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历史上都有哪些名人? 蓝田县从古到今都出过多少名人
蓝田建制于秦献公六年(公元前379年),周安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79年)开始置县,以《周礼》玉之美者为蓝,县出美玉,故名蓝田。历代县名时有更易,秦孝公设芷阳,汉有灞陵、南陵,北魏设杜县,北周改县为郡,原辖地分玉山、白鹿二县,武帝建德二年(573),又将玉山、白鹿并为蓝田县;武德三年(620)改白鹿为宁民县;贞观元年(627)并玉山、宁民为蓝田县。汉、魏、晋、唐隶属京兆,五代宋金时有沿革,元属奉元路,明、清均属西安府。
公元713年,唐朝时期,西安京兆府,唐朝开元元年设置的府,这是行政区划的开始,唐玄宗把长安所在的雍州改为京兆府,京兆府的首长为京兆尹。领万年长安蓝田高陵鄠(户县鄠邑)盩厔(周至)泾阳三原新丰始平上宜醴泉云阳二十二县。
唐代大诗人韩愈,因反对迎佛骨,被皇帝贬官潮州,离长安行至蓝田蓝桥驿,其侄孙韩湘来见,韩愈有感赋诗道:“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蓝桥驿又称蓝关,在今西安市蓝田县蓝桥乡政府以西2公里处。
唐朝后,后梁改为大安府,后唐再改回京兆府。历后晋、后汉、后周、北宋、金,名称都未曾变化。
北宋京兆府下辖十三县:长安、樊川、鄠、蓝田、咸阳、泾阳、栎阳、高阳、兴平、。
金京兆府下辖十二县:长安、咸宁、兴平、泾阳、临潼、蓝田、云阳、高陵、终南、栎阳、鄠、咸阳。
后,秦国西汉西晋,隋朝唐朝北宋,元朝明朝清朝时期这些历史朝代中蓝田临潼都属西安府京兆府辖区管辖。
清朝陕西下辖7府+5直隶州,5散州+7散厅+73县;西安府,同州府,凤翔府,汉中府,兴安府,延安府,榆林府。乾州,商州,邠州,鄜州,绥德州。
宣统三年(1911年)时有160.14万户805.44万人。省会为西安府,设有陕西巡抚(驻地为西安)。
西安府(2厅1州15县):咸宁县、长安县、临潼县、渭南县、蓝田县、鄠县(户县鄠邑)、盩厔(周至县)、咸阳县、兴平县、礼泉县、高陵县、三原县、泾阳县、富平县、同官县。耀州+孝义厅+宁陕厅。
西安府咸宁县+西安府蓝田县+商州镇安县/三县边境区域划出合并设立孝义厅:
清朝乾隆四十七年(1783年),秦岭有虎,屡伤人畜。省抚派宜君营兵扑杀月余,无所获。由于山大林密,易藏奸宄,朝庭决定把西安府辖下咸宁县蓝田县和商州镇安县三县相邻边境区域划出。
三县边境划分出区域如下:
西安府咸宁县:划出咸宁县秦岭以南区域。
西安府蓝田县:划出蓝田县秦岭南境山地区域(今葛牌镇部分区域)。
商州镇安县:划出镇安县东北部区域。
将以上三县边境分割出的区域合并组建设为孝义厅(柞水县的前身)。厅名取周宣王宰相张仲 “孝义为本”之意,在孝义川设立孝义厅(孝义厅厅址在今柞水县),设抚民同知驻孝义川。为时不久蓝田南部边境区域又归蓝田,其后再无变易。
(可以说孝义厅是柞水县的前身),当然孝义厅不属于商州(商洛),孝义厅属于西安府管辖。
民国2年(1913)孝义厅改设为孝义县,民国三年(1914年)孝义县改为柞水县,1914年柞水县也不属于商州(商洛)管辖。1914年柞水县属于西安府后设立的关中道管辖。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朝廷又将长安、盩厔(周至)、洋县、石泉、镇安五县边境区域划出,合并组建设立五郎厅,(五郎厅厅址在今宁陕县)。
嘉庆五年(1800年)五郎厅改名宁陕厅(属西安府管辖)。
1913年宁陕厅改名宁陕县(属汉中道管辖)。
