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墓在何处 周瑜的墓在哪里

作者&投稿:别具 2025-05-20
周瑜墓在何处

一、庐江周瑜墓 年代:东汉 地址:庐江县 军二东路 横街 朝墓巷(大转盘) 周瑜,字公瑾,三国东吴名将,墓建于东汉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墓地约5亩,北域高约8尺,有封无表,平地起坟,以3×6×12小车纹汉代大砖砌成,墓门向东,墓周围绕以石刻栏杆,旁建木质六角“谈笑亭”。历经千年,冢塌亭倒,石栏毁灭无存。明正统七年(公元1442),提学御史彭勖令知县黄金兰重加修葺,并立“吴名将周公瑾之墓”碑碣。清咸丰年间,墓址又遭破坏。民国31年,国民党桂系驻庐部队一七六师五二六团团长覃振元掘墓,后又重新修建,筑墓成台,改圆形墓为凸型墓,分三层台阶,正方体,圆顶。底台阶边长10米,墓高约5米,墓四角配以4头石狮,墓正面竖立“吴名将周公瑾之墓”石碑,碑面两侧刻有对联,文曰:“君臣骨肉江东水;儿女英雄皖北坟。”二层台阶竖立国民党驻军团长覃振元、江防司令孙福安、县长谢殿栋3块石刻碑记。墓前两旁竖立一对高大的长方形砖柱,上书对联:“赤壁展鸿图,三十功名公已勋垂宇宙;佳城封,两千年后我来树此风声。”建国前柱已遭破坏,“文革”期间,碑碎墓毁,仅留下衰草荒丘。 建国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文物古迹的修复和保护工作,1987年,周瑜墓被庐江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拨款、募捐、划地;1993年,庐江县委、县政府决定,拆迁墓附近26户村民住房;2002年,庐江县文化旅游局对周瑜墓冢进行了重新修复,为利用有限空间,便于游人参观,根据省文物局专家建议,将墓冢改向朝南。2005年,重点对三国文物陈列馆展示、享堂、碑廊等附属仿古建筑进行投入建设,不久一代英豪周瑜墓园再现千年胜迹,成为人们瞻仰、游览胜地。 庐江的周瑜墓园的重新修建是从2007年初冬开始。由九华山的方丈出资修建庐江周瑜墓园。大概耗资2,3百万。预计在2008年5,6月份完工。 补充: 周瑜墓在庐江县城关镇东门外朝墓巷。周瑜(175-210年),字公瑾,“庐江舒人也”(“庐江”古郡名,古舒县即今庐江县)。他20岁就跟随孙策领兵攻下横江、当利,渡江进击秣陵……还镇丹阳,吴中皆称为周郎。建安十三年(208年),周瑜领精兵3万,用火攻之计,使曹操几乎全军覆没。著名的赤壁之战使周瑜名声大振,被封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著名诗人杜牧有《赤壁》诗: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周瑜在准备起攻蜀时,“道于巴丘(今湖南岳阳)病卒”,时年36岁。灵柩运往芜湖,孙权哭祭之后,“命厚葬于本乡”。诗人彭教有诗云: 一代英雄土一抔,寒云衰草翳荒丘。 烟消赤壁人何在?月满长江水自流! 已见有功成鼎足,谁云无策定神州。 功名未就身先卒,日落青山万古愁。 据《增补事类统编》和《庐江县志》载:“周瑜墓在庐江县东门外横街头”(即朝墓巷)。明《一统志》载:“周瑜墓在庐江县东门外安丰乡”(古庐江城东为安丰乡)。此处今有墓巍然,墓前有碑,这就是明正统七年(1442年),提学御史彭勋,令知县黄金兰立“吴名将周公瑾之墓”的碑。 《江南通志》关于这块碑石的高、宽、厚和字的排列形式,记得更为详细,并有插图。 1942年,国民党一七六师五二七团团长覃振元伐其墓,后筑墓成台,并刻石联: 赤壁展鸿图,三十功名,公已勋垂宇宙; 佳城封马鬣,二千年后,我来树起风声。 1989年7月11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此墓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庐江县志》载:“小乔墓在西门外真武观西百步,墓墩俗称瑜婆墩”,与城东周瑜墓遥遥相对。前人有诗云:“凄凄两家依城廓,一是周郎一小乔。” 孙策攻皖时,得汉太尉乔公二女,大乔和小乔,自娶大乔,小乔嫁周瑜。诗人黄庭坚《乔公故宅》诗云: 乔公二女秀所钟,秋水并蒂开芙蓉; 只今零落遗故址,令人千古思余风。 史载小乔貌若天仙,世称“国色”,与周瑜情深恩爱,共同东战西征达12年之久,育两男一女。 千百年来,周瑜墓和小乔墓吸引着全国各地游人前来观光仰慕。 二、岳阳周瑜墓 岳阳是一块人杰地灵的土地。周瑜虽不是岳阳人,但他在岳阳留下不可抹去的历史足迹。话说东汉末年,正是军阀割据的时候,年轻的周瑜就被孙策看中,于是便有周瑜兵戈铁马的一生。他24岁就当上了中护军,吴国人都称他为周郎。后来周瑜辅助孙权雄踞江东,被拜为偏将军,担任南郡的太守。由于他足智多谋,具有超凡的军事指挥才能,像赤壁之战这样众寡悬殊的险恶战争,他却能“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赤壁大战得胜后,他又被予以重任,镇守江陵。