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的一生经历 中国现代作家张爱玲,一生中有过几个男人?
张爱玲出生于没落的巨宦之家,族叔张之洞是清末四大重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堂)之一,李鸿章是她的外曾祖父。张爱玲记忆力出奇地早,当她还在站桶(类似于现在的学步车,让婴儿站在里面不会摔倒)中的时候就已经有分辨和记忆能力了(见《小团圆》)。七岁时写了第一部小说,家里佣人就开始争相传看。父母离婚后她跟着父亲,但后因继母挑唆被父亲囚禁,(这一经历及内心描写可以参见《半生缘》中顾曼桢被囚)姑姑出面调解,被其父打伤。张成功出逃后到了母亲那里,其母一生漂泊,居无定所,无法承担其既读书又穿衣的贵族式需求,张决定选择读书。张十九岁考取伦敦大学,但因战事使其只能在港大就读,期间成绩优异,获奖学金。后太平洋战争爆发不得不辍学回沪,与姑姑同住,所以张同姑姑感情很好。二十至三地岁期间是其创作的顶峰时期,其间(24岁)与汗奸胡兰成结为夫妇,后终因胡到处留情与之离婚,其后与导演桑弧秘密相恋。32岁赴港,35岁去美国,36岁在美国与赖雅结婚,37岁时其母逝世。1995年张逝世,张一生无子女(《小团圆》中描述有一次堕胎经历),指定宋淇夫妇为继承人。其间坎坷只有张自己知道。建议看完张所有小说,里面映射了她很多亲戚,《小团圆》是自传性质的小说,可以一看,但不能全信,得对照其它小说去伪存真,会对张有更多了解。张小说中的人物很多是为了钱,很多对别人不信任,这与她的生活环境大有关系。她对母亲和父亲的爱都被父母的无意之举给扼杀了:父亲对她的囚禁使她对父爱彻底失望,在囚徒生活中她想依靠她的贴身佣人逃走,却没有获得帮助,从前她觉得自己是这个佣人的亲人,经此一事,她觉得这个佣人不过把自己当作事业,并不是亲人;当她将所有爱倾注在母亲身上时,母产把她得到的奖金(八百块)打牌输掉,从此以后她对母亲的感情大变,所以母亲死前给她信说要见最后一面,她也没有去。她把所有的情感交付与胡兰成时,她的痴情与胡的滥情使她最后很受伤,但这是她一生最刻骨铭心的爱,当她老了做梦的时候也还梦见了她与胡和一群孩子。看到这儿的时候我曾很心疼,如果她不是爱错了人,她或许后半生会很幸福。她与赖雅婚后很平淡,彼此间更多的应该是亲情,相互依靠渡此余生的感觉了。
张爱玲生命中3个重要的男人:胡兰成、桑弧、赖雅就是性格使然才会出现并交集的。
胡兰成,不仅风流倜傥,也很会讨女人欢心。另外,胡兰成有才气、文学修养高,更重要的是,胡兰成对张爱玲的作品理解深刻,毋庸置疑,胡兰成对张爱玲的创作也能提供帮助,他们相爱之时,正是张爱玲创作的鼎盛期。但同时由于胡兰成的风流成性以及身份背景亦是让这段感情画下句号的原因。
而最最最让人惋惜的是张爱玲先碰到的人是胡兰成而不是桑弧,本人认为桑弧是最值得张爱玲爱的男人,也是能支撑张爱玲事业的男人。如果不是胡兰成先于桑弧出现,张爱玲的一生恐怕就不用经历那么多的磨难吧。依桑弧的才能与人品,他完全有能力为张爱玲铺设一条坦荡的大路。可是,由于胡兰成,张爱玲成为“汉奸婆”。遗憾的是,两个正确的人在错误的时间相识。在那样的环境中,谁还有奈?明智的张爱玲选择了离开,这不仅救了她自己,也救了桑弧。桑弧是爱张爱玲的,不仅爱而且很懂她。1995年,张爱玲去世以后,与张爱玲认识的很多人写文章评说怀念张爱玲,桑弧却一直保持沉默……因为懂得,所以不言;因为疼爱,所以沉默。
而比张爱玲大29岁的真正意义上的丈夫赖雅,他的兴趣十分广泛,戏剧、电影、摄影、小说、诗和运动、新闻、旅行。是一个崇尚社会主义、自由与友情的男作家。喜欢张爱玲的人都不大愿意谈论赖雅,其实,了解张爱玲如何无微不至精心照料赖雅,我们就可以推断这个放荡不羁的三流美国作家一定用自己的智慧点亮过张爱玲的生活。张爱玲的追求独特,任何人不能随便用普通人的思维与逻辑去分析判断张爱玲的苦与乐。
活过,爱过,当然也艰难过。相信,1995年的那个中秋,躺在美国洛杉矶寓所的张爱玲在闭上双眼之前,她是微笑的,无怨无悔!
