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有哪些?

作者&投稿:武货 2025-05-13
1.叶公好龙:
【原文】
子张见鲁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礼。托仆夫而去,曰:“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尘垢,百舍重研,不敢休息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之好士也,有似叶公子高之好龙也。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经,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今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诗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敢托而去。”
【注解】
春秋的时候,楚国叶县有一个名叫沈储梁的县令,大家都叫他叶公。叶公非常喜欢有关龙的东西,不管是装饰品、梁柱、门窗、碗盘、衣服,上面都有龙的图案,连他家里的墙壁上也画着一条好大好大的龙,大家走进叶公的家还以为走进了龙宫,到处都可以看到龙的图案!“我最喜欢的就是龙!”叶公得意地对大家说。有一天,叶公喜欢龙的事被天上真的龙知道了,真龙说:“难得有人这么喜欢龙,我得去他家里拜访拜访呀!”真龙就从天上飞来叶公的家,把头伸进窗户中大喊说:“叶公在家吗?”叶公一看到真正的龙,吓得大叫:“哇!怪物呀!”真龙觉得很奇怪,说:“你怎么说我是怪物呢?我是你最喜欢的龙呀!”叶公害怕的直发抖,说:“我喜欢的是像龙的假龙,不是真的龙呀,救命呀。”叶公话没说完,就连忙往外逃走了!留下真龙一脸懊恼地说:“哼,叶公说喜欢龙这件事是假的,他根本是怕龙嘛!害我还飞来拜访他!”
后来,大家就用“叶公好龙”来形容一个人对外假装自己很爱好某样事物,其实私底下根本就不喜欢!
2.杯弓蛇影:
有一天,乐广请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厅中喝酒。那个朋友在喝酒的时候,突然看见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条小蛇的影子在晃动,他心里很厌恶,可还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后,心里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来。
隔了几天,乐广听到那个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乐广心里想:“酒杯里绝对不会有蛇的!”于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来,在大厅墙上,挂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过酒杯的地方,乐广就跑到那个朋友那里去,把这事解释给他听。这人明白了原因以后,病就立刻好了。
后来人们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3.一叶障目:
从前,楚国有个书呆子,家里很穷。
有一天,他正在看书,忽然看到书上写着:“如果得到螳螂捕捉蝉时用来遮身的那片叶子,就可以把自己的身体隐蔽起来,谁也看不见。”于是他想:“如果我能得到那片叶子,那该多好呀!我去偷东西别人也看不见了,这样我们家不就不穷了吗?”这个书呆子想着想着口水都留了下来。
他如获至宝,整天在树林里转来转去,寻找螳螂捉知了时藏身的叶子。终于有一天,他看到一只螳螂隐身在一片树叶下捕捉知了,他兴奋极了,猛一下扑上去摘下那片叶子,可是,他太激动了,一不小心那叶子掉在地上。
这下可糟了!院子里的地上全是落叶,到底哪一片才是能隐身的呢?书生只好把落叶全都扫了起来,一起带回了家。
他决定要一片一片挡在自己面前,他问他的妻子说:“你能看见我吗?”“能看见。”他妻子回答。“你能看见我吗?”他又举起一片树叶说。“能看见。”妻子耐心地回答。
他一次次地问,妻子一次次得回答。到后来,他妻子不耐烦了,随口答道:“看不见啦!”
书呆子一听可乐坏了。他拿了树叶,来到街上,用树叶挡住自己,当着店主的面,随手取了店里东西就走。店主惊奇极了,把他抓住,送到官府去。县官觉得很奇怪,居然有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偷东西,便问他究竟是怎么回事,书呆子说了事情的原委,县官不由哈哈大笑,把他放回了家。

1、刻舟求剑 

【拼音】: kè zhōu qiú jiàn

【解释】: 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出处】: 《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举例造句】: 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

【拼音代码】: kzqj

【近义词】: 守株待兔、墨守成规

【反义词】: 看风使舵、见机行事

【歇后语】: 楚人过江

【灯谜】: 在船上作记号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头脑不灵活

【英文】: be stubbornly unimaginative as the man who marked the boat to find his lost sword