可以说蓝田从古至今都不属于商洛,蓝田也从来没有划归和归属过商洛。只有在1956年2月将蓝田宽沟、青岗2乡及万灯寺乡的万灯寺、红石沟、大沙窝等村划归柞水县(1956年柞水县属于商洛)。1956年5月蓝田将秦岭口乡及万灯寺乡的大阳坡、西牛槽共21个自然村划归商县(1956年商县归商洛)。
民国2年下令撤西安府,设为关中道,管辖43个县关中道治所驻长安县,下辖43县(西安诸县均属之,长安县咸阳县 兴平县 高陵县 临潼县 鄠县(鄠邑) 蓝田县 泾阳县 三原县 盩厔县(周至) 等等
民国17年(1928)1935年开始为县增设划分行政督察区,各区设专员公署。
把陕西划分为了十个区(相当于现在的市的级别),陕西省于民国24年(1935)至民国28年(1939),先后设置了十个行政督察区,并分别在榆林(第一区)、缓德(第二区)、洛川(第三区)、商(县)州(第四区)、安康(第五区)、南郑(第六区)、邠县(第七区)、大荔(第八区)、凤翔(第九区)、咸阳(第十区)设立了专员公署。全省共92县(增加平民县)。
民国28年(1939)各行政督察区具体划分如下:(相当于现在的市的级别)
第一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以下简称专署)设在榆林,辖榆林、神木、府谷、横山、靖边、定边、米脂、葭县8县。
第二行政督察区,专署设在绥德,辖绥德、肤施、延川、延长、安塞、安定、保安、清涧、吴堡9县。该行政督察区属解放区,国民政府因其政令实行不通,后将二区名义正式取消,将二区原辖县交由一区专署代管。为进一步封锁陕甘宁边区,遂于民国29年(1940)初,将二区专署改设在耀县,辖耀县(原属七区)、宜君(原属三区)、同官、栒邑、淳化(原属七区)5县。
第三行政督察区,专署设在洛川,辖洛川、鄜县、中部、宜君、宜川、甘泉6县。民国30年(1941)又辖黄龙设治局。
第四行政督察区,专署设在商县,辖商县、雒南、商南、镇安、山阳、柞水6县。
第五行政督察区,专署设在安康,辖安康、白河、平利、汉阴、洵阳、岚皋、紫阳、石泉、镇坪、宁陕10县(宁陕县原属第四区,民国26年4月划属第五区)。
第六行政督察区,专署设在南郑,辖南郑、城固、西乡、洋县、沔县、镇巴、褒城、宁羌、佛坪、留坝、略阳、凤县12县。
第七行政督察区,专署设在邠县,辖邠县、长武、乾县、耀县、醴泉、同官、永寿、栒邑、淳化9县。
第八行政督察区,专署设在大荔,辖大荔、朝邑、渭南、华县、华阴、潼关、蒲城、郃阳、韩城、白水、澄城、平民12县。
第九行政督察区,专署设在凤翔,民国28年(1937)迁至宝鸡县,辖凤翔、宝鸡、盩厔、扶风、陇县、岐山、郿县、武功、汧阳、麟游10县。
第十行政督察区,专署设在咸阳,辖咸阳、长安、临潼、蓝田、富平、三原、鄠县、泾阳、兴平、高陵10县。(当时还没有西安市,这些区域都归咸阳专区管辖)
1938年将关中道西安府下的长安、临潼、蓝田、富平、三原、鄠县(鄠邑)、泾阳、兴平、高陵10县都划归第十行政督察区(咸阳专区)管辖,以前没有市,省下来就是县。(西安市还没成立)(咸阳专区就相当于现在的西安市)
到了1948年,陕西重新区划调整全省区划,这一次共设立了十一个行政督察区(相当于现在的市的级别)。各区辖县划分如下:
第一行政督察区辖榆林、神木、府谷、葭县、横山、定边、靖边、延安、延长、保安、甘泉、鄜县、安塞、延川、绥德、米脂、清涧、吴堡、安定19县。
第二行政督察区,专署设在华(县)州,辖华(县)州,临潼、蓝田、渭南、华阴、潼关6县。
第三行政督察区辖富平、三原、高陵、泾阳、耀县(耀州)、铜川、宜君、黄陵、淳化9县。
第四区行政督察区辖商县、雒南(洛南)、商南、山阳、柞水、镇安6县和龙驹寨设治局(1947年6月设立)。
第五行政督察区辖安康、汉阴、洵阳、白河、平利、紫阳、石泉、镇坪、岚皋、宁陕10县。
第六行政督察区辖南郑、城固、西乡、洋县、沔县、褒城、宁强、略阳、凤县、镇巴、佛坪、留坝12县
第七行政督察区辖乾县、醴泉、永寿、邠县、栒邑、长武6县。
