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缩写的内容是什么? 草船借箭缩写30字
草船借箭(缩写)
周瑜叫诸葛亮三天造十万只箭,诸葛亮答应了,并立下军令状,如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故意吩咐军匠不准备好造箭用的材料,又叫鲁肃去探听,回来报告他。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叫他准备二十条船,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鲁肃答应了。去报告时只提诸葛亮不用材料,周瑜十分疑惑。
鲁肃准备好了船,等诸葛亮调度。直到第三天四更,诸葛亮才出现,他把鲁肃请到船里,让军士们把船连接起来,开往曹军水寨。
靠近曹军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一字摆开,又叫军士擂鼓呐喊,鲁肃十分吃惊,诸葛亮说他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就回去。曹操以为敌人来攻,下令让弓弩手朝他们放箭,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
天亮了,草靶子上扎满了箭,军士们大喊谢谢曹丞相的箭,就使回南岸。这时曹操才知道上了当。
鲁肃把借箭的经历告诉了周瑜,周瑜自愧不如。
周瑜妒忌诸葛亮。一天,周瑜让他造10万支箭。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并立下军令状。
诸葛亮请鲁肃帮他借船、士兵等。并不让他告诉周瑜。
船备好了,前两天没什么动静,到了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取箭。这天,雾大。天没亮,船就已经靠近曹营,诸葛亮让士兵擂鼓呐喊。曹操见雾大,只叫弓弩手朝来船射箭。天亮了,雾还没散。船已经插满了箭。诸葛亮下令回去,这时曹军也追不了。总共10万多支箭。周瑜得知经过后自叹不如
《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草船借箭”的故事讲的是在赤壁之战中,东吴大都督周瑜嫉妒诸葛亮智谋高于自己,恐日后对东吴不利,欲除之,便让诸葛亮在十日内造十万枝箭。诸葛亮立即答应,提出三天便可完成,并立了军令状。
周瑜为了使阴谋得逞,故意拖延材料供应,到时候就可按未完成任务的罪名将诸葛亮除掉。但诸葛亮不慌不忙,他只请鲁肃暗中为其准备二十只船,每船军士三十人,船上以青布为幔,两侧束草人千余。
第三日清晨,大雾漫江,孔明请鲁肃来到船上,下令二十只船冒着浓雾向曹操驻地江北使去。到了曹营附近,诸葛亮令船队一字排开并擂鼓呐喊。
曹操闻报令千万弓弩手万箭齐发,以击退敌军。到了浓雾消散,诸葛亮才下令返回。此时,二十只船上的草人已插满十万支箭,诸葛亮以其过人的智谋使周瑜的阴谋破产。
扩展资料: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人们无不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而叹服,以致不少人几百年来大都认为历史上确有其事,对其深信不疑。
然而这个只是罗贯中的创作,在三国历史上并无此事。不过“草船借箭”故事的形成,也并非空穴来风,有些类似的情节在历史上真实发生过,只不过时间、空间与人物不同而已。
其实在三国时期真的有用船借箭的事,但其主人公并非诸葛亮而是孙权,且在时间上(提前了五年)、空间上(从皖南地区移到赤壁)及事件发展过程上都有极大差异。据裴松之注《三国·吴书·吴主传》上记载: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孙权与曹操交战于濡须。
一天“(孙)权乘大船来观军,(曹)公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一面受箭,箭钧船平,乃还。”(引自《魏略》)。
这是三国时期以船借箭的历史记载,但很显然,孙权并非预先规划“借箭”之事,只是他审时度势,跟战场变化而采取的策略,才有了“草船借箭”故事的雏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草船借箭
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提出让诸葛亮赶制10万枝箭,并说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理应照办,并答应三天造好,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事后请鲁肃帮他借船、军士和草把子。 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取箭。这天,大雾漫天,对面看不清人。天还不亮,诸葛亮下令开船,并让士兵擂鼓呐喊。曹操下令说,雾大,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来船射箭。太阳出来了,雾还没散。船两边都插满了箭。诸葛亮下令回师,这时曹操想追也来不及了。10万支箭“借”到了手。周瑜得知借箭的经过后长叹一声:我真不如他!
