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盘能算乘除法吗? 算盘有乘除法吗?

作者&投稿:岑逄 2025-05-23
算盘怎么算乘除法

珠算乘除法口诀如下:
乘法口诀:
仍然用《九九乘法表》作乘法口诀,只是在需要加的时候用加法口诀。
除法口诀:
珠算除法有“归除法”和“商除”法两种。
1、归除法用口诀进行计算,有九归口诀,退商口诀和商九口诀。
2、按归除口诀求出试商后,被除数余数内不够减去商与除数第二位以下各数的乘积,则将商减少1,并按除数首位的数字加在下一档.在口诀中"无除"是"不够减"的意思,"下还几"就是除数为几就下加几.口诀中的"去1",也可念"退一"。
3、九归,珠算中用一到九的九个"个位数"为除数的除法,如"逢六进一",就是六除六商一;"六三添作五",就是六除三十商五。
4、商九口诀共9句:
见一无除作九一,见二无除作九二,见三无除作九三,
见四无除作九四,见五无除作九五,见六无除作九六,
见七无除作九七,见八无除作九八,见九无除作九九。

扩展资料:关算盘的起源问题主要有三种说法:

其一,东汉、南北朝说。清代数学家梅启照认为算盘起源于东汉、南北朝时期,依据在于东汉数学家徐岳《数术记遗》中记载了十四种算法,其中第十三种既珠算,后来北朝数学家甄鸾对珠算做出了详细的注解。但是一些学者认为此珠算只是一种简单的加减算法,与我们后来提到的珠算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其二,元明说。清代学者钱大昕认为算盘起源于元朝中叶,在明朝时期使用已经普遍使用。元代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中已经有关于使用算盘场景的记载,明朝的很多书籍中都有关于算盘的记载,可见在这个时期算盘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了。不过算盘是否是出现于这个时期,部有些学者认为有待商榷。

其三,唐宋说。随着对史料研究的深入,不少学者认为算盘起源于唐朝,流行于宋朝。依据一,在于宋代的《清明上河图》之中,在一家商铺的柜台上就已经出现了算盘,宋元的很多书籍之中的记载的算盘使用已经非常纯熟。大唐盛世,经济已经非常发达,算盘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可以。
一、乘法
大九九口诀
一乘:一一01,一二02,一三03,一四04,一五05,一六06,一七07,一八08,一九09
二乘:二一02,二二04,二三06,二四08,二五10,二六12,二七14,二八16,二九18
三乘:三一03,三二06,三三09,三四12,三五15,三六18,三七21,三八24,三九27
四乘:四一04,四二08,四三12,四四16,四五20,四六24,四七28,四八32,四九36
五乘:五一05,五二10,五三15,五四20,五五25,五六30,五七35,五八40,五九45
六乘:六一06,六二12,六三18,六四24,六五30,六六36,六七42,六八48,六九54
七乘:七一07,七二14,七三21,七四28,七五35,七六42,七七49,七八56,七九63
八乘:八一08,八二16,八三24,八四32,八五40,八六48,八七56,八八64,八九72
九乘:九一09,九二18,九三27,九四36,九五45,九六54,九七63,九八72,九九81
二、除法
1、归除法-九归口诀共61句:
一归(用1除):逢一进一,逢二进二,逢三进三,逢四进四,逢五进五,逢六进六,逢七进七,逢八进八,逢九进九。
二归(用2除):逢二进一,逢四进二,逢六进三,逢八进四, 二一添作五。
三归(用3除):逢三进一,逢六进二,逢九进三,三一三余一,三二六余二。
四归(用4除):逢四进一,逢八进二,四二添作五,四一二余二,四三七余二。
五归(用5除):逢五进一,五一倍作二,五二倍作四,五三倍作六,五四倍作八。
六归(用6除):逢六进一,逢十二进二,六三添作五,六一下加四,六二三余二,六四六余四,六五八余二。
七归(用7除):逢七进一,逢十四进二,七一下加三,七二下加六,七三四余二,七四五余五,七五七余一,七六八余四。
八归(用8除):逢八进一,八四添作五,八一下加二,八二下加四,八三下加六,八五六余二,八六七余四,八七八余六。
九归(用9除):逢九进一,九一下加一,九二下加二,九三下加三,九四下加四,九五下加五,九六下加六,九七下加七,九八下加八。
2、归除法-退商口诀共9句:
无除退一下还一,无除退一下还二,无除退一下还三
无除退一下还四,无除退一下还五,无除退一下还六
无除退一下还七,无除退一下还八,无除退一下还九
3、归除法-商九口诀共9句:
见一无除作九一,见二无除作九二,见三无除作九三
见四无除作九四,见五无除作九五,见六无除作九六
见七无除作九七,见八无除作九八,见九无除作九九

