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过后是那个朝代 三国以后的朝代顺序

作者&投稿:福肺 2025-05-21
三国后面是什么朝代?

晋朝。
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扩展资料晋朝(266年-420年)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其中西晋为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之一,东晋则属于六朝之一,两晋共传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266年司马炎篡魏,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灭吴,完成统一。后经历八王之乱和永嘉之祸,国势渐衰,316年西晋被北方蛮族灭亡,北方陷于混乱,史称五胡乱华。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
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两晋时期五胡迁至中原,加强了民族融合,北人南迁,开发了江南地区。420年,刘裕建立刘宋,东晋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晋朝

公元265年,魏元帝景元六年的十二月,在十多万军队的簇拥之下,晋王司马炎昂首阔步登上高台,逼迫魏元帝曹奂让位,改国号为晋。

三国归晋嘛!
司马炎建立西晋,是为晋武帝。
司马炎才能方面可能不如司马懿及司马师、司马昭,但总的来说,还是一个有为之君。
司马炎死后,司马衷即位,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有名的白痴之君,公认的认为此人智商有问题,属于是个低能儿,比之扶不起的阿斗——蜀汉后主刘禅还远远不如。于是,天下又大乱,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这个晋惠帝司马衷都要负一定的责任。
西晋王朝前后总共50多年,短命的王朝之后,司马睿在南方建业建立东晋王朝,从此开始了南北而治的时代。天下仍处于分裂局面。

公元265年,魏元帝景元六年的十二月,在十多万军队的簇拥之下,晋王司马炎昂首阔步登上高台,逼迫魏元帝曹奂让位,改国号为晋。



东汉——三国--西晋--东晋

西晋(265-316)公元265年,魏国大臣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皇位,改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崛起与统一

晋朝皇族的源头为河内司马氏,在曹魏时代已世代为官。如司马朗、司马懿及司马孚等兄弟总共八人,时人称“八达”。其中司马懿具有政治及军事才略,在曹魏后期抵御蜀汉北伐及平定辽东,成为了魏国重臣。239年魏明帝去世,司马懿与曹爽受遗共同辅政,但之后司马懿被曹爽架空。249年发生高平陵事变,司马懿重夺政权,至此司马氏开始专政。在司马懿去世后,其子司马师及司马昭逐渐巩固司马氏的势力。此期间发生三次反抗司马氏的战争(史称寿春三叛),皆被平定。

263年司马昭为了建立赫赫军功,以做好篡夺准备,命钟会、邓艾及诸葛绪率军伐蜀,蜀汉主将姜维阻敌于剑阁。最后邓艾经阴平直袭涪城,进逼成都。最后刘禅投降,蜀汉灭亡,史称魏灭蜀之战。及后钟会、姜维意图叛变,但被司马昭立即平定。不久司马昭去世,其子司马炎最后于265年篡位,曹魏灭亡。司马炎建立晋朝,是为晋武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当时孙吴局势混乱,吴帝孙皓不修内政又穷极奢侈。270年河西鲜卑秃发树机能叛乱,直至279年方平定。司马炎在此时先做好伐吴准备,他派羊祜守襄阳与孙吴名将陆抗对峙,派王浚于益州大造船舰。274年陆抗去世,次年羊祜提议伐吴,遭贾充反对而作罢。经过多年准备,279年王浚、杜预上书司马炎,认为是时候伐吴,贾充、荀勖等则以“西北未定”的理由反对。最后司马炎决定于该年12月进攻吴国,史称晋灭吴之战。司马炎以贾充为大都督,上游王浚军、中游杜预等军、下游王浑等军共六路并进。最后于280年逼近建业,孙皓投降,孙吴灭亡,西晋成功统一天下。

内忧外患

西晋的政治风气日益败坏。在曹魏时期,世族遭到刻意压抑,提倡唯才是举,但名节也逐渐式微。司马氏执政后又诛杀异己,世族在司马懿及陈群羽翼下又渐渐抬头。这使得西晋开国功臣有大半属于无德又无才的人物。当时较出名世族有琅琊王祥、荣阳郑冲、陈国何曾、临淮陈骞、颖川荀顗荀勋、河东卫瓘、河东裴秀、太原王浑、泰山羊祜、河内山涛、京兆杜预等。当时社会“奢持”和“贪污”不断。此时世族大多失去东汉世族的优良传统,反而汲汲求利。石崇为当时首富,在金谷建立别馆,他曾与外戚王恺斗富,当时晋武帝不加阻止反而帮助王恺。由于奢持和贪污密不可分,当时士大夫几乎都收贿聚财。而晋武帝虽屡屡提倡节俭,但未以身作则,徒托空言。曹魏时期的清谈,到晋代时许多士大夫纷纷效仿,最终形成一批置身功名利禄又求出世隐遁的士大夫。

