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计谋十个,并分别用50字做简介

作者&投稿:鄞云 2025-05-22
三国演义第10计笑里藏刀主要内容是啥50字

笑里藏刀总意思;说的是一套,做的是一套。背后暗算别人,想尽一切办法陷害别人。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扩展资料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
创作背景
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
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子思考,并希望结束动荡造成的悲惨局面。由此就东汉末年的历史创作了《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国演义

  【过程】就不算简介字数了!
  No.10.孔明智取三城。
  过程:孔明攻曹途中,围住了南安城,进攻不下。而安定和天水二城,与南安城三足鼎立,互为依靠。孔明一面对南安围而不打,一面派出两名“特工”,化装成南安的守将,分别前往安定,天水二城,诈称是南安派来求救的使者,试图骗取二城出兵相救。安定守将崔谅中计,出城不久就被孔明活捉并投降,他还自告奋勇愿意前往南安劝说太守杨陵投降。谁知道崔谅到了南安后,反而和杨陵定下了“将计就计”的策略,准备诈降孔明,骗其入城而后生擒。后面的情节就不难猜到了,孔明道高一尺,识破了他们的诈降,来了个顺水推舟,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南安。天水的情节还要精彩些,因为孔明的计策被一个人识破,这个人后来被孔明设计活捉,并归顺了蜀国。孔明死后,他成了孔明的接班人。这个人就是“胆大如斗”的姜维。
  评论:在战术意义上颇有代表性的一个。不仅有借力打力,以智取胜之妙,而且整个过程颇为曲折,情节引人入胜。

  No.9.曹操抹书间韩遂。
  过程: 对阵双方一方是曹操,另一方是马超和韩遂。马超武艺超群,几次杀得曹军丢盔弃甲,狼狈不堪。曹操于是使出一计:他给韩遂写了封信,将信中的一些“紧要处”用笔涂掉。韩遂看信时被马超看见,信中的那些涂抹引起了马超的怀疑,他认为韩遂与曹操之间有秘密交易。后来曹操又使用其他小手段加深了马超的疑心,终于造成马超和韩遂反目成仇,并大打出手,曹操坐收了渔翁之利。
  评论:一封书信,胜过千军万马。曹操早用此计,也不至于被杀得“割须弃袍”了。

  No.8.计杀魏延。
  过程: 孔明料到自己死后魏延必反,而“无大将”的蜀国已经没有人是魏延的对手,于是对马岱授予密计。孔明死后,魏延果然造反,并且拉马岱入伙。马岱假意迎合,骗取了魏延的信任后,等到了一个机会将魏延斩落。
  评论: 在敌人的阵营里安插自己人,是最有效的制敌手段,尤其是在敌人的实力比自己强大的时候。

  No.7.孙权遗书退阿瞒。
  过城: 曹操起兵进攻东吴,双方对峙于长江两岸,互有胜负,僵持不下。此时时令已近开春,江水上涨,曹军的大营不少已经进了水,兵卒叫苦连天。曹操已经有些退兵的想法,但是正处对峙之中,一时骑虎难下。这时,孙权给曹操送来了一封信,信中以不卑不亢的语气,先是指责了一番曹操“妄动干戈,残虐生灵”,然后“明白地”暗示曹操:现在江水已涨,我没有趁此机会出兵攻打你,已经对你够意思了。如果你还不退兵,小心这里成为你的另一个赤壁!曹操读完大笑,即刻退了兵。
  评论:孙权摸准了曹操的心思,及时地送去了一封信,既不失尊严,又不费一兵一卒退掉了曹兵,里子和面子都得到保全,善之善者也。

  No.6.赤壁之战中的连环计。
  过程: 赤壁之战是整部“三国”中的精华所在,整个过程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庞统假献殷勤,向曹操献上连环计,将曹军战船用铁锁连在一起,这样一来,不习水性的北方士兵可以在船上奔跑如飞。最后,绑在一起的战船被火烧了个一干二净,一条也没剩下。
  评论: 在赤壁之战中导致曹军大败的计策,一个是下面要说的“反间计”,另一个就是这个连环计,它们是孙刘联军能够以火攻赢得水战的关键所在。

  No.5.赤壁之战中的反间计---蒋干盗书。
  过程: 太著名了,我就不说了罢。
  评论: 不仅如此,整个实施过程需要除蒋干以外的所有在场人员默契配合,任何一个人稍有疏忽,就会露出破绽,前功尽弃。其演出的复杂程度,就足以使它入选十大。

  No.4.安居平五路。
  过程: 曹操联合了四路人马,共同进攻蜀国。孔明只是派出了几股疑兵,写了几封书信,并未与敌军真正交手,就退去了五路大军。
  评论: 充分了解敌人,才能出奇致胜。

  No.3.草船借箭。
  过程: 我就省了吧。
  评论: 这是整个“三国”里最有想象力的一个计策。孔明只用了区区二十只小船,几十个兵士,一个晚上的时间,就轻松搞来了十万多支箭,怎一个“绝”字了得!