扩展资料:
关算盘的起源问题主要有三种说法:

其一,东汉、南北朝说。清代数学家梅启照认为算盘起源于东汉、南北朝时期,依据在于东汉数学家徐岳《数术记遗》中记载了十四种算法,其中第十三种既珠算,后来北朝数学家甄鸾对珠算做出了详细的注解。但是一些学者认为此珠算只是一种简单的加减算法,与我们后来提到的珠算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其二,元明说。清代学者钱大昕认为算盘起源于元朝中叶,在明朝时期使用已经普遍使用。元代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中已经有关于使用算盘场景的记载,明朝的很多书籍中都有关于算盘的记载,可见在这个时期算盘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了。不过算盘是否是出现于这个时期,部有些学者认为有待商榷。

其三,唐宋说。随着对史料研究的深入,不少学者认为算盘起源于唐朝,流行于宋朝。依据一,在于宋代的《清明上河图》之中,在一家商铺的柜台上就已经出现了算盘,宋元的很多书籍之中的记载的算盘使用已经非常纯熟。大唐盛世,经济已经非常发达,算盘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珠算”一词最早见于东汉徐岳所撰的《数术记遗》,其中有云:“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北周甄鸾为此作注,大意是:把木板刻为3部分,上、下两部分是停游珠用的,中间一部分是作定位用的。

每位各有5颗珠,上面一颗珠与下面四颗珠用颜色来区别,后称之为“档”。上面一珠当五,下面四珠每珠当一。而今天的解释是:算盘为长方形,木框中嵌有细杆,杆上串有算盘珠,算盘珠可沿细杆上下拨动,通过用手拨动算盘珠来完成算术运算。
古时候,人们用小木棍进行计算,这些小木棍叫"算筹",用算筹作为工具进行的计算叫"筹算"。后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用小木棍进行计算受到了限制,于是,人们又发明了更先进的计算工具--算盘。
到了明代,珠算不但能进行加减乘的运算,还能计算土地面积和各种形状东西的大小。由于算盘制作简单,价格便宜,珠算口诀便于记忆,运算又简便,所以在中国被普遍使用,并且陆续流传到了日本、朝鲜、美国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中国是算盘的故乡,在计算机已被普遍使用的今天,古老的算盘不仅没有被废弃,反而因它的灵便、准确等优点,在许多国家方兴未艾。因此,人们往往把算盘的发明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提并论,认为算盘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一大贡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算盘

  可以的啊
  给你个口决吧:

  珠算口诀表

  加法口诀表
  不进位的加 进位的加
  直加 满五加 进十加 破五进十加
  一 一上一 一下五去四 一去九进一
  二 二上二 二下五去三 二去八进一
  三 三上三 三下五去二 三去七进一
  四 四上四 四下五去一 四去六进一
  五 五上五 五去五进一
  六 六上六 六去四进一 六上一去五进一
  七 七上七 七去三进一 七上二去五进一
  八 八上八 八去二进一 八上三去五进一
  九 九上九 九去一进一 九上四去五进一

  减法口诀表
  不退位的减 退位的减
  直减 破五减 退位减 退十补五的减
  一 一下一 一上四去五 一退一还九
  二 二下二 二上三去五 二退一还八
  三 三下三 三上二去五 三退一还七
  四 四下四 四上一去五 四退一还六
  五 五下五 五退一还五
  六 六下六 六退一还四 六退一还五去一
  七 七下七 七退一还三 七退一还五去二
  八 八下八 八退一还二 八退一还五去三
  九 九下九 九退一还一 九退一还五去四

  朱世杰《算学启蒙》(1299)卷上“归除歌诀”...

  一归如一进 见一进成十
  二一添作五 逢二进成十 四进二十 六进三十 八进四十
  三一三十一 三二六十二 逢三进成十 六进二十 九进三十
  四一二十二 四二添作五 四三七十二 逢四进成十 八进二十
  五归添一倍 逢五进成十
  六一下加四 六二三十二 六三添作五 六四六十四 六五八十二 逢六进成十
  七一下加三 七二下加六 七三四十二 七四五十五 七五七十一 七六八十四 逢七进成十
  八一下加二 八二下加四 八三下加六 八四添作五 八五六十二 八六七十四 八七八十六 逢八进成十
  九归随身下 逢九进成十

