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 三国演义中“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写的是谁?

作者&投稿:子丰庄 2025-05-15
历史上有哪些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

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诗人。《饮酒》这首诗已成为其隐士心态的代表作。
贾岛:作诗认真刻苦,僧敲还是僧推已传为美谈,后出家做了和尚。
郑板桥:诗人、画家,擅长画兰、竹,君子气节,坚贞正直。
李叔同:即弘一法师,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却也是一名高僧。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

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诗人从居住的草庐写起,反思归田后自己的生活状况。他并没有隐居山林岩穴,也没有寄身庙宇不食人间烟火,而是身处“人境”。凡是在有人群的地方,照理也就会有闹市,也就会人来车往,喧嚣不绝于耳,可诗人却说“而无车马喧”。这是为什么呢?第三四句的自问自答揭开了谜底。“问君何能尔”一句转换叙事角度,将抒情主体客体化,仿佛在以第三者的好奇心追问下去,颇富情趣。“心远地自偏”一句,以极为精练的语言,做出了回答: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

诗的前四句构成一个意义“方阵”,通过叙事和议论,定下全篇的基调。王安石曾赞赏这四句诗为“奇绝不可及之语”,推崇备至。以下几句主体隐去,进入“写景区”,即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所称道的“无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妙手偶得之笔,是在不经意中道出的“绝妙好辞”,可谓浑然天成,不工而工。用王国维的话来说就是“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抒情主体又渐渐浮出,写眼前景物,脱口而出,不事雕琢,自有神韵。最后两句,诗人写出了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这里暗用了《庄子·外物篇》的说法:“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就是说,再精妙的语言,也不足以传达人们复杂的感受。语言的尽头就是音乐,就是舞蹈,就是无声的沉默。

历史上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陶渊明、贾岛、郑板桥、李叔同。

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诗人。《饮酒》这首诗已成为其隐士心态的代表作。 

贾岛:作诗认真刻苦,僧敲还是僧推已传为美谈,后出家做了和尚。 

郑板桥:诗人、画家,擅长画兰、竹,君子气节,坚贞正直。 

李叔同:即弘一法师,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却也是一名高僧。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



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诗人从居住的草庐写起,反思归田后自己的生活状况。他并没有隐居山林岩穴,也没有寄身庙宇不食人间烟火,而是身处“人境”。凡是在有人群的地方,照理也就会有闹市,也就会人来车往,喧嚣不绝于耳,可诗人却说“而无车马喧”。这是为什么呢?第三四句的自问自答揭开了谜底。“问君何能尔”一句转换叙事角度,将抒情主体客体化,仿佛在以第三者的好奇心追问下去,颇富情趣。“心远地自偏”一句,以极为精练的语言,做出了回答: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

诗的前四句构成一个意义“方阵”,通过叙事和议论,定下全篇的基调。王安石曾赞赏这四句诗为“奇绝不可及之语”,推崇备至。以下几句主体隐去,进入“写景区”,即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所称道的“无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妙手偶得之笔,是在不经意中道出的“绝妙好辞”,可谓浑然天成,不工而工。用王国维的话来说就是“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抒情主体又渐渐浮出,写眼前景物,脱口而出,不事雕琢,自有神韵。最后两句,诗人写出了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这里暗用了《庄子·外物篇》的说法:“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就是说,再精妙的语言,也不足以传达人们复杂的感受。语言的尽头就是音乐,就是舞蹈,就是无声的沉默。

居里夫人的一位朋友应邀到她家做客,进屋后看见居里夫人的小女儿正在玩弄英国皇家协会刚刚授予居里夫人的一枚金质奖章,惊讶地说:“这枚体现极高荣誉的金质奖章,能得到它是极不容易的,怎么能够让孩子玩呢?”居里夫人却说:“就是要让孩子从小知道荣誉这东西,只是玩具而已,只能玩玩,绝不可以太看重它,如果永远守着它,就不会有出息。”居里夫妇,重视事业,淡泊名利。


你是否需要了解?

历史上有哪些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
1. 陶渊明: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他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等职,后归隐田园,以《陶渊明集》留名后世,其《饮酒》诗体现了他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2. 贾岛:唐代诗人,字阆仙,自号“碣石山人”。他以作诗认真刻苦著称...

历史上有哪些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
历史上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陶渊明、贾岛、郑板桥、李叔同。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诗人。《饮酒》这首诗已成为其隐士心态的代表作。贾岛:作诗认真刻苦,僧敲还是僧推已传为美谈,后出家做了和尚。郑板桥:诗人、画家,擅长画兰、竹,君子气节,坚贞正直。李叔同:即弘一法师,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却也...

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 的事实论据
陶渊明,这位东晋时期的诗人与田园隐士,以其对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的热爱,成为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的楷模。他不愿为了区区五斗米而屈膝于官场的繁琐与世态炎凉,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归隐,追寻着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这种超脱世俗的态度,不仅让他远离了官场的纷争,更让他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在田园中,陶渊明过...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名人有谁?
诸葛亮。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躬耕数载,隐居南阳,怀才于身,静候明主,虽然天下群雄辈出,但他却不被纷繁的世事与天下的争端扰乱心智,为了真正成大业,他平静地等待,甘于寂寞,甘于暂时的无名,在悠然地吟唱梁父吟的日子里,水镜七奇之诸葛,韬光养晦,静待卧龙飞天的一刻,最终助玄德成...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物
1. 诸葛亮。他深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道理,在南阳隐居期间,躬耕陇亩,怀才不露。在群雄逐鹿的时代,他不为世俗所扰,静心等待时机。诸葛亮淡泊名利,甘于寂寞,耐心等待机会的到来。最终,他协助刘备建立了蜀汉王朝,实现了自己的抱负。2. 陶渊明。他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巨匠,以诗文...

淡泊名利的名人有哪些
左宗棠:“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老子:“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苏轼:“生、死、穷、达,不易其操”吕氏春秋:“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孔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庄子:“...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出自哪
诸葛亮的教导:在《诫子书》中,诸葛亮不仅提到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还进一步阐述了学习需要在静谧的环境中进行,以及没有坚定的志向就无法持之以恒地学习并扩大才能等观点。他告诫子孙后代要避免心浮气躁和轻浮急躁,要珍惜时间,否则理想和抱负将逐渐消失,最终只能在贫困和孤独中度过余生。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出自哪里详细的意思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出自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所作的《戒子书》。这句话的详细意思如下:淡泊:指的是生活俭朴,不追求名利和物质享受。明志:通过保持淡泊的生活态度,可以明确并坚守自己的志向和理想。宁静:指的是心境平和,不受外界干扰和诱惑。致远:在宁静的心境下,可以专注于长远的目标,实现...

关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名人名言及事例
5、淡泊明志,夙夜在公。——蔡锷《南宁寓庐联》意思:有远大志向的人,把功名利禄看得很淡,起早贪晚,为民族和国家操劳。事例:离广州10公里的石门,是古代进入广州的必经之地,那里有一泓泉水叫“贪泉”。据说,凡是喝过“贪泉”水的人,都会变得贪婪。因此,经过石门的官吏,没有一个敢喝的,...

致宁明淡远静志泊是谁写的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所写,出自其《诫子书》。以下是关于这句话的详细解释:出处: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原句为“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恬静寡欲才能明确志向,排除外来干扰才能