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与孙权计议抢在刘备之前夺取西川(今四川一带),再取襄阳,北击曹操,以力消灭曹、刘,而一统天下,孙权欣然应诺。正在周瑜意气风发,一展宏图的时候,年仅36岁的他却在回江陵,路过巴丘备办粮草行装的任所途中,忽然暴病而逝,给历史,也给他自己留下了永久的遗憾,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也许周瑜不死,三国的历史就得重新更改,一统天下的有可能就是吴国。 赤壁大战,曹操虽然惨败,但他的实力仍然威胁着孙、刘。曹操扫荡孙、刘,一统天下的计划仍如箭在弦,刘备借驻荆州,厉兵抹马,势力相当强大,对东吴威胁日深。这时,东吴主帅周瑜突然病逝,消息立即公之于众,其后果严重,孙权是十分清楚的。据说为了安定军心,稳定局面,吴国对周瑜的死秘而不宣,对周瑜进行就地安葬。然后缜密安排,一切准备停当,方才发丧。 岳阳周瑜墓,位于市郊南湖畔的金鹗村张家汊花坟坡。花坟坡又名发坡,金鹗山麓伸向南湖的一个小山咀。花坟坡是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地方,古时候当地百姓死了一般都葬在那里,故名花坟坡。周瑜就夹杂在众坟的中间,相当显目。墓由四柱三开间石构牌坊、石桌,石墩,拜台,墓碑,墓冢及精工雕镂的栏板式墓围组成,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规模宏大,气势十分雄伟,可见后人对他的无限敬仰。 1958年以前,周瑜墓除牌坊坍塌外,余皆基本完好,只是掩没在杂草丛中。1958年以后,周瑜墓不断遭到破坏。其墓围石料陆续被用来修水库,筑塘坝,甚至垫猪圈。1975年修机埠 时,将石料全部拆完,后来整个墓地被划到开发区,墓冢被夷为平地。据目击者回忆,墓被推平时,没有发现什么随葬器物,只有一些长38厘米,宽17厘米,厚6厘米,四档有水波浪花纹的墓砖。这种墓砖与我市出土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墓砖,大小,花纹,火色完全相似。现残存的花岗石栏柱20厘米见方,高160厘米,上部雕塑15厘米高的莲花柱顶。浮雕青石栏板每块80厘米见方,厚6厘米,上镌吉祥图案,龙凤花鸟,有的左下方还刻有“周瑜”二字,并有诗文题咏,精致讲究。据当地村民回忆,原来这些石柱有160多根,石板有80多块。 另在安徽、芜湖、巢湖市潘湾、江西南昌、以及江苏苏州等地都传有周瑜墓。 寻访芜湖周瑜墓 风呜咽,云低沉,芜湖长江边缟素一片,孙权率三军将士皆白衣白袍守候在岸边。一艘战船驶过来了,正是山映斜阳时分,在江涛拍岸声中战船徐徐靠岸,孙权迎上前去,扶柩大哭:“没有公谨,哪里有江东,今后我依靠谁呢?” 江东军民皆为之恸哭--那是汉献帝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周瑜在征蜀途中,旧创复发,死于巴丘。 周瑜死后,江东震动,苍梧郡太守吴巨在五岭以南的地区趁机叛乱。孙权派兵平息了叛乱,斩了吴巨,但伐蜀大计只能一再延期。刘备趁机派兵入蜀,击败刘璋,夺得益州。而曹操也暂时无力攻取江东。 天下由此三分! 寻访芜湖鱼市街 滚滚长江东流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风云如狂飙在时空隧道呼啸而去,转眼就逝去了两千多年,当年孙权素服举哀,在芜湖迎周瑜灵柩的荒凉江岸现在已经高楼成群,车水马龙。 历史在眼下放慢了脚步,你可以设想这是电影中的一个镜头:沿着青弋江入长江口处的中江桥而下,有一座楚天酒店,酒店旁的巷内有一片旧城改造中还没有拆到的古旧住宅。在一个秋高气爽的中午,我们在芜湖市戏学专家和徽学研究员茆耕茹先生引领下走进了镜头。现代化的高楼与酒店旁的深深古巷仿佛是历史切断后横截面,在这时代铆接的夹缝中,我们寻找着东吴三军大都督周瑜的履痕。 西内街上每块青砖石板都刻满了历史的痕迹。木楼前,有几位妇女坐在小板凳上择菜,问起周瑜墓,她们都曾看见过那个高大的土丘,但具体情形她们也不甚了了。其中一位阿姨热心地带我们去找她的丈夫--在这里生活了64年的民间黄梅戏团的董培根先生。 从3岁起,67岁的董先生就在西内街上过去被人称为洪公馆的老屋里居住。据他回忆:鱼市街30号院内的确曾有一座人们传说中周瑜墓。董先生为我们画了一张草图:在一个方圆500平方米左右的椭圆形院场内,有一个方圆几十米、高约二层楼的圆形土冢。数代世居于此的老街坊称其祖上见过墓碑:大都督周公谨之墓,土堆周围尚存有部分护墓石。虽然年久无人修葺,但周围的百姓世代相传对其依然十分敬畏--妇女从不在周瑜墓的院场里晒衣晾被,小孩子也绝不敢爬到这土丘上玩耍嬉闹。 周瑜一直是当地百姓景仰的大英雄,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描写的诸葛亮三气周瑜之说在这里根本没人理会。在芜湖百姓的传说中,周瑜在如今荻港附近的芦花荡中战死,所以英雄遗体送至此处安葬。当地百姓甚至说曾有人看见过周瑜的英灵--在东方鱼肚白的时候,一位白衣银袍的英武小将骑着高头大马,进入墓内。