  No.2.空城计
  过程:一样的,情节就省了吧。
  评论: 这是“三国”里唯一的一次,孔明亲自上阵实施自己的计策。计策参与者除了他身边的两个琴童,就是城门口扫地的几个老军,花费之少直逼“穷人过年”,但是效果惊人,楞是逼退了“死蚂蚁”的数十万大军,投入产出产比例之高令人拍案。

  No.1.郭嘉遗计定辽东
  过程:曹操兵屯易州,锋芒直逼辽东。被曹操打败的袁熙,袁尚投靠了辽东太守公孙康。曹营众将纷纷劝曹操下令出兵,一举攻下辽东,可曹操就是按兵不动,每天思念着刚刚死去的郭嘉。没想到数日之后,公孙康带着二袁的首级前来投降,辽东归曹操所有。原来一切都在郭嘉的意料之中,他临死之前在给曹操的信里说:公孙康一直害怕会被二袁吞并,二袁前去投靠,他必有疑心。如果此时出兵进攻,公孙康会暂时抛弃对二袁的不信任,联合二袁共同抗击;而如果此时不进攻,没多久他们“必自相图”。
  评论:此计的妙处就在于“不动”,表面上“无为”,实际上“无不为”,不作任何部署,轻松赢得了辽东,这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好体现。仅此一点,就足以使此计排名第一。

美人计:吕布 貂蝉 董卓 王允


你是否需要了解?

三国中的计谋都有哪些?
1、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是三国赤壁之战里的著名桥段,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

三国演义中的计谋 50字简介
过程: 曹操联合了四路人马,共同进攻蜀国。孔明只是派出了几股疑兵,写了几封书信,并未与敌军真正交手,就退去了五路大军。评论: 充分了解敌人,才能出奇致胜。No.3.草船借箭。过程: 我就省了吧。评论: 这是整个“三国”里最有想象力的一个计策。孔明只用了区区二十只小船,几十个兵士,一...

三国演义计谋故事有什么计谋故事说了听听
三国演义计谋故事有什么计谋故事说了听听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生活中有哪些成瘾食物?硅谷中的奇迹 2017-03-28 · TA获得超过12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5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勤王图霸计,即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计属于典型的政治计谋.提出...

三国演义中所用的计谋有哪些
三十.各个击破——孔明安居平五路三一.先发制人——司马懿出兵破孟达三二.空城计——孔明智设空城计三三.诱敌深入——木门道张郃中计三四.忍辱负重——...董卓听从李儒的计谋,率领西凉大军迅速进入京城,在李儒、吕布的帮助下,先铲除了丁原等异己,接着废少帝立献帝,从而把持了朝政大权。 10、顺手牵羊计,属于...

三国演义中有哪些经典的计谋
02、空城计把空城计用的炉火纯青的一个人应该就是诸葛亮了,在《三国演义》当中,诸葛亮北伐失败之后,司马懿也是率领大军前来围剿,面对着司马懿的几十万大军,诸葛亮也是从容不迫,直接一出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当然在正经的历史当中,空城计实际上是赵云的杰作,和诸葛亮并没有太大的关系。03、苦肉...

三国演义中的计谋有哪些?
三十.各个击破——孔明安居平五路三一.先发制人——司马懿出兵破孟达三二.空城计——孔明智设空城...7、翁中捉鳖计,此计属于政治计谋。赤壁之战后,曹操一直在寻找机会消灭孙刘,只是怕马腾偷袭许都。于是...三十六计《三国演义》都有涉及到,还有荀彧的二虎竞食、驱狼吞虎等等,个人建议还是去读一下原著。

三国演义1到60回里有哪些计谋
三十.各个击破——孔明安居平五路 三一.先发制人——司马懿出兵破孟达 三二.空城计——孔明智设空城计 三三.诱敌深入——木门道张郃中计 三四.忍辱负重——司马懿忍辱取胜 三五.缓兵之计——司马懿缓战破辽东 三六.假痴不癫——司马懿诈病赚曹爽 参考资料:http:\/\/tieba.baidu.com\/f?kz=121375...

三国演义中一共有多少种计谋,各叫什么名字,只要列出计谋的名字就可以了...
攻战计 打草惊蛇 借尸还魂 调虎离山 欲擒故纵 抛砖引玉 擒贼擒王 混战计 釜底抽薪 混水摸鱼 金蝉脱壳 关门捉贼 远交近攻 假道伐虢 并战计 偷梁换柱 指桑骂槐 假痴不颠 上屋抽梯 树上开花 反客为主 败战计 美人计 空城计 反间计 苦肉计 连环计 走为上计三国所用的计策均出于三十...

三国演义中的计谋有哪些
2、空城计 三国时期,魏蜀之战,魏平西都督司马懿夺取了要塞街亭。诸葛亮因马谡大意失街亭正自责用人不当。此时司马懿大军逼近西城,不巧诸葛亮已将兵马调遣在外,一时难以回来,城中只有一些老弱兵丁。危机之中,诸葛亮自坐城头饮酒抚琴,一副悠闲自在的样子。司马懿兵临城下,见城门大开,几个老兵...

请问在《三国演义》中一共用了多少计谋?
第10计 笑里藏刀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第11计 李代桃僵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第12计 顺手牵羊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第三套〖攻战计〗第13计 打草惊蛇 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第14计 借尸还魂 有用者,不可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