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读后感「二十九」善行无辙

作者&投稿:人斩 2025-05-15
本章提出了“五善”,即善行、善言、善数、善闭、善结,这五善是合乎大道的,我们只有达到五善的境界,才能行动自如。

善于行动的人,绝不会留下对自己不利的迹象,他们善于掩盖自己的行迹,以达到自己行动的目的。

我们常常把狡猾的人比喻成狐狸,因为狐狸生性狡猾,善于掩藏自己的行迹,具有的高度警惕性和敏感性,才能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我们有时候也需要像狐狸学习,要善于掩盖自己的行迹,做到善行,才能达到自己行动的目的。

语言是我们和别人进行交流的工具,用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的。

我们应该如何运用语言这个工具与人交流,才能做到善言呢?

我们说话要说到点子上,而不是滔滔不绝,不说重点。

我们都知道言多必失,所以说话说重点,不说多余的话引起别人的误解,才是真正的善言。

生活中,有些人善于心算,他们不需要借助任何计算工具就能准确地计算出结果。

是不是特别羡慕这一类人?

我们想要做到善数,平时需要多学习,无论是有形或无形,都应该默记事物的发展运作规律,从规律中寻求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和状态。

文中说到不用绳索就能将人牢固地捆绑起来,是不是很厉害?

如此高明的捆绑者,对事物的掌控能力很强,这一类人做事善于总结,懂得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行事,总是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生活中,我们做完事情也应该及时总结,积累经验,找到其中的规律,当一次再做同样的事情,就会事半功倍。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运用“五善”行事,做到善行、善言、善数、善闭、善结,就能活得轻松自在,平平安安。


你是否需要了解?

心读《老子》|27.人无弃人,物无弃材
【原文】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道德经》第二十七章 【大义】  ...

《道德经》第27章 :善行无迹,善言无瑕
2021.04.28周三Day118 《道德经》第27章 善行无迹,善言无瑕 【原文】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

《道德经》读后感
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道德经》读后感(精选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道德经》读后感1 《道德经》原文我是看不懂的,从译文的描述中作了一些思考。 道德经分析的范围侧重于非物质的一面,分析了个体和集体。个体分析的...

重为轻根;善行无辙迹——《道德经》(26、27)
今天开始2章一更。因为我看的速度已经超过1天1章,两天一章比较合适,同时《道德经》有81章,如果每天一章得要81天,时间有点长,还有《皇帝内经》《论语》《孟子》《庄子》等都需要系统地读一遍。二十六这章一是再次体现老子的辩证思想,二是再次体现了王干城的观点,《道德经》是为统治者写的书。...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
原文: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第一部分: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

《道德经》读书心得
当你不做违反自然和社会规则的事情时,你所做的其它事情就是无所不为,所以无为是一种心境、一种修养,是辩证的。上善若水就是这种无为而为的辩证极致。 除了无为、虚静,《道德经》里还有一个朴素的辩证思想,就是尊重宇宙和天地人的规律。在老子的眼里,规律是自然的,变化的,不为人控制的,他提出的唯知足,方可...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
《道德经》仅小小的五千字,可只需你用心去读去了解,你会发现当中的道理我岂是区区五千字便能概括的。 老子注重人的无为思想,无为是一种心境、一种涵养,是辩证的。向社会推行无为,有助于国度的稳定,但假如站在历史开展的高度,片面的无为是无助于人类的进步的,所以关于当代的青年人了解古代的无为论应该以辩证...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二、各家之解评析及摘要 1、韩鹏杰《道德经在说什么》善于行走的人是不留下痕迹的,所以善行无迹;善于言说的人要言不烦,所以没有瑕疵,...

大道至朴善行无迹
认识事情的道理比较容易,而去做或者去实行这件事比较困难。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做到“知行合一”才能称得上“善”。复杂的事情简单去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去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去做,长期坚持,自然功成。善行无迹,出自《道德经》:“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计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

道德经科学解读 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
善行事者,顺应物性,遵循规律,实事求是,谨始虑终,无主观妄为之迹;善言辞者,酌情顺理,直而不肆,不固执己见,狂言妄语,无有疵漏偏差;善筹谋者,秉本执要,以一持万,体道冲和,统筹兼顾,无须筹码算具;善禁闭者,不尚贤能,则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则民不为盗,不见可欲,则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