当时,周瑜墓巷口处有个卖油条、花卷的早点铺,为了看到传说中的大英雄,附近住户纷纷赶早到这里吃早点,早点铺的生意也因此日益兴隆。这个故事就是精明的小商贩所编也未可知。 1998年,长街改造,传说中的周瑜墓遗志址上建起了两幢居民楼…… 考证芜湖周瑜墓 周瑜为历史上一代名将,风流儒雅,当年与刘备联合在赤壁大破曹操83万大军,周瑜也因“赤壁之战”名扬千古。苏东坡脍炙人口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塑造了周郎英气勃勃的形象:“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人们都有一种仰慕名人的心理,都希望自己的家乡能与历史上的名人有点“沾亲带故”的因缘。鉴于此,周瑜墓有史记载竟有七处之多。 茆耕茹先生在《芜湖政协》上曾撰《周瑜多墓现象的民俗内容》一文,以翔实的史料考证了这一现象。茆先生文中说:有关历史民俗中瑜墓的记载,除唐代记有一墓外,余墓几乎为《古今图书集成》所囊括。各地的瑜墓据所见记载资料时间的先后分述如下。其次序为:江苏吴县、安徽的宿松、庐江(两址)、芜湖、繁昌(两墓)及江西的峡江。 2 寻访芜湖周瑜墓 《古今图书集成》、《芜湖县志》等史料均同记:瑜墓在芜湖故城“城北周村铺,吴置守冢户”十个字。这与我们寻访中得知鱼市街过去有居民依周瑜墓围墙而居的情况吻合,围墙外的民居也许就是历代守冢户的传承? 芜湖民间传闻的鱼市街周瑜墓,到底是真是假?茆先生特从民俗口头传承价值上给予了论证,其中有不少鲜为人知的史料掌故。清乾隆至道光年间的芜湖人黄钺,在其著《壹斋集》中《于湖竹枝词》中的第二十四首记述了当年在芜的三座较为著名的古墓。其词为:“居仁远在白沙藏,深道依然表道旁。可慨周村置守冢,至今扃秘失周郎。”黄钺考订后在词下自注为“今城西鱼市街民家,墙围古冢,相传为瑜墓。有窃视者,中为隧道,链悬其棺。”当时芜湖故城在咸保圩,鱼市街正在其西北。 周瑜墓在芜到底有多少合理性呢?茆耕茹先生从五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一,正史《三国志·吴书九·周瑜传》记载:“瑜卒,权素服举哀,感恸左右。丧当还芜,又迎之芜湖。众事费度,一为供给。”这就说明,周瑜逝后灵柩确实到了芜湖。各类史料对这一点均无一字否定,而周瑜灵柩来芜,举丧后是否移葬,至今未见任何记载。二,史料同记:瑜墓在芜湖故城“城北周村铺,吴置守冢户”十个字。指出了周瑜墓在芜湖的具体方向和地址,“吴置守冢户”说明了墓葬已毕。三,“吴置守冢户”是孙吴政权对周瑜逝后的礼遇,与《三国志》“众事费度,一为供给。”完全吻合。四,芜湖周瑜墓的传闻早于庐江,元末明处的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写到:“却说鲁肃送周瑜灵柩至芜湖,孙权接着,哭祭于前,命厚葬于本乡。”联系全句,使人感到本乡就是灵柩所到之地芜湖。五,芜湖人黄钺是清朝的重臣,曾任军机大臣、户部尚书。道光六年黄钺77岁时告老还乡,一直居芜。其考订的结果不可视为街巷琐议。 我们在寻访中,还意外地得到了一个重要信息,董培根先生告诉我们,黄钺的故居所在地--芜湖人称为黄家大院的,就在周瑜墓附近。这也证明了黄钺对周瑜墓的熟知程度。 值得一提的是,据茆耕如先生考证,与周瑜多墓具有同源性的是其夫人小乔墓见诸方志的至少也有三处:湖南岳州的二乔墓,次为安徽庐江和南陵的小乔墓。茆耕如先生1956年曾与友人前往南陵小乔墓凭吊,亲眼所见墓碑:吴大都督周公德配乔夫人之墓。碑文两旁还刻有清人合篆的长联。 历史为周瑜正名 《三国演义》小说中周瑜的形象完全受到了歪曲,但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并不是心胸狭窄嫉贤妒能的小人。周瑜一生征战,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和横行天下的报负;周瑜少年英雄,风度翩翩,英姿勃发,有口皆碑;周瑜文采超群,精于音乐,乐人演奏的音乐中有很细微的疏失,周瑜都会转头看一看。所以当时有谣谚说:“曲有误,周郎顾”(《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周瑜待人谦恭有礼。当时孙权只是将军,诸将及宾客对他礼仪并不全备,比较草率。只有周瑜对孙权敬慎服事,完全按君臣之礼来对待。 周瑜心胸开阔,以德服人,跟小说家虚构的那位截然不同。应该说,这才是周瑜的真性格。程普曾一度和周瑜关系不好。程普认为自己年龄比周瑜大,多次欺辱周瑜。周瑜却始终折节容下,从不跟他一般计较。程普后来特别佩服周瑜,曾对人说:“与周公瑾交往,如同啜饮美酒,不知不觉就醉了!”至于后人说周瑜气量狭小,忌贤妒能,被人气死,则纯是小说家言,不足为信。 对周瑜的才干,刘备、曹操、孙权都非常清楚。刘备曾私下挑拨周瑜和孙权的关系。一次,孙权、张昭等人为刘备送行,张昭等人先离开了,孙权和刘备谈话。刘备叹息说:“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只是他器量太大,恐非久居人下者!”