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直没有人证明1+1呢?
为什么一直没有人证明1+1呢?
哥德巴赫猜想
(a)任何一个≥6之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质数之和。
(b)任何一个≥9之奇数,都可以表示成不超过三个的质数之和。
这就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尤拉在6月30日给他的回信中说,他相信这个猜想是正确的,但他不能证明。叙述如此简单的问题,连尤拉这样首屈一指的数学家都不能证明,这个猜想便引起了许多数学家的注意。从哥德巴赫提出这个猜想至今,许多数学家都不断努力想攻克它,但都没有成功。当然曾经有人作了些具体的验证工作,例如:
6 = 3 + 3, 8 = 3 + 5, 10 = 5 + 5 = 3 + 7, 12 = 5 + 7, 14 = 7 + 7 = 3 + 11,16 = 5
+ 11, 18 = 5 + 13,
……等等。有人对33×10的8次方以内且大过6之偶数一一进行验算,哥德巴赫猜想(a)都成立。但严格的数学证明尚待数学家的努力。
从此,这道著名的数学难题引起了世界上成千上万数学家的注意。200年过去了,没有人证明它。哥德巴赫猜想由此成为数学皇冠上一颗可望不可及的"明珠"。
人们对哥德巴赫猜想难题的热情,历经两百多年而不衰。世界上许许多多的数学工作者,殚精竭虑,费尽心机,然而至今仍不得其解。
主要进展
到了20世纪20年代,才有人开始向它靠近。1920年挪威数学家布朗用一种古老的筛选法证明,得出了一个结论:每一个比6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9+9)。这种缩小包围圈的办法很管用,科学家们于是从(9十9)开始,逐步减少每个数里所含质数因子的个数,直到最后使每个数里都是一个质数为止,这样就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
目前最佳的结果是中国数学家陈景润于1966年证明的,称为陈氏定理:“任何充分大的偶数都是一个质数与一个自然数之和,而后者仅仅是至多两个质数的乘积。”[1]通常都简称这个结果为大偶数可表示为 “1 + 2”的形式。
在陈景润之前,关于偶数可表示为 至多s个质数的乘积 与至多t个质数的乘积之和(简称“s + t”问题)之进展情况如下:
1920年,挪威的布朗证明了“9 +
9”。
1924年,德国的拉特马赫证明了“7 + 7”。
1932年,英国的埃斯特曼证明了“6 + 6”。
1937年,义大利的蕾西先后证明了“5 + 7”,“4 + 9”,“3 + 15”和“2 + 366”。
1938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证明了“5 + 5”。
1940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证明了“4
+ 4”。
1948年,匈牙利的瑞尼证明了存在C使得“1 + C”成立。
1956年,中国的王元证明了“3 +
4”。
1957年,中国的王元证明了“3 + 3”和“2 + 3”。
1962年,中国的潘承洞和苏联的巴尔巴恩证明了“1 + 5”,中国的王元证明了“1 + 4”。
1965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和小维诺格拉多夫,及义大利的朋比利证明了“1 + 3”。
1966年,中国的陈景润证明了
“1+2”。
从1920年布朗证明“9+9”到1966年陈景润攻下“1+2”,历经46年。自“陈氏定理”诞生至今的40多年里,人们对哥德巴赫猜想猜想的进一步研究,均劳而无功。
萌新求助,为什么一直没有人
你可能得调一调steam上面的下载区域··
或者检查你的网路状况
一个人为什么一直没有人追?
不能等著别人去追求你,你应该主动点,多处几个异性朋友或扩大自己的朋友圈,不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一定要走出家门,不能总是宅在家里,去一些公共场所,试着认识一些异性,开启自己的心,学会与人沟通及交流思想,学会怎么去关心人,还有要展现自己的风采和魅力,去期待一场浪漫的邂逅。
为什么一直没有人给我发信息呢?