第八行政督察区辖韩城、朝邑、郃阳、平民、大荔5县。
第九行政督察区辖宝鸡、汧阳、郿县、麟游、扶风、岐山、陇县、凤翔8县。
第十行政督察区辖武功、兴平、咸阳、长安、盩厔(周至)、鄠县(鄠邑)6县。
第十一行政督察区辖蒲城、澄城、白水、宜川、洛川5县和黄龙设治局。
1948年蓝田临潼被划归第二行政督察区(华州专区),第二行政督察区专署设在华(县)州,辖临潼、蓝田、渭南、华(县)州、华阴、潼关,这6个县都由华(县)州专区管理。
随后,
1949年抗战胜利西安解放。
民国后期设立的所有行政督察区全部撤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新中国开始第一次行政区划调整划分,陕西被重新划分为9个专区,1950年全省整编为榆林、延安、绥德、渭南、咸阳、宝鸡、商雒、安康、南郑9个专区,专区辖96个县。市
-
1950年5月在渭南县县城设立渭南分区专员公署,领渭南、临潼、蓝田、华、华阴、潼关、大荔、朝邑、郃阳、韩城、澄城、蒲城、白水13县全被划归渭南专区,1953年1月高陵,三原、泾阳,富平、耀县这5个县也被划归渭南专区。1953年渭南专区共计18个县。
临潼蓝田先归第十行政督察区(咸阳专区),后继属第二行政督察区(华州专区),后归(渭南专区)管辖。
1950年蓝田设有治城、洩湖、鹿走、汤峪、焦岱、蓝桥、普化、玉山、横岭、玉川、灞源、葛牌12区,区辖115乡。
1955年7月将蓝田齐家村划归至灞桥区。
1956年2月将蓝田宽沟、青岗2乡及万灯寺乡的万灯寺、红石沟、大沙窝等村划归柞水县(1956年柞水县属商洛管辖)
1956年将渭南县的青岗坪和厚子镇划归蓝田县。
1956年5月蓝田将秦岭口乡及万灯寺乡的大阳坡、西牛槽共21个自然村划归商县(1956年商县属商洛管辖)
1956年7月将阿氏庄乡的沙河村划归灞桥区。
1956年,将临潼蓝田划归陕西省直管
1958年11月将陕西省直管的长安、蓝田、临潼、户县划归西安市管辖。
1961年8月将蓝田、临潼、户县划出,蓝田临潼又被划归渭南专区。户县又被划归咸阳专区。
1983年10月,将渭南专区所属蓝田、临潼县和 咸阳专区所属户县、周至县、高陵县划归西安市。
临潼蓝田断断续续进进出出被划归渭南的时间一共共计长达26年之久。
可以说临潼蓝田一直属于西安府辖区管辖。减去中华民国晚期划归咸阳专区的那几年,和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划归渭南专区的26余年,蓝田在西安辖区也有上千年历史了。
蓝田历史可谓是非常非常悠久。悠久的行政建制史为西安市现存县级行政机构中的首县,“蓝田”二字名字一直沿用下来,也从未改过名字,迄今历时2400多年,是西安地区所有辖县中设置最悠久的城市了。
以下是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政府官网1950年—1957年行政区划调整详情:
-
-
-1950年在今陕西省境内设有两个省级行政机构,一个是陕西省,一个是西安市,均属西北军政委员会(后改为西北行政委员会)管辖。陕西省人民政府驻西安市。
-
-
-1950年5月全省整编为榆林、延安、绥德、渭南、咸阳、宝鸡、商雒、安康、南郑9个专区及长安1个直属县,专区辖96个县、市。1953年1月撤销咸阳专区;3月西安市改为中央直辖市;6月宝鸡、南郑2市改为省辖市。1954年6月,西安市划归陕西省领导。1955年5月将陕西省人民政府改称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各县人民政府亦改称县人民委员会。
-
-
-
-1956年10月撤销绥德、宝鸡、渭南3个专区。全省设有5个专区,1个地级市,3个省辖县级市,41个直属县。专区辖54个县和2个中心区,地级市辖9个区。县以下设置区和乡。 西安市 市人民政府驻北院门,属西北军政委员会,1953年3月改为中央直辖市,1954年6月改属陕西省,初领12区,9月并为9区,1957年改为7区。