由于诸臣在“平吴”与“立嗣”议题上发生争执,使得党派形成。羊祜与张华支持伐吴,认为必克;但司马氏宠臣贾充、荀勋及冯紞反对,所以拖延数年。等到平吴后,贾充惭恨失计,于是怨恨张华。在立嗣上诸臣争执更剧。当时太子为司马衷,昏庸无能。武帝之弟齐王司马攸较仁孝慧敏。大臣卫瓘、和峤主张废衷立攸,但遭荀顗、荀勋及冯紞极力反对。最终晋武帝仍然不能舍子立弟,并遣返齐王攸回其封国,齐王攸最后愤怨而死。西晋立国后,晋武帝分封诸王,于277年遣诸王就国,其中一些王都督诸州军事。如汝南王亮督豫州、楚王玮督扬州。统一之后,为了避免东汉末期诸州割据再度发生,裁撤州郡守兵。武帝分封诸王与去州郡兵是为了避免权臣专政及地方割据,但却使得地方宗室权力有逐渐凌驾中央的趋势。当时边境的胡族迁入中原,对晋帝国呈现半包围形势。这些胡族时时受汉官欺压或受汉人歧视,因此心生不满。270年河西鲜卑秃发树机能叛乱,匈奴刘猛也叛而出关,直至279年方平定。其后郭钦、江统等人相继以徙戎论,劝武帝用武力将内迁的外族强制徙迁回原住地,但武帝不用。使得当朝廷元气大伤后,周边胡族发生五胡乱华。

晋武帝天资平平,十分好色,于273年禁止全国婚姻,以便挑选宫女;灭吴之后又将孙皓后宫的五千名宫女纳入,使得当时后宫具有万人规模。他继承先帝基业而称帝,本非雄略之才,他未能解决政风奢持和贪污、党派乱起、宗室权力扩张与外族内迁问题,种下日后八王之乱与永嘉之祸的远因。

贾后干政与八王之乱

290年晋武帝去世,晋惠帝继位,外戚杨骏辅政。惠帝昏庸无能,史载他游于华林园闻虾蟆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私乎?”及天下慌乱,百姓饿死,他竟说:“何不食肉糜?”。皇后贾南风野心勃勃,趁机干政。当时杨骏擅权,与贾后对立,汝南王司马亮怕杨骏要害他,逃亡许昌。杨骏为了巩固自身势力,任命其亲信掌管禁军,此举使宗室诸王与某些大臣不满。291年贾后借由楚王司马玮除去杨骏及其势力,任命汝南王亮与卫瓘掌政。不久贾后利用楚王玮与汝南王亮不合去除汝南王亮及卫瓘,再以伪诏杀楚王玮,任命张华、裴頠及贾模等人掌政。至此贾后夺权成功。所幸张华等人同心协力,尽忠职守,政局得以稳固。294年匈奴郝散叛,不久平定。296年其弟刘度元以齐万年为首,联合西北马兰羌、卢水胡叛变,晋军大败,周处阵亡。299年齐万年之乱平定。江统建议将胡族迁离,但晋室无力。

由于太子司马遹非贾后亲生,贾后意图废除。300年太子被贾后诬蔑谋反,被废。赵王司马伦采孙秀计,挑拨贾后杀掉太子。而后赵王伦联合齐王司马冏以替太子报仇为由发兵去除贾后及其党羽,赵王伦专政。于301年,赵王伦自立为帝,改元建始,惠帝退位为太上皇。三月,齐王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三王联合常山王司马乂(后封长沙王)伐赵王伦。五月去除赵王伦及其党羽,惠帝复位,齐王冏专政。302年成都王颖及河间王颙派军讨伐齐王冏,长沙王乂于京城洛阳响应。最后齐王冏及其党羽被除,长沙王乂掌政,成都王颖于邺遥控。

303年成都王颖为了去除驻守京城的长沙王乂,联合河间王颙率军攻击洛阳,但被长沙王屡屡击败。304年初洛阳城缺粮,东海王司马越勾结禁军擒长沙王,开城投降。长沙王被河间王将领张方用火烤死,成都王颖迫惠帝立其为皇太弟,河间王颙为太宰,东海王越为尚书令。成都王胜利后,班师返邺,政治中心北移。而后东海王越集结各方兵力,挟惠帝讨伐成都王颖。最后失败,惠帝被俘,东海王逃至其封国东海(今山东郯城北),河间王将领张方占领洛阳。

但不久东海王的亲弟并州刺史东瀛公司马腾及幽州刺史王浚联合异族乌丸、羯朱等势力击败成都王。成都王挟惠帝逃至洛阳,投靠拥有关中及洛阳的河间王,最后成都王被废,河间王改立司马炽为皇太弟。305年东海王越在山东再次起兵,西向进攻关中。306年东海王越攻入长安。河间王颙和成都王颖败走,最后相继被杀。东海王越迎惠帝还洛阳,随后惠帝被毒死,豫章王司马炽继位,是为晋怀帝,由东海王司马越专政。八王之乱至此结束。

