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六回主要内容30字
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
董卓听李儒计要从洛阳迁都长安,董卓说:“吾为天下计,岂惜小民哉! ”
李傕、郭汜驱洛阳之民数百万口往长安,死者不可胜数。又纵军士淫人
妻女,夺人粮食;啼哭之声,震动天地。卓临行,教人放火烧居民房屋。
孙坚飞奔洛阳救火,于井中得玉玺而心生私念,离袁绍而携玉玺赴江东。
曹操坚持讨伐董卓,袁绍反对追击并认为大事已成,洛阳已经占领。于是不思进取留驻洛阳。曹操忿怒,自领将士追击,由于兵力欠缺又除贼心切,中了李儒之伏兵之计,被吕布打败后逃亡,九死一生,幸好曹洪相救脱险,但曹操万念俱灰,欲自杀解脱,被曹洪的“天下可以没有曹洪,但是不能没有哥哥(曹操)”一语点醒他埋怨袁绍“迟疑不进,大失天下之望”,又因为兵败且联盟军名存实亡,于是投扬州去。公孙瓒与刘、关、张、亦离袁而去,袁自投关东。联盟军正式解散。
荆州刺史刘表截孙坚讨玉玺,双方交恶。
你是否需要了解?
三国演义第六回概括 三国演义第六回的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第六回的主要内容如下:董卓迁都长安:董卓为避开十八路诸侯的讨伐,决定将洛阳付之一炬,并迁都至长安。在迁都途中,他留下徐荣阻止追兵。联军追击情况:联军中,除了曹操一人愿意追击董卓外,其他人均不愿意。曹操在追击过程中被徐荣的伏兵大败,但这一举动却使他的名声大振。孙坚发现传国...
三国演义第六至十回概括
1、第六回 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 董卓欺主弄权,曹操借王允七星宝刀进府行刺,恰遇董卓叫吕布去挑好马赐给曹操。吕布去后,董卓因不耐久坐而侧卧,曹操正要行刺,却被董卓在镜子里看见。这时吕布已牵马回来,曹操跪下谎称献刀给董卓,并借口试马,等董卓醒悟过来,曹操已经去了洛阳。2、...
《三国演义》第六回的主要内容(现代文)
董卓用李儒之计,将汉献帝劫往长安,火烧洛阳。曹操让孙坚进洛阳,自己追击董卓。孙坚在洛阳皇宫废墟内得到传国玉玺后离开了洛阳,准备回江东发展大业。
三国演义第六回的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第六回:董卓为使皇帝和大臣及百姓迁都就从火将洛阳焚烧其中金雀是当时标志建筑物焚烧以示迁都决心。而孙坚本来同各路诸侯来讨伐董卓。商定共同辅佐汉室正统。董卓走时焚城他就入城救火。在宫殿一哭井旁偶的玉玺他便藏匿玉玺希望自己以后称帝。所以就背起了原来的协定。
《三国演义》一至六回内容概括?
5《三国演义》第五回概括 吕布原为丁原义子,为人勇猛。董卓想要除去丁原,但害怕吕布,便派李肃带着赤兔马和黄金、珠宝前去劝降。吕布见利忘义,在夜里提刀到丁原帐中,杀之,砍下他的首级,投了董卓,并拜董卓为义父。董卓赐之金子,封他为都亭侯。6、《三国演义》第六回概括 董卓欺主弄权,...
三国演义每章回概括30字
三国演义每章回概括30字第一回汉朝末年,张角兄弟发动叛乱,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桃园结义,踏上了保国安邦的道路。第二回督邮故意刁难刘备,张飞怒不可遏,痛打了督邮一顿。朝廷上宦官专权,大将军何进立外甥刘辩为
三国演义第六回曹孟德许昌称雄主要内容
建安元年(196年)八月,曹操迎汉献帝。辛亥,汉献帝封曹操为司隶校尉,录尚书事。庚申,迁都许昌。十一月丙戌,汉献帝封曹操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百官总己以听。随着曹操奉汉献帝迁都许昌,他不仅获得了董昭、钟繇等原汉室臣僚,而且赢得了大批士人的归心。经荀彧推荐,荀攸从荆州、郭嘉从袁绍处投到...
三国演义第六回的主要内容50字以内
三国演义第六回的主要内容:因为孙坚在洛阳城中得到了汉朝的传国玉玺,起了私心后退兵,并因此结怨于袁绍刘表。
三国演义第1-6回主要内容
第四回 董卓废掉少帝,立陈留王为帝,引起朝臣不满。曹操自告奋勇前去刺杀董卓,但却失败了。第五回 曹操在陈留起兵,发矫诏声讨董卓。前来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立袁绍为盟主,关羽在阵前斩了董卓大将华雄,自此威震三军。吕布出关挑战,刘备兄弟三人奋勇击败吕布。第六回 董卓用李儒之计,将汉献帝劫往...
三国演义第四 五 六回主要内容100字左右
●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操到陈留招天下士,立袁绍为盟主,讨卓。公孙瓒荐玄德、关、张。吕布部将华雄连斩数将,关公出斩华雄,曹操抚慰,袁术歧视。八路诸侯战吕布而败,刘关张战吕布,吕布逃至虎牢关上。●第六回 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 董卓听李儒计要从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