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在位时期都在做什么 为何正值壮年就突然的去世了

作者&投稿:方姬 2025-05-22
康熙朝九龙夺嫡的最终胜利者是四皇子胤禛,胤禛登基即位时已经45岁,为雍正帝,执政13年,死时58岁。
胤禛在青壮年的时候的身体状况,虽然不属于羸弱多病,但也绝非骁悍强健,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这一点可以从胤禛的自我评价看出。
雍正四年(1727年)十月,雍正帝曾将自己与父亲康熙帝做过一番对比,《清实录》记载雍正帝所说的话:“皇阿玛六十年来所行之事,朕如果能效法,没有一件不是遵奉施行神武天授皇阿玛的,其中皇阿玛骑射能力,卓越千古,众蒙古部落王爷看到了,无不惊服。而朕的射箭技能,远不及皇阿玛矣。”
满洲人是游猎部落出身,骑射可以说是他们的天生属性。康熙帝非常看重这一部落传统,无论对自己还是对自己儿子,还是对八旗子弟,要求都非常严格。
康熙帝开创秋狝木兰、随军出征,并要求诸位皇子参加,这都是对八旗子弟和诸位皇子锻炼骑射本领的表现。
雍正帝如果是身体强健之人,在多次秋狝和随军从征的实践活动中,应该早就显露头角,而不致于年过40,骑术、射技都仍然一般。
由此可以推断,雍正帝在青壮年的时候,体质很一般。
可能因为雍正帝体质一般,在需要付出高强体力的射猎活动中占不到优势,加上从小沉默寡言,只能多发展脑力,雍正帝在机智多谋上则比自己其他兄弟高出一筹。
登基即位以后,由于面临着八王爷等人的结党活动以及康熙时期遗留下来的种种积弊,雍正帝不得不把全副精力投入到政务中去,史书记载“自朝至夕,凝坐殿室,披览各处章奏,目不停视,手不停批,训谕数人,日不下千百言”。
雍正帝自认为在勤政方面比自己父亲康熙帝还强,为此自豪的表示:自古帝王没有像皇阿玛还勤政的人。但是即便是皇阿玛的勤政,也没有像朕一样从早上到晚上毫不间断的办理政务。”
这样的自我评价不算过分。
雍正帝在位十三年,批改过两万多件奏折,近二十万件的部本、通本,这就是证据。
除此之外,他还要召见文武大臣,处理繁杂的朝政。无论军务、田地、财务、灾情、税收、会考、人事,包括社会风土人情、民间习俗,几乎事事都要过问。
当然,雍正帝之所以这样勤奋,与他个人的经历和性格也有关系。《清实录》记载雍正帝认为自己做的事事事不如父亲康熙帝,所以要洞悉下情,必须要自己亲自阅历,才能不被蒙蔽。他认为自己当年还是皇子,在藩邸四十余年,目睹了各种臣下结党怀奸,怀疑猜忌,欺罔蒙蔽,阳奉阴违,假公济私的景象,“为世道人心长久之计”,自己必须“宵盱忧勤”,防止这些恶劣风气产生。
正是因为雍正帝的夙兴夜寐和宵盱忧勤,雍正一朝官场风气为之一清,朝堂势力的斗争远没有康熙朝那么激烈。
一个人若整日埋在这样繁重繁杂的政务中,日久天长,健康必然要受到极大的损伤。
雍正四年(1726年),他就承认自己的精力不足,自嘲道自己的身体远不如自己父亲康熙帝的身体,他说自己父亲身体强健,“如天行之常健,春秋已高,犹不减壮盛之时”,而自己的体质和精力远不如自己的父亲,自己就像一匹逐渐衰弱的老马,奋力地拉着父亲给他留下的这辆沉重的车。
雍正七年(1729年)底,当诸位争权的皇子和年羹尧等人都被处理完毕,又颁发《大义觉迷录》,国事家事都趋于稳定之后,雍正帝疲劳、衰弱的身体再无力支持,一下病倒,且断断续续拖了一年。
对于这场大病,雍正帝向宫廷御医坦白:“自己从去年冬天就开始感觉自己身体违和,但是一直忙碌而疏忽了,没有花心思调理整治一番。到了今年(雍正八年)三月以来,经常发寒热,往来饮食也没有以前吃得香,夜间睡觉很容易被惊醒,如此已经有两个多月了。到了五月初怡亲王突然去世,朕亲自主持这场丧礼,发抒自己哀痛之情。第二日突然发现身体在从前不适的症状一一开始解退,今天已经渐渐恢复了。”
事实不尽如此。
雍正八年五月,他的病情不过略有好转,九月,又一度加重,直到十月才算渡过险关。这场将近一年的寒热病,几乎要了雍正帝的命。
关于雍正帝此病的严重程度,当时最受宠信的汉人大学士张廷玉在自订年谱中,有过点滴记录:“(雍正八年)自春很秋,圣躬违和,命廷玉与马尔赛、蒋廷锡办理一切事务,并与御医商订方药,间有密旨,则命廷玉独留。”、“十月,圣躬安全。十九日,特颁上谕:今年夏秋之间,朕躬偶尔违和,马尔赛、张廷玉、蒋廷锡赞襄机务,公正无私,慎重周详……数月之中,朕躬得以静养调摄者,实赖伊等翊赞之力也。今朕躬已经痊愈,宜加恩赐,以褒良佐,以励臣功。马尔赛、张廷玉、蒋廷锡著各给一等阿达哈哈番,永远承袭,仍各加二级。”
对此,张廷玉等人认为受之有愧,再四恳辞。雍正帝却说:“你们的功勋不亚于在战场立下军功,朕已决,不必固辞。”
雍正帝此次患病的严重程度,还可从他将遗诏的内容透露给大臣这一点得到证明。
雍正十三年雍正帝去世后,张廷玉在追述当年情形时说:“大行皇帝因传位大事,亲写密旨。……此旨雍正八年九月曾密示廷玉。”
乾隆帝后来也证实过:“八年六月,圣躬违和,特召臣(指乾隆帝)和庄亲王、和亲王、果亲王、大学士、内大臣等人入见,面谕遗诏大意。”
尽管乾隆帝说的与张廷玉的记录有出入,但是雍正帝在这场病中曾向亲信大臣谈及遗诏之事是可以肯定的。
从这些记录和谈话中可以看出,雍正八年雍正帝患过的这场病,一度危及性命。否则,他不会违背自己创立的秘密建储的初衷,将传位这种大事透露给臣子。他也不会因为张廷玉赞襄政务“公正无私,慎重周详”就破格加恩奖赏,强调张廷玉等人的“功勋不亚于在战场立下军功”,并且还向乾隆帝等人交代,务必让张、鄂二人配享太庙。
可见是张廷玉等人为挽救雍正帝的性命而立有特殊功勋。
一个五十三岁的人患了这样一场大病,以后的健康程度可想而知。
若保养调理得法,还可以使生命正常延续,若乱施医治,则很容易走上死亡的道路。而雍正帝,却正是持后面这种态度,走上了修炼和服用丹药的不归路。


