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关于刘备和诸葛亮的故事有哪些 诸葛亮与刘备有哪些故事?

作者&投稿:嬴胡 2025-05-21
《三国演义》中有关诸葛亮的故事有哪些

1、空城计
诸葛亮兵出祁山,收姜维后继续向魏国进军,魏国派司马懿抵挡蜀军,在街亭打败马谡,而诸葛亮城中空无一人,兵都出去解围去了,城中只有一些老弱病残,诸葛亮心生一计。
命令打开城门,派几个老兵在打扫卫生,自己带两个儿童在城楼上面弹琴,司马懿的兵来到城外,看到四个城门大开,诸葛亮又在上面唱歌,司马懿命令按兵不动,自己上前一看,看诸葛亮神情自若、琴声不乱,怀疑有伏兵,这才命令撤军。
2、七擒孟获
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第七次在孟获城将孟获擒拿,并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
蜀汉先主刘备死亡前后,孟获(彝族)追随益州郡大姓雍闿起兵反蜀汉,并诱煽夷人同叛。汉丞相诸葛亮到南中亲征,百战百捷。闻知有一个名叫孟获的人,向来被本地的夷人和汉人所敬仰,于是发兵攻打孟获并在盘东擒获了他。
诸葛亮采纳了参军马谡的建议,赦免了孟获来换取蜀汉南方的民心。后来南中平定,孟获随诸葛亮回到成都,担任御史中丞。此后直到诸葛亮死前,蜀汉南方都没有人敢再次叛乱。

3、挥泪斩马谡
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出兵前往祁山北伐魏国,任命马谡为先锋,统领各军前行。魏明帝曹叡得知蜀汉来伐后,派大将张郃总督各路军马在街亭(今甘肃秦安东北)阻挡马谡。
由于马谡违背诸葛亮的作战部署,放弃水源将部队驻扎在南山上,部队分置调度混乱,马谡的先锋王平连续多次劝谏马谡,马谡不采纳他的计谋。
而且马谡仗恃南山的地势,不在山下据守城邑。张郃断绝马谡取水的道路,发动进攻并大败马谡,马谡的士兵败逃四散。诸葛亮进军没有落脚据点,只得攻取西县百姓一千多家回到汉中。
诸葛亮回军后,将马谡连同与之一起在街亭作战的张休、李盛等全部处斩。马谡死后,诸葛亮亲自前往吊丧,为他痛哭流涕,安抚他的子女,如同平素一样恩待他们。马谡死时年仅三十九岁。
4、初出茅庐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答应出山相助。曹操命大将夏侯悙引兵十万杀奔新野。关羽、张飞对刘备以师礼待诸葛亮很不满,面临大战之际,二人态度消极,将信将疑。
诸葛亮假借刘备剑印,遣兵调将,令关羽、张飞引兵埋伏在博望之左右,调赵云回来担任前部诱敌,刘封、关平带人埋伏负责放火。曹将夏侯悙果然轻敌上当,不听部将劝告。
长驱直入,被大火烧得死伤无数,又遭各路伏兵夹击,损兵折将,丢弃博望城,逃回许昌。诸葛亮一战成名,使刘备及手下大为敬服,奠定了自己的威望。
5、火烧新野
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
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大火迅速烧起来。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大败而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诸葛亮

琳琅故事会

刘备:三顾茅庐、刘备哭荆州、白帝城托孤。
诸葛亮: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孔明巧布八阵图、孔明安居平五路、七擒孟获、智收姜维、空城计、挥泪斩马谡、六出祁山。

三顾茅庐、临终托孤


你是否需要了解?

刘备和诸葛亮的故事
能将一国之君与丞相放在一起祭祀,这看起来并不符合伦常的事,却恰恰体现了刘备与诸葛亮的君臣情谊,在历朝历代都是被重点赞颂的一件事。两人这种“如鱼得水”的和谐君臣关系成为美谈,传颂至今。尤其是经过《三国演义》的浓墨重彩之后,三顾茅庐、决战赤壁、白帝城托孤等等情节更是深入人心。 试想两千年前的这一幕画...

