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族的字辈是怎么样排的? 清朝皇室取名是怎么排辈份的?

作者&投稿:池房 2025-05-15
清朝皇族的字辈现在排到什么字了?

爱新觉罗家族原本并无按照辈分命名的习惯,康熙朝才开始采用汉人按辈分取名的方法。
康熙二十年,康熙子辈用“胤”字,如雍正的名字为胤禛,孙辈用“弘”字,曾孙辈用“永”字。
乾隆时,又根据他作的一首诗中的“永绵亦载奉慈娱”一句,因其首字为“永”,遂取了其后的“绵亦载”,接续在“胤弘永”之后,成了六个字。
道光时添了“溥”、“毓”、“恒”、“启”,
咸丰时添了“焘”、“闿”、“增”、“祺”。
这14个字在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写在《玉牒》上,定为字辈序和字辈数。
在1938年续修《爱新觉罗氏宗谱》时,溥仪又添了12个字,“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
这样爱新觉罗氏宗室辈份排字一共26字:
胤(yìn)、弘(hóng)、永(yǒng)、绵(mián)、奕(yì)、载(zǎi)、溥(pǔ)、毓(yù)、恒(héng)、启(qǐ)、焘(dào)、闿(kǎi)、增(zēng)、祺(qí)、敬(jìng)、志(zhì)、开(kāi)、瑞(ruì)、锡(xī)、英(yīng)、源(yuán)、盛(shèng)、正(zhèng)、兆(zhào)、懋(mào)、祥(xiáng)

雍正登基后,因其名胤禛,为避讳,其兄弟名字中的“胤”字一律改为了“允”字。乾隆帝弘历即位后,不要求兄弟避讳。
乾隆传位予永琰时,为免永琰兄弟改名,反将永琰改名为颙琰。道光也沿用此例,继位后自己改名为旻宁。
雍正辈:胤禛、胤祥、胤礽、胤祉、胤禩等
乾隆辈:弘历、弘昼、弘时等
嘉庆辈:永琰、永琪、永璇、永璟等
道光辈:绵宁、绵恺等
咸丰辈:奕詝、奕欣(恭亲王)、奕譞等
同治光绪辈:载淳、载湉、载漪、载泽等
宣统辈:溥仪、溥伟等
康熙后的皇族姓名规定如下
雍正:前"胤"后"示"字旁
乾隆:前"弘"后"日"字旁
嘉庆:前'永"后"玉'字旁
道光:前"绵"后"竖心"旁
咸丰:前"奕"后"言"字旁
同治:前"载"后"三点水"
光绪:同上
宣统:前"溥"后"人"字旁
至道光以后,非帝系子孙命名,后一字不能用帝系子孙所用的偏旁。

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
爱新觉罗氏统治中原初期,子孙并未按照辈分命名,康熙年一采用“胤”字,其中康熙帝之子雍正的名字为胤禛,孙辈用“弘”,曾孙辈用“永”。
乾隆时,又根据他作的一首诗,定了后人用“绵”、“奕”、“载”。
道光时定了“溥”、“毓”、“恒”、“启”,咸丰时定“焘”、“闿”、“增”、“旗”。
1938年修续爱新觉罗氏宗谱的同时,溥仪又添了12个字,“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

扩展资料:
清朝皇族兄弟在避讳上亦没有划一方法。胤禛登基后,其兄弟则改名为“允”字辈,但其子乾隆帝弘历即位后,并不要求兄弟避讳。
当乾隆传位予永琰后,为免其他人要改名,反而将永琰改名为颙琰。道光帝绵宁继位后也把自己名字改为旻宁。
家族庞大,为了细分,由嘉庆开始,又规定同辈同一世系第二个字的部首要相同。例如咸丰帝叫奕詝,有同父异母兄弟奕䜣、奕誴、奕譞等,他们的名字的第二个字都是“言”部。庆亲王奕劻,因其出生时已不属于近支,则自取偏旁。
咸丰帝只有两子,长子同治帝无嗣,次子未命名夭折;光绪帝无子嗣,因此将道光帝的直系子孙当作近支。
道光帝是“绵”字辈,近支至“恒”字辈已为六世,“启”字辈以下行辈的第二字偏旁已无统一了。注:上表格中雍正前还有皇太极,顺治,康熙。
家族庞大,为了细分,由嘉庆开始,又规定同辈同一世系第二个字的部首要相同。例如咸丰帝叫奕詝,有同父异母兄弟奕䜣、奕誴、奕譞等,他们的名字的第二个字都是“言”部。
嘉庆帝侄子绵亿,就因替长子命名“奕铭”,被嘉庆帝斥责,更以“不似近支,自同疏远”为由,被革除职务。家族世系属于登基皇帝辈份,谱份越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