-
-
-
-莲湖区 原第3、第6两区,1954年9月合并设立莲湖区,区政府迁驻红埠街,并将第5区西部并入。辖区约为今莲湖区东部(北大街和四府街以西、西城墙以东、北城墙以南、南城墙以北及西关)。
-
-
-
-碑林区 原第1区,1954年9月改名碑林区,并将第2、第7两区撤销并入。辖区约为今碑林区北部(四府街以东、东大街和永乐北路以南、金花路以西、南城墙和咸宁路以北地区及南关)。
-
-
-
-新城区 原第4区,1954年9月改名新城区,并将第5区东部及第10区的6个乡并入。辖区约为今新城区西部(金花路以西、北城墙以南、东大街以北、北大街以东地区)。
-
-
-未央区 原第8、第11两区,1954年9月合并为未央区,又将长安县的渭滨区及三桥区的河、建章、柏梁、相家巷4乡划归西安市,在草滩镇设立草滩区,1957年4月撤销未央区,而把草滩区改名未央区,区政府迁驻张家堡。辖区约为今未央区地(不含三桥镇)及莲湖、新城2区北城墙以北地区。
-
-
-雁塔区 原第9区,1954年9月改名雁塔区,区政府迁驻小寨,并将长安县郭杜区的高堡乡,韦曲区的双桥头、金滹沱2乡和东三爻、杜城2乡各一部分,大兆区的三兆乡和春临乡一部分划归本区。辖区约为今雁塔区地(不含鱼化寨、丈八沟、等驾坡3乡)。
-
-
-阿房区 原第12区,1954年9月改名阿房区,并将长安县三桥区南部(三桥、阿房、后围寨3乡),斗门区的漳浒、鱼化寨、北石桥、双旗寨4乡,郭杜区的余家庄、高堡2乡划归本区。辖区约为今莲湖区西城墙以西地区(不含西关)、未央区的三桥镇及雁塔区的鱼化寨、丈八沟2乡。
-
-
-
-灞桥区 原第10区,1954年9月改名长乐区,同时将长安县的灞桥区及狄寨区的东高桥、鄂公殿、水沟、永丰、杏林5乡划归西安市,仍设灞桥区,区政府驻灞桥镇;1955年7月将蓝田县的齐家村和临潼县的武家村划归灞桥区,1956年7月将蓝田县阿氏庄乡的沙河村划归灞桥区;1957年4月撤销长乐区,辖地并入灞桥区,7月又将临潼县韩峪乡的王家、常家2村划归灞桥区。辖区约为今灞桥区中部东部及新城区东部(金花路以东地区)。
-
-
-长安县 原属咸阳专区,1950年5月改由省辖,11月将宁陕县秦岭以北的高沣乡两个保划归本县王曲区,全县编设韦曲、王曲、杜曲、大兆、鸣犊、斗门、沣西、细柳、郭杜、五星、子午、引镇、狄寨、灞桥、渭滨、新筑、三桥17区,区辖201乡。
-
-
-1954年9月将渭滨、灞桥2区全部及狄寨区的东高桥、鄂公殿、水沟、永丰、杏林5乡,三桥区的三桥、阿房、后围寨、建章、柏梁、河、相家巷7乡,斗门区的漳浒、鱼化寨、北石桥、双旗寨4乡,郭杜区的高堡、余家庄2乡,韦曲区的双桥头、金滹沱2乡全部和东三爻、杜城2乡各一部分,大兆区的三兆乡全部及春临乡一部分,共45个乡1个镇405个自然村划归西安市。1956年5月将新筑区马素乡的马房滩、兴隆村划归高陵县,而将高陵县耿镇乡的班家村划归本县,12月将沣西区的北梧村划归鄠县,1957年6月并为4区43乡。辖区约为今长安县地及西安市灞桥区北部东南部等地。
-
有田忌、田文、田丰、田汉、田馥甄等。
1、田忌
田忌,生卒年不详,妫姓,田氏(亦作陈氏),名忌,字期,又曰期思,封于徐州(今山东滕州南),故又称徐州子期。战国时期齐国名将。
约为公元前340年,孙膑逃亡到齐国时,田忌赏识孙膑的才能,收为门客。在一次赛马时,孙膑向田忌提出了以下马对上马,以上马对中马,以中马对下马的田忌赛马法。
公元前354年,发生桂陵之战,魏国攻打赵国,齐国派兵相助,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参谋,结果孙膑以“围魏救赵”的兵法大胜。
