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贴春联的习俗从宋代开始兴起?

作者&投稿:贡颖 2025-05-22

传说如下:

相传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山海经》里,有一个鬼域的世界,中间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

于是中国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良好心愿。

到了明代,由明太祖朱元璋从南京开始推广春节期间家家户户换上新春联迎新春的年俗。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扩展资料:

春联自诞生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作为一门高雅艺术,引发的趣事:

明代著名画家、戏剧家徐文长,于新年前夕去亲友家串门,路过知县官邸,见门前贴着一副春联:“瑞雪初霁,爱民若子;腊梅怒放,执法如山。”徐文长心里非常气愤,因为这个贪官依仗朝里有人为非作歹、贪赃枉法,是人尽皆知的。徐文长马上回家裁了两条红纸,在上面各写了四个字,于夜间贴在那副春联下面,使春联成为:“瑞雪初霁,爱民若子,金子女子;腊梅怒放,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大年初一早晨,人们见到县官门前的春联,个个拍手称快,争相传诵。

纪晓岚纪大学士有一次春节回家,乡里有一家三兄弟请他写春联,他写了一副:“惊天动地门户;数一数二人家。”横批是“先斩后奏”。这一来可不得了,有人以“犯上”之名告他欺君之罪。乾隆皇帝得知,立召纪晓岚回京查问,纪晓岚回道:“春联是我写的没错,这家老头是卖炮仗的,不是‘惊天动地门户’吗?老二是集市上管斗和秤的,成天一斗、两斗地叫,不是‘数一数二人家’吗?老三是卖烧鸡的,不是‘先斩后奏’吗?”一番话说得乾隆捧腹大笑,遂赦其无罪。

参考资料:人民网-年俗|春联:贴在门上的“锦鲤”




你是否需要了解?

贴春联是从什么朝代开始的
春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它源于古代的桃符。桃符最初是挂在大门两侧的桃木板子,上面绘有神像,用以镇鬼驱邪,祈求安泰。这种习俗在南北朝时期开始兴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桃符逐渐不再绘制神像,而是开始书写《神荼》《郁垒》这两个门神的名字,并附上吉庆的话语,这成为了春联的雏形。五代时期,后...

春节贴春联的由来!
春节贴春联,据说这一传统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春联,就是春节期间贴的对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是一种独特的中国文学形式,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春节贴春联是中华民族传统习俗,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

贴春联和门神的习俗由来30字
它是春节的重要标志,人们在家门口贴上春联和福字,意味着春节的正式开始。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逐渐演变为春联,传达了中国劳动人民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这一习俗起源于宋代,盛行于明代。门神是春节期间贴于门上的画类,代表着民间信仰的守卫门户的神灵。

春节为什么要贴春联,贴春联的习俗起源于何时?
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 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有一年除夕,他传旨:“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初一日太祖微服出巡,看见交相辉映的春联感到十分高兴。当他行至一户人家,见门上没有春联,便问何故。原来主人是个阉猪的...

贴春联的习俗由来是什么
春联的书写内容广泛,包括吉祥的词语、美好的祝愿和寓意深远的诗句。这些文字不仅装饰了家庭,更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和祝福。在春节这个特殊的时刻,家家户户贴上春联,共同迎接新春的到来,也寓意着辞旧迎新、幸福安康。从宋代开始,贴春联的习俗逐渐盛行起来。在宋代,文人墨客们开始在桃木板上...

春联是我国过年必不可少的东西,那春联是由何而来的呢?
从宋代开始就有了这个习俗,明代的时候被大家大肆宣扬起来了,开始的时候是有点艺术性,后来用红纸写也有驱邪的作用。在古代开始就有了春联,现在我们不断的改良和装饰成了今天的春联,实际上在古代的书写上是把"年"用了禾部,来表示一年的收成可以很好。因为稻谷都是一年只能成熟一次,所以把年当做岁...

贴春联和门神习俗由来20字
贴门神是因为唐太宗半夜睡不着,尉迟恭和秦琼自荐当守门的,保护他的安全,然后他俩就成了门神。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

过年贴春联的习俗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春节贴春联的习俗起源于宋代,并在明代变得盛行。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十分喜爱对联,不仅亲自书写,还鼓励他人创作。某年除夕,他下令要求公卿士家必须在门上贴上一副春联。初一日,太祖微服出巡,看到家家户户门上的春联感到非常高兴。当他来到一户人家,发现门上没有春联,询问后得知主人是阉猪的,找...

贴春联和门神的习俗由来
到了宋代,人们开始在桃木板上书写对联,既保留了桃木的镇邪意义,又表达了美好愿望,还美化了门户。人们在象征喜庆的红纸上书写对联,春节时贴在门窗两侧,以示对未来一年的美好祝愿。2、门神的习俗:为了祈求家庭幸福安康,许多地方的人们仍保持着贴门神的传统。据说,大门上贴有门神,能令一切妖魔鬼怪...

最早贴春联是什么时候
那时,人们用两块桃木板刻上神人名字或画像,挂在门边以驱邪避害。随着时间的推移,桃符逐渐演变成了现今的春联。在五代十国时期,春联开始以纸质形式出现,并逐渐取代了原先的桃木板。贴春联这一习俗在宋代开始普及,并在明代成为春节的固定装饰,寓意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愿望。春联的贴法也有讲究,通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