  南宋数学家杨辉在他的「日用算法」(1262年)中编造了斤价求两价的歌诀
  元朝伟大数学家朱世杰的「算学启蒙」(1299年)书中,更被推进成下列的十五句:
  一求,隔位六二五;(1/16=0.0625)
  二求,退位一二五;(2/16=0.125)
  三求,一八七五记;(3/16=0.1875)
  四求,改曰二十五;(4/16=0.25)
  五求,三一二五是;(5/16=0.3125)
  六求,两价三七五;(6/16=0.375)
  七求,四三七五置;(7/16=0.4375)
  八求,转身变作五;(8/16=0.5)
  九求,五六二五;(9/16=0.5625)
  十求,六二五;(10/16=0.625)
  11求,六八七五;(11/16=0.6875)
  12求,七五;(12/16=0.75)
  13求,八一二五;(13/16=0.8125)
  14求,八七五;(14/16=0.875)
  15求,九三七五;(15/16=0.9375)

  「算盘」一词出现于元代刘因[1248-1293]《静修先生文集》中
  一首五言绝句的题目;
  元代画家王振鹏作《干坤一担图》[1310年]中
  货郎担的货中有一算盘;
  元末陶宗仪《南村辍耕录》[1366]卷二十九「井珠」条中
  有「算盘珠」比喻;
  元曲中也提到「算盘」,可见,元代已应用了算盘。
  载有算盘图的最早文献是明洪武四年[1371]刻的《魁本对相四言杂字》一书。
  现存最早的珠算书是徐心鲁订正的《盘珠算法》[1573]。
  流行最广,在历史上起作用最大的珠算书
  则是明代程大位编的《直指算法统宗》[1592]。
  加减口诀,为珠算所特有,最早见于吴敬《九章算法比类大全》[1450]。
  乘法除法口诀,采用的则是筹算口诀。
  乘法「九九」口诀,在春秋战国时已在筹算中得到应用;
  归除口诀,首见杨辉《乘除通变算宝》[1274],
  朱世杰《算学启蒙》[1299]所载九归口诀已与现代基本相同。
  有了四则口诀,珠算的算法就形成一个体系,长期沿用下来。

  三、大九九口诀表

  一一01 一二02 一三03 一四04 一五05 一六06 一七07 一八08 一九09
  二一02 二二04 二三06 二四08 二五10 二六12 二七14 二八16 二九18
  三一03 三二06 三三09 三四12 三五15 三六18 三七21 三八24 三九27
  四一04 四二08 四三12 四四16 四五20 四六24 四七28 四八32 四九36
  五一05 五二10 五三15 五四20 五五25 五六30 五七35 五八40 五九45
  六一06 六二12 六三18 六四24 六五30 六六36 六七42 六八48 六九54
  七一07 七二14 七三21 七四28 七五35 七六42 七七49 七八56 七九63
  八一08 八二16 八三24 八四32 八五40 八六48 八七56 八八64 八九72
  九一09 九二18 九三27 九四36 九五45 九六54 九七63 九八72 九九81

  [珠算除法]

  珠算除法有归除法和商除法两种.

  归除法用口诀进行计算,有九归口诀,退商口诀和商九口诀.

  九归口诀共61句:

  一归(用1除):逢一进一,逢二进二,逢三进三,逢四进四,逢五进五,逢六进六,逢七进七,逢八进八,逢九进九.

  二归(用2除):逢二进一,逢四进二,逢六进三,逢八进四, 二一添作五.

  三归(用3除):逢三进一,逢六进二,逢九进三,三一三余一,三二六余二.

  四归(用4除):逢四进一,逢八进二,四二添作五,四一二余二,四三七余二.

  五归(用5除):逢五进一,五一倍作二,五二倍作四,五三倍作六,五四倍作八.

  六归(用6除):逢六进一,逢十二进二,六三添作五,六一下加四,六二三余二,六四六余四,六五八余二.

  七归(用7除):逢七进一,逢十四进二,七一下加三,七二下加六,七三四余二,七四五余五,七五七余一,七六八余四.

  八归(用8除):逢八进一,八四添作五,八一下加二,八二下加四,八三下加六,八五六余二,八六七余四,八七八余六.

  九归(用9除):逢九进一,九一下加一,九二下加二,九三下加三,九四下加四,九五下加五,九六下加六,九七下加七,九八下加八.

  退商口诀共9句:

  无除退一下还一,无除退一下还二,无除退一下还三,

  无除退一下还四,无除退一下还五,无除退一下还六,

  无除退一下还七,无除退一下还八,无除退一下还九,

  商九口诀共9句:

  见一无除作九一,见二无除作九二,见三无除作九三,

  见四无除作九四,见五无除作九五,见六无除作九六,

  见七无除作九七,见八无除作九八,见九无除作九九.

乘法:先定个位,比如两位数乘一位数先从个位乘起,过十进十位,再乘十位,除法先从高位先除,比如两位除一位,先除十位,再除个位,口诀为九九口算,专业的珠算,被乘数与被除数并不拨在算盘上..

可以.加减乘除都可以算的.