公元前341年,发生马陵之战,魏国攻打韩国,齐国派兵相助,仍由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参谋,孙膑仍进军魏都大梁,用“减灶之计”,让魏军大将庞涓轻敌深入,结果庞涓被杀,齐国大胜。
同年,被齐相邹忌用反间计陷害,田忌无法澄清,逃亡楚国。直到齐宣王即位,方才重回齐国。
2、田文
田文(?—公元前279年),即孟尝君。妫姓田氏,名文,“战国四君”之一(注:战国四君亦称战国四公子),战国时期齐国贵族,齐威王田因齐之孙,靖郭君田婴之子,齐宣王田辟疆之侄。
因封袭其父爵于薛(今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又称薛公,号孟尝君。
孟尝君依仗父亲留下的丰厚资产,在封地薛邑广招各国人才,门下有食客数千。秦昭王求贤若渴,听说孟尝君的名气,便想将他招揽到秦国来,封为丞相,不久逃归。后为齐湣王相国。
曾联合韩、魏击败楚、秦。齐湣王七年(前294年)因贵族田甲叛乱事,为湣王所疑,谢病归薛,不久出奔至魏,任相国。
曾西合秦、赵与燕共伐破齐。齐襄王立,田文遂保持中立,不久复与莫联合相秦。死后诸子争立,领地薛为齐、魏共同攻灭。
3、田丰
田丰(?-200年),字元皓,钜鹿(今河北巨鹿一带)人,一说渤海人。东汉末年袁绍部下谋臣,官至冀州别驾。
其为人刚直,曾多次向袁绍进言而不被采纳,曹操部下谋臣荀彧曾评价他“刚而犯上”。后因谏阻袁绍征伐曹操而被袁绍下令监禁。官渡之战后,田丰被袁绍杀害。
4、田汉
田汉(1898年3月12日—1968年12月10日),乳名:和儿,学名:寿昌,笔名:田汉、陈瑜、伯鸿、汉儿倚声、首甲、绍伯、漱人、陈哲生、明高、嘉陵、张坤等。男,汉族,湖南省长沙县人。
田汉,剧作家、戏曲作家、电影编剧、小说家、词作家、诗人、文艺批评家、文艺活动家,中国现代戏剧三大奠基人之一。
他创作歌词的歌曲《万里长城》的第一段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
5、田馥甄
田馥甄(Hebe Tien),1983年3月30日出生于中国台湾新竹县,中国台湾女歌手、演员,华语女子演唱组合S.H.E成员之一 。
2000年,田馥甄参加“宇宙2000实力美少女选拔大赛”获得殿军,赛后与参赛成员任家萱、陈嘉桦共同签约华研国际音乐,组成演唱组合S.H.E而踏入演艺圈。
2010年9月,以其本名发布首张个人专辑《To Hebe》,入围了第22届台湾金曲奖“最佳国语专辑”等四个奖项 。
2011年9月2日,发行第二张个人专辑《My Love》,获得了第23届台湾金曲奖“最佳国语专辑”、“最佳国语女歌手”等七项提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田姓
蓝田建制于秦献公六年(前379年),周安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79年)开始置县,以《周礼》玉之美者为蓝,县出美玉,故名蓝田。历代县名时有更易,秦孝公设芷阳,汉有灞陵、南陵,北魏设杜县,北周改县为郡,原辖地分玉山、白鹿二县,武帝建德二年(573),又将玉山、白鹿并为蓝田县;武德三年(620)改白鹿为宁民县;贞观元年(627)并玉山、宁民为蓝田县。汉、魏、晋、唐隶属京兆,五代宋金时有沿革,元属奉元路,明、清均属西安府。
公元713年,唐西安京兆府下辖二十二县:万年长安蓝田高陵鄠(户县鄠邑)盩厔(周至)泾阳三原新丰始平上宜醴泉云阳!
唐代后,后梁改为大安府,后唐再改回京兆府。历后晋、后汉、后周、北宋、金,名称都未曾变化!
北宋京兆府下辖十三县:长安、樊川、鄠、蓝田、咸阳、泾阳、栎阳、高阳、兴平!
金京兆府下辖十二县:长安、咸宁、兴平、泾阳、临潼、蓝田、云阳、高陵、终南、栎阳、鄠、咸阳!
