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数学家______攻克了世界著名难题“歌德巴赫猜想”中的(1+2),创造了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
陈景润
陈景润
姓名:陈景润
国家或者地区:中国
学科:数学家
发明创造: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
陈景润(1933.5~1996.3)是中国现代数学家。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由于他对里问题的一个结果作了改进,受到华罗庚的重视,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先任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再越级提升为研究员,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陈景润是世界著名解析数论学家之一,他在50年代即对高斯圆内格点问题、球内格点问题、塔里问题与华林问题的以往结果,作出了重要改进。60年代后,他又对筛法及其有关重要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
1966年屈居于六平方米小屋的陈景润,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耗去了几麻袋的草稿纸,居然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创造了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 1)只是一步之遥的辉煌。他证明了“每个大偶数都是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使他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居世界领先地位。这一结果国际上誉为“陈氏定理”,受到广泛征引。这项工作还使他与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数论问题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世界级的数学大师、美国学者阿 ·威尔(A�Weil)曾这样称赞他:“陈景润的每一项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马拉雅山山巅上行走。
陈景润于1978年和1982年两次收到国际数学家大会请他作45分钟报告的邀请。这是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他所取得的成绩,他所赢得的殊荣,为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树起了一面不凋的旗帜,辉映三山五岳,召唤着亿万的青少年奋发向前。
陈景润共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陈景润:世界第一位攻克
"哥德巴赫猜想"的中国数学家
1742年6月7日,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提出一个未经证明的数学猜想"任何一个偶数均可表示两个素数之和"简称:" l+1"。这一猜想称之为"哥德巴赫猜想"。中国人运用新的方法,打开了"哥德巴赫猜想"的奥秘之门,摘取了此项桂冠,为世人所瞩目。这个人就是世界上攻克"哥德巴赫猜想"的第一个人--陈景润。
陈景润,1933年生,福建省闽侯人。家境贫寒,学习刻苦,高中没毕业就以同等学历考入厦门大学。他在中、小学读书时,就对数学情有独钟。一有时间就演算习题,在学校里成了个"小数学迷"。他不善言辞,为人真诚和善,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把毕生经历都献给了数学事业。陈景润在福州英华中学读书时,有幸聆听了清华大学调来一名很有学问的数学教师讲课。他给同学们讲了世界上一道数学难题:"大约在200年前,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数学家提出了'任何一个偶数均可表示两个素数之和'简称1+l。他一生没有证明出来,便给俄国彼得堡的数学家欧拉写信,请他帮助证明这道难题。欧拉接到信后,就着手计算。他费尽了脑筋,直到离开人世,也没有证明出来。之后,哥德巴赫带着一生的遗憾也离开了人世,却留下了这道数学难题。200多年来,这个哥德巴赫猜想之迷吸引了众多的数学家,但始终没有结果,成为世界数学界一大悬案"。老师讲到这里还打个形象的比喻,自然科学皇后是数学,"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后王冠上的明珠!这引人入胜的故事给陈景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哥德巴赫猜想"象磁石一般吸引着陈景润。从此,陈景润开始了摘取皇冠上宝石的艰辛历程。
1953年,陈景润毕业于厦门大
好像这个问题全世界仅只有陈景润最了解。
1742年,德国一位数学老师歌德巴赫曾向当时的大数学家欧拉提出如下问题: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均可表为两个奇素数之和。但欧拉未能给出解答,这就是著名的歌德巴赫猜想。数学王子高斯曾说过:“数论是数学的皇冠,而歌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它事实上也是解析数论这一重要数论分支的一个中心课题。我国数学家在此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1938年,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证明了:几乎所有大于6的偶数均可表示成两个奇素数之和。也就是说歌德巴赫猜想几乎对所有的偶数成立。随后,我国数学家王元、潘承洞、陈景润又在弱型歌德巴赫问题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尤其是陈景润在1966年利用了筛法解决了歌德巴赫猜想“1+2”的问题。即:存在一个正常数,使得每个大于此常数的偶数均可表示为一个素数和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这一结果是到目前为止,对歌德巴赫猜想研究的最好结果。国际上一般称之为“陈氏定理”。此结果一经发表,立即引起世界数学家的重视和兴趣。当时英国数学家哈伯斯坦姆与德国数学家李希特正合著一本《筛法》的数论专著。原有十章,付印后见到了陈景润的“1+2”的结果,特增印了第十一章。章名为“陈氏定理”。虽然这一结果离歌德巴赫猜想(即“1+1”)仅一步之遥,但要完全攻克它,仍然存在十分巨大的困难。有的数学家甚至认为若未发展出新的数学工具,要解决歌德巴赫猜想几乎不可能。
当年徐迟的一篇报告文学,中国人知道了陈景润和歌德巴赫猜想。
那么,什么是歌德巴赫猜想呢?