曹操则有意贬低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作用。他写信给孙权说:“赤壁之战,正赶上我的将士们染病,于是,我自己烧船退却,没想到,这下倒使周瑜成了名。” 而孙权对周瑜一向是信任有加,周瑜去世,他痛哭流涕,说:“公瑾有王佐之才,如今短命而死,叫我以后依赖谁呢?”他称帝后,仍念念不忘周瑜,曾对公卿们说:“没有周公瑾,我哪能称尊称帝呢?” 周瑜有两子一女,女配太子孙登,长子周循娶公主,次子亦为官。足见孙权对周瑜子女的厚待。 当我们在西内街寻访周瑜墓,寻觅这位吴国名将的足迹时,不由肃然起敬,“万顷波涛陈迹尽,人间俯仰看兴衰!”让我们的镜头再一次来个远景扫描--蓝天白云下,高楼耸立,盛世再现。只是,英雄归处无处寻,让人徒生遗憾。所以,茆耕如先生有个愿望--在鱼市街恢复周瑜墓的原貌,将其作为芜湖古城新建的一个部分。茆耕如先生的研究为周瑜墓的修复提供了多么宝贵的史料依据,可想而知,如果芜湖有个周瑜墓,其旅游的价值不会低于合肥的包公墓。

周瑜墓在哪?周瑜死后葬在哪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他曾任东吴大都督,与刘备联军,在赤壁大败曹操,创造了我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一个范例。此役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历史局面,使吴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得以顺利发展。从此周瑜威名远扬,成为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之一。不过,周瑜短寿,三十六岁便病卒了。据说,周瑜死后,在巴丘、宿松、舒城、庐江等地都有他的墓。
一是巴丘周瑜墓。
《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说“策自纳大乔,瑜纳小乔。复进寻阳,破刘勋,讨江夏,还定豫章、庐陵,留镇巴丘。”。另外,《三国志·吴书》则说“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通于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岁。权素衣举哀,感动左右,丧当还芜,又迎之芜湖,众事费度,一为供给。”这样看来,周瑜的灵柩是由巴丘迎到芜湖的,不可能再运到巴丘归葬。那么,在巴丘的周瑜墓只能是个纪念性墓冢,不可能是真墓。
二是舒城周瑜墓。
《舒城县志》载“ 周瑜墓在县西七十里净梵寺”。《三国演义》说周瑜是舒城人, 他死后, 孙权极度哀伤,命人将其厚葬于本乡。但是, 《三国志·吴书》只说他的灵柩运至芜湖,并非本乡;另外据考证,周瑜是庐江舒县人,并非今之舒城。这就是说,舒城的墓也不是周瑜的真墓。
三是宿松周瑜墓。
《宿松县志》载,宿松县南三十里,有周瑜墓,是周瑜的后代周本所立。但此说证据不足。难以考究,估计也是一座纪念性的墓地。
四是庐江周瑜墓。
据考查,在庐江县城东的山外二里,有一座周瑜墓。据史载,1942年国民党驻江部队176师527团覃振元在修墓之后盗掘了周瑜墓。墓碑、华表、石狮都被挖走,连墓砖都挖走。为掩盖其盗掘古墓的罪行,他重新筑墓成台,并请人在石墓上刻了一副对联:“赤壁展宏图,三十功名,公已勋垂宇宙;佳城封马鬣,二千年后,我来树此风声。”真是厚颜无耻(据考证,在这附近的村子里。一些农户的短
墙上存有不少墓砖,砖上的花纹图案说明这是东汉时烧制的。如今,这里的周瑜墓已破落得不成样子,只是一堆黄土了。据说原来的墓高两米,墓门向东,墓碑上题有“吴名将周公瑾之墓”。联想到《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载“周瑜字公瑾, 庐江舒人也”及归葬本乡的说法, 庐江周瑜墓可能才是真墓。
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史料缺少,一些墓地又遭严重毁坏,到底周瑜的真墓在哪里,仍需进一步考证。

一、庐江周瑜墓 年代:东汉 地址:庐江县 军二东路 横街 朝墓巷(大转盘) 周瑜,字公瑾,三国东吴名将,墓建于东汉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墓地约5亩,北域高约8尺,有封无表,平地起坟,以3×6×12小车纹汉代大砖砌成,墓门向东,墓周围绕以石刻栏杆,旁建木质六角“谈笑亭”。历经千年,冢塌亭倒,石栏毁灭无存。明正统七年(公元1442),提学御史彭勖令知县黄金兰重加修葺,并立“吴名将周公瑾之墓”碑碣。清咸丰年间,墓址又遭破坏。民国31年,国民党桂系驻庐部队一七六师五二六团团长覃振元掘墓,后又重新修建,筑墓成台,改圆形墓为凸型墓,分三层台阶,正方体,圆顶。底台阶边长10米,墓高约5米,墓四角配以4头石狮,墓正面竖立“吴名将周公瑾之墓”石碑,碑面两侧刻有对联,文曰:“君臣骨肉江东水;儿女英雄皖北坟。”