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时观测天象的官员叫什么 古代专门负责看星星的官员叫什么
司天监,官名。掌管观察天文,并推算历法。
元初掌天文历象的中央机构。后为天文学校。金代设司天台,隶秘书监,掌天文历数风云气象,兼教授生员。设提点、监、少监、判官、教授、司天管勾等。辖天文、算历、三式、测验、漏刻诸科。元初因金制,立司天台,隶秘书监。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与回回司天台合并为一,并于次年招收生员入台学习。十五年(1728)别置太史院,与司天台并立,观象颁置太史院,司天台仅教授生员,成为天文学校。延佑元年(1314)改名司天监。秩正三品。七年(1320)降正四品。设提点1员,司天监3员,少监5员,丞4员,知事1员,令史等吏员若干。属官有提学、教授、学正、及天文、算历、三式、测验、漏刻诸科管勾、阴阳管勾、押宿官、司辰官等。额定天文生75人。
历代多设置司天监,但名称不同。周朝有太史,秦汉以後有太史令。隋代设太史监,唐代设太史局,後又改司天台,隶属秘书省。宋、元两朝有司天监,元代又设太史院,下设三个局:推算局、测验局、漏刻局。元代至元十七年(1280年)又设有回回司天监,任务“观像衍历”。
明初有司天监和回回司天监,有天文、漏刻、大统历、回回历四科;洪武三年(1370年)改称钦天监,清代循称钦天监,并设监正、监副等官。明朝以後即有欧洲传教士加入,洪武二年(1369年)阿拉伯鲁密国的黑的儿、马德鲁丁、马哈麻父子先後出任监正。清初汤若望订正“时宪历”。
钦天监是掌管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历法的机构。秦、汉以来以太史令掌天象历法。唐代始设太史局,后又改司天台,隶属于秘书剩宋、元时设有司天监,与太史局、太史院是平行并置的机构。元朝还设有回回司天监。明、清则改名钦天监
太常秦、汉至南朝,太常所属有太史令掌天时星历。
中国古代朝廷掌宗庙礼仪之官。本名奉常,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改为太常 ;一说西汉初名太常 ,惠帝改为奉常,景帝时恢复旧称。新莽改名秩宗。东汉复称太常。其主要职责,一是主管祭祀社稷、宗庙和朝会、丧葬等礼仪。祭祀时充当主祭人皇帝的助手。二是主管皇帝的寝庙园陵及其所在的县。太常每月要巡视诸帝陵墓一次。汉代因太常事重职尊,其位列于诸卿之首。西汉时多以列侯任该职。由于该官涉及宗庙和典礼,在其位者动辄见咎。太常有丞,并有太乐、太祝、太宰、太史、太卜、太医等十几个属官。东汉时省去十属官,任太常的人也不必为列侯,并多以名儒担任这一职务。另外,两汉时博士亦属太常。对博士和博士弟子的考核荐举,都由太常主持。所以太常又成为培养、拔擢通经学的官吏人才的一个重要机构。魏晋至明、清,历代太常职掌基本与汉同。唯属官博士及太乐、太史、太卜、太医,则先后分出,转属他司。太常遂成专掌祭祀、礼仪之官。
秦时称奉常,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更名为太常,掌管礼乐社稷、宗庙礼仪。其属官有太史、太祝、太宰、太药、太医(为百官治病)、太卜六令及博士祭酒。九卿之一。
太常卿正三品,其余从三品。
下太常卿正四品上,其余少卿从四品上。
太史令。
著名的天文学家张衡就曾2次担任太史令。
你为什么想要官职称呼呢,想写小说?
给你点全面的:
http://baike.baidu.com/view/1769475.htm
这是百度百科里的西汉官制的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太史令
天师~
太史
你是否需要了解?
二十八宿,九曜星官,五方揭谛,四值功曹分别指什么?
一、二十八宿:先秦时期的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空中可见的星分成二十八组,叫二十八宿,东南西北四方各七宿。东方苍龙七宿是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是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是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是井、鬼、柳、星、张、翼、轸...
中国古代唯一被称为圣的科学家是谁呢,成就早西方一千年?
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名为张衡。张衡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天文学家、地理学家以及数学家等等,他是一个全方面人才,在很多领域都有很高的造诣。他一生中写下的著作以及发明的成果,都为中国的发展做成了巨大的贡献。他是中国古代唯一被称为圣的科学家,不仅如此,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是很大的。张衡小的时候...
谁有中国古代历朝政府的组织结构图啊?
汉代仍设九卿,且其职能大体不变,只是部分机构改名。东汉时建立尚书台,西汉在尚书台下设立六曹,六曹成为以后近两千年间国家六部的雏形。隋代在尚书省下设六部:吏部、礼部、兵部、都官部、度支部、工部。每部之下辖四司,每部均以第一司为本司或头司,余为子司。这类设置沿历千余年,直到今天,我国中央各部其...
古代的天文学家都需要储备什么知识?
1. 古代天文学家通常具备占卜技能,通过观察天象来预测国家命运。2. 由于古代观测工具的局限性,天文学家主要依靠肉眼观察天体运动,并设有官职定期记录天象。3. 中国最早的天文学家可追溯至黄帝时期的羲和,羲和是一个官职,而非人名。4. 羲和等古代天文学家主要观测太阳,通过太阳位置的变化来制定历法...
我想请问有谁帮我查一下关于张衡的资料
张衡(78-139),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文学家、学者,在汉朝官至尚书,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曾将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
我国古人观测天象的目的是
而通常星象变化还与阴阳五行相结合。而在我们有着高科技的现代,通过研究也发现古代的观星象还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中国历代都设有专门的机构来观察天象,这个部门也是从秦汉时期的太史令当中分射而来的,明清时期叫做今天见,就相当于现在的天文台了。在古代,因为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有限,因此一些风雨雷电...
历史上发生过的大地震在震前有没有发生什么异常现象?
地震在古代是严重的自然灾害,每次地震不仅是对百姓的巨大摧残,由于皇帝贵为天子,自然灾害就是上天对皇帝的警告,所以地震往往还会引发政治震荡。所以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地震的观察、预测与灾后管理。古人信奉天地合一,在天象观测的经验之谈下,地震与日食逐渐挂钩。在汉朝,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认为上天...
天文学家著名的有谁?
甘德,石申(中国,战国时期,著有《甘石星经》)喜帕恰斯(古希腊著名天文学家)阿里斯塔克(古希腊天文学家,数学家.)克罗狄斯·托勒密(古希腊地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著有《天文学大成》张衡(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诗人、汉朝官员,为我国天文学、机械...
古人一般会通过观测天象来占卜国家命运,但他们是如何判断国运的?
其实夜观天象一说的产生在我国已经有至少几千年后者更长的历史了,现在普遍称为星象学,在很多的文学作品与民间流传之中我们都能看到它的身影,甚至传说有很多出色的古人能够通过观测天象而预测天下大事的变动,最享有盛名的有汉朝的张良,三国的诸葛亮、司马懿、唐朝的李淳风和袁天罡以及明朝的刘伯温等。
求我国古代历朝历代官职,要从大到小.
汉代仍设九卿,且其职能大体不变,只是部分机构改名。 东汉时建立尚书台,西汉在尚书台下设立六曹,六曹成为以后近两千年间国家六部的雏形。隋代在尚书省下设六部:吏部、礼部、兵部、都官部、度支部、工部。每部之下辖四司,每部均以第一司为本司或头司,余为子司。这类设置沿历千余年,直到今天,我国中央各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