西安府(2厅1州15县):(孝义厅+宁陕厅+耀州)+咸宁县、长安县、临潼县、渭南县、蓝田县、鄠县(户县鄠邑)、盩厔(周至县)、咸阳县、兴平县、礼泉县、高陵县、三原县、泾阳县、富平县、同官县。
孝义厅的由来:
西安府咸宁县(今长安县)+西安府蓝田县+商州镇安县/三县相邻边境区域划出合并设立孝义厅:
清朝乾隆四十七年(1783年),秦岭有虎,屡伤人畜。省抚派宜君营兵扑杀月余,无所获。由于山大林密,易藏奸宄,朝廷决定把西安府辖下咸宁县(今长安县)蓝田县和商州镇安县三县相邻边境区域划出。
三县边境相邻区域划出如下:
西安府咸宁县(今长安县):划出咸宁县(今长安县)秦岭以南区域。
西安府蓝田县:划出蓝田县秦岭南境山地区域(今葛牌镇部分区域)。
商州镇安县:划出镇安县东北部区域。
将以上三县边境分割划出的区域合并组建设为孝义厅。厅名取周宣王宰相张仲 “孝义为本”之意,在孝义川设立孝义厅(孝义厅厅址在今柞水县),设抚民同知驻孝义川。(可以说孝义厅是柞水县的前身),但孝义厅不属于商州(商洛)管辖,孝义厅属于西安府管辖,属于西安府的地盘。随后为时不久蓝田南部边境区域又归蓝田,其后再无变易。
民国2年(1913年)孝义厅改名为孝义县,民国三年(1914年)孝义县改名为柞水县,1914年柞水县也不属于商州(商洛)管辖。1914年柞水县属于西安府后设立的关中道管辖,属于关中道的地盘。后柞水县由陕西省四区督察专员公署管辖。
五郎厅的由来:
清朝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朝廷又将长安县、盩厔县(周至县)、洋县、石泉县、镇安县五县相邻边境区域划出,合并组建设立为五郎厅,(五郎厅厅址在今宁陕县)。
嘉庆五年(1800年)五郎厅改名宁陕厅(属西安府管辖)。
1913年宁陕厅改名宁陕县(属汉中道管辖)。
随后几年,下令撤销西安府名称改名设为关中道。
随后撤消西安府设为关中道,关中道管辖43个县关中道治所驻长安县,下辖43县(西安诸县均属之,长安县咸阳县 兴平县 高陵县 临潼县 鄠县(鄠邑) 蓝田县 泾阳县 三原县 盩厔县(周至) 等等
民国17年(1928)通令取消道制。以后在省、县之间增设行政督察区,1935年开始为县增设划分行政督察区,各区设专员公署。
将陕西划分为了十个区(相当于现在的市的级别),陕西省于民国24年(1935)至民国28年(1939),先后设置了十个行政督察区,并分别在榆林(第一区)、缓德(第二区)、洛川(第三区)、商(县)州(第四区)、安康(第五区)、南郑(第六区)、邠县(第七区)、大荔(第八区)、凤翔(第九区)、咸阳(第十区)设立了专员公署。全省共92县(增加平民县)。
民国28年(1939)各行政督察区具体划分如下:(相当于现在的市的级别)
第一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以下简称专署)设在榆林,辖榆林、神木、府谷、横山、靖边、定边、米脂、葭县8县。
第二行政督察区,专署设在绥德,辖绥德、肤施、延川、延长、安塞、安定、保安、清涧、吴堡9县。该行政督察区属解放区,后将二区名义正式取消,将二区原辖县交由一区专署代管。为进一步封锁陕甘宁边区,遂于民国29年(1940)初,将二区专署改设在耀县,辖耀县(原属七区)、宜君(原属三区)、同官、栒邑、淳化(原属七区)5县。
第三行政督察区,专署设在洛川,辖洛川、鄜县、中部、宜君、宜川、甘泉6县。民国30年(1941)又辖黄龙设治局。
第四行政督察区,专署设在商县,辖商县、雒南、商南、镇安、山阳、柞水6县。
第五行政督察区,专署设在安康,辖安康、白河、平利、汉阴、洵阳、岚皋、紫阳、石泉、镇坪、宁陕10县(宁陕县原属第四区,民国26年4月划属第五区)。
第六行政督察区,专署设在南郑,辖南郑、城固、西乡、洋县、沔县、镇巴、褒城、宁羌、佛坪、留坝、略阳、凤县12县。
第七行政督察区,专署设在邠县,辖邠县、长武、乾县、耀县、醴泉、同官、永寿、栒邑、淳化9县。
第八行政督察区,专署设在大荔,辖大荔、朝邑、渭南、华县、华阴、潼关、蒲城、郃阳、韩城、白水、澄城、平民12县。
第九行政督察区,专署设在凤翔,民国28年(1937)迁至宝鸡县,辖凤翔、宝鸡、盩厔、扶风、陇县、岐山、郿县、武功、汧阳、麟游10县。
第十行政督察区,专署设在咸阳,辖咸阳、长安、临潼、蓝田、富平、三原、鄠县、泾阳、兴平、高陵10县。(当时还没有西安市,省下来就是县,这些区域都归咸阳专区管辖)