二层台阶竖立国民党驻军团长覃振元、江防司令孙福安、县长谢殿栋3块石刻碑记。墓前两旁竖立一对高大的长方形砖柱,上书对联:“赤壁展鸿图,三十功名公已勋垂宇宙;佳城封,两千年后我来树此风声。”建国前柱已遭破坏,“文革”期间,碑碎墓毁,仅留下衰草荒丘。 建国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文物古迹的修复和保护工作,1987年,周瑜墓被庐江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拨款、募捐、划地;1993年,庐江县委、县政府决定,拆迁墓附近26户村民住房;2002年,庐江县文化旅游局对周瑜墓冢进行了重新修复,为利用有限空间,便于游人参观,根据省文物局专家建议,将墓冢改向朝南。2005年,重点对三国文物陈列馆展示、享堂、碑廊等附属仿古建筑进行投入建设,不久一代英豪周瑜墓园再现千年胜迹,成为人们瞻仰、游览胜地。 庐江的周瑜墓园的重新修建是从2007年初冬开始。由九华山的方丈出资修建庐江周瑜墓园。大概耗资2,3百万。预计在2008年5,6月份完工。 补充: 周瑜墓在庐江县城关镇东门外朝墓巷。周瑜(175-210年),字公瑾,“庐江舒人也”(“庐江”古郡名,古舒县即今庐江县)。他20岁就跟随孙策领兵攻下横江、当利,渡江进击秣陵……还镇丹阳,吴中皆称为周郎。建安十三年(208年),周瑜领精兵3万,用火攻之计,使曹操几乎全军覆没。著名的赤壁之战使周瑜名声大振,被封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著名诗人杜牧有《赤壁》诗: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周瑜在准备起攻蜀时,“道于巴丘(今湖南岳阳)病卒”,时年36岁。灵柩运往芜湖,孙权哭祭之后,“命厚葬于本乡”。诗人彭教有诗云: 一代英雄土一抔,寒云衰草翳荒丘。 烟消赤壁人何在?月满长江水自流! 已见有功成鼎足,谁云无策定神州。 功名未就身先卒,日落青山万古愁。 据《增补事类统编》和《庐江县志》载:“周瑜墓在庐江县东门外横街头”(即朝墓巷)。明《一统志》载:“周瑜墓在庐江县东门外安丰乡”(古庐江城东为安丰乡)。此处今有墓巍然,墓前有碑,这就是明正统七年(1442年),提学御史彭勋,令知县黄金兰立“吴名将周公瑾之墓”的碑。 《江南通志》关于这块碑石的高、宽、厚和字的排列形式,记得更为详细,并有插图。 1942年,国民党一七六师五二七团团长覃振元伐其墓,后筑墓成台,并刻石联: 赤壁展鸿图,三十功名,公已勋垂宇宙; 佳城封马鬣,二千年后,我来树起风声。 1989年7月11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此墓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庐江县志》载:“小乔墓在西门外真武观西百步,墓墩俗称瑜婆墩”,与城东周瑜墓遥遥相对。前人有诗云:“凄凄两家依城廓,一是周郎一小乔。” 孙策攻皖时,得汉太尉乔公二女,大乔和小乔,自娶大乔,小乔嫁周瑜。诗人黄庭坚《乔公故宅》诗云: 乔公二女秀所钟,秋水并蒂开芙蓉; 只今零落遗故址,令人千古思余风。 史载小乔貌若天仙,世称“国色”,与周瑜情深恩爱,共同东战西征达12年之久,育两男一女。 千百年来,周瑜墓和小乔墓吸引着全国各地游人前来观光仰慕。 二、岳阳周瑜墓 岳阳是一块人杰地灵的土地。周瑜虽不是岳阳人,但他在岳阳留下不可抹去的历史足迹。话说东汉末年,正是军阀割据的时候,年轻的周瑜就被孙策看中,于是便有周瑜兵戈铁马的一生。他24岁就当上了中护军,吴国人都称他为周郎。后来周瑜辅助孙权雄踞江东,被拜为偏将军,担任南郡的太守。由于他足智多谋,具有超凡的军事指挥才能,像赤壁之战这样众寡悬殊的险恶战争,他却能“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赤壁大战得胜后,他又被予以重任,镇守江陵。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与孙权计议抢在刘备之前夺取西川(今四川一带),再取襄阳,北击曹操,以力消灭曹、刘,而一统天下,孙权欣然应诺。正在周瑜意气风发,一展宏图的时候,年仅36岁的他却在回江陵,路过巴丘备办粮草行装的任所途中,忽然暴病而逝,给历史,也给他自己留下了永久的遗憾,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也许周瑜不死,三国的历史就得重新更改,一统天下的有可能就是吴国。 赤壁大战,曹操虽然惨败,但他的实力仍然威胁着孙、刘。曹操扫荡孙、刘,一统天下的计划仍如箭在弦,刘备借驻荆州,厉兵抹马,势力相当强大,对东吴威胁日深。这时,东吴主帅周瑜突然病逝,消息立即公之于众,其后果严重,孙权是十分清楚的。据说为了安定军心,稳定局面,吴国对周瑜的死秘而不宣,对周瑜进行就地安葬。然后缜密安排,一切准备停当,方才发丧。 岳阳周瑜墓,位于市郊南湖畔的金鹗村张家汊花坟坡。花坟坡又名发坡,金鹗山麓伸向南湖的一个小山咀。