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夷陵之战精彩片段概括成小标题 三国演义夷陵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作者&投稿:诺习 2025-05-22
三国演义夷陵之战精彩片段概括成小标题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备以替名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两线作战,一面派陆逊率军应战。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汉军的攻势,更在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

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备以替名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两线作战,一面派陆逊率军应战。
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汉军的攻势,更在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削,此后,蜀汉成为三国中最弱小的一国。

扩展资料:战役背景:
曹丕废掉汉献帝后,建立了魏国,接着刘备和孙权也建立了两个国家。荆州之战,关羽和他义子关平被吴王孙权杀害。刘备不听丞相诸葛亮和赵云的劝告,决定倾全国之力,攻打吴国,为关羽报仇。孙权在几次求和都未果的情况下,只好派出年轻的陆逊为都督,前去阻挡。
战役时间:蜀汉章武元年至章武二年(公元221年—222年)
战役双方:昭烈帝刘备(蜀汉)、都督陆逊(孙吴)
兵力投入蜀汉:前锋冯习、张南4万,江北黄权5千,蛮兵沙摩柯数千,江南夷道2万,刘备身边1万,共8万多。孙吴:朱然江陵5千,北方潘璋数千,孙恒江南夷道数千,步骘荆南数千,陆逊身边3万,共5万多。

公元219年,孙权袭取荆州,擒杀关羽,吴、蜀两国结仇。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称帝。公元221年,刘备于益州称帝,年号为章武。同年,刘备为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亲率大军攻打东吴。孙权闻刘备将来伐,遣使求和,备不许。吴南郡太守诸葛瑾给备来笺说:“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荆州大小,熟与海内?俱应仇疾,谁当先后?若审此数,易于反掌”。来自吴人的议论,只能引起刘备的更大反感,而不会有何效果。蜀汉猛将张飞率兵万人,从阆中至于江州,与刘备会师,但在出发前,被部下张达、范强所杀。
公元221年7月,刘备亲率蜀汉军队数万人,对吴国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当时,两国的国界已西移到巫山附近,长江三峡成为两国之间的主要通道。刘备派遣将军吴班、冯习、张南率领约三万人(后期有沙摩柯等五奚蛮夷加入,总兵力应达到五万)为先头部队,夺取峡口,攻入吴境,在巫地(今湖北巴东)击破吴军李异、刘阿部,占领秭归。 为了防范曹魏乘机袭击,刘备派镇北将军黄权驻扎在长江北岸,又派侍中马良到武陵活动,争取当地部族首领沙摩柯起兵协同蜀汉大军作战。

孙权在面临蜀军战略进攻的情况下,奋起应战。他任命右护军、镇西将军陆逊为大都督,统率朱然、潘璋、韩当、徐盛、孙桓等部共五万人开赴前线,抵御蜀军;同时又遣使向曹丕称臣修好,以避免两线作战(所谓的刘备前军四万人的说法,主要就依据这时孙权向曹丕写的求救信上所说的刘备支党四万)。

陆逊上任后,通过对双方兵力、士气以及地形诸条件的仔细分析,指出刘备兵势强大,居高守险,锐气正盛,求胜心切,吴军应暂时避开蜀军的锋芒,再伺机破敌,耐心说服了吴军诸将放弃立即决战的要求。果断地实施战略退却,一直后撤到夷道(今湖北宜都)、猇亭(今湖北宜都北古老背)一线。然后在那里停止退却,转入防御,遏制蜀军的继续进兵。并集中兵力,准备相机决战。这样,吴军完全退出了高山峻岭地带,把兵力难以展开的数百里长的山地留给了蜀军。公元222年正月,蜀汉吴班、陈式的水军进入夷陵地区,屯兵长江两岸。二月,刘备亲率主力从秭归进抵猇亭,建立了大本营。这时,蜀军已深入吴境二三百公里,由于开始遭到吴军的扼阻抵御,其东进的势头停顿了下来。在吴军扼守要地、坚不出战的情况下,蜀军不得已乃在巫峡、建平(今四川巫山北)至夷陵一线数百里地上设立了几十个营寨。为了调动陆逊出战,刘备遣前部督张南率部分兵力围攻驻守夷道的孙桓。孙桓是孙权的侄儿,所以吴军诸将纷纷要求出兵救援,但陆逊深知孙桓素得士众之心,夷道城坚粮足,坚决拒绝了分兵援助夷道的建议,避免了分散和过早地消耗兵力的行为。


你是否需要了解?

