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赤壁之战双方真实兵力是多少?诸葛亮草船借箭是真的吗?

作者&投稿:徒晨 2025-05-20

历史上赤壁之战曹操方兵力大约七万人,孙刘联军兵力大约五万人。草船借箭的故事并非诸葛亮所为,而是孙权的行为

赤壁之战双方兵力曹操方:根据《三国志》等史书记载,曹操南征荆州时,带甲九万,其中步兵八万,骑兵一万。但真正到达赤壁的军队大约只有七万人左右,因为曹操还需要分兵驻守各地。 孙刘联军方:孙权拨给周瑜三万人马,刘备则带领自己的一万人加上刘琮的一万人,总计五万人参战。

草船借箭的真实性并非诸葛亮所为:草船借箭的故事并非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件,而是《三国演义》中的虚构情节。实际上,这一行为是孙权在赤壁之战五年后,趁江面有雾时勘察曹军阵营时遇到的险情。孙权下令将战船的另一面露出,以平衡因箭矢而倾斜的船身,从而安全离开。这一随机应变之举被罗贯中加以改编,加在了诸葛亮的身上。




你是否需要了解?

赤壁之战双方兵力是多少啊
曹魏兵力:曹魏在赤壁之战中据传拥有号称百万的大军,但这更多是心理战术和声势浩大的表现。根据实际记载,曹魏的实际兵力大约在四十万左右。东吴兵力:东吴在赤壁之战中拥有十万余兵力,尽管与曹魏相比在数量上处于明显劣势,但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和战略部署,成功扭转了战局。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蜀汉并未...

赤壁之战有多少军队投入?
刘氏兵团1.5万人到两万人之间,其中水军近1万人;孙权的支援部队1万多人;东线防御部队1万多人(分别抵御曹军的三路牵制性进攻部队)。在赤壁之战中,曹军的参战兵力是西路进攻兵团4万5千人,其中新投降的荆州水军2万人。孙刘联军为周瑜军3万人,刘备军没有参战(仅在曹军撤退时才投入追击)。

赤壁之战曹操损失多少兵力?曹操真有80万大军吗?
演义介绍赤壁之战时,说曹操一方有80万大军,实际上曹操当时并没有这么多兵力。根据各种史料上的记载,曹操应该只有20万兵马,而吴蜀联军则是5万,曹操虽然没80万,但总兵力依然是吴蜀4倍之多。只不过这场关键之战最后是曹操败下阵来,那曹操总共损失了多少兵力呢?这在史书中并没有明确记载,不过...

曹操赤壁之败后还剩多少兵马了
赵俨、程昱军都督7军,大约5万人,不在赤壁战场。长沙、桂阳、零陵、武陵等南四郡仅仅被抚定,曹军从来没到过那里,曹军还要分兵驻守江陵、襄阳等地,曹仁至少就有二万兵力留在了江陵,所以前线参战兵力还是4-5万之数。就局部赤壁之战,双方的实际兵力对比为4-5万比3万,曹军占优,刘备的江夏1.5...

三国正史上的战争,比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真实的兵力到底有多少?
曹操率领的是中央军,少说也有三四万人,再加上原来夏侯渊的手下,加在一起,曹魏方面的总投入兵力也是8万人,也就是说汉中之战,双方投入的兵力是差不多一样的,这个规模已经超过了夷陵之战,三国三大战役应该把汉中之战算上,把夷陵之战换下的。 六、夷陵之战 三国演义中说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兵力有70万人,这完全...

赤壁之战中强者是曹操,拥有八十万大军,弱者是谁,兵力?
关于赤壁之战双方兵力规模,看易中天的分析曹操应该是有一二十万人的,周瑜是三万精兵,刘备两万(关于水军一万,刘琦一万)。有一种说法说这场战争其实曹操只有五千人,就是他追赶刘备一路追过来的那五千轻骑兵,证据在哪里呢?证据在诸葛亮的话里面,诸葛亮对孙权说曹操劳师远征,追赶刘豫州一日一夜...

三国演义赤壁之战 曹操战后兵的数量是多少?真全军覆没了?
小说三国演义里面,曹操有80万大军(正史是20万,因为当时魏国全国人口都不足100万,怎么可能有80万能出来打仗的),赤壁之战后曹操仅剩百余名亲卫士兵,已经是全军覆没,之后才会被关羽的5千轻骑兵阻挡在华容道(正史没有华容道这一段,并且曹军战败后还剩不足五万士兵,但是也是一支具有战斗力的部队,小...

刘备赤壁之战中有多少军队?两万还是两千有不同看法
赤壁之战前刘备的实力如何?很多人都很熟悉诸葛亮出使江东时说的话。诸葛亮对孙权说:豫州的军队虽然败在长坂,但是关羽的水军有一万兵,刘启的河江夏也不少于一万兵。所以很多人认为刘备一方有两万多兵力。刘表在世的时候,荆襄的实力不是靠神兵对抗就能打开的,和江东势均力敌。江东赤壁时,周瑜要五万...

赤壁之战曹操派了多少兵参加
不是80万,是20多万。80万只是曹操给孙权的威胁信里写的数量,真实兵力只有20多万。 曹操讨伐刘表时发兵是10余万人(见《三国志》),刘表不战而降,刘表的兵力是“甲兵十万”,所以曹操讨伐刘表结束后开始的赤壁之战的兵力总和就是20多万。 赤壁之战双方实际参战兵力: A、曹操给孙权的信说:“近...

历史上夷陵官渡赤壁之战分别有多少人数?
夷陵、官渡、赤壁之战是三国的“三大战役”。夷陵之战中,蜀汉和五溪蛮夷联军兵力5万,东吴兵力也是5万;官渡之战中,袁绍兵力10万,曹操兵力1万;赤壁之战中,曹操兵力15万,孙刘联军兵力5万。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