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一幢没落贵族府邸。
1924年,开始私塾教育,母亲与姑姑奔赴欧洲游学,张爱玲由姨奶奶看管。
1927年,在私塾读诗背经的同时,开始写小说。第一部小说写一个家庭悲剧,第二部小说是关于一个女郎失恋自杀的故事,还写过一篇类似乌托邦的小说《快乐村》。
1928年,父亲带着张爱玲姐弟由天津回到上海。开始学习绘画,英文和钢琴。
1932年,首次发布短篇小说《不幸的她》刊载于圣玛利亚女校校刊《凤藻》总第12期。
1933年,在圣玛利亚女校校刊《凤藻》上发表第一篇散文《迟暮》,并开始与父亲学写旧诗。
1939年,张爱玲考取伦敦大学,却因为战事激烈无法成行,改入香港大学文学系。不久,在《西风》月刊上发表她的处女作《天才梦》。
1943年,张爱玲在《紫罗兰》上发表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该小说使张爱玲在上海文坛一炮打响,崭露头角。
1944年,初春,张爱玲因小说《封锁》与胡兰成相识、相知、相恋。不久后,便与其结婚。然而,这次婚姻只维持了两年。
1952年,张爱玲赴香港,供职于美国新闻署的驻港办事机构。
1955年,秋,张爱玲乘“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赴美国。
1995年9月8日,张爱玲在洛杉矶西木区家中寓所死后一星期才被发现,享年75岁。
扩展资料:
代表作品介绍:
1、《倾城之恋》
《倾城之恋》是一个动听而又近人情的故事。《倾城之恋》里,从腐旧的家庭里走出来的白流苏。
香港之战的洗礼并不曾将她感化成为革命女性:香港之战影响范柳原,使她转向平实的生活,终于结婚了,但结婚并不使他变为圣人,完全放弃往日的生活习惯与作风。
2、《金锁记》
《金锁记》是作家张爱玲创作的中篇小说,发表于1944年上海《天地》上,后收入小说集《传奇》中。
《金锁记》主要描写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七巧做过残疾人的妻子,欲爱而不能爱,几乎像疯子一样在姜家过了30年。
在财欲与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终于被扭曲,行为变得乖戾,亲手毁掉自己儿女的幸福。
张爱玲另辟蹊径,讲述了一个母亲对自己亲生儿女迫害摧残的传奇故事,从而反映了特定的社会环境和具体的生活环境怎样把一个原本有着温情性格的正常女人变成一个阴鸷狠毒的“吃人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爱玲
张爱玲(1920.9.30—1995.9),中国现代女作家,原名张煐,笔名梁京,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7岁开始写小说,12岁开始在校刊和杂志上发表作品。
1943至1944年,创作和发表了《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小说。1955年,张爱玲赴美国定居,创作英文小说多部,但仅出版一部。1969年以后主要从事古典小说的研究,著有红学论集《红楼梦魇》。
1972年,张爱玲移居洛杉矶,开始了幽居生活。1973年,张爱玲在《皇冠》发表《初评红楼梦》,张爱玲的一些散文,小说也由台湾重刊。1974年,张爱玲在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发表《谈看书》与《谈看书后记》,在皇冠发表《二详红楼梦》,完成英译《海上花列传》(未出版,后来因为搬家遗失译稿)。
1976年,张爱玲出版自己的第二部散文集《张看》,同时发表《三详红楼梦》。1977-1993年,张爱玲陆续完成了《色,戒》、《惘然记》、《对照记》的创作,并出版了《红楼梦》评论文集《红楼梦魇》。
1995年9月8日,张爱玲在洛杉矶西木区家中寓所死后一星期才被发现,享年75岁。生前指定林式同为遗嘱执行人。9月19日,遗体在洛杉矶惠泽尔市玫瑰岗墓园火化。9月30日,骨灰由林式同、张错、高全之、张绍迁、许媛翔等人携带出海,撒于太平洋。