1938年民国将关中道西安府下的长安、临潼、蓝田、富平、三原、鄠县(鄠邑)、泾阳、兴平、高陵10县都划归第十行政督察区(咸阳专区)管辖,以前没有市,省下来就是县。(西安市还没成立)(咸阳专区就相当于现在的西安市)
到了1948年,陕西重新区划调整全省区划,这一次共设立了十一个行政督察区(相当于现在的市的级别)。各区辖县划分如下:
第一行政督察区辖榆林、神木、府谷、葭县、横山、定边、靖边、延安、延长、保安、甘泉、鄜县、安塞、延川、绥德、米脂、清涧、吴堡、安定19县。
第二行政督察区,专署设在华(县)州,辖华(县)州,临潼、蓝田、渭南、华阴、潼关6县。
第三行政督察区辖富平、三原、高陵、泾阳、耀县(耀州)、铜川、宜君、黄陵、淳化9县。
第四区行政督察区辖商县、雒南(洛南)、商南、山阳、柞水、镇安6县和龙驹寨设治局(1947年6月设立)。
第五行政督察区辖安康、汉阴、洵阳、白河、平利、紫阳、石泉、镇坪、岚皋、宁陕10县。
第六行政督察区辖南郑、城固、西乡、洋县、沔县、褒城、宁强、略阳、凤县、镇巴、佛坪、留坝12县
第七行政督察区辖乾县、醴泉、永寿、邠县、栒邑、长武6县。
第八行政督察区辖韩城、朝邑、郃阳、平民、大荔5县。
第九行政督察区辖宝鸡、汧阳、郿县、麟游、扶风、岐山、陇县、凤翔8县。
第十行政督察区辖武功、兴平、咸阳、长安、盩厔(周至)、鄠县(鄠邑)6县。
第十一行政督察区辖蒲城、澄城、白水、宜川、洛川5县和黄龙设治局。
1948年蓝田临潼被划归第二行政督察区(华州专区),第二行政督察区专署设在华(县)州,辖临潼、蓝田、渭南、华(县)州、华阴、潼关,这6个县都由华(县)州专区管理。
随后,1949年抗战胜利西安解放。新中国成立。民国后期设立的所有行政督察区全部撤销。
1950年开始重新区划调整划分。陕西被重新划分为9个专区,1950年全省整编为榆林、延安、绥德、渭南、咸阳、宝鸡、商雒、安康、南郑9个专区,专区辖96个县市!
1950年5月在渭南县县城设立渭南分区专员公署,领渭南、临潼、蓝田、华(县)州、华阴、潼关、大荔、朝邑、郃阳、韩城、澄城、蒲城、白水13县全被划归渭南专区,1953年1月高陵,三原、泾阳,富平、耀县这5个县也被划归渭南专区。1953年渭南专区共计18个县。
临潼蓝田先归第十行政督察区(咸阳专区),后归第二行政督察区(华州专区),后归(渭南专区)管辖。
1950年蓝田设有治城、洩湖、鹿走、汤峪、焦岱、蓝桥、普化、玉山、横岭、玉川、灞源、葛牌12区,区辖115乡。
1955年7月将蓝田齐家村划归至灞桥区。
1956年2月将蓝田宽沟、青岗2乡及万灯寺乡的万灯寺、红石沟、大沙窝等村划归柞水县(柞水县1956年属商洛管辖)
1956年将和渭南县共管的青岗坪和厚子镇(厚镇)划归蓝田县。
1956年5月蓝田将秦岭口乡及万灯寺乡的大阳坡、西牛槽共21个自然村划归商县(商县1956年属商洛管辖)
1956年7月将阿氏庄乡的沙河村划归灞桥区。
1956年,将临潼蓝田划归陕西省直管
1958年11月将陕西省直管的长安、蓝田、临潼、户县划归西安市管辖。
1961年8月将蓝田、临潼、户县划出。
1983年10月,将渭南专区所属蓝田、临潼县和 咸阳专区所属户县、周至县、高陵县划归西安市。
临潼蓝田断断续续进进出出被划归渭南的时间一共共计长达26年之久。
蓝田的历史可谓是非常非常悠久。悠久的行政建制史为西安市现存县级行政机构中的首县,“蓝田”二字名字一直沿用下来,也从未改过名字,迄今历时2400多年,是西安地区所有辖县中设置最悠久的城市了。
东汉才女蔡文姬、唐代诗人王维、北宋的四吕——吕大忠、吕大防、吕大钧、吕大临;明代农民起义军将领刘忠敏、清末民初的关中理学派代表人物牛兆谦等均出于蓝田。著名当代作家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就是取材于此地
蓝田地形复杂,山大沟深,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李先念、刘志丹、徐海东、汪锋。程子华、赵伯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在此活战斗过,并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
你是否需要了解?