【故事】: 战国时期,一个楚国人坐船渡长江,船行至江山时他不小心将身上佩带的宝剑掉到水中,但没能及时抓住,于是就在掉剑的地方船舷作了一个记号,船靠岸后就在刚做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摸他的宝剑,结果一无所获。

2、守株待兔 

【拼音】: shǒu zhū dài tù

【解释】: 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出处】: 《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举例造句】: 吾料兄必定出身报国,岂是守株待兔之辈。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四

【拼音代码】: szdt

【近义词】: 刻舟求剑、墨守成规

【反义词】: 通达权变

【灯谜】: 柳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不知变通

【英文】: stand by a stump waiting for more hares to come and clash themselves against it--trust to chance and windfalls

【故事】: 从前宋国有一个农夫在地里干活,忽然从远处跑来一只兔子,它十分慌张,一不小心就撞在树桩上死了。农夫很高兴,捡起这只死兔子回家美美地饱餐一顿。他想每天都有这样的好事就好了,于是他放下农具整天守在那颗树下,一无所获。

3、缘木求鱼 

【拼音】: yuán mù qiú yú

【解释】: 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举例造句】: 若想善出此关,大王乃缘木求鱼,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也。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三回

【拼音代码】: ymqy

【近义词】: 水中捞月、缘山求鱼、竹篮打水

【反义词】: 探囊取物、瓮中捉鳖

【灯谜】: 最滑稽的钓鱼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方法不对头

【英文】: fish in the air

【故事】: 战国时期,梁惠王企图通过战争来扩张领土,称霸诸侯。孟子不赞同他的这种思想,问他扩张的企图是为了什么,梁惠王说想满足自己最大的欲望。孟子说通过打仗而结下仇恨,诸侯们不可能服从于你,你这样做只能像爬到树上去找鱼一样。



抛砖引玉

【拼音】
pāo zhuān yǐn yù 123
【含义】
抛:抛出。引:引来。把砖抛出去,引回来玉。比喻用自己没有价值的东西(多指意见、文章等)引出好的珍贵的东西。
【用法】
多用于自谦,多用第一人称。
【示例】
① 鲁迅《〈引玉集〉后记》:“这是第三本,因为都是用白纸换来的,所以取‘抛砖引玉’之意,谓之《引玉集》。”
② 费孝通《访美掠影》二〇:“我这些杂话,是凭我的直感写下来的……我所做到的是畅所欲言而已,能起些抛砖引玉的作用,于愿足矣。”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赵州东院从稔禅师》:“大众晚参,师云:‘今夜答话去也,有解问者出来。’时有一僧便出,礼拜,稔曰:‘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个墼子。’”
【故事】
  唐代高僧从谂掸师,主持赵郡观音院多年。相传他对僧徒参禅要求极严,必需人人静坐敛心,集中专注,绝不理会外界的任何干扰,达到凝思息妄、身心不动的入定境界。有一天,众僧晚参,从谂禅师故意说:“今夜答话,有闻法解悟者出来。”
  此时徒众理应个个盘腿正坐,闭目凝心,不动不摇。恰恰有个小僧沉不住气,竟以解问者自居,走出礼拜。从谂掸师瞟了他一眼,缓声说道:“刚才抛砖引玉,却引来一块比砖还不如的土坯!”
  另外,有一个抛砖引玉的故事。据《历代诗话》、《谈证》等书记述:唐代诗人赵嘏,以佳句“长笛一声人倚楼”博得大诗人杜牧的赞赏,人们因此称赵嘏为“赵倚楼”,当时另有一位名叫常建的诗人,一向仰慕赵嘏的诗才。他听说赵嘏来到吴地,料他一定会去灵岩寺游览,便先赶到灵岩,在寺前山墙上题诗两句,希望赵嘏看到后能添补两句,续成一首。果然赵嘏游览灵岩寺看到墙上两句诗,不由诗兴勃发,顺手在后面续了两句,补成一首完整的绝诗。常建的诗没有赵嘏写得好,他以较差的诗句引出赵嘏的佳句,后人便把这种做法叫作“抛砖引玉”。其实,常建、赵嘏并非同时代人,他们各自的活动年代相距百年之多,续诗之说不可信,只是由于这段故事很出名,人们也就承认它是成语“抛砖引玉”的出处之一。


你是否需要了解?