扩展资料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独具魅力的作家,她一生的创作涉及小说、散文、剧本评论,其中以小说成就最高。张爱玲小说超越了她所处的时代。她的小说无论是选材、立意,还是人物塑造、叙事结构和语言技巧无不显现出个人的特色,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
她的小说无论是超越雅俗,还是对边缘化小人物的深入描写,都是20世纪40年代的其他任何作家无法比拟的。因此她的小说不能归于任何一个小说流派,而是个独特的存在,为中国小说史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张爱玲贡献了一批文学精品,创造了写实小说的新高,在中国小说史具有坐标的价值。
张爱玲的创作巅峰期主要是20世纪的40年代,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个特定的时代,形成了国统区文学、解放区文学和沦陷区文学并存的局面。张爱玲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突兀而出,她摆脱主流文学的影响,用自己的传奇故事营造出一个政治之外的生活天地,把关怀的焦点放在普通人身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张爱玲
说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当不为过。文字在她的笔下,才真正的有了生命,直钻进你的心里去。喜欢张爱玲的人对她的书真是喜欢,阅读的本身就能给读书的人莫大的快感。阅读的快乐只有在她那里才可以得到,至少对我是这样。读别的书你或许能知道道理,了解知识,得到震撼,但是只有读张爱玲的文章你才是快乐的。即便是有点悲剧意味的《十八春》依然如此!
张爱玲是世俗的,但是世俗得如此精致却除此之外别无第二人可以相比。读她的作品你会发现她对人生的乐趣的观照真是绝妙!张爱玲的才情在于她发现了,写下来告诉你,让你自己感觉到!她告诉你,但是她不炫耀!张爱玲最有名的一本集子取名叫《传奇》其实用传奇来形容张爱玲的一生是最恰当不过了。张爱玲有显赫的家世,但是到她这一代已经是最后的绝响了,张爱玲的童年是不快乐的。父母离婚,父亲又一度扬言要杀死她,而她逃出父亲的家去母亲那里,母亲不久就又去了英国,她本来考上了伦敦大学,却因为赶上了太平洋战争,只得去读香港大学,要毕业了,香港又沦陷,只得回到上海来。她与胡兰成的婚姻也是一个大的不幸。本来在文坛成名是件好事,可是这在解放后居然成了罪状,最后只得远走他乡!
张爱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是名门之后,贵府小姐,却骄傲的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怜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背后的“可怜”,但实际生活中却显得冷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但她自己无论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独标孤高。她在文章里同读者拉家常,但却始终保持着距离,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红大紫,一时无二,然而几十年后,她在美国又深居浅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以至有人说:“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
