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的成语,歇后语
成语部分:
一手包办:出自三国志魏志典韦传,意指独自完成任务。
一举两得:出自三国志魏志臧洪传,意味着同时获得两个好处。
一臂之力:出自三国演义第二十回,表示为朋友提供帮助。
一亲芳泽:出自曹植洛神赋,意为与美好事物亲近。
七步成诗:出自世说新语文学,形容才思敏捷,能迅速创作。
三顾茅庐:出自诸葛亮前出师表,描述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体现了诚意与决心。
下笔成章:出自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形容文才出众,下笔即为佳作。
不出所料:出自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意为事前预见到了结果。
不由分说:出自三国演义第十三回,表示不听解释,直接行动。
不知所云:出自诸葛亮前出师表,意为言语混乱,不知所言。
不容偏废:出自三国志蜀志魏延传,表示不应忽视任何方面。
乘虚而入:出自魏志袁绍传,意为利用对方弱点发起攻击。
五内如焚:出自蔡琰悲愤诗,形容内心极度痛苦。
歇后语部分: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比喻双方心甘情愿地做某事。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暗示表面的礼仪与内心的不一致。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意味着灵活运用策略,先放后收。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形容心中已有计策。
诸葛亮的鹅毛扇一·一神妙莫测:比喻其计谋难以捉摸。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表示使用小计谋解决问题。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暗示以迷惑对方达到目的。
诸葛亮挥泪斩马谩------顾全大局:表示为大局考虑,做出艰难决定。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形容其职位与其能力相符。
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暗示表面的孝心并非出自真心。
猪八戒进屠场------自己贡献自己:比喻自作自受。
猪八戒的武艺一一倒打一耙:表示反其道而行之。
猪八戒相亲------怕露嘴脸:暗示不愿展现真实的一面。
猪八戒西天取经------三心二意:形容意志不坚定。
猪八戒不成仙------坏在嘴上:暗示说话不慎导致后果。
猪八戒拱帘子------嘴先进:比喻嘴巴动作比身体先行动。
猪八戒照像------自找难堪(看):暗示主动寻求尴尬。
猪八戒摔镜子------怕露丑:表示害怕展现自己的缺点。
猪八戒买猪肝------难得心肠:比喻善解人意。
猪八戒卖凉粉------样数不多,滋味不少:形容虽简单但有特色。
猪八戒的嘴巴------自我欣赏:暗示自我满足。
猪八戒啃地梨——什么仙人吃什么果:比喻追求适合自己的事物。
猪八戒戴花—————越多越丑:暗示过度装饰反而显得不自然。
猪八戒吃猪蹄 ——自残骨肉:比喻自取苦果。
猪八戒吃黄连一一苦了大嘴的:暗示言语不慎导致后果。
猪八戒耍把式——————-倒打一耙:比喻反其道而行之。
猪八戒过火焰山—————―倒把一耙:表示反向操作。
猪八戒了天拜佛------掸心不稳:暗示心神不宁。
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比喻双方自愿参与。
周瑜打黄盖------装样子:暗示表面行为与内心想法不一致。
诸葛亮要丑奏------为事业着想:表示为了大局考虑,不惜牺牲表面形象。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强调才华重于外貌。
诸葛亮草舶借箭------有把握:表示对结果有信心。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比喻借来的东西难以归还。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形容战术灵活多变。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强调其职位与其才能相符。
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比喻策略高明。
猪八戒背媳妇——舍得花力气:形容付出努力。
猪八戒肖媳妇———————心甘情愿:比喻心甘情愿地做某事。
猪八戒想娶媳妇——一厢情愿:暗示单方面愿望。
猪八戒发眸气———————又丑又恶:形容形象不佳。
猪八戒照镜子———自找难堪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比喻成功得到想要的。
草船借箭——自有妙计:强调策略与技巧。
草船借箭——巧用天时:表示利用有利时机。
草船借箭——用人的箭射人的靶:比喻利用他人资源达到目的。
草船借箭——有误(雾):暗示情况复杂。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表示化被动为主动。
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比喻内部问题。
晁盖的军师——无(误)用:暗示能力不足。
林冲买宝刀——中了诡计:暗示被欺骗。
林冲误闯白虎堂——单刀直入:表示直截了当进入危险境地。
林冲到了野猪林——绝处逢生:比喻在绝望中找到希望。
林冲棒打洪教头——专找破绽下手:暗示寻找弱点进行攻击。
林冲看守草料场——英雄无用武之地:表示才能无法发挥。
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比喻形象改变。
