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简介 曹操介绍资料

作者&投稿:宰父哗 2025-05-15
曹操简介 (100字)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
曹操军事上精通兵法,重贤爱才,为此不惜一切代价将看中的潜能分子收于麾下;生活上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扩展资料:
曹操生平大事介绍:
1、挟天子令诸侯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曹操做东郡太守不久,皇室刘邈在献帝面前称赞曹操忠诚,曹操为此十分感激。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治中从事毛玠向他建议“奉天子以令不臣”,他觉得是说到了点子上。
献帝东迁后,曹操觉得机会来了,当时宫中食用困乏,曹操便经常向献帝进献食品和器物。献帝还在洛阳时,曹操就曾向他进献过缝帐2顶,丝线10斤,山阳郡所产的甜梨2箱,稗枣2箱。
献帝都许后,曹操更是经常进献,其中有桓帝时赐给他祖父曹腾的家藏器物,也有属下陆续搜寻到的一些宫中流失的器物。
迎接汉献帝来许昌,是曹操的另一个杰作。他最初提起此议时,只有荀彧赞同,并极力说明迎献帝的迫切性和对今后斗争的有利性,说这是一件“大顺”、“大略”、“大德”的事。
但最初的迎接由于董承等人的阻拦并未如愿。后来董承为抵抗韩暹的势力暗召曹操到洛阳。部下董昭又提醒他只有把献帝迎到他的地盘许昌,方可成就大业,万事无虞。
这样,曹操借口京都无粮,要送献帝到鲁阳就食,把献帝安全转抵许昌。建安元年(196),汉献帝迁都于许昌。
曹操对献帝的物质保障和适度尊重,果然得到了他所期待的巨大回报。献帝授给曹操节钺,录尚书事,任司隶校尉,迁都许昌后,又任命他为大将军,实际获取了高出于所有文臣武将的地位。
汉献帝刘协在许都虽然衣食无忧,却也无所事事。特别是虽然是贵为天子,曹操也还算尊重自己,但他却时时感觉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来自于曹操不断地诛除公卿大臣,不断地集军政大权于一身。
此后,他还加紧步伐剪除异己,提高自己的权势。他首先向最有影响力的三公发难,罢免太尉杨彪、司空张喜;其次诛杀议郎赵彦;再次是发兵征讨杨奉,解除近兵之忧。
最后是一方面以天子名义谴责袁绍,打击其气焰,另一方面将大将军让予袁绍,稳定大敌。
2、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略决战 。东汉献帝建安5年(公元200年),袁绍拥兵20万南下,进攻许昌,想一举消灭曹操。不久,袁绍便带兵渡过黄河,直逼官渡,跟曹操主力(曹操当时兵力只有4万)决战。
当时的袁绍不管是在兵力、粮草、占有地盘等方面,都大大优于曹操。但袁绍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又对谋士猜忌多疑,屡误战机。曹操则雄才大略、多谋善断,取得主动。
曹操采纳许攸(原袁绍谋士,后遭袁绍猜忌改投曹操帐下)建议,出奇兵偷袭乌巢,放火焚烧袁绍的粮草,致使袁绍军心动摇,纷纷溃散。
曹操则全线出击,歼灭袁绍的主力。最后,袁绍只带了800名残兵败将渡过黄河,逃回河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曹操

曹操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谯(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军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方。到了东汉献帝时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从此奠定中国历史上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子曹丕取代汉献帝建魏国,追尊为武帝。 享年六十六岁,
  曹操历来是一个很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他在一般人的眼里,是一个坏人、奸人的形象,其实,用真正的历史评价,曹操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一、政治家:曹操年轻时即已文武双全.「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三国志对他的评价,可算是魏蜀吴三国君主之中最高者,他对东汉末年中国北方的统一,经济生产的恢复和社会秩序的稳定有着重大贡献。在内政方面,曹操创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减轻了东汉末年战时的粮食问题。
  二、军事家:曹操唯才是用。关羽被他抓住时,他很希望关羽降服于他,因为他知道关羽是一个又忠心又骁勇善战的人,但关羽始终都不答应,还恶语相加。最后,宁愿放关羽回去,也舍不得杀了他。可见他是一个很惜才的人。但他同时也是一个性格多疑的人,有一次,他想除掉董卓,却被他发现,董卓就派人追杀曹操,正是危急时刻,他父亲的好朋友吕伯奢救下了他,为了给他压惊,吕伯奢就磨刀杀猪招待他,可没想到曹操却认为是要暗杀他,就先下手,把吕伯奢一家全部杀掉,曹操问为什么要杀他,朋友说是杀猪,曹操虽然明白了事情的真相,还是把他杀了,还说了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可见曹操的狠毒、残忍。还有一次,有个士兵晚上给他盖被子,他却装成是做梦把士兵给杀了,过后又士兵举行盛大的葬礼。他这样的做法很感动士兵们的心,而他厚葬士兵的目的也在于此。他还是一个很有办法的人,“望梅止渴”这个成语相信大家都知道,
  三、文学家:曹操诗的内容大致有三种:
  1、反映汉末动乱的,
  2、现实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的进取精神、
  3、以及抒发忧思难忘的消极情绪。
  他的《龟虽寿》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言己虽至晚年仍不弃雄心壮志。