不进位的加 进位的加
直加 满五加 进十加 破五进十加
一 一上一 一下五去四 一去九进一
二 二上二 二下五去三 二去八进一
三 三上三 三下五去二 三去七进一
四 四上四 四下五去一 四去六进一
五 五上五 五去五进一
六 六上六 六去四进一 六上一去五进一
七 七上七 七去三进一 七上二去五进一
八 八上八 八去二进一 八上三去五进一 ****************************************************************************************************************************************************************************************************************可以,但是比较慢,又复杂!!!
九 九上九 九去一进一 九上四去五进一

可以。


你是否需要了解?

算盘怎样算加减乘除?
逢十进一。3. 学习减法:同样将两个数对齐,从右至左相减,若被减数小于减数,则需要向高位借位。4. 了解乘法原理:通过列竖式,用算盘表示出每个乘数和被乘数,然后逐位相乘并进位。5. 了解除法原理:通过列竖式,将被除数放在算盘的左边,除数放在右边,逐步进行除法运算,得出商和余数。

算盘的用法口诀
算盘的操作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熟悉基本的技巧和规则,就能够快速使用它进行计算。具有计算速度快、精确度高的优点,尤其是在做加减乘除、开方、平方根等数学运算中,效率远高于手算和电子计算器。算盘将数字和运算符以珠子、梁木、竹签等物料形态呈现,便于用户对计算过程进行可视化掌握和突出。算盘小巧轻便...

算盘是怎么用的?
则需要向更高位进位;同样地,在减法中,若某一位的珠子不足以表示需要减去的数,需要从更高一位借位。通过直观的操作,算盘能方便地处理这些复杂的运算情况。总的来说,算盘是一种直观且易于操作的计算工具。通过对其结构的认识和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规则的掌握,就可以有效地使用算盘进行各种数学计算。

算盘的用法是什么?
进行加法运算时,将相应的珠子向右拨动,表示该单位上的数字增加。进行减法运算时,将珠子向左拨动,表示借位或减去相应的数值。通过直观的移动操作,可以迅速完成加减乘除等运算。乘法运算时,会重复累加相同数字的结果;除法运算则是逐步比较除数与被除数的相应位数,逐步计算出商数。使用算盘需要一定的练习和...

如何正确地使用算盘进行数学运算?
此外,还可以通过练习掌握一些口诀,以便更快地进行计算。6.多做练习:熟能生巧,只有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熟练掌握算盘的使用技巧。可以从简单的加减法开始,逐渐过渡到乘除法和复杂的运算。总之,使用算盘进行数学运算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算盘可以算乘除法吗?
尤其是在供应中国商品和日本商品的商店里可以购买到。4. 算盘通常是长方形的,由木框围住,内部有直立的柱子,被称为“档”。5. 算盘的档数一般从九档到十五档不等,梁上两珠每珠代表五,梁下五珠每珠代表一。6. 在进行运算时,算盘上的珠子会被定位并拨动来进行加、减、乘、除等计算。

谁知道用算盘怎么打,乘除法?
谁知道用算盘怎么打,乘除法?乘法口诀:算盘乘法依然使用《九九乘法表》作为乘法口诀,只是在需要进位的时候应用加法口诀。除法口诀:算盘除法主要有“归除法”和“商除法”两种。1. 归除法通过口诀进行计算,包括九归口诀、退商口改数乎诀和商九口诀。2. 在使用归除法口诀求出试商后,如果被除数的余数...

算盘怎么算乘法?
问题四:算盘怎么算乘除法 乘法口诀,即背诵的九九表(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九九八十一) 算法: 1)布数 2)从左往右开始,逆笔算乘法竖式算法(一个因数的数子对应另一个因数的数子,依次往后),依次在算盘上布出得数,自然累加,得到乘积。 除法口诀, 一归(用1除):逢一进一,逢二进二,逢三进三,逢四进四,逢五...

算盘怎么算乘除法
算盘是一种古老的计算工具,它通过移动珠子来完成加减乘除等多种运算。当我们进行乘法运算时,首先需要将被乘数对应的珠子按照其数值大小向上移动相应的位数,然后将乘数对应的珠子与其相乘,从而得到最终结果。在进行除法运算时,我们则需要将除数对应的珠子向下移动相应的位数,然后将被除数对应的珠子与其相除...

用算盘怎么计算加减乘除等?算盘只能计算加减乘除吗?我忘了!
1. 算盘是一种传统的计算工具,它能够执行加、减、乘、除等基本的算术运算。2. 在进行加减运算时,通过移动算盘上的珠子来代表和改变数值。加法通常涉及将算珠向右边的框移动,而减法则向左边的框移动。3. 乘法操作稍微复杂一些,需要列竖式,并利用算盘的倍数功能和进位机制来得出结果。4. 除法同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