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起义是在什么背景条件下发动的?

作者&投稿:玉急 2025-05-16
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1],进士不第,曾组织盐帮,与朝廷缉查私盐进行过多次武装冲突。乾符二年(875年),王仙芝、尚让等在长垣(今河南长垣东北)起兵。黄巢在冤句(今山东菏泽市西南)与子侄黄揆和黄恩邺等八人起兵,响应王仙芝。
黄巢军最初东攻沂州(今山东临沂)不克;转攻山东、河南等地,攻占阳翟(今河南禹县)、郏城(今河南郏县)等八县;进逼汝州(治今河南临汝)。乾符三年九月,攻克汝州,杀唐将董汉勋,俘汝州刺史王镣,直指东都洛阳。王镣是宰相王铎堂弟,王镣为王仙芝写信给蕲州刺史裴偓,表示愿意接受“招安”。是年年底裴偓诱降王仙芝,愿授左神策军押牙兼监察御史之职,黄巢坚决反对,大骂仙芝“始吾与汝共立大誓,横行天下。今汝独取官而去,使此五千余众何所归乎?”[2]随后以杖击伤仙芝头部,头破血流,其众喧哗不已。招安不成,蕲州刺史裴偓逃奔鄂州,不久两军分裂,三千余人从仙芝,仙芝乃大掠蕲州,黄巢引兵二千北上。乾符四年(877年)二月,黄巢率军攻陷郓州(今山东郓城),杀节度使薛崇。三月,又破沂州。仙芝一度攻破鄂州(今湖北武昌),王、黄又再度合兵攻宋州(今河南商丘南方),不久又分兵,仙芝转攻郢州,唐朝招讨副都监杨复光再次诱降,仙芝遣尚君长、楚彦威等人洽降,中途为唐招讨使宋威所劫持,宋威贪功,妄报战胜,尚君长等人移送长安被杀,仙芝大怒,降敌之事再次未遂。朝廷以宋威“杀尚君长非是”,镇压“无功”,解除其兵权,擢升曾元裕为招讨使,又调西川节度使高骈任荆南节度使。乾符五年初,张仙芝军攻破荆南(今湖北江陵)罗城,由于沙陀兵援军到达,焚掠江陵而去,转至申州。乾符五年(877年)二月,王仙芝在黄梅(今湖北黄梅西北)兵败被曾元裕部斩杀,余部奔亳州(治今安徽亳县)投靠黄巢,推黄巢为黄王,自称“冲天大将军”,转战黄淮流域,又进军长江下游一带。

起义的历史背景
唐朝末年,政治腐败,战争频仍,赋税苛重,民不聊生。唐王朝所代表的大地主阶级为了满足他们荒淫奢侈的生活,向人民进行残酷的搜刮。唐廷与藩镇势力之间的战争连绵不断,朝廷内部的贪官污吏勾结藩镇,互为表里,使割据局面日益严重,加深了人民的痛苦。加上黄河中下游流域连年发生严重的水旱灾害,人民流离失所,饥寒交迫。在天灾人祸的逼迫下,人民纷纷起义反抗腐朽残暴的唐王朝的统治,其中最轰轰烈烈,波澜壮阔,给唐王朝以沉重打击的一次起义是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战争。

唐朝末年,政治腐败,战争频仍,赋税苛重,民不聊生。唐王朝所代表的大地主阶级为了满足他们荒淫奢侈的生活,向人民进行残酷的搜刮。唐廷与藩镇势力之间的战争连绵不断,朝廷内部的贪官污吏勾结藩镇,互为表里,使割据局面日益严重,加深了人民的痛苦。加上黄河中下游流域连年发生严重的水旱灾害,人民流离失所,饥寒交迫。


你是否需要了解?