曹操(公元155年-220年,65岁),字孟德,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及诗人。一名吉利,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宦官家庭。家中长子,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东汉末年宦官集团十常侍中的一员,汉相国曹参的后人。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因家庭的关系曹操自幼便有机会接触官宦子弟。日后的劲敌袁绍亦是曹操年少时朋友。曹嵩的出身,当时就搞不清楚,所以陈寿称他:“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但也有人认为他是夏侯氏之子。曾先后任司隶校尉、大司农、太尉等官。
曹操身长七尺,细眼长须。自幼放任荡不羁,但很有才华,又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当年,汝南有个善于评论人物的名士,名叫许劭,评论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155.2.24-220.1.15)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在政治方面,曹操消灭了北方的众多割据势力,恢复了中国北方的统一,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

文化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曹操



曹操(字孟德)是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还是杰出的文学家,建安文学局面的开拓者。在中国历史上,集上述三个杰出家于一身者,恐怕只有曹操了。
操在中国历史上是为人熟知的人物之一,人们对他的看法纷纭错杂,毁誉不一。毁者把他说成白脸的奸臣、专门玩弄权术、“宁我负人,勿人负我”的极端利己者;誉者则目之为命世英雄、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裴松之评价曹操:“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三国志(注)》 ;许子将: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魏书》;唐太宗说曹操:“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鲁迅说:“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等等。
我认为,鲁迅先生说得比较的中肯——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


你是否需要了解?

曹操简介资料
1、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和诗人,三国时代曹魏奠基者和主要缔造者。2、曹操在世时官至丞相,爵至魏王,谥号武王。其子曹丕篡位称帝后,追尊其为武皇帝,庙号太祖。3、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

曹操简介曹操
平二年,曹操被维萍萍四年秋天,曹操的父亲曹嵩来到曹操的住处,被陶谦的军队杀死。曹操随后入侵徐州,向东南扩张势力。陶谦撤退到郯城县。很快曹操的口粮就要用完了,他要退兵了。次年夏,曹操又征徐州,略去东海。曹操远征徐州期间,杀敌甚多,一路上“鸡犬无闻,街市无行人”。东守军陈宫对曹操不满,于是与太守张淼、...

曹操生平简介
1、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豫州刺史部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时期魏国奠基人,太尉曹嵩之子。2、举孝廉出身,选为郎官,历任洛阳北部尉、顿丘令、议郎,拜骑都尉,镇压黄巾起义,迁济南相,政教大行,一郡...

曹操简介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曹孟德生平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东汉末年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孟德是其字,曹姓,字“孟德”,出身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是当时著名的豪族曹一族的成员。他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父亲曹嵩是沛县令,家境优渥。曹操年轻时就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和军事天赋。他曾在战斗中多次展现出智勇双全的...

曹操生平事迹简介
曹操155220,本姓夏侯,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出生自一个大官僚地主家庭,长子因其父曹嵩乃是中常侍曹腾之养子,故改姓曹亦因这种关系,曹操自幼便有机会接触官宦子弟日后的劲敌袁绍。曹操生平简介 曹操,生于公元155年,卒于公元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号吉利,小子阿瞒,是沛国...

曹操简介 (100字)
曹操,这位155年至220年活跃的历史人物,字孟德,别名吉利,小名阿瞒,出身于安徽亳州的沛国谯县。作为东汉末年的关键人物,他不仅是政治、军事、文学和书法领域的杰出代表,更是曹魏政权的奠基者。曹操曾执掌东汉丞相要职,并加封为魏王,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他死后,被尊称为武王,其子曹丕登基后...

曹操简介 曹操是谁
曹操简介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汉族,沛国谯(今安徽亳州市)人,三国时期魏国的重要政治家、军事将领和文学家,主持州郡事务时有能力治理地方,有才干,精通音律,著有《典论》等大量文学作品。曹操先后担任过汝南、兖州、徐州、荆州、豫州等地的州牧或州刺史,先后消灭了党项贼首张济、黄巾军...

曹操生平事迹简介曹操生平事迹简介是什么
1、曹操(155-220),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本姓夏侯,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出生自一个大官僚地主家庭,长子。因其父曹嵩乃是中常侍曹腾之养子,故改姓曹。亦因这种关系,曹操自幼便有机会接触官宦子弟。日后的劲敌袁绍亦是曹操年少时朋友。曹操身长七尺,细...

曹操简介
曹操简介曹操,字孟德,公元154年生,沛国谯县(安徽毫县)人,西汉相国曹参之后,祖父曹腾在汉桓帝时担任官职,封为费亭侯。父亲曹嵩本姓夏侯因为成为曹腾养子而改姓并继承侯爵。在三国演义中提到曹操小名阿瞒、吉利,故而有曹阿瞒之说。年轻时期的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

曹操简介100字
曹操简介 曹操,字孟德,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东汉末年权臣,曹魏政权的奠基者。他在政治和军事上表现出卓越的才能,在文学和书法方面也有着深厚的造诣。曹操善于谋略,统一北方,为三国鼎立之势奠定了基础。曹操出生于东汉末年一个显赫的家族,自幼机智过人、聪明好学。他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