  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闿、增、祺、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

  爱新觉罗氏源于金代的"交鲁"姓,在金代为小姓。经元、明、清的三四百年间的繁衍,发展为满族重要姓氏。

  爱新觉罗氏最初使用的姓氏,据文献记载为"佟"。据《金史》载,"夹谷"(即交鲁姓)曰"仝","仝"者,"同"也,即"夹谷"汉姓曰"仝",与"同"、"童"、"佟"三者音同。因此,有的史书译"仝"为"童"或"佟"。而"夹谷"为女真文译音,在满文中的译音即为"觉罗"。"觉罗"系以居住地而得姓,汉译角落,引申为故里老家之意。后来由于日久年深,氏族繁衍和迁徒,于是形成了人口众多的觉罗氏族。

  太祖高皇帝为巩固以其为首的女真贵族的统治,强化家族神圣不可侵犯的独尊地位,奉传说中神女佛古伦所生布库里雍顺为始祖,奉有史可查的孟特穆为直系祖先。在觉罗前面加"爱新","以示其异",从而构成了一个新的姓氏"爱新觉罗"。其余的觉罗氏统称"民党罗",以与爱新觉罗氏相区别,如:伊而根觉罗、西林觉罗、阿哈觉罗等。于是,爱新觉罗氏即取得了至高无上的独尊地位,成了"国姓"。爱新觉罗系满语,译为汉语则是"金子般尊贵的神圣不可侵犯的觉罗族"。

  爱新觉罗氏家族按血统亲疏分为宗室与觉罗,以显祖宣皇帝(太祖之父塔克世)本支为宗室,系黄带,兴祖直皇帝(太祖之曾祖福满)、景祖翼皇帝(太祖之祖父觉长安)子孙俱称觉罗,系红带。清亡后,族人则皆冠以汉字单姓,只宗室支,仍姓爱新觉罗。

  爱新觉罗家族,经四百余年的演变,逐步汉化。首先体现在名字的汉化上。清康熙朝前,爱新觉罗家族的名字均用满语。为了标明直系与远支的区别,康熙帝在给诸皇子命名时一律用"胤"字,给皇孙命名一律用"弘"字(个别幼亡者除外)。这是爱新觉罗氏行辈用字之始。不过,当时康熙帝未必想用汉字排列一个行辈顺序,因为他没有要求皇子皇孙以外的人也用这个字命名。但《玉牒》中载,康熙帝诸子名字除胤祯外都用"允"字,因此有的人以为"胤"字不对。其实,康熙帝诸佣际怯?胤"字命名的,胤祯继帝位后,为避圣讳才将其兄弟的"胤"字改为"允"字。乾隆帝弘历不讲忌讳,其兄弟之名都保留了"弘"字。

  乾隆帝以"永"字给皇子们命名。有一次皇六子永瑢画了一幅《岁朝图》献给祖母孝圣皇太后。乾隆帝在上面题了"永绵奕载奉慈娱"几个字,意思是让老太后为儿孙繁衍和成长而高兴。此后,永、绵、奕、载四个字就作为后代命名用字了。乾隆帝晚年将皇位让给了皇十五子永琰。为免众兄弟改名,而将永琰一人改为颙琰。此后道光帝绵宁继位,也将其名改为旻宁。咸丰以后,皇帝也不改名了。从这以后,皇帝与其兄弟都按辈份顺序命名了。道光时,上述六个字已不足用,故于丁亥年补了"溥毓恒启"四个字;咸丰丁巳年又续"焘闿增祺"四字,前后共十四个字。 民国以后,爱新觉罗氏已成平民。为恐后世不辨宗亲,难明辈次,乃于1938年由宗人发起重修谱书。这次修谱由光绪帝七弟载涛牵头,由本枝宗人金松乔、庆厚等人组成修谱委员会。书名改为《爱新觉罗宗谱》。逊帝溥仪又增补行辈用字十二个,即:"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加上过去所定十四字共为二十六个字。从此,爱新觉罗氏按行辈用字命名的人才多起来。 故爱新觉罗氏字辈为: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闿、增、祺、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

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闿、增、祺、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


你是否需要了解?

