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开国帝王庙号才用“祖”,那为何清朝有三个皇上的庙号带“祖”? 只有开国帝王才能称“祖”,为何清朝有3个“祖”?

作者&投稿:秦聪 2025-05-15
“祖”一般是开国帝王的庙号,康熙不是开国君主,为何却给他冠以“祖”的庙号?

皇帝的庙号一般中能称为“祖”的一般就是开国皇帝,但是清朝比较特殊,因为有清太祖、清世祖、清圣祖三个“祖”字辈的庙号。清太祖努尔哈赤应该很好理解,开国皇帝,“祖”的是非常正常的。



那么清世祖福临,和清圣祖康熙为什么也可以用“祖”字呢?其实就是因为在清朝发展历史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清太祖虽然为入关做好了准备,但是终其一生他也没有入关,所以清世祖福临才是第一位入关称帝的皇帝,所以在他庙号上定了“祖”字。
而清圣祖康熙虽然不是开国皇帝,但是他的功绩可以说是比开国皇帝还要大,所以最后也用了“祖”的庙号。康熙是清朝皇帝中在位最长的皇帝,从他八岁登基,在孝庄太后帮助下,除掉当时势力极大的鳌拜开始亲政开始,注定他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
康熙在对于吴三桂这些藩王想要分裂疆土的想法,即使当时清廷实力不是很强大,他也是坚决出兵,不接受议和,而是狠狠打击。而平定三藩以后,康熙并没有停止自己的额步伐,而是将枪口对准了台湾。康熙不但有勇更有谋,趁着台湾发生政变的时候,一举收复了台湾。
后来他又打退沙俄等国家,收复准格尔等漠北地区,让中国版图不断扩大。康熙打天下行,治理天下方面同样胜人一筹,从而开创了“康乾盛世”,这是中国在“开元盛世”之后第二个发展巅峰,所以他的功绩完全不输给开国皇帝。

古代宗庙制度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准则来拟定庙号,通常开国皇帝庙号为祖,如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庙号开始泛滥,明朝有两个祖,太祖和成祖,清朝有三个祖,太祖、世祖和圣祖。庙号起源于商朝,是指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久立庙祭祀的先祖所特别追加的封号,周朝废除庙号,直到汉朝才得到恢复。汉朝对追封庙号极为慎重,西汉十二帝中只有四位拥有庙号,分别为太祖高皇帝刘邦、太宗孝文皇帝刘恒、世宗孝武皇帝刘彻、中宗孝宣皇帝刘询。东汉十四帝中仅有三位拥有庙号,分别为世祖刘秀、显宗刘庄、肃宗刘炟,其它皇帝的庙号遭后世之君撤除,由此可见汉代对追封庙号之事的慎重。从三国时期开始,庙号开始泛滥。曹丕称帝后,追封父亲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司马炎建立西晋后,追封爷爷司马懿为高祖,自己死后庙号为世祖。隋朝建立以后,大一统王朝的庙号大体上遵循开国定基为祖,守成有德为宗的原则,如隋文帝杨坚,庙号高祖,唐高祖李渊,宋太祖赵匡胤等。从元朝开始,历代王朝都有两个以上的祖,元朝有太祖铁木真和世祖忽必烈,明朝有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原本朱棣的庙号是太宗,明世宗朱厚熜为了能让自己生父“兴献王”的牌位请入太庙正殿所供奉的九座牌位之中,便把明仁宗朱高炽的牌位请到偏殿,改朱棣庙号升级为成祖,与太祖并列,作为弥补将明仁宗牌位请到偏殿的补偿。
清朝有三个祖,太祖努尔哈赤、世祖福临和圣祖玄烨,努尔哈赤创建后金,太祖实至名归。福临入主中原,定国开基,白白捡了个世祖的庙号。最尴尬的是清太宗皇太极,改元称帝,革故鼎新,堪称开国皇帝。就因为命短了那么一丢丢,没有实现入主中原的宏图伟业,被追封为太宗。清圣祖玄烨,这实际上是雍正皇帝特意抬高其“皇阿玛”的历史地位而特意追封的,虽说康熙帝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剿灭噶尔败,击败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础,但这些功绩多属内乱,仅仅凭借一个台湾是不足以称“祖”的,不然的话,收复新疆的乾隆帝是不是更应该追封一个“祖”呢?
圣祖庙号始创于唐朝,是唐玄宗李隆基专为老子李耳所设,指的是家族中有圣德的祖先。雍正为了让圣祖的庙号贴合实际,把康熙吹嘘得无与伦比的“高大上”。清朝是历史上极为特殊的一个朝代,真正开国定基之人往往没得到实惠,比如开国皇帝皇太极,连个“祖”都没捞到。入主中原,平定天下的多尔衮,一开始被追封为“清成宗”,一个月后被撤消,最终连尸骨都荡然无存。反倒是6岁登基的顺治帝依靠老妈孝庄和叔叔多尔衮的“通力合作”,顺顺当当获封世祖庙号,这跟哪儿说理去?总而言之,庙号和谥号这种赞美祖先的封号,越到后来就越是泛滥,天子一言九鼎,平头百姓无法反驳也不会反驳,不管清朝是三祖还是四祖,公道自在人心,历史总会做出客观而翔实的最终评判。

在历史上,有开国之功的帝王庙号才称之为祖,清朝之所以有三个祖,是因为清朝历史上的三个君主都对清王朝的开国立业,开疆拓土立下了里程牌式的意义,他们的功劳和开国君主没有什么差别,所以都称之为祖。

一:清朝的开国之主努尔哈赤,史称清太祖。

努尔哈赤出是女真族的一个酋长的儿子,靠着祖、父两代被害的血海深仇和祖父遗留下来的十三副甲胄起兵,最终征服建州统一女真,最终建立大金国,是清王朝的开国之主,所以被称之为清太祖无可争议。