如果这样的话 你可以主动给对方发信息的
有没有人能证明1+1=2?
因为2-1=1所以1+1=2
秦始皇的墓为什么一直没有人掘
这就是千古一帝的威严之处,明明知道有很多宝藏,就是没人敢挖,主要是怕传说中陵墓里有很多机关,以及其它很多的吓人的传言,古人很迷信,还容易夸大那些传说,所以一直不敢有人盗掘,而真正的朝代是不会干这种事情的,反而会派兵做保护
为什么没有人算出1+1?
因为已经有人
算出来了
我的问题为什么一直没有人回复?
再提问一次,可能人少时候你提问的
可能你的问题比较难
再就是提高悬赏分
有没有人已经证明1+1=2?
有
陈景润
一、证明方法
设N为任一大于6的偶数,Gn为不大于N/2的正整数,则有:
N=(N-Gn)+Gn (1)
如果N-Gn和Gn同时不能被不大于√N的所有质数整除,则N-Gn和Gn同时为奇质数。设Gp(N)表示N-Gp和Gp同时为奇质数的奇质数Gp的个数,那么,只要证明:
当N>M时,有Gp(N)>1,则哥德巴赫猜想当N>M时成立。
二、双数筛法
设Gn为1到N/2的自然数,Pi为不大于√N的奇质数,则Gn所对应的自然数的总个数为N/2。如N-Gn和Gn这两个数中任一个数被奇质数Pi整除,则筛去该Gn所对应的自然数,由此,被奇质数Pi筛去的Gn所对应的自然数的个数不大于INT(N/Pi),则剩下的Gn所对应的自然数的个数不小于N/2-INT(N/Pi),与Gn所对应的自然数的总个数之比为R(Pi):
R(Pi)≥(N/2-INT(N/Pi))/(N/2)≥(1-2/Pi)×INT((N/2)/Pi)/((N/2)/Pi) (2)
三、估计公式
由于所有质数都是互质的,可应用集合论中独立事件的交积公式,由公式(2)可得任一偶数表为两个奇质数之和的表法的数量的估计公式:
Gp(N)≥(N/4-1)×∏R(Pi)-1≥(N/4-1)×∏(1-2/Pi)×∏(1-2Pi/N)-1 (3)
式中∏R(Pi)表示所有不大于√N的奇质数所对应的比值计算式的连乘。
四、简单证明
当偶数N≥10000时,由公式(3)可得:
Gp(N)≥(N/2-2-∑Pi)×(1-1/2)×∏(1-2/Pi)-1
≥(N-2×√N)/8×(1/√N)-1=(√N-2)/8-1≥11>1 (4)
公式(4)表明:每一个大于10000的偶数表为两个奇质数之和至少有11种表法。
经验证明:每一个大于4且不大于10000的偶数都可表为两个奇质数之和。
最后结论:每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表为两个奇质数之和。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哥德巴赫猜想是世界近代三大数学难题之一。1742年,由德国中学教师哥德巴赫在教学中首先发现的。
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写信给当时的大数学家尤拉,正式提出了以下的猜想:a.任何一个大于 6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b.任何一个大于9的奇数都可以表示成三个素数之和。
这就是哥德巴赫猜想。尤拉在回信中说,他相信这个猜想是正确的,但他不能证明。
从此,这道数学难题引起了几乎所有数学家的注意。哥德巴赫猜想由此成为数学皇冠上一颗可望不可及的“明珠”。
中国数学家陈景润于1966年证明:任何充份大的偶数都是一个质数与一个自然数之和,而后者可表示为两个质数的乘积。”通常这个结果表示为 1+2。这是目前这个问题的最佳结果。
要想看懂陈景润的严格证明,恐怕多数没有数论基础的朋友根本做不到。
给一个最简单的简述:
1941年,P.库恩(Kuhn)提出了加权筛法,这种方法可以加强其他筛法的效果.当今有关筛法的许多重要结果都与这一思想有关.