韩非子难一有哪些成语故事
《自相矛盾》、《郑人买履》、《滥竽充数》、《守株待兔》、《讳疾忌医》、《老马识途》、《子罕不受玉》、《买椟还珠》、《郑人买履》、《兵不厌诈》等。《子罕不受玉》:宋国的一个边远地方的人得到一块美玉就献给了子罕,子罕不接受。那人就说:“这是一个宝物,应该给您这样的君...

十个简短的成语故事,20~30字的有哪些?
【成语故事】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庄子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2、三顾茅庐 【成语故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刘备和关羽、张飞亲自...

关于读书求学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关于读书求学的成语故事有:温舒编蒲、凿壁偷光、映月读书、囊萤映雪、悬梁刺股。1、温舒编蒲:西汉时期,钜鹿有个名为路温舒的少年,家里十分贫穷,没钱读书,只能让他去放羊,但他并没有放弃学习。放羊时,路温舒发现河边有一种叶子很宽的蒲草,就编成席子,把借来的书抄在上面。他从抄书中学...

成语故事有哪些故事?
明末年间,登州府蓬莱城有个非常出名的画家。他特别喜欢水浒故事,擅长画梁山好汉。这一年他得了重病,临死前只画了梁山一百零七个好汉,只剩下武松没画,他觉得画武松离不开老虎,可他又不熟悉老虎,所以拖到最后。他咽气之前,把徒弟叫到面前说:徒儿啊,我还有武松打虎没有画,你要在我死后把画完...

中国成语故事大全 中国成语故事有哪些
1、割肚牵肠 蜀后主刘禅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蛮王孟获联合金环三洞兵马反叛,建宁三郡也归附了孟获,永昌危急。为了平息后方叛乱,诸葛亮亲率大军南征。首先用离间之计平息了建宁三郡叛乱,解了永昌之急。又用激将之法破了三洞人马。最后诱敌设伏,在锦带山活捉了孟获。诸葛亮让战俘们吃饱饭,然后...

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成语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刻舟求剑:讲述楚人不慎将剑落入水中,却愚昧地在船上刻下标记,希望以此找回剑,比喻做事方法僵化,不知变通。守株待兔:描述宋人因一次偶然得到撞死在树根上的兔子,之后就每天守在树根旁,希望再次得到兔子,讽刺那些妄想不劳而获的人。一鸣惊人:指...

成语故事有哪些
【成语故事】南朝齐国官员张融深受齐太祖萧道成的器重和宠爱,说他是“不可无一,不可有二。”一次派人给张融送一件旧衣服,说是自己以前穿的,现叫裁缝根据他的身材改做好了,一定会合身的。张融收到后非常感激齐太祖的知遇之恩。亡羊补牢的故事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成语故事】战国时代,...

成语故事有哪些
1.《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2.《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

成语故事有哪些?
1. 鸡蛋里挑骨头:源自于《史记·淮阴侯列传》。讲的是淮阴侯刘邦兵败逃跑时,身上只带了一个鸟笼,被敌军发现后,对方认为他一定背着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于是仔细搜查过后,发现鸟笼里只是放着普通的鸡蛋。这个故事形成了成语“鸡蛋里挑骨头”,用来形容人故意挑剔或无理取闹。2. 李代桃僵:源自于《...

成语故事有哪些三年级
适合三年级学生的成语故事主要有以下几个:《井底之蛙》:该故事描述了一只常年生活在井底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的一小部分天空,因此无法了解外面的世界。寓意:用来形容人的见识短浅,知识有限。《守株待兔》: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偶然在树旁捡到一只撞死的兔子,之后他每天守在树下,希望再次遇到兔子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