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用了空城计?概括故事内容!

作者&投稿:长兴顺 2025-05-22

概括:司马懿率兵攻城,诸葛亮无兵迎敌,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

详细故事:在《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中,诸葛亮驻西城,得街亭失守之讯,又知司马懿乘胜来攻,所部精锐已俱被遣出,西城空虚;在危急中,定空城之计,令将城门大开,自坐城头,抚琴饮酒以待。

司马懿兵至城下,见状大疑,又素知诸葛谨慎,不进而退;及至探明回军,诸葛亮已调来赵云,惊退司马。

扩展资料:

这则汉语又讲了两个故事。

张守圭接替战死的王君焕,正在修筑城墙,敌兵又突然来袭。城里没有任何守御的设备,大家惊慌失措。守圭说:“敌众我寡,又处在城池刚刚破坏之后,光用石头和弓箭是不对退敌的,应该用计谋。”

他让将士们和他一道,坐在城上,饮酒奏乐,若无其事。敌人怀疑城中有备,只有退兵。齐祖铤也用近似的方法退兵,他的做法比张守圭又多一招:等贼兵以为人走城空,不设警备时,突然命士兵大声叫唤,更将贼兵搞得糊里糊涂,只得退兵。

虚虚实实,兵无常势,变化无穷。在敌乘我虚之时,当展开心理战。一定要充分掌握对方主帅的心理和性格特征,切切不可轻易出此险招。况且,此计多数情况下,只能当作缓兵之计,还得防止敌人卷土重来。所以还必须有实力与敌方对抗,要救危局,还是要凭真正实力。




你是否需要了解?

空城计退敌概括
空城计退敌概括: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空城计,取自《三国演义》,作者根据三国志裴松之注郭冲三事改编的一段故事,后被用于三十六计,意思是...

用一句话概括空城计的主要内容 用简单的话概括空城计
诸葛亮军中缺兵时,司马懿率兵直逼西城,诸葛亮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退兵而去。《空城计》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诸葛亮空城对阵司马懿。经过:生性多疑的司马懿以为有埋伏,便率兵后退。结果:司马懿知道后十分后悔。《空城计》诸葛亮屯兵于阳平,把部队都派去...

概括空城计 主要内容
诸葛亮妙施空城计 三国时, 蜀国丞相诸葛亮错用马谡, 失去街亭后, 只有2500 军士驻守在西城县.忽然, 哨兵飞马来报: ”司马懿引大军15 万, 往西城蜂拥而来! ”这时, 诸葛亮身边无一员大将, 只有一班文官.众官员听得这个消息, 个个大惊失色.诸葛亮登上城头, 果然尘土冲天, 魏军分路往西城县...

空城计的主要内容简略100字
《空城计》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司马懿带领十万兵马绕开蜀国大队,直奔诸葛亮的驻地阳平。当时阳平城里只有两千多老弱残兵,大多都是文官,大家都很惊慌,只有诸葛亮从容不迫。吩咐人打开城门,叫几个士兵扮作老百姓扫城门,自己坐在城头上把香点燃。弹琴。司马懿带军队看到这样的...

空城计的主要内容空城计的主要内容概括
策略:面对敌军的逼近,诸葛亮沉着镇定,采取了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的策略。结果:司马懿怀疑西城设有埋伏,因此引兵退去。待其得知西城是空城后,返回再战,但此时赵云已赶回解围,最终蜀国大胜司马懿。空城计是《三国演义》中根据三国志裴松之注“条亮五事”改编的一段故事,后被用于《...

空城计用几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中脍炙人口的空城计故事,源于作者罗贯中根据《三国志》裴松之注中的“郭冲三事”改编。这一情节后来被列入“三十六计”,寓意着用兵无常,真真假假难以捉摸。故事讲述了诸葛亮在街亭之战时,面对魏将司马懿的进攻,因兵力不足而采取空城计。他故意打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由此...

用一句话概括空城计的内容
诸葛亮军中缺兵时,司马懿引大军五十万。孔明打开城门,登城弹琴。司马懿见这情况,怕有埋伏,退兵而去。空城计,民间最有名的空城计故事取自《三国演义》,作者根据三国志裴松之注“郭冲三事”改编的一段故事。后被用于三十六计,意指虚虚实实,兵无常势。

空城计的主要内容空城计的主要内容概括
空城计的主要内容: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等得知西城是空城回去再战,赵云赶回解围,最终大胜司马懿。空城计的故事取自《三国演义》,作者根据三国...

诸葛亮的空城计故事200字
二 诸葛亮智用空城计故事概括 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 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

七年级 《空城计》故事情节
便来到中军,今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