五胡乱华

。八王之乱期间,司马氏在地方上影响力顿减,地方势力不断膨胀,外族陆续叛变独立,李成与汉赵先后独立。氐族李雄在益州逐渐势大,最后于306年称帝,国号成,史称李成。304年王浚遣匈奴领袖刘渊回并州发兵支援,刘渊乘机宣布独立。308年刘渊称帝,国号汉,后称前赵。晋室在八王之乱后面临一场覆亡危机。

八王之乱后,刘渊遣子刘聪掠夺洛阳,大将石勒及王弥则掠夺关东各州。310年刘渊死,子刘和继立,不久刘聪杀和自立。311年石勒出兵襄阳,晋廷派遣大军讨伐,但因朝廷与主将司马越互相猜忌,晋军内乱,最后被石勒袭击,精锐尽亡。当时洛阳空虚,刘聪乘机攻陷并掳去晋怀帝,史称“永嘉之祸”。313年怀帝被杀,晋愍帝于长安继立,汉赵派刘曜持续攻打。316年晋愍帝投降,最后受辱被杀,至此西晋亡。而后,匈奴、氐、羯、鲜卑及羌等族,陆陆续续在北方建立了一系列国家,史称“五胡十六国”。

西晋亡后,在北方尚有三个忠于晋朝的地区,即并州北部刘琨、幽州段匹磾、凉州张寔。然而,并州刘琨先被石勒击溃,投靠幽州段匹磾。段匹磾则奉东晋密令杀刘琨,之后也被石勒击败。最后,凉州张寔去世后其弟张茂向刘曜称臣,至此东晋在华北的势力全部消灭。

蜀先被灭,后司马炎篡夺魏权建立的晋朝,曹魏灭忙,然后灭吴三国遂亡,晋朝统一.


你是否需要了解?

三国以后朝代顺序
三国以后的朝代顺序为:西晋、东晋、十六国、南朝、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隋朝、唐朝、五代、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南吴、南唐、前蜀、后蜀、南汉、南楚、吴越、闽国、荆南、北汉、北宋、南宋、辽朝、西夏、金朝、元朝、明朝、清朝。中国古代朝代称号的...

三国之后朝代顺序
三国之后朝代顺序如下:魏(三国时期)、晋(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北宋、南宋)、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三国后的历史朝代顺序
三国后的历史朝代顺序为:魏国(曹魏政权)—晋(西晋与东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北宋—南宋—元朝—明朝—清朝—北洋政权—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详细介绍如下: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国之后先是曹魏政权,后...

三国以后朝代顺序 三国以后朝代顺序介绍
1、三国下来是:魏国(曹魏政权)——晋(西晋与东晋 )——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十六国(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胡夏、成汉)——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2、隋朝——唐...

三国以后朝代顺序
三国以后朝代顺序:曹魏、蜀汉、孙吴、西晋、东晋、十六国(304年-439年)、南朝(420年-589年)、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隋朝、唐朝「前期」、武周、唐朝「中后期」、五代(907年-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891年-979年)、南吴、南唐、...

三国之后是什么朝代顺序
三国之后的朝代顺序依次为西晋、东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朝、明朝、清朝。晋朝:265年,司马炎取代曹魏建立西晋,280年灭孙吴,完成统一。但西晋统治短暂,因内乱和外族入侵,317年灭亡。同年,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南北朝:东晋之后,南方先后历经...

三国后是哪些朝代
三国之后是晋朝、南北朝、隋朝、唐朝、宋朝等朝代。具体来说:晋朝:三国时期结束后,中国历史首先进入了晋朝。晋朝又分为西晋和东晋两个时期,西晋是一个统一的王朝,而东晋则是在南方建立的偏安政权。南北朝:晋朝之后,中国进入了南北朝的分裂时期。这一时期,南方为南朝,北方为北朝,中国经历了许多...

历史朝代顺序表歌谣
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5. 网络版: 黄帝尧舜夏商周,秦汉三国晋南北。 隋唐五代宋辽夏,金元明清至民国。 夏商周秦与两汉,三国归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后十国,北宋南宋元明清。这些歌谣以简洁明了的方式概括了中国历史上主要的朝代顺序,便于记忆和学习。

三国后是哪个朝代统一,三国被谁统一,下一个朝代是什么
1.三国鼎立之后司马炎统一,史称晋朝。2.晋朝是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朝代之一,分为西晋和东晋两个时期。3.它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属于六朝之一。4.266年司马炎登基,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灭东吴完成统一,后经历八王之乱。5.晋愍帝迁都长安,316年灭西晋,建立了十六个国家,史称...

中国所有朝代顺序表是什么
秦朝:前221年至前207年。西楚:前206年至前202年。西汉:前202年至8年。新朝:8年至23年。玄汉:23年至25年。东汉:25年至220年。三国时期:220年至280年,包括曹魏、蜀汉、孙吴。西晋:266年至316年。东晋:317年至420年。十六国:304年至439年。南朝:420年至589年,包括刘宋、南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