黄巢起义的背景意义
简而言之,由于旱灾,庄稼颗粒无收,而税赋徭役却更加繁重,导致农民情绪不满,各地起义不断,最后爆发了规模较大的黄巢起义

黄巢起义和安史之乱有关系吗
黄巢世代都以贩卖私盐为主,家境富裕。所谓:穷文富武,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黄巢有足够的财力来学习弓马拳脚,而又精于剑术。同时,黄巢又是一个读书人,只不过是一个落地的士子。唐末,连年旱灾,加剧了社会阶级矛盾,底层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王仙芝率先竖起反旗,黄巢仅随其后,举起起义的大旗,...

唐朝末年,广州洋人为非作歹,当时的黄巢究竟做了哪些事情?
当时的黄巢在弹尽粮绝的绝境下,将洋人军队一网打尽,并且收割了属于外国富商的财富,烧毁了他们的商铺。一、时代背景分析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开明的一个时代,对于外来人士的包容性极强。由于经济也是对外开放的,因此在当时的唐朝部分地区里来了不少其他肤色的人,这些洋人来到唐朝主要是来做生意。在...

黄巢起义军选择南下征战,这背后有何原因?
当然,战略上的劣势仅是一方面原因而已。透过史料我们不难推测,黄巢起义军选择南下,同当时唐王朝统治下的南方地区,有种种问题相关。此前讲过,自“安史之乱”后,供应钱粮的重任,近乎全部落在了南方地区。这样的情况下,在晚唐吏治萎靡的背景下,南方地区的矛盾便已经到了无法调节的地步。如在王夫之...

唐朝出现的黄巢起义军,选择南下是何用意呢?
当然,战略上的劣势仅是一方面原因而已。透过史料我们不难推测,黄巢起义军选择南下,同当时唐王朝统治下的南方地区,有种种问题相关。此前讲过,自“安史之乱”后,供应钱粮的重任,近乎全部落在了南方地区。这样的情况下,在晚唐吏治萎靡的背景下,南方地区的矛盾便已经到了无法调节的地步。

历史上黄巢攻陷广州后,为什么下令屠城?
天补平均大将军 话说唐朝唐僖宗在位期间,唐朝可谓天灾人祸不断:所谓天灾,指的是唐朝连续遭到了旱灾和蝗灾以及水灾,大量流民生活来源成为问题。而唐僖宗对于民间的痛苦丝毫不知道。最终,流民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黄巢和王仙芝于是合谋,利用这个背景,发动了农民起义,王仙芝号称“天补平均大将军”,率领...

黄巢起义红巾军?
这是两个事件。黄巢起义,指的是乾符五年(878年)至中和四年(884年)由黄巢领导的民变,是王仙芝起义的后续。也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黄巢之乱转战近半唐朝江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而红巾军是元朝末年人民起来反抗元朝的主要起事力量,最初是与明教、弥勒教...

唐朝怎么过渡到宋朝的
其次,安史之乱后,唐朝政权丧失了对地方势力的控制,造成了局势的不稳定。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一些有抱负的政治家和军事将领,他们试图通过武力恢复中央集权并重建唐朝的统一。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黄巢起义(875-884年)。尽管黄巢的起义最终没有成功,但它显示了地方势力重新统一帝国的愿望。第三,唐朝...

天宝之后大唐江河日下,是不是安史之乱造成的呢?
因此,在繁荣的王朝背景下,民生开始逐渐衰落。其次,从历代兴衰的历史来看,每个朝代似乎都逃脱了这样一个循环。这个循环是,在封建王朝持续了一定时期后,由于官僚问题、土地兼并等问题,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唐朝末年的黄巢起义实际上是唐朝官员严重吞并土地和过度征用土地的结果。历史...

唐朝黄巢的诗不第后赋菊
一、诗人黄巢的背景介绍 黄巢原是湖北的一个农民出身,由于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不公,他产生了反抗的意识,并率领起义军发动了著名的黄巢起义。然而,黄巢的起义最终失败,他被迫逃亡,期间写下了大量反映社会疾苦的诗歌。二、《不第后赋菊》的背景和内容 《不第后赋菊》是黄巢在整个起义失败后创作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