哥德巴赫是德国一位中学教师,也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生于1690年,1725年当选为俄国彼得堡科学院院士。1742年,哥德巴赫在教学中发现,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只能被和它本身整除的数)之和。如6=3+3,12=5+7等等。公元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写信给当时的大数学家欧拉,提出了以下的猜想:
(a)任何一个>=6之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奇质数之和。
(b) 任何一个>=9之奇数,都可以表示成三个奇质数之和。
这就是着名的哥德巴赫猜想。
目前最佳的结果是中国数学家陈景润于1966年证明的,称为陈氏定理:“任何充分大的偶数都是一个质数与一个自然数之和,而后者仅仅是两个质数的乘积。”通常都简称这个结果为大偶数可表示为 “1 + 2”的形式。
我国现代数学家有很多,如华罗庚和王元.
故答案为:陈景润,华罗庚和王元.
你是否需要了解?
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哥德巴赫猜想这一数学题上获得了哪些成功?
[哥德巴赫猜想]被喻为“数学王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猜想:1.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素数之和;2.每个不小于9的奇数都可以表示为三个奇素数之和。在1966年,陈景润攻克了“1+2”,也就是:“任何一个足够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数之和,而这两个数中的...
数学名人陈景润故意
陈景润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数学家,世界著名解析数论学家。1966年,他在一个6平方米的小屋内耗去了几麻袋的草稿纸,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命题“1+2”,这一结果被国际上誉为“陈氏定理”。从此,陈景润的名字享誉世界。1933年,陈景润出生在福建省福州市。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从此开始了...
小学四年级数学手抄报的内容
他1777年出生于一个工匠家庭,1855年去世。高斯的成就遍及数学的各个领域,在数论、非欧几何、微分几何、超几何级数、复变函数论以及椭圆函数论等方面均有开创性贡献。他十分注重数学的应用,并偏重于用数学方法进行天文学、大地测量学和磁学的研究。华罗庚,中国现代数学家,1910年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
陈景润是个什么样的人?
以后,由昆也十分关心这位中国数学家,斗转星移,彼此产生了爱情,他们在组织的帮助下结婚了。从此这位被称为“痴人”和“怪人”的数字家陈景润有了一个温暖的家了。 【名人轶事】 陈景润不爱玩公园,不爱逛马路,就爱学习。学习起来,常常忘记了吃饭睡觉。 ... 陈景润是一位什么人 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1996年3...
我国26岁数学家攻克世界难题,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详细信息近日,26岁温籍数学家陈杲完成的论文《J方程和超临界厄米特-杨振宁-米尔斯方程的变形》,攻克了一道复微分几何领域的世界难题,引发国际数学界的关注。陈杲,温州瑞安人,1994年出生,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几何与物理研究中心特任教授。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官方微博公告,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几何与物理...
是谁在对世界著名的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陈景润是我国现代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在解析数论方面成果显著,在对世界著名的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突破。陈景润1935年出生在福建省福州市闽侯镇的一个邮电职员家庭。家中子女多,经济条件不好。小时候的陈景润长得十分弱小,性格十分内向,显得很不合群,因此遭到小伙伴们的...
'华罗庚'的资料
陈景润对数学论有浓厚的兴趣,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系统地阅读了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有关数学的专著。陈景润为了能直接阅读外国资料,掌握最新信息,在继续学习英语的同时,又攻读了俄语、德语、法语、日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学习这些个国家语言对一个数学家来说已是一个惊人突破,但对陈景润来说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
小学一年级 数学 1+1为什么等于2 请详细解答,谢谢! (6 11:52:0)_百 ...
1966年5月,他象一颗璀璨的明星升上了数学的天空,宣布他已经证明了(1+2)。 1973年,关于(1+2)的简化证明发表了,他的论文轰动了全世界数学界。“(1+2)”即“大偶数都能表示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积之和”,被国际公认为“陈景润定理”。 陈景润(1933.5~1996.3)是中国现代数学家。1933年5月22...
哥德巴赫猜想里的1+2是什么意思
\\"1+2\\"是指一个大於2的偶数等於一个质数加上一个质数的平方,这是我国数学家陈景润证明的!歌德巴赫猜想现在还没有人能证明,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吧!1966
数学家的小故事简短
华罗庚(1910年—1985年),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是当代自学成长的科学巨匠和誉满中外的著名数学家。 华罗庚一生致力于数学研究和发展,为中国数学发展作出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中国数学之神”,“人民数学家”。 华罗庚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