你是否需要了解?

雍正正值壮年却突然暴毙 雍正的死因到底是什么
乾隆和康熙都是长寿之人,按照遗传学来说,雍正的寿命也应该和自己的父辈们不相上下。然而他却在中年就因病去世,从发病到离开人世仅仅两天,就连宫中的太医都无力回天。雍正的离开对朝中大臣来说都很突然,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过早地走完了一生?01雍正 雍正是清代的第五位皇帝,在位13年每天都亲自...

清朝皇帝排名先后顺序(整体统览)
一、顺治帝(1644年-1661年)顺治帝是清朝的第一位皇帝,他的在位时间虽然只有17年,但对清朝的建立和巩固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继位时,正值明朝灭亡,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清朝的统治地位,如加强中央集权、实施农田政策等。二、康熙帝(1661年-1722年)康熙帝是清朝的第二位皇帝,他在位达61年之...

雍正是怎么死的?
那么,正值盛年的雍正皇帝,却突然暴卒,他是怎么死的?有书君翻阅各种史料,下面为各位还原一代帝王离去的真相。首先看看雍正皇帝死之前几日发生了什么。据说雍正是突然病逝,事亲历者——大学士张廷玉在其自撰年谱中对此事进行了详细的记载:八月二十日,圣躬偶而违和,犹听政如常,廷玉每日进见,未尝...

清朝各个皇帝及其统治年份
3、雍正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清朝第五位皇帝(1722年-1735年在位),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称为纳伊拉尔图托布汗。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胤禛...

为何正值盛年的雍正突然死亡?
从上述记载可以看出,雍正临死前的症状,特别像脑溢血,也就是俗称的“中风”。那么,雍正真正的死因,究竟是什么呢?专家普遍赞成雍正是病死的。至于为何在50多岁,正值壮年就去世,其实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雍正勤政,积劳成疾。雍正是一位非常敬业的皇帝,曾自诩“以勤先天下”。虽然他在位时间不...

怎么评价康熙,雍正,和乾隆这三位皇帝?
雍正也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蛰伏,他在位也不过13年,很多的抱负都没有更长的时间去实现,乾隆登基25岁,正值壮年,权利都在自己手中,那时候的清朝也正是巅峰时期,一生权利都抓在自己手中,哪怕是后面年老退位做太上皇,也是不愿意放权。乾隆后期就是清朝由盛转衰的开始了。

顺治,雍正,嘉庆,这三个皇帝里面最伟大的一个是哪个?
至治。”旅日华人学者杨启樵在他的《雍正皇帝及其密折制度研究》一书中说:“雍正关怀民瘼,孜孜勤求治理”,“康熙宽大,乾隆疏 阔,要不是雍正帝的整饬,满清恐早衰亡”。日本学者佐伯富曾这样 评述雍正:“伊继位时年四十有五,正值春秋鼎盛之时,且非夙居宫 禁,不谙世事,而于官场,皇族之积弊痼...

康熙后面的皇帝排列顺序
依次为: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满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清朝共历经十二帝,统治全国268年。

五帝钱是哪五帝
朱棣在位时,政治上改革机构,设置内阁;对外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并于东北设奴儿干都司,在西北置哈密卫,在西南置大古刺、底马撒、底兀刺等宣慰司,又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完整。 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加强对南海的经营;还命人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 。 为...

雍正是好人还是坏人?
好人和坏人不是很好评的。作为皇帝他是好皇帝,作为哥哥他却不能对自己的弟弟们一视同仁,他勤政爱民却也冷酷残忍。只能说他在哪方面好,哪方面做的不好,并不好说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个人认为他是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