现代女作家有以机智聪慧见长者,有以抒发情感著称者,但是能将才与情打成一片,在作品中既深深进入又保持超脱的,张爱玲之外再无第二人。张爱玲既写纯文艺作品,也写言情小说,《金锁记》《秧歌》等令行家击掌称赏,《十八春》则能让读者大众如醉如痴,这样身跨两界,亦雅亦俗的作家,一时无二;她受的是西洋学堂的教育,但她却钟情于中国小说艺术,在创作中自觉师承《红楼梦》《金瓶梅》的传统,新文学作家中,走这条路子的人少而又少。
现代著名作家,四十年代在上海孤岛成名,其小说拥有女性的细腻与古典的美感,对人物心理的把握令人惊异,而作者独特的人生态度在当时亦是极为罕见。五十年代初她辗转经香港至美国,在此期间曾经创作小说《秧歌》与《赤地之恋》,因其中涉及对大陆当时社会状态的描写而被视为是反动作品。其后作品寥寥,唯有关于红楼梦的研究尚可一观。
张爱玲也曾为香港电懋电影公司编写《南北一家亲》等六个剧本,之后也曾从事翻译与考证工作。张爱玲与宋淇、邝文美夫妇有深交,她的作品即是透过宋淇介绍给夏志清先生,肯定张爱玲不世出的才情,而享誉国际。张爱玲遗产的继承人是宋淇夫妇,其中大部分交由皇冠出版社收藏。
一九九五年中秋夜,曾经瞩目中国文学界的才女张爱玲猝死于洛杉矶一公寓内,享年七十五岁。
她的逝世使她的名字在文坛上再一次复苏。这位沉没了多年的作家一夜间又浮上水面来,而且是前所未有的美。那刻的美是永恒的,因为张爱玲孤独的一生走完了,留下的一片苍凉与无尽叹息化成玻璃灵柩,守护着她过去的灿烂。隔着空间和时间的玻璃墙望回去,越光辉的成就也越凄凉。
张爱玲系出名门,祖母李菊耦是慈禧心腹中堂李鸿章之女。不过她的童年是黑暗的,生母流浪欧洲,剩下她和弟弟在父亲和后娘的监管中成长(详见《私语》)。或许这是导致张后来的作品充满悲观跟势利的主要原因。她笔下的女性是实实在在的:自私、城府,经得起时间考验。就是这些近人情的角色的永恒性加重了她文字里苍凉的味道,反复地提醒着我们所有现今的文明终会消逝,只有人性的弱点得以长存于人间。至于她本人亦是斤斤计较的小女人:摸得到、捉得住的物质远较抽象的理想重要。
张爱玲离开了父亲逃到了母亲那里,母亲给了她两条路,让她选择:“要么嫁人,用钱打扮自己;要么用钱来读书。”张爱玲毅然选择了后者,然而,母亲的经济状况一直不好,而母女间的矛盾也在一天天间慢慢地、以一种不易察觉的形式在一天天间激化。张爱玲说:“这时候,母亲的家亦不复是柔和的了。”
中学时期的张爱玲已被视为天才,并且通过了伦敦大学的入学试。后来战乱逼使她放弃远赴伦敦的机会而选择了香港大学。在那里她一直名列前茅,无奈毕业前夕香港却沦陷了。关于她的一切文件纪录尽数被烧毁。对于这件事,她轻轻地说了几句话:“那一类的努力,即使有成就,也是注定了要被打翻的罢?……我应当有数。”大有一种奈若何的惋惜。
此后张爱玲返回上海,因为经济关系,她以唯一的生存工具——写作,来渡过难关。《第一炉香》和《第二炉香》却成为她的成名作,替张爱玲向上海文坛宣布了一颗夺目的新星的来临。张爱玲的这两篇文章是发表在由周瘦鹃先生主持的《紫罗兰》杂志上的。继之而来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金锁记》等等更奠下她在中国现代文学重要的地位。就在她被认定是上海首屈一指的女作家,事业如日中天的同时,她却恋爱了。偏偏令她神魂颠倒的是为大汉奸汪精卫政府文化部服务的胡兰成。
张爱玲为这段恋情拼命地付出。她不介意胡兰成已婚,不管他汉奸的身份。战后人民反日情绪高涨如昔,全力捕捉汉奸。胡兰成潜逃温州,因而结识新欢范秀美。当张爱玲得悉胡兰成藏身之处,千里迢迢觅到他的时候,他对她的爱早已烧完了。张爱玲没能力改变什么,她告诉胡兰成她自将萎谢了。然而,凋谢的不只是张爱玲的心,她惊世骇俗的写作才华亦随之而逝。往后的日子纵然漫长,她始终没再写出像《金锁记》般凄美的文章。在1945年出版的《文化汉奸罪恶史》中,张爱玲榜上有名,这多多少少拜胡兰成所赐。张爱玲与胡兰成相识于1944年,分手在1947年,只有短短三年,却是张爱玲一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此后张爱玲在美国又有过一次婚姻,她与第二任丈夫赖雅相识于1956年,对方是个左派作家,两个人同年结婚。直到1967年赖雅逝世。
你是否需要了解?
才女 张爱玲的生平简介?
