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明白一个道理指的是什么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是一查黄河近2000年来的表现,却叫人大吃一惊.黄河在近2000间来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人们不禁要问: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说来有趣,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黄土高原乃至黄河流域,自然条件是很好的,可与今日的江淮流域媲美美.那时候,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尤其是下游一带自然条件更好.因此,我们的祖先才选择这里生息繁衍.
可是,后来黄河变了,它开始变得凶猛暴烈起来,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其含沙量相当于长江的68倍.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重量达16亿吨,其中12亿吨被搬到了大海,4亿吨则沉积在下游河道中.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泥沙上.它使黄河的河床逐年升高,结果有的河段高出两岸农田3-4米,有的甚至高出10米以上,使黄河成了悬河.每到洪水季节,黄河这些地段的堤坝很容易决口,造成可怕的大水灾.
据科学家研究,黄河发生变化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温转寒,暴雨集中.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很容易受侵蚀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4000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550万亩!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显著下降,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越严重.这样越垦越穷,越穷越垦,黄河中的泥沙也就越来越多.因而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也就越来越频繁.
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已经为治理黄河设计了方案.他们认为黄土高原地区应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一定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要使人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这样数管齐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篇说明文体裁的略读课文,也是中年级学生新接触的一种新的写作体裁。是一篇检测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学习材料。课文先写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苦难,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但它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黄河含沙量的现状,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最后写科学家设计治理黄河的方案。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附《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全文
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是一查黄河近2000年来的“表现”,却叫人大吃一惊。黄河在近2000间来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人们不禁要问: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说来有趣,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黄土高原乃至黄河流域,自然条件是很好的,可与今日的江淮流域比美。那时候,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尤其是下游一带自然条件更好。因此,我们的祖先才选择这里生息繁衍。
可是,后来黄河变了,它开始变得凶猛暴烈起来,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其含沙量相当于长江的68倍。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重量达16亿吨,其中12亿吨被搬到了大海,4亿吨则沉积在下游河道中。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泥沙上。它使黄河的河床逐年升高,结果有的河段高出两岸农田3-4米,有的甚至高出10米以上,使黄河成了悬河。每到洪水季节,黄河这些地段的堤坝很容易决口,造成可怕的大水灾。
据科学家研究,黄河发生变化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温转寒,暴雨集中。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很容易受侵蚀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4000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550万亩!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显著下降,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越严重。这样越垦越穷,越穷越垦,黄河中的泥沙也就越来越多,因而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也就越来越频繁。
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已经为治理黄河设计了方案。他们认为黄土高原地区应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一定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要使人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这样数管齐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
-
-
-
-
-
保护环境,防止水土流失
入海流
不要治标,不治根
不要随意破坏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你是否需要了解?
四年级下册语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介绍了黄河曾经非常好,那里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后来由于黄土高原气温转寒、暴雨集中,人们无限制的开垦,致使黄河凶猛暴烈起来,变成了一条“祸河”,现在有了治理黄河的方案,把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教师点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刚才的学习过程,我们从课题人手紧紧抓住“变化”这个词,弄清了黄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这恰恰又是文章的重点所在,我们把这种阅读理解课文的方法叫课题人手,找准题眼,围绕题眼展开阅读法。4.学生读第四段后述说,通过读这一段,知道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 中心思想: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以及治理的方案,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段落大意:全文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苦难。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黄河为什么是中华民族的...
四年级下册语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公开课教案
绘画演示:1、汇报学习效果,理解大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汇报形式,记住形,今天俺们一起来了解它的过去和现在;最后是科学家设计了治理黄河的方案,明白为什么要维护大自然、小组合作,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公开课教案 1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
四年级下册语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公开课教教学设计
最后,学生们通过绘画和演示的方式,展示了他们对黄河变化的理解和治理方案。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们不仅掌握了知识,还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总之,《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篇课文不仅让学生们了解了黄河的变化过程,更重要的是,它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了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通过...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一是自然原因,“自秦朝以后”“气温转寒”、“暴雨集中”和“结构松散”的黄土,这两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使水土大量流失,大量泥沙进入黄河,堵塞河道。二是社会原因,即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和放牧”。作者在向读者介绍“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一过程...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说说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
含沙量逐年增多;河底升高、成为地上河,严重威胁两岸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黄河变化的原因和治理黄河的方法。课文分析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
四年级下册语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写作顺序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 中心思想: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以及治理的方案,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段落大意:全文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苦难。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黄河为什么是中华民族的...
语文四年级下册练习册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答案
一、如果你是治理黄河的总指挥,你会用什么方法来使“她”成为我们的“福河”呢?简单写出你的治理方案。二、阅读课文第五段,完成练习。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其含沙量相当于长江的68倍。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重量达16亿吨,其中12亿吨被搬到了大海,4亿吨则沉积在下游河道中。
仿写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第四段
我由衷地感受到了人类无限制开垦土地,破坏植被而造成的悲惨后果。现在,黄土高原已经光秃秃的了;可谁又能想到绿色曾是这里的主色调呢?风一吹,黄土高原上的黄沙弥漫大地,经过一波三折,这座高原的环境可以说是从天堂到了地狱。黄河的变化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黄河因为人们的恶行,开始残暴起来。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