二:清朝入关的首任皇帝,清世祖顺治

顺治帝是清朝的第三位皇帝他是皇太极的儿子,他六岁登基,十四岁亲政,二十四岁病亡,虽然他的功绩不能与他的祖父和父亲相比,但是正是在他统治时期,清军入关,定鼎中原,从一个局部政权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统一的封建王国,作为一个统一天下的标志性君主,顺治帝就被称为清世祖。

三: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清圣祖康熙

康熙皇帝八岁登基,十四岁开始亲政,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削平三藩,统一台湾,驱逐沙俄入侵,漠北击败葛尔丹,开创了康乾盛世的新局面,虽然他不是开国之君,但是他的丰功伟业足以和历史上任何一个开国之主相媲美,被后人称之为“千古一帝”,所以他也被成为“祖”。

清朝这三个祖都是具有开国之功的帝王,其中以太祖创业最为重要,圣祖康熙功劳最高,所以这三个祖都理所应当。



其实也不一定是只有开过皇帝才可以叫”祖“,但是皇帝的庙号基本是分为”祖“和”宗“的,古代的庙号是多种多样的,能叫”祖“的除了开国皇帝,还有就是对国家做出承上启下等重大贡献的。

这是因为他们在位的时候,都有非常大的政绩,而且都觉得自己做得很好,所以他们给自己封庙号的时候,都带有祖字,意思就是说他们是非常厉害的。

清朝这三个“祖”,分别是努尔哈赤,顺治和康熙,努尔哈赤是开国皇帝,顺治清朝入关的第一任皇帝,而康熙的功劳也很大

因为他们在位的时候就为百姓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所以他们就给自己封庙号为祖。


你是否需要了解?

古代皇帝的庙号里祖和宗有什么区别?
从汉代起,始帝称为太祖、高祖或世祖,以后的嗣君称为太宗、世宗等。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如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为【宗】,如汉太宗、唐太宗、宋太宗等。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

开国帝王的庙号为什么会有太祖、高祖之分?
周朝和秦朝没有延续这个制度一直到汉朝才开始又沿袭了这个制度。汉朝每个皇帝都有谥号但是有庙号的就特别少了,而到唐朝又不一样了到了,唐朝是除了某些亡国以及短命的皇帝之外,一般都有庙号。庙号也是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皇帝也一样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为“宗”,...

古时候皇帝叫什么宗什么祖的是怎么来的
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如汉太祖、唐高祖、宋太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但是也有例外。「祖」之泛滥,始于曹魏。到十六国时期,后赵、前燕、后秦、西秦等等小国,其帝王庙号几乎无不称祖。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

庙号、谥号、帝号、年号分别是什么意思?
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凖,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継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周朝确立谥号制度,对君主和大臣的一生作为给予盖棺定论的评价。庙号制度被废止。秦朝连谥号制度也废止了。汉朝以后承袭了庙号这一制度。汉朝对于追加庙号一事极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没有庙号。刘邦是...

庙号依据什么来排
早期的庙号制度十分严谨,开国君主通常被尊为“祖”,后续有治国才能的君主则被称为“宗”。然而,周朝后确立了谥号制度,对君主的评价更为具体。秦朝废止了庙号和谥号制度,直到汉朝,庙号制度得以恢复,但追加庙号极为慎重,刘邦虽为开国君主,但直到汉代晚期才被尊为太祖。汉代强调孝道,大部分皇帝都有...

开国皇帝才能称“祖”, 清朝为什么有三个皇帝敢称“祖”呢?
也正从这个时期开始,基本上只要不是被废掉的的皇帝,就肯定有庙号,甚至没有当过皇帝的先祖,也会被子孙追加庙号。再等到到唐朝时,庙号已经完全废弃了“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只要是开国皇帝或者在建国中途去世的皇帝,一般都会被称为“祖”,而后面的皇帝则都被称之为&...

开国皇帝皇太极仅为“宗”,为何庙号不能称祖?
X祖,X宗是属于庙号,X皇帝这是谥号。一般情况下,谥号更重要,是对皇帝一生的功绩和特点的总结。而庙号按规矩来就行了,争吵的情况不多,但守成之君被为“祖”确实很罕见。这主要是雍正坚持这样搞成的。既然要打破传统,就要有充分的理由,雍正的理由是这样:“我皇考大行皇帝缵继大统,旧典本应称...

皇太极的庙号只是“宗”,康熙为什么能称“祖”?
其实客观来讲,清朝真正的开国皇帝应该是皇太极,但是由于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了后金汗国,所以说他作为清朝的奠基人,你们选择尊他为祖。但是在天聪十年,皇太极这才正式将国号改为大清并且称帝,因此客观来讲,其实皇太极才是清朝的开国皇帝。由于他之前有一位努尔哈赤,所以说他只能够尊称太宗庙号。康熙而...

古代皇帝什么高祖、太祖、太宗、玄宗、武帝、文帝,是怎样划分的都是什么...
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成汤有可能是太祖)。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周朝确立谥号制度,对君主和大臣的一生作为给予盖棺定论的...

我国古代皇帝的庙号是怎样起的?是在世的时候还是后代给起的??_百度知 ...
(“古者天子庙号,祖有功而宗有德,始自三代,迄于两汉,名实相允,今古共传。”) 汉朝以后承袭了庙号这一制度。汉朝对于追加庙号一事极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没有庙号。刘邦是开国君主,庙号为太祖(但自司马迁时就称其为高祖,后世多习用之),谥号为高皇帝(谥法无「高」,以为功最高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