花坟坡是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地方,古时候当地百姓死了一般都葬在那里,故名花坟坡。周瑜就夹杂在众坟的中间,相当显目。墓由四柱三开间石构牌坊、石桌,石墩,拜台,墓碑,墓冢及精工雕镂的栏板式墓围组成,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规模宏大,气势十分雄伟,可见后人对他的无限敬仰。 1958年以前,周瑜墓除牌坊坍塌外,余皆基本完好,只是掩没在杂草丛中。1958年以后,周瑜墓不断遭到破坏。其墓围石料陆续被用来修水库,筑塘坝,甚至垫猪圈。1975年修机埠 时,将石料全部拆完,后来整个墓地被划到开发区,墓冢被夷为平地。据目击者回忆,墓被推平时,没有发现什么随葬器物,只有一些长38厘米,宽17厘米,厚6厘米,四档有水波浪花纹的墓砖。这种墓砖与我市出土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墓砖,大小,花纹,火色完全相似。现残存的花岗石栏柱20厘米见方,高160厘米,上部雕塑15厘米高的莲花柱顶。浮雕青石栏板每块80厘米见方,厚6厘米,上镌吉祥图案,龙凤花鸟,有的左下方还刻有“周瑜”二字,并有诗文题咏,精致讲究。据当地村民回忆,原来这些石柱有160多根,石板有80多块。 另在安徽、芜湖、巢湖市潘湾、江西南昌、以及江苏苏州等地都传有周瑜墓。 寻访芜湖周瑜墓 风呜咽,云低沉,芜湖长江边缟素一片,孙权率三军将士皆白衣白袍守候在岸边。一艘战船驶过来了,正是山映斜阳时分,在江涛拍岸声中战船徐徐靠岸,孙权迎上前去,扶柩大哭:“没有公谨,哪里有江东,今后我依靠谁呢?” 江东军民皆为之恸哭--那是汉献帝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周瑜在征蜀途中,旧创复发,死于巴丘。 周瑜死后,江东震动,苍梧郡太守吴巨在五岭以南的地区趁机叛乱。孙权派兵平息了叛乱,斩了吴巨,但伐蜀大计只能一再延期。刘备趁机派兵入蜀,击败刘璋,夺得益州。而曹操也暂时无力攻取江东。 天下由此三分! 寻访芜湖鱼市街 滚滚长江东流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风云如狂飙在时空隧道呼啸而去,转眼就逝去了两千多年,当年孙权素服举哀,在芜湖迎周瑜灵柩的荒凉江岸现在已经高楼成群,车水马龙。 历史在眼下放慢了脚步,你可以设想这是电影中的一个镜头:沿着青弋江入长江口处的中江桥而下,有一座楚天酒店,酒店旁的巷内有一片旧城改造中还没有拆到的古旧住宅。在一个秋高气爽的中午,我们在芜湖市戏学专家和徽学研究员茆耕茹先生引领下走进了镜头。现代化的高楼与酒店旁的深深古巷仿佛是历史切断后横截面,在这时代铆接的夹缝中,我们寻找着东吴三军大都督周瑜的履痕。 西内街上每块青砖石板都刻满了历史的痕迹。木楼前,有几位妇女坐在小板凳上择菜,问起周瑜墓,她们都曾看见过那个高大的土丘,但具体情形她们也不甚了了。其中一位阿姨热心地带我们去找她的丈夫--在这里生活了64年的民间黄梅戏团的董培根先生。 从3岁起,67岁的董先生就在西内街上过去被人称为洪公馆的老屋里居住。据他回忆:鱼市街30号院内的确曾有一座人们传说中周瑜墓。董先生为我们画了一张草图:在一个方圆500平方米左右的椭圆形院场内,有一个方圆几十米、高约二层楼的圆形土冢。数代世居于此的老街坊称其祖上见过墓碑:大都督周公谨之墓,土堆周围尚存有部分护墓石。虽然年久无人修葺,但周围的百姓世代相传对其依然十分敬畏--妇女从不在周瑜墓的院场里晒衣晾被,小孩子也绝不敢爬到这土丘上玩耍嬉闹。 周瑜一直是当地百姓景仰的大英雄,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描写的诸葛亮三气周瑜之说在这里根本没人理会。在芜湖百姓的传说中,周瑜在如今荻港附近的芦花荡中战死,所以英雄遗体送至此处安葬。当地百姓甚至说曾有人看见过周瑜的英灵--在东方鱼肚白的时候,一位白衣银袍的英武小将骑着高头大马,进入墓内。当时,周瑜墓巷口处有个卖油条、花卷的早点铺,为了看到传说中的大英雄,附近住户纷纷赶早到这里吃早点,早点铺的生意也因此日益兴隆。这个故事就是精明的小商贩所编也未可知。 1998年,长街改造,传说中的周瑜墓遗志址上建起了两幢居民楼…… 考证芜湖周瑜墓 周瑜为历史上一代名将,风流儒雅,当年与刘备联合在赤壁大破曹操83万大军,周瑜也因“赤壁之战”名扬千古。苏东坡脍炙人口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塑造了周郎英气勃勃的形象:“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人们都有一种仰慕名人的心理,都希望自己的家乡能与历史上的名人有点“沾亲带故”的因缘。鉴于此,周瑜墓有史记载竟有七处之多。 茆耕茹先生在《芜湖政协》上曾撰《周瑜多墓现象的民俗内容》一文,以翔实的史料考证了这一现象。茆先生文中说:有关历史民俗中瑜墓的记载,除唐代记有一墓外,余墓几乎为《古今图书集成》所囊括。