三国时期,曹操率八十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孙权、刘备联手抗魏。
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虽智勇双全,但心胸狭窄,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他故意让诸葛亮立下军令状,让他三天内弄到十万支箭,否则军法处置。
诸葛亮赶在一个大雾弥漫,看不清人的夜晚,带着扎有草人的船靠近曹军水寨,曹操不敢轻易出兵,只得放箭退敌,一夜功夫,诸葛亮就收获所需箭支,交给周瑜。
听闻借箭的经过,周瑜也不得不感叹诸葛亮的才智,杀心作罢。
我 帮 你
三国时期,曹操率八十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孙权、刘备便打算联手抵挡魏。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智勇双全,可是有点心胸狭窄,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因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哪知诸葛亮只要三天,还愿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甘受处罚。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万支箭,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来除掉诸葛亮。于是他一面叫军匠们不要把造箭的材料准备齐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虚实。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这件事要请你帮我的忙。希望你能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个士兵,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靶子,排在船两边。不过,这事千万不能让你家都督知道,否则就不灵了。” 鲁肃报告周瑜,只说他不用准备的材料,绝口不提诸葛亮的计划。两天过去了,不见一点动静。周瑜想:他肯定造不好了。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请鲁肃一起到船上去,说是一起去取箭。诸葛亮吩咐把船用绳索连起来向对岸开去。[3]
那天江上大雾弥漫,对面都看不见人。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从旱寨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靶子上。过了一会儿,诸葛亮又命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诸葛亮命船赶紧往回开。此时顺风顺水,曹操想追也来不及。这时船的两边草靶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总共有20条船,总数远远超过了十万支。鲁肃把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时,周瑜感叹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
你是否需要了解?
缩写《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缩写如下:起因:周瑜因嫉妒诸葛亮的才干,故意刁难他,要求他在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而诸葛亮则立下军令状,承诺只需三天。准备:诸葛亮秘密向鲁肃借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备三十名军士,并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前两天并无明显动作。借箭:第三天四更时,诸葛亮与鲁肃一同乘船前...
草船借箭 缩写(300字左右)
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总是想陷害他。一天,周瑜找诸葛亮商讨军事,要求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却立下军令状,承诺三天之内完成。周瑜心中暗喜,暗中让人故意拖延进度,打算借此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向鲁肃借了二十条船,每条船上安排了三十名军士,并用青布幔子遮住。他还准备了一千多个草...
缩写文章《草船借箭》
缩写《草船借箭》缩写<<草船借箭>>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理很嫉妒.有一天周瑜和诸葛亮商议军事,决定水上于曹军作战,用箭.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十万支箭,并立下了军令状.周瑜告诉鲁肃说,他要故意迟延造箭,好定诸葛亮的罪.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借二十条船,每条船要有30名军士,一千...
《草船借箭》缩写
《草船借箭》缩写 周瑜想陷害诸葛亮。一天,他与诸葛亮讨论军事,要诸葛亮十天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却说只要三天。诸葛亮请鲁肃暗中帮忙贮备二十条大船,每条船配三十名军士,布置青步幔子与草把子。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去取箭,诸葛亮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起来,朝北岸开去。这天,江上大雾漫天,天还...
缩写《草船借箭》的故事内容
缩写<<草船借箭>> 周瑜妒忌诸葛亮很有才干,于是,便拿十天造完军事需要的十万支箭做借口,来威胁诸葛亮。谁知诸葛亮立下军令状,答应三天造好,就走了。于是,周瑜派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情况。 诸葛亮见了鲁肃,便请鲁肃帮忙准备二十条快船''',并且不让他告诉周瑜。鲁肃见了周瑜,果真不提此事。
草船借箭简述30字
我认为以下是草船借箭简述30字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内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鲁肃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二十条草船诱敌,终于“借”到了十万余支箭。 10 评论 分享 举报 为...
《草船借箭 》缩写
此时,大雾弥漫,诸葛亮指挥船只靠近曹军水寨。他下令将船一字排开,模拟进攻,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不敢轻举妄动,下令放箭。不一会儿,诸葛亮的船只被箭射满了。当曹操察觉上当后,想要追赶时,诸葛亮已顺风顺水驶出二十多里,安然无恙。周瑜得知借箭的经过后,感叹自己不如诸葛亮的智谋。
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300字
草船借箭(缩写)周瑜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赶造十万支箭,可诸葛亮说只需三天。于是,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周瑜让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打算。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便向他借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
《草船借箭》缩写
诸葛亮的智勇双全,在草船借箭的故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不仅成功完成了任务,还巧妙地避免了与敌人的直接冲突。这一故事至今仍被人们传颂,成为智慧与勇气的象征。诸葛亮的计谋不仅仅体现在草船借箭这一事件上,他的智慧在许多方面都得到了展现。从草船借箭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的机智、...
缩写草船借箭
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靶子上。过了一会儿,诸葛亮又命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 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诸葛亮令船赶紧往回开。此时顺风顺水,曹操想追也来不及。这时船的两边草把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总共超过了十万支。参考资料:《zsy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