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三国演义》中的成语有哪些
出自《三国演义》中的成语主要包括以下这些:
- 如饮醇醪:形容一个人气量广阔,常用来赞誉心胸宽广之人。
- 髀肉复生: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的状态。
- 后患无穷:指给将来留下的祸患无穷无尽,警示人们做事需谨慎考虑后果。
- 如鱼得水: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
- 三顾茅庐: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贤能之人。
- 初出茅庐: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的状态。
- 虎踞龙盘:形容地势雄伟,常用于描述重要城市的地理优势。
- 集思广益:指集中众人的意见,以扩大工作的效果,强调团队合作与智慧碰撞。
- 鞠躬尽瘁: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至死方休,常用于赞誉忠诚勤勉之人。
- 空城计:一种作战方法,指虚张声势以迷惑敌人。
- 望梅止渴: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缓解眼前的困境。
- 捉刀:指代人写文章,常用于形容文人的代笔行为。
- 才占八斗:形容学问高,文采好,赞誉人的才华横溢。
- 七步之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常用于赞誉诗人的创作能力。
- 超群绝伦: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无人能与其相比,赞誉人的卓越才能。
- 一身是胆:形容胆量极大,常用于赞誉勇士的英勇无畏。
此外,还有顾曲周郎、巢毁卵破、坚壁清野、如嚼鸡肋、老牛舐犊、势如破竹、车载斗量、断头将军、吴下阿蒙、想当然、兵贵神速、出言不逊、大器晚成、负重致远、乐不思蜀以及得陇望蜀等成语,均出自《三国演义》,各自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你是否需要了解?
三国演义的成语及对应人物
1. 空城计——诸葛亮、司马懿 2. 回荆州——周瑜、刘备、孙权的妹妹孙尚香、赵云 3. 望梅止渴——曹操 4. 画饼充饥——魏明帝就下令说:“这次选拔,要由卢毓来推荐。选拔的人不要只看名声。名声就像在地上画个饼一样,其实是不能吃的啊!”5. 妄自菲薄——出自《前出师表》,诸葛亮激励刘禅...
有哪些成语出自《三国演义》?
【出处】: 三国·魏·曹丕《曲论·论文》:“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举例造句】: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5、草船借箭 【拼音】: cǎo chuǎn jiè jiàn 【解释】: 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6回回目:“用...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有哪些?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有:初出茅庐、身在曹营心在汉、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赔了夫人又折兵等 相关成语的释义 初出茅庐 拼音:chū chū máo lú 释义:茅庐:草房。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九回:“直须惊破曹公胆,...
三国演义中的著名成语
中的一个经典情节,广为流传。需要注意的是,“七步成诗”虽然与三国时期有关,但并非直接出自《三国演义》,而是源自《世说新语文学》;“伯仲之间”则出自三国魏曹丕的《典论论文》,同样并非《三国演义》中的成语。但在讨论三国时期的成语或故事时,这些也常被提及,作为三国文化的一部分。
哪些是出自三国演义中的成语
三国成语 一手包办 【出处】三国志魏志典韦传:「韦一手建之」 一举两得 【出处】三国志魏志臧洪传:「将以安社稷,一举两得.」 一臂之力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 一亲芳泽 【出处】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无御.」 七步成诗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
出自《三国演义》的三个成语,及相应人物和
33成语:赔了夫人又折兵【解释】:比喻想占便宜,反而受到双重损失。-- 汉典 Zdic.net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近义词】:损兵折将【反义词】:大获全胜、毫发未损【语法】:复句式;作谓语、补语;含贬义具体细节:三国时,荆州地处西川与东吴之间,是...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及解释
出自《三国演义》第七十回:“张郃出马,见了黄忠,笑曰:‘你许大年纪,犹不识羞,尚欲出阵耶?’忠怒曰:‘竖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宝刀却不老。’”译文:张郃出战时见到黄忠,嘲笑他这么老了还上战场。黄忠愤怒地回应:“你这个小辈敢欺负我年老,但我手中的宝刀却依旧锋利。”
《三国演义》中所有的成语,歇后语
23.三 余 46.虱处裈中 69.衣绣昼行 三国的歇后语 歇后语是我国民间流传得最广的传统语言文化之一,它集诙谐幽默于一体,集中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才智。歇后语最大的特点是谐音、比喻和会意,现将有关三国故事和人物的歇后语收集如下:·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
三国演义成语
。继嘉靖本之后,新刊本大量出现。它们都以嘉靖本为主,只做了些插图、考证、评点和文字的增删、卷数和回目的整理等工作。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对嘉靖本《三国演义》作了一些修改,主要是整理回目,修正文辞。嘉靖以后,明清两代刻本约有十余种,这些本子的文字,都有不同程度的修改。
源自三国演义的成语
【出处】三国志魏志何晏传注:「晏方用事,自以为一时才俊,常为名士品目。」 回肠荡气 【出处】魏文帝大墙上蒿行:「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三国演义》不仅展现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卓绝的军事和政治谋略,摇曳多姿的人物风采,而且“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其中有不少广为流传的成语典故。 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诸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