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本汉研究领域及成果

作者&投稿:禹枯 2025-05-13

世界语言学巨擘高本汉认为,尽管汉学领域广泛,但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历史学、考古学、美术和宗教等领域,因为语言学相对枯燥,缺乏吸引人的元素。他本人对中国古代语言文字学情有独钟,因为汉学在语言学需求上尤为突出。因此,他视古代语言文字研究为汉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


高本汉有条不紊地规划他的汉学研究,1917年,他在《瑞典人文学杂志》上发表宣言,明确了汉语语言学家的未来研究方向。1920年,他发表了《原始汉语是屈折语》一文,揭示了上古汉语代词的格屈折变化,这是他法文论文中的一篇,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20世纪20年代后,高本汉转向英文写作,深入探讨汉语的屈折和派生问题,如《汉语词族》和《汉语语音系列中的同源词》等。他的《中日汉字分析字典》对一代汉学家产生了深远影响,直到1940年被《古汉语字典》取代。他的中古音构拟工作如《中国音韵学研究》和方言字汇,为学术界提供了宝贵资料。


高本汉对古籍考证和辨伪有着浓厚的兴趣,如《论左传的真伪和性质》等,他的方法基于语言学知识,推动了中国音韵研究和古籍辨伪的科学化。他的著作还包括《北京话语音读本》、《汉语语音与汉语言字》等入门书籍,以及《中国》、《日本》等历史和宗教著作。


晚年,高本汉专注于古代经典研究,如《诗经》和《书经》的详尽注释,以及《左传》注释汇编。他还区分了古代文献的系统化和非系统化类型,侧重于原始材料的研究,如《古代中国的传说和迷信》和《周代中国的祭礼》。此外,他编撰了关于词汇和语法的多部作品,对汉语语法的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在斯德哥尔摩时期,高本汉撰写了多部通俗易懂的书籍,如《汉语》和《中国话与中国文字》,以及汉语入门和课程教材。他对青铜器的研究也十分深入,撰写了大量关于青铜器铭文、年代和产地的论文,以及《皮茨堡收藏的中国青铜器目录》。


扩展资料

高本汉(Klas Bernhard Johannes Karlgren, 瑞典, 1889—1978 ),歌德堡大学教授、校长,远东考古博物馆馆长。高本汉是瑞典最有影响的汉学家,瑞典汉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的建立,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中国历代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欧洲比较语言学的方法,探讨古今汉语语音和汉字的演变,创见颇多。




你是否需要了解?

高本汉的代表作
《中国音韵学研究》(Etudes sur la phonologiechinoise)是高本汉构拟中古音的代表作,陆续发表于1915—1926间,该书影响极大,标志着中国现代音韵学史的开端。《中国音韵学研究》一书除“原序”、“绪论”和附说“所调查方言地图”外,共分四卷:第一卷古代汉语;第二卷现代方言的描写语音学;第...

汉学三大地域特征
研究内容广泛,涵盖了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谷川道雄的《隋唐帝国形成史论》、川合康三的《终南山的变容 : 中唐文学论集》、小野和子的《明季党社考》、铃木虎雄的《中国诗论史》、东条一堂的《诗経标识》及伊藤仁斋的《论语古义》等著作,都是东亚汉学研究的杰出成果。

高本汉教授学生
战后,这些学生在斯德哥尔摩接受了两年的系统训练后,被高本汉教授派往中国继续深造,收集研究资料。埃格罗兹、何亨利和马悦然凭借他们的学术成就,分别在哥本哈根、奥斯陆和斯德哥尔摩成为汉学的领军人物,他们的决策对各自国家的汉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比伦斯泰因随后成为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史领域的权威,安德森在...

董同龢学术成果
董同龢先生是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其学术成果丰富,涵盖了多个领域。其中,专著《上古音韵表稿》对上古音韵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为后世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中国语音史》则全面梳理了中国语音的历史发展,是该领域的重要著作之一。《湖北方言调查报告》和赵元任先生合撰的《汉语音韵学》译著《高本汉诗经注释...

独具一格的兰州方言文化
进入现代,兰州方言的研究迎来了新的篇章。瑞典学者高本汉首次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调查兰州方言音系,其成果为后来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随后,兰州大学中文系语言研究小组于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完成了第一部兰州方言调查报告,全面描绘了该方言的语音系统、语法特点及词汇面貌。自上世纪80年代起,兰州...

中国语言学历史上重要的地位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语言学家们的工作尤为突出。他们不仅继承了汉语音韵学的悠久传统,还通过科学的方法,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和方法,为汉语语音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成果不仅丰富了汉语语言学的研究内容,也为其他语言学领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

朱芳圃成就
朱芳圃在1933年出版了《甲骨学文字编》,1935年又印行了《甲骨学商史编》,这两部著作反映了甲骨学殷商史学科早期的发展情况和研究成果,开创了当时甲骨文工具书的新类型。这些工具书与郭沫若、罗振玉、商承祚齐名,成为学术界的宝贵财富。在学术研究方面,朱芳圃早年翻译了《日本人论瑞典高本汉中国音韵...

李开​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在学术领域,李开的研究专长涵盖了中国语言学史、古音学史等多个方向。他对中国古代语言学说及其发展史、汉末古音学萌芽至当代古音构拟等议题有深入研究。同时,他还关注中国古代语言学思想和语言哲学问题,以及古代语言解释学的探索。他的研究成果丰富,其中包括著作如《现代词典学教程》(1990年南京大学...

马悦然学术成果
在论文方面,马悦然的研究涵盖了语言学、文学批评等多个领域,如《论〈左传〉中“其”字的不同功用和意义》、《〈西游记〉中疑问句结构的责任形式》等,展示了他在理论研究上的深厚功底。他对于中国现代派诗歌的诞生和四川方言造句结构的限制形式的研究,更是对汉学界的重要贡献。马悦然的学术成果不仅丰富...

朱芳圃成就
参与殷墟发掘:朱芳圃参与了河南安阳殷墟的多次发掘和甲骨文的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翻译与研究成果:他早年翻译了《日本人论瑞典高本汉中国音韵学》一书,并在多个学术领域发表了大量研究成果,如《殷契卜叹考》等。教育与人才培养:开设课程:在河南大学历史系工作期间,朱芳圃开设了《文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