各地的瑜墓据所见记载资料时间的先后分述如下。其次序为:江苏吴县、安徽的宿松、庐江(两址)、芜湖、繁昌(两墓)及江西的峡江。 2 寻访芜湖周瑜墓 《古今图书集成》、《芜湖县志》等史料均同记:瑜墓在芜湖故城“城北周村铺,吴置守冢户”十个字。这与我们寻访中得知鱼市街过去有居民依周瑜墓围墙而居的情况吻合,围墙外的民居也许就是历代守冢户的传承? 芜湖民间传闻的鱼市街周瑜墓,到底是真是假?茆先生特从民俗口头传承价值上给予了论证,其中有不少鲜为人知的史料掌故。清乾隆至道光年间的芜湖人黄钺,在其著《壹斋集》中《于湖竹枝词》中的第二十四首记述了当年在芜的三座较为著名的古墓。其词为:“居仁远在白沙藏,深道依然表道旁。可慨周村置守冢,至今扃秘失周郎。”黄钺考订后在词下自注为“今城西鱼市街民家,墙围古冢,相传为瑜墓。有窃视者,中为隧道,链悬其棺。”当时芜湖故城在咸保圩,鱼市街正在其西北。 周瑜墓在芜到底有多少合理性呢?茆耕茹先生从五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一,正史《三国志·吴书九·周瑜传》记载:“瑜卒,权素服举哀,感恸左右。丧当还芜,又迎之芜湖。众事费度,一为供给。”这就说明,周瑜逝后灵柩确实到了芜湖。各类史料对这一点均无一字否定,而周瑜灵柩来芜,举丧后是否移葬,至今未见任何记载。二,史料同记:瑜墓在芜湖故城“城北周村铺,吴置守冢户”十个字。指出了周瑜墓在芜湖的具体方向和地址,“吴置守冢户”说明了墓葬已毕。三,“吴置守冢户”是孙吴政权对周瑜逝后的礼遇,与《三国志》“众事费度,一为供给。”完全吻合。四,芜湖周瑜墓的传闻早于庐江,元末明处的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写到:“却说鲁肃送周瑜灵柩至芜湖,孙权接着,哭祭于前,命厚葬于本乡。”联系全句,使人感到本乡就是灵柩所到之地芜湖。五,芜湖人黄钺是清朝的重臣,曾任军机大臣、户部尚书。道光六年黄钺77岁时告老还乡,一直居芜。其考订的结果不可视为街巷琐议。 我们在寻访中,还意外地得到了一个重要信息,董培根先生告诉我们,黄钺的故居所在地--芜湖人称为黄家大院的,就在周瑜墓附近。这也证明了黄钺对周瑜墓的熟知程度。 值得一提的是,据茆耕如先生考证,与周瑜多墓具有同源性的是其夫人小乔墓见诸方志的至少也有三处:湖南岳州的二乔墓,次为安徽庐江和南陵的小乔墓。茆耕如先生1956年曾与友人前往南陵小乔墓凭吊,亲眼所见墓碑:吴大都督周公德配乔夫人之墓。碑文两旁还刻有清人合篆的长联。 历史为周瑜正名 《三国演义》小说中周瑜的形象完全受到了歪曲,但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并不是心胸狭窄嫉贤妒能的小人。周瑜一生征战,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和横行天下的报负;周瑜少年英雄,风度翩翩,英姿勃发,有口皆碑;周瑜文采超群,精于音乐,乐人演奏的音乐中有很细微的疏失,周瑜都会转头看一看。所以当时有谣谚说:“曲有误,周郎顾”(《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周瑜待人谦恭有礼。当时孙权只是将军,诸将及宾客对他礼仪并不全备,比较草率。只有周瑜对孙权敬慎服事,完全按君臣之礼来对待。 周瑜心胸开阔,以德服人,跟小说家虚构的那位截然不同。应该说,这才是周瑜的真性格。程普曾一度和周瑜关系不好。程普认为自己年龄比周瑜大,多次欺辱周瑜。周瑜却始终折节容下,从不跟他一般计较。程普后来特别佩服周瑜,曾对人说:“与周公瑾交往,如同啜饮美酒,不知不觉就醉了!”至于后人说周瑜气量狭小,忌贤妒能,被人气死,则纯是小说家言,不足为信。 对周瑜的才干,刘备、曹操、孙权都非常清楚。刘备曾私下挑拨周瑜和孙权的关系。一次,孙权、张昭等人为刘备送行,张昭等人先离开了,孙权和刘备谈话。刘备叹息说:“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只是他器量太大,恐非久居人下者!”曹操则有意贬低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作用。他写信给孙权说:“赤壁之战,正赶上我的将士们染病,于是,我自己烧船退却,没想到,这下倒使周瑜成了名。” 而孙权对周瑜一向是信任有加,周瑜去世,他痛哭流涕,说:“公瑾有王佐之才,如今短命而死,叫我以后依赖谁呢?”他称帝后,仍念念不忘周瑜,曾对公卿们说:“没有周公瑾,我哪能称尊称帝呢?” 周瑜有两子一女,女配太子孙登,长子周循娶公主,次子亦为官。足见孙权对周瑜子女的厚待。 当我们在西内街寻访周瑜墓,寻觅这位吴国名将的足迹时,不由肃然起敬,“万顷波涛陈迹尽,人间俯仰看兴衰!”让我们的镜头再一次来个远景扫描--蓝天白云下,高楼耸立,盛世再现。只是,英雄归处无处寻,让人徒生遗憾。所以,茆耕如先生有个愿望--在鱼市街恢复周瑜墓的原貌,将其作为芜湖古城新建的一个部分。茆耕如先生的研究为周瑜墓的修复提供了多么宝贵的史料依据,可想而知,如果芜湖有个周瑜墓,其旅游的价值不会低于合肥的包公墓。


你是否需要了解?