三国演义-结合具体的情节思考,刘备为什么会在夷陵之战中败给陆逊?
刘备在夷陵之战中败给陆逊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轻敌大意:低估陆逊能力:刘备认为陆逊只是一介书生,没有实战经验,因此对他不够重视。但实际上,陆逊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将领,善于运用策略。未充分准备:刘备在出兵前,没有充分考虑军事布局,连营七百里,这种分散的部署使得蜀军难以形成有效的防御和进攻...

三国演义每回概括
第五回:夷陵之战火烧连营 刘备为报关羽之仇,亲征东吴,展开夷陵之战。初期进展顺利,但随着战事深入,刘备遭到东吴名将陆逊的伏击。陆逊采用火攻策略,火烧刘备连营,蜀汉军队大败。此战使蜀汉元气大伤,国力衰退。以上是《三国演义》的部分主要回目的概括,后续还有诸如诸葛亮的出场、五虎上将的传奇事迹...

三国演义10个精彩片段200字
就当事情这样顺理成章的进行时,突然,关羽得到了刘备的消息,因此,立即向曹操请辞,但曹操避而不见,最后,关羽只能不辞而别。由于没有得到曹操的手谕,因此一路之上遭到了层层拦阻,但关羽凭借一己之力,过了五个曹操所辖关隘,立斩曹操六员大将。7、三英战吕布 刘备有心抱负于天下,关羽、张飞...

夷陵之战
提起来三国中最重要的战争之一,就不得不提对于后期局势最有影响力的夷陵之战。众所周知这是蜀主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主动兴兵攻打东吴,结果却在夷陵这个地方大败而归损失惨重,因此很多人都认为刘备是一个不懂军事的庸才。其实夷陵之战中蜀汉惨败,并非完全是因为刘备不懂兵法谋略,而是由很多因素导致,真实原因并不...

求三国演义85.86回概括
陆逊先使淳于丹探险明蜀兵虚实,夜里借东南风放火,刘备败走,被赵云救入白帝城。 陆逊追备,误入八阵图之死门,诸葛亮岳父黄承彦引其出生门。陆逊惧魏裘吴,不敢深入西川。东吴陆逊在猇亭之战中大破蜀兵,刘备奔回白帝城,赵云引兵据守。刘备在白帝城病重,自知不起,召诸葛亮托付太子刘禅,并嘱咐...

帮忙概括三国演义几个战役100字。夷陵之战,合肥之战,官渡之战。 是高考...
都是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官渡之战曹操若,这个就不用解释了,都知道的。合肥之战,守将张辽,李典,乐进以几千人马胜了孙权十万大军。夷陵之战是刘备为关羽报仇而兴师伐吴时的战役。最后惨败。先了解这些战役再总结会好些

关羽大意失荆州 简短概括
关羽看完吕蒙的信以后非常高兴。他笑着说:“哈哈,吕蒙胆子真小。看来我不用担心吴国来进攻了”。然后,他派出更多的士兵进攻曹操,一点也不管荆州了。孙权知道以后,和曹操约定一起进攻关羽。吕蒙把士兵藏进大船里,外面划船的人打扮成商人的样子,向荆州驶来。有人向关羽报告,吴国有船对过来。关羽...

举出三国演义的两个故事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 三顾茅庐 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请人的渴望...

求三国演义53回梗概
第53回:关云长义释黄汉升,孙仲谋大战张文远 张飞攻取武陵。关羽大战黄忠,黄忠因关羽昨日之恩,没有射死关羽,只是射在了关羽的盔缨。韩玄认为黄忠私通关羽,让人绑了黄忠问斩。被魏延救下黄忠,杀了韩玄,献城给关羽。黄忠称病不出,刘备亲自去请,才归附刘备。孙权带兵进攻合淝,和张辽大战。

三国演义 情节概括
三国演义 情节概括 20 跪求情节概括:七禽孟获,空城计,失街亭,斩马谡,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白帝城托孤,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三英战吕布,水淹七军,刮骨疗毒,义释曹操,桃园三... 跪求情节概括:七禽孟获, 空城计, 失街亭 ,斩马谡 ,舌战群儒 ,草船借箭 , 火烧博望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