟头。现汝南有梁祝读书的“台子寺”,也叫“红罗山”,...
梁山伯和祝英台有历史原型吗?
马文才迎娶起祝英台,花轿经过梁山伯墓地时,突然一阵大风挡住了他们都去路,祝英台下了花轿,哭天喊地,哭祭梁山伯,墓忽然裂开,祝英台毅然跳入墓中,墓随即合上。他们化成两只蝴蝶翩翩起舞,这世界上终于没有人可以阻挡他们。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两个人,资料是这样记载的:梁山伯是明代人,...
历史上梁山伯祝英台不是同一时代的人么?
不论梁祝的故事到底是否真实。肯定有它存在的历史原因,任何结论都是要有历史资料佐证的!认为梁祝年龄实际相差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犯了很大的一个历史错误。如果梁山伯与祝英台相差几千年。那就是说,梁祝的传说应该发生在明代之后。那么唐代的梁祝化蝶故事到底从哪里来的?认为梁祝不是同一时代的人似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