周瑜这个人厉害吗?有什么历史评价。
葬于家乡今安徽庐江城东1公里处。墓为圆顶,高2米,封以灰色麻布纹大汉砖,墓门朝东,墓周松竹环绕,墓前有一块在1442年立的明刻“吴名将周公瑾之墓”石碑。而另外亦有清代立的《汉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周瑜铭》。现已扩建为周瑜墓园。特征周瑜年少时而有才学,壮有姿貌。为人心胸开阔,以谦服人,吴军中众人皆与他为...

三国里的周瑜是什么地方?
将舒城县、庐江县、三河县等等都包括在内。所以希望庐江和舒城就别再争了。当然了,现在地方旅游业为了拉拢人气,肯定会把当地的名人事迹使劲宣传。比如舒城人说周瑜故乡在舒城县,而庐江人说周瑜墓都在庐江,难道周瑜不是庐江人

【周瑜老婆】周瑜妻子是什么人 周瑜一共娶了几个妻子
十二年后,在她47岁那年因病去世,其墓建于县城的郊区西部,旧人称之为乔夫人墓,与城东的周瑜墓相隔不远。周瑜的妻子小乔,是三国时期家喻户晓的美人,与其姐姐大乔并称为“二乔”,铜雀春深锁二乔,也是来自于此,有关于小乔的史书记载也比较少,在《三国志》中有记载周瑜娶小乔为妻,其友娶小乔...

历史上周瑜是在那里死的?拜托各位了 3Q
因此,周瑜墓当在宿松;居巢、芜湖(东汉末为舂谷县)皆周瑜曾经为官一任之地。他们声称当年周瑜灵柩东下,孙权“自迎其丧于芜湖”,其墓葬应在沿江两岸交通便捷之处,岂可再逆江而上葬于他地?!究竟何处才是真正的周瑜墓葬呢?1978年,国家文物保护局授权安徽省文物保护局组织专家组,先后多次奔赴各地,对上述各周瑜墓的...

历史上的周瑜到底是怎么死的?
周瑜生于庐江周氏。他是洛阳周易的儿子。他的祖父周靖和叔叔周忠都是太尉的官员。周瑜和孙策自幼就是好朋友。21岁时,他和孙策一起去江东平定江东。后来,孙策遇刺身亡。孙权接替了他。周瑜去参加葬礼。作为一名中国护卫,他与张昭负责许多事务。建安第十三年,周宇率领军队与刘备结盟,在赤壁战役中打败...

庐江附近哪里有景点?
省政府公布冶父山的伏虎寺、实际寺、金刚寺为重点寺观,先后公布周瑜墓、何碱墓、武壮公祠、果树瓷窑址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市、县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30多处。 9. 庐山风景区哪里好玩 庐山地处江西省北部九江市境内,现划归为庐山市行政管辖,庐山风景区总面积302平方公里。1996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周瑜有几个妻子
在周瑜去世不久以后小乔也也去世了,在庐江县城西门还有墓庐,现在尚有刻着隶书小乔墓庐的石碑。扩展资料:按照历史《三国志》记载,周瑜并非心胸狭隘的人,而是气度非凡且少年得志之人,先后深受孙策和孙权的信任。孙权用周瑜为南郡太守,周瑜建议孙权用兵夺取蜀地,认为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

周瑜死后小乔去哪里了呢?
周瑜死后,小乔最终归宿于何处,在正史上并未记载,演义中也没有交待,但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就能发现,在东吴后面的历史中,很多事情的幕后却隐约闪动着几个女人的身影。真相一旦揭开,就不像我们所希望的那么美好了,其中往往隐藏着可怕的阴谋和暗算。一、小乔和周瑜真是恩爱夫妻吗?不一定,...

三国周瑜死在哪里
巴丘 今岳阳楼一带 不能说就是湖南岳阳

庐江小乔墓小乔墓后期发展
这些珍贵的文史资料由县文物管理部门收集整理,计划将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乔夫君周瑜墓的陈列馆内展放。近年来,当地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有关于重建小乔墓的议、提案,并已受到有关部门的关注。相信不久的将来,随着地方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旅游产业的崛起,在庐江县城“巍巍两冢依城郭,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