即墨历史名人
即墨历史上的名人主要有以下几位:王垓:清顺治年间进士,曾任行人,掌传诏、册封等事宜。康熙二年出使琉球,著有《使琉球记》。周鸿图:即墨人,著有《长四均哈揭录》三卷。黄嘉善:明朝即墨城里人,戍边二十年,捍卫北部边疆。著有《抚夏奏议》、《总督奏议》等。周如砥:章嘉埠人,进士出身,...
从陕西省商南县走出去的政界名人有哪些
2. 革新教育家刘光蒉(1843——1903),字焕唐,号古愚,陕西咸阳人。3. 蓝田文化名人阎培棠(1864——1942),字甘园,陕西蓝田县人。4. 爱国教育家杨松轩(1872——1928),名鹤年,陕西省华县龙潭堡人。5. 著名水利科学家李仪祉(1882——1938),名些,陕西蒲城县福塬县人...
陕西蓝田玉的历史文化简介:看了才知道!
文化底蕴深厚:蓝田是众多历史名人的故乡,如唐代宫廷名画家韩干、北宋神宗年间的“四吕”兄弟、近代著名理学家牛兆濂等。同时,这里也是唐诗画家王维隐居的地方,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迹遗存。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蓝田自然景观秀美,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境内有公王岭蓝田猿人遗址、被誉为“第二敦煌”...
钮氏历史名人介绍
钮氏历史名人介绍一、钮宣义:卒于公元前481--前468年间。《夫椒钮氏宗谱》记载:“排行26,寿85岁,配丁氏,子一女二,长女为吴王阖闾第八宫妃,周敬王时公仕吴,为从卫骑都尉(相当于现在的卫戍司令),食邑吴兴,后以谏夫差不从,隐居夫椒以令终,题其墓碣曰:故吴从卫都骑,德义钮公墓,越王悯其忠,亲往祭之”。
青岛的历史名人,急!!!
16. 蓝田,字玉甫,号北泉,即墨人。他是明、清两朝即墨的“周黄蓝杨郭”五大家族之一。蓝田中举人,登进士,官授河南道监察御史。他在为政方面刚正不阿,弹劾权臣,却因此丢官。归里后,蓝田专心学问,著有诗文集。17. 臧惟一,明代人,生卒年不详,字守中,祖居琅琊台下。他中进士,授宿松...
蓝田是个好地方,对不对?
春天,万物复苏,绿意盎然,花开遍野;夏天,绿树成荫,蝉鸣鸟叫,是避暑的好去处;秋天,稻谷飘香,红叶满山,金黄一片;冬天,银装素裹,雪景如画,别有一番风味。这里不仅景色迷人,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蓝田不仅孕育了众多历史名人,如李商隐等,还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如著名的蓝田玉。除此...
历史上陕西省出过哪些名人
16 吕大临:京兆蓝田[今西安市蓝田县五里头村]人。北宋学者。曾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著有[礼记解][程门问答][易章][论语解][孟子讲仪][考古图]等书。所著[考古图]为我国最早的较为系统的古器物图录。17 种师道:京兆长安人。北宋末年名将。官至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保静军节度使,京畿两河宣抚使...
成都历史上名人有哪些?
司马相如 扬雄 常璩 薛涛 欧阳炯 黄筌 王郒 吴缜 费著 杨慎 谢朝恩 卓秉恬 伍肇龄 张慎仪 周达三 吴虞 昌圆 彭家珍 蓝田 王光祈 李郔人 王良 李家钰 王铭章 周太玄 刘咸郕 李一氓 艾芜 罗南辉 字数限制事迹自查 参考资料: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辞典—成都 ...
历史上姓赵的名人和事迹
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会计学会顾问,中国老年历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2年2月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93 岁。 赵启民(1910-1997)陕西省蓝田...
青岛的历史名人
《太初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法,在世界历法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它把一回归年定为365.2502天,一塑望月定为29.53086天,取得了那时代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它还运用置润方法,科学地把24节气定入历法,对农业社会的生产安排具有指导意义,对民众日常生活也有实用价值。 《太初历》实施后,延用至东汉章帝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