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为什么会以地名自称 这些称呼有何讲究
1、地名指称
这个包括郡望、出生地、居住地、任职地等。
唐代文学家韩愈,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他常以“昌黎”自称。昌黎(今辽宁义县)系韩氏望族所在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唐代柳宗元,人称“柳河东”。“昌黎”、“河东”等地名,均为家族的“郡望”。
所谓“郡望”,“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
“郡望”表示某一地域范围内的名门大族,即世居某郡为当地所仰望,并以此而别于其他的同姓族人。
古代以籍贯或出生地称人以示尊敬,这叫作“地望”。
例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人称“张曲江”;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和明代戏曲家汤显祖都是江西临川人,故分别被称为“王临川”、“汤临川”;清初学者顾炎武,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清末康有为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袁世凯河南项城人,被称为“袁项城”等。
另外,称李鸿章为“李合肥”、翁同龢为“翁常熟”、梁启超为“梁新会”等,皆以籍贯相称。
还有用任职之地的地名来称人的。
汉代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称“孔北海”。晋代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唐代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岑参曾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贾岛曾任长江主簿,世称“贾长江”等。
2、官爵指称,包括官名、封号等
官爵指称属于尊称,别人或后人使用这类称呼,是为了表示对被称呼者的尊崇和敬仰,但被称呼者本人却不可使用。
用官名相称,多用简称或加以缩减。如汉代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太傅”;班固曾任兰台史令,因称“班兰台”;蔡邕曾任左中郎将,因称“蔡中郎”;东汉马援曾任伏波将军,世称“马伏波”;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等。
用封号相称的,例如汉代投笔从戎的班超曾被封为定远侯,世称“班定远”。南朝宋代诗人谢灵运曾在晋代袭封康乐公,故称“谢康乐”。唐代张说封燕国公,故称“张燕公”;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封鲁郡公,故称“颜鲁公”;宋代王安石曾封荆国公,故称“王荆公”;司马光追封温国公,故称“司马温公”。
3、行第指称
所谓行第,就是某人在家族中排行的次序。
唐人行第不是按一父所生兄弟长幼排序,而按同一曾祖父的堂兄弟(或堂姐妹)出生先后而定。唐人诗文集常有以行第(排行)相互称呼的例子,如《别董大》《送元二使西安》《与元九书》《同李十一醉忆元九》《答王十二》《问刘十九》之类。
朋友之间,称李白为李十二,称杜甫为杜二,称高适为高三十五,称韩愈为韩十八,称柳宗元为柳八,称元稹为元九,称张籍为张二十八等,这是当时通行的习惯。宋代亦沿袭这种风习,如秦七(秦观)、欧九(欧阳修)、黄九(黄庭坚)等。
按照这个比对,你应该称为什么呢?
【作者简介】谭汝为,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教授,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天津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委员、天津市语言学会顾问。
你是否需要了解?
古代诗人为什么经常提到扬州
因为扬州自古以来就很繁华。自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以后,古代扬州几度繁荣,是我国水陆交通枢纽和盐运中心,东南第一大都会、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素有“雄富冠天下”之称。这里有春秋时代的邗沟(中国最古老运河段),汉代广陵王墓,隋代炀帝陵,南北朝古刹大明寺,唐宋古城遗址,唐鉴真纪念堂,宋伊斯兰教...
古代诗人为什么在给自己取别名时喜欢加“…居士”比如李清照的易安居...
唐宋时期,佛教盛行,道教修行之人也自称居士,对知识分子影响深远,因此许多人喜欢以“某某居士”为号,在别号中形成了“居士一族”。其中,文学界的居士尤其著名。古代文人雅士的别号虽然繁多,但总结起来,取名有一些共同的倾向。有的别号来自居住地的地名,如秦观的“淮海居士”、范成大的“石湖居士”等...
那先古人的名字说:名什么,字什么号什么的是什么意思啊?\/
中国古史传说中的人物的姓氏,如有熊氏、牛蟜氏、青云氏等,今天看来可能都是氏族的名称。上古时代氏族以自然物为氏族标志,因而这些名称大都和生物和自然现象有关。这些氏族名称以后就可能演化为姓(如熊、牛、云等)。古代称呼人还往往冠以地名(如傅说,“傅”是地名)、职业名(如巫咸,“巫”是...
王安石为什么叫临川先生
王安石,这位杰出的历史人物因其籍贯在今江西省抚州市区荆公路邓家巷,被尊称为临川先生。这一别称的由来体现了古代文人常以所在地为雅号的传统,如同杜牧被亲切地称为杜樊川,韩愈也有韩昌黎的美誉。在那个时代,一个人的地名往往与他们的文学成就和人格魅力紧密相连,王安石作为北宋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和文学...
为何中国的古人起了“名”还要有“字”和“号”呢?
别号的使用在封建社会的中上层人物中尤为常见,尤其是文人墨客。别号可以是个人居住地、志趣爱好,甚至是用来表达个人情操的别称。有时,别号甚至比本名更加为人所熟知。此外,还有一些人名被称为“绰号”,这些绰号多由他人所取,用以形容人物的性格、特长或生理特点,如《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绰号,这些...
为什么号半山先生由来
为什么号半山先生由来。一、号半山先生的由来,源于其人生经历、成就以及个人品性的综合体现。二、详细解释:1. 历史背景与个人成就:号半山先生的称号,往往与其在某个领域的卓越成就相关。在古代,文人墨客常以地名、山名或特定事物来命名,以表达其身份或成就。半山,可能是某一地方的别称,或是象征某种...
古代以官职、地名、谥号为号或字的诗人及其故事
要说谥号的话,古代读书人视“生晋太傅、死溢文正”为最高追求。范仲淹谥号范文正,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谥号“文正”,吴县人。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元昊造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
古人为何在「姓名」之外还要另取「字」、「号」?有什么讲
别号,即别字,是个人的额外称呼,可以是双字、多字或以地名、官职命名。帝王及士大夫还有谥号、庙号等别号。在古代,个人可以拥有多个别号,视其喜好而定。在称呼中,名字由血缘长辈使用,字则为平辈及晚辈所用,而别号则在文人雅士之间流通,用来自称亦十分方便。在古代社会,对名字的尊重体现在称呼...
有谁是以官职称呼?
7.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官名和地名的称谓逐渐成为了文人对这些官员的代名词。如王羲之的“右军将军”,王维的“右丞”。8. 这些称谓不仅方便了人们对官员的称呼,也更加凸显了他们的成就和地位。如杜甫的“拾遗”,刘禹锡的“宾客”。9. 官职与地名的结合,更是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官员的尊敬与认可。如...
韩愈为什么叫韩昌黎
尊称与别名 在古代中国,文人雅士常使用地名或郡望作为自己的别号,这不仅体现了个人身份,还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归属感。韩愈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其名声远扬,人们便以“韩昌黎”这一包含地域色彩的称呼来尊称他,以此表达对他在文化领域贡献的崇敬。这种称呼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个人身份与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