为什么智器一直没有人题。
你好
你是否需要了解?
华罗庚是怎样证明出1+1=2的
华罗庚并未证明1+1=2,实际上,全球范围内也没有人证明过这个命题,因为这并不是一个需要证明的数学问题。很多人可能将“1+1”误认为是“1+1=2”,实际上,“1+1”指的是著名的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的一部分,其核心是任何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质数之和。这一猜想最初由德国数学家...
1+1等于2 是华罗庚证明出来的吗?
“1+1”问题的具体表述是:对于所有的大于4的偶数n,总存在两个奇素数p和q,使得n = p + q。而“1+2”则是指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一个素数和一个半素数的和。这里的“半素数”是指可以被两个素数因子整除的数。尽管“1+1”和“1+2”看似接近,但证明“1+1”比证明“1+2”更为...
1加1为什么等于2?怎么证明?
1加1等于2不需要证明。证明“1加1等于2”的错误认识来源于我国数学家陈景润的一篇论文,其发表的论文题目为《表大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和》,并不是我们认为的“1加1等于2”。例如3+3=6; 11+13=24。他试图证明自己的发现,却屡战屡败。1742年,无可奈何的哥德巴赫只好...
一加一等于三证明过程是什么?
综述:无法证明。目前为止,在数学上无法证明1+1=3。有时候我们会听到别人说“1+1=3”,并给出证明:一个父亲和一个母亲在一起,就会有三个人;两瓶饮料的瓶子可以再换一瓶,一共三瓶。但是这都是不符合数的运算。简介:运算,数学上,运算是一种行为,通过已知量的可能的组合,获得新的量。运...
1+1等于多少?
第二种答案:1+1=3,而这个答案经常被当成玩笑来讲,这个并不是玩笑,只不过跟人有关罢了。这个答案的解释就是妈妈和爸爸生了孩子。不过我觉得答案并没有这么简单。第三种答案:1+1=1,这种答案一般出现在年龄较大的人群里,明知道1+1=2,却继续向往里面深想,因此1+1=1由此而来。解释就是把...
一加一为什么等于二证明过程是什么?
或者一个质数与一个半质数的和来表示。半质数可以用两个质数之积来表示,例如,21是一个半质数,它可以表示为质数3和质数7的乘积。这个定理被称作陈氏定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1+2”。为了证明“1+2”,陈景润足足用了几麻袋的草稿纸,这样的成就在没有计算机帮助的时代十分令人敬佩。
1加1等于几?
1+1除等于2外,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答案:1、布尔代数时。1+1=1;2、在二进制时。1+1=10;3、大舌头回答。如1加1等于爱;4、作为代表时。如哥德巴赫猜想;5、在说英语时。如万加万等于土;6、文字游戏时。如1夹1,答案是零;7、在急转弯时。如1加1,答案是11;8、单位不同时。如...
1+1=2证明过程是什么?
1+1就是指哥德巴赫猜想,就是每一个大于等于6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素数的和。比如说10=3+7,100=47+53等等,而绝不是说歌德巴赫猜想是要证明1+1=2。陈景润并没有最终证明歌德巴赫猜想,所证明的可以表达为1+2,意思就是任何一个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分解为一个质数与一个自然数之和,而该...
1+1=3怎么证明?
改变世界面貌的十个数学公式》,排在第一的赫 1+1=2纪念邮票 然正是这个“1+1=2”。从无穷小量和运算符号括号“()”来证明1+1=2.证明如下:假设0(这里的0为无穷小量)+0=1,那么(0+0)+(0+0)=1+1,符合加法运算定律(合并同类项和结合律),则有1+1=2。三段式证明如此。
问,如何证明1加1等于2呢!
1加1等于2不需要证明。证明“1加1等于2”的错误认识来源于我国数学家陈景润的一篇论文,其发表的论文题目为《表大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和》,并不是我们认为的“1加1等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