三国演义中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 不要说一点...要全面的
朋友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给刘备提出的三分天下的策略 三分天下的策略,简单的将就是“联吴抗曹”及“取荆州夺益州”,这是在诸葛亮“隆中对”中阐述的!“隆中对”不过短短数言,却是诸葛亮韬光养晦隐居十年之功。“隆中对”的战略在三国历史中十分重要。可以说,三国鼎立的形成,就是根据“隆中对”战略...

《三国演义》中描写人物的四字词语。
在《三国演义》中,描写人物的四字词语有很多,以下是对部分主要人物的四字词语描述:刘备: 宽厚仁德:形容他待人宽厚,具有仁德之心。 谦虚谨慎:表现他为人谦虚,做事谨慎。 求贤若渴:体现他对人才的极度渴望。 弘毅宽厚:强调他的胸怀宽广,意志坚定。诸葛亮: 神机妙算:形容他智谋过人,善于策划。

关于 刘备 在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事迹
2、桃园三结义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再加上连年灾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刘备有意拯救百姓,张飞、关羽又愿与刘备共同干一番事业。三人情投意合,选定张飞庄后一桃园。此时正值桃花盛开,景色美丽,张飞准备了青牛白马,作为祭品,焚香礼拜,宣誓完毕;三个人按年岁认了兄弟。这便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

三国演义中关于刘备的故事情节三国演义中关于刘备的故事情节概括_百度...
在《三国演义》第三十四回中,刘备因蔡夫人的阴谋而陷入危机。蔡夫人因不满刘备反对刘表立幼子为继承人,与蔡瑁密谋加害刘备。在一次宴会上,刘备在伊籍的帮助下识破阴谋,从西门逃出。蔡瑁追至檀溪,刘备跃马过溪,成功脱险。2、三顾茅庐 故事发生在第三十八回。刘备因徐庶的推荐,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

《三国演义》之 《三顾茅庐》读后感
《三国演义》之《三顾茅庐》读后感如下:刘备的诚心与坚持: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不惜三次亲自拜访,展现了其极大的诚意和决心。即便在第二次冒着大雪前往,以及第三次等待诸葛亮醒来时,刘备都未放弃,体现了其坚持不懈的精神。刘备的礼贤下士:刘备在面对张飞、关羽的阻拦时,依然坚持自己的决定,且...

《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诸葛亮在登上政治舞台之初,为刘备奉献草庐对策,为刘备描述出一个战略远景。“三分天下”的《隆中对》受到刘备推崇,正是在这一战略决策指导下,刘备建立蜀汉政权,与孙吴和曹魏两大政权成三国鼎立之势。

三国演义中刘备和诸葛亮的人物评价(要详细的)
其实,《三国志》与《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有着天壤之别,《三国志》中的诸葛亮,更比较客观真实些,比较接近历史上的诸葛亮本人。一代才华出众的杰出名相,这些史家评价,比较客观公允,当之无愧。《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则是被演义化了的经过艺术包装处理了的高、大、全式的英雄人物,被美化、神化到了无以附加的...

《三国演义》中,为什么人们都喜欢刘备、诸葛亮一方?
最后刘备这个人还是比较爱惜自己羽毛的,从开始起兵的时候,就为自己树立了一个非常仁义的形象。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给自己设定好了一个非常不错的人设,而刘备也正是通过自己的人社才赢得了很多人的支持,这其中就包含了蜀汉的绝对核心诸葛亮。而也正是因为刘备表现出来的”仁义之心“,...

谁能帮我把三国演义中三顾茅芦下集中诸葛亮和刘备的对话写下来?
请看这里!!!这是我在央视版三国演义边看边打的。请选为最佳答案!呵呵。刘备说: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曾两次晋谒,不得相见,已留书一封,不知可曾阅过?诸葛亮说: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惭愧。请。刘备说:先生请。二弟三弟在此等候。诸葛亮说: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