猪八戒见了白骨精——垂涎三尺:形容渴望得到。
猪八戒拉着西施拜天地——压根不配:暗示极度不相配。
猪八戒招亲——凡心难丢:比喻难以摆脱世俗之心。
猪八戒进了女儿国——不想走了:形容留恋。
黑旋风劈宋公明——错看(砍)了人:暗示错误判断。
唐僧看书——一本正经:形容严肃认真。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暗示处境尴尬。
周瑜摆手——嘟嘟(都督)叫:形容指挥。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暗示有计策。
刘姥姥出大观园——满载而归:比喻收获丰富。
贾宝玉的丫环——喜(袭)人:形容宠爱。
王熙凤害死尤二姐——心狠手毒:暗示残忍手段。
诸葛亮哭周瑜——假悲假叹:比喻假装悲伤。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表示继续错误行为。
唐三藏念紧箍咒——痛苦在后(猴)头:暗示后果痛苦。
孙猴子吃蟠桃——自食其果:比喻自作自受。
卢俊义上梁山——不请自来:表示自愿加入。
张顺浪中斗李逵——以长攻短:表示利用优势。
你是否需要了解?
为什么四大名著中,《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
四大名著中,《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之所以能成为经典,与它们独特的创作路径与口头艺术的紧密联系密不可分。这三部作品都是在广泛汲取民间传说、故事的基础上,经过作者的精心编辑、整合和再创作而成。这一过程从“口头艺术”到“书面文字”,再返回“口头艺术”,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
央视拍的四大名著分别是在什么时候拍摄的?
《西游记》剧组是最早成立的。《西游记》也是最早开拍得(1982年试拍,1983年正式开拍)。该剧也是在中央电视台最早试播的(1986年试播前11集)〈红楼梦〉是最早全部播出的〈1987年正式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西游记〉是1988年播出前25集〉。〈三国演义〉是四部中最长的一部。共84集。〈水浒传〉是四大...
《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的顺序
按出书的时间顺序为:《三国演义》元末明初 《水浒传》 元末明初 《西游记》 明代 《红楼梦》 清乾隆四十九年(西元1784年)不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为什么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
“四大名著”的最初提法是“四大奇书”,中国在明末清初最先有了这种说法。李渔曾在醉田堂刊本《三国志演义》序中称:“冯梦龙亦有四大奇书之目,曰三国也,水浒也,西游与金瓶梅也……”当时已有“明代四大奇书”的说法,即《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金瓶梅》明末清初之际,“四大奇书”的...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分别是哪朝的?
三国演义描述的是东汉末年到三国时代 水浒传描述的是北宋时期 西游记描述的是唐朝得 它们都是成书于元末明初 《
四大名著有那些
四大名著包括《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和《红楼梦》。《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所著的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传奇故事,充满了奇幻色彩。《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全书通过描绘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
西游记、水浒、三国主要内容各40字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
四大名著时间先后顺序是什么?
1、《水浒传》——元末明初,洪武年间 2、《三国演义》——明初期,建文年间 3、《西游记》——明朝中期,嘉靖年间 4、《红楼梦》——清朝中期,乾隆年间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古白话文写成的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版块结构小说,以宋江领导的起义军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梁山英雄反抗...
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作者是谁?
1、《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清代学者吴玉搢等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2、《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
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之间的联系和含义
人类是万物之灵,其生命本源离不开心性,故此孙悟空号称“心猿”,此“心”亦即佛学唯识宗所谓“第八阿赖耶识”者也。——“猴王”实乃暗喻“阿赖耶心王”者也。贾宝玉亦属“通灵”人物,博爱一切,可与万物沟通,欣赏一切美丽的事物。2、《三国演义》与《水浒传》之间的联系在于两者内容同为充斥斗智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