清朝的皇族是哪个民族
3. 满族中的贵族姓氏“觉罗”有时被音译为“赵”,但这一变更并不普遍,因为还有其他觉罗氏家族存在。因此,一般而言,爱新觉罗氏不会选择改姓赵,而那些姓赵的觉罗氏通常属于其他觉罗家族。4. 满族特有的启姓现象,源于康熙皇帝为宗室成员排定的字辈,使得部分爱新觉罗氏成员以字辈作为姓氏,如启功一代。

为什么有的清朝皇族不叫永绵奕载 溥毓恒启这几个字辈 呢
爱新觉罗氏宗亲是皇族,排字是“永绵奕载 溥毓恒启”。红带子非宗亲虽然也是爱新觉罗氏,但可以不按照此排字。

求所有爱新觉罗第一个字带毓的人“爱新觉罗.毓X”
在入关前,爱新觉罗家族按满族习惯取名,名字上分不出辈份。康熙受汉文化影响,儿子一律使用“胤”,还规定孙子辈使用“弘”,曾孙使用“永”,这样就开始皇族的字辈。公元1825年,道光帝钦定“溥毓恒启”4字,作为“载”字以下的字辈。这就是你说的带“毓”的那一辈,很显然,他们是末代皇帝“溥”...

爱新觉罗氏的辈分有哪些(全部)
道光时定了“溥”、“毓”、“恒”、“启”,咸丰时定“焘”、“闿”、“增”、“祺”。1938年修续爱新觉罗氏宗谱的同时,溥仪又添了12个字,“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清朝皇族兄弟在避讳上亦没有划一方法。胤禛登基后,其兄弟则改名为“允”字辈,但其子乾隆帝弘历即位后,并不要求...

为什么清朝很多亲王名字有一个奕字?
清朝许多亲王的名字中包含"奕"字,这是因为"奕"在满语中是一种尊称,表示“伟大”、“崇高”的意思。在清朝的皇族中,尤其是皇帝和亲王之间,使用“奕”字作为名字的一部分是一种惯例,以示尊重和亲密。具体来说,"奕"这个字在清朝的皇族中通常被放在名字的开头或者结尾,用来表示一种尊敬或者祝福。...

爱新觉罗的族谱?
4.康熙: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5.雍正: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6.乾隆: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

清朝的王爷是怎么命名的
所以从雍正皇帝开始,宗室辈分排序为:“胤、弘、颙、旻、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 清代还规定,只有近支宗室才能依次命名,支派稍远者不许,康熙帝以前的宗室之后也不按此排辈的。比如曹雪芹的朋友敦诚和敦敏也是宗师,但是因他们是康熙以前皇帝的后代,所以就没有按此来排。附注: 乾隆皇帝时...

我是历史爱好者谁能告诉我大清国皇族溥字辈的都是有谁?简介
应该有“溥”字辈,还不止一个...“载”字辈是“溥”字辈的上一辈,恐怕就难找了,以下供参考 1、爱新觉罗.溥山,男,1962年生,5岁起经常跟随父亲去溥杰家玩,受溥杰影响开始习画。小学二年级入西城区少年宫美术班学习(素描、速写),中学时跟随现中国书画研究院著名山水画家龙瑞老师及山水画家...

皇家的族谱叫什么
清代玉牒相关说明 按格式可把玉牒划分为竖格玉牒(也称直格玉牒)和横格玉牒两种。竖格玉牒每页15行竖格,按辈分顺序分别详细记载宗室、觉罗子女的情况。横格玉牒则每册格数不等,有11至18个。通常每横格代表一个辈分,辈分最高者写于卷首第一横格,其子孙后裔依辈分递降。历史背景:清朝皇族兄弟在...

为什么雍正其他儿子都是弘字辈,唯独年氏的儿子是福字辈?
据史书上记载,雍正一共有十个儿子,其中有七个儿子都是弘字辈,只有三个儿子是福字辈,而恰好,这三个儿子,都是年羹尧妹妹年贵妃所生,分别为福宜、福惠和福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要知道,弘字辈所拥有的权力和地位,要远远超过福字辈。因为,满清在皇太极时期,特意对满清的皇室宗亲们划分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