她的小说以其丰富的人物塑造、独特的叙事结构和精湛的语言技巧,超越了她所处的时代,对边缘化人物的描绘尤其引人入胜。散文方面,她成功地将感性和理性、世俗情趣与哲理思考完美融合,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点滴,既有个人经历的分享,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张爱玲的一生,无论是创作生涯还是学术贡献,...
为什么说张爱玲的一生,暴露了男女关系的真相?
是两个人去维护的。从“从尘埃里开出花的”到“因为爱过,所以懂得;因为懂得,所以宽容。”这句话,张爱玲把人世间的情情爱爱描述的特别清除透彻。我们只有读懂了张爱玲,才不会为情所伤,真的可以说张爱玲的一生就是一本教科书,让我们懂得了更多人世间的情爱。很多...
关于张爱玲的简介、生平事迹。最好多点详细点。
1944年,初春,张爱玲因小说《封锁》与胡兰成相识、相知、相恋。不久后,便与其结婚。然而,这次婚姻只维持了两年。这段没有结果的婚恋是张爱玲人生中一段不寻常的经历,也是让她饱受非议的一段经历。同年,张爱玲不仅创作了《花凋》、《鸿鸾禧》、《红玫瑰与白玫瑰》等作品,还出版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
张爱玲简介及代表作品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张煐,笔名梁京,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1995年去世。其主要简介及代表作品归纳如下:一、生平简介 早年经历:张爱玲自小便展现出文学天赋,7岁开始写小说,12岁便在校刊和杂志上发表作品。创作高峰期:1943至1944年间,张爱玲创作并发表了一系列广受好评的小说,如《沉香...
才女张爱玲的生平简介?
超越了她所处的时代。无论是探讨雅俗之间的界限,还是深入描绘边缘化的小人物,她的小说都是40年代其他作家难以比拟的。张爱玲的散文同样成就斐然。她将感性与理性、具体的人生体验与深刻的哲理思考完美融合。她的散文作品不仅关注世俗情趣,还实录现实人生,谈论个人经历、都市生活、男女关系等主题。
张爱玲的详细资料?
张爱玲的生平经历丰富,她的作品深受家庭背景、社会变迁以及个人经历的影响。她的生平故事和文学创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华语文学领域。她的作品被广泛传播和研究,成为现代文学的重要部分。张爱玲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她的影响却长久而深远。总的来说,张爱玲是现代中国文学的一颗璀璨明珠,她的...
性格高傲却穷困潦倒,张爱玲的一生到底有多传奇?
张爱玲本是中国近现代文坛上,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但却未及光芒四射,即暗然失色,悄无声息陨落!张爱玲从小聪慧过人,4岁前在母亲的教导下认字背诗,但父亲却是个纨绔子弟,仗着祖上遗留下来的资产,肆无忌惮的挥霍。最终父母因三观不合离婚了,母亲离她而去选走英国。父亲对她更是非打即骂并扬言要...
张爱玲简介及生平事迹,张爱玲感情史和人生经历
张爱玲一生创作丰富,包括小说、散文、电影剧本和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常被研究。1944年,她结识作家胡兰成,两人交往密切。1973年,张爱玲定居洛杉矶,1995年9月8日逝世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享年75岁,死因为动脉硬化心血管病。1920年至1930年,张爱玲在上海度过童年,后随家迁往天津,在私塾学习。1928年,...
张爱玲的个人经历
1944年,初春,张爱玲因小说《封锁》与胡兰成相识、相知、相恋。不久后,便与其结婚。然而,这次婚姻只维持了两年。这段没有结果的婚恋是张爱玲人生中一段不寻常的经历,也是让她饱受非议的一段经历。1972年,张爱玲移居洛杉矶,开始了幽居生活。1995年9月8日,张爱玲在洛杉矶西木区家中寓所死后一星期才被...
张爱玲有孩子吗?
没有,张爱玲一生没有生育子女。两人婚姻介绍:1944年,初春,张爱玲因小说《封锁》与胡兰成相识、相知、相恋。不久后,便与其结婚。然而,这次婚姻只维持了两年。这段没有结果的婚恋是张爱玲人生中一段不寻常的经历,也是让她饱受非议的一段经历。胡兰成和张爱玲分手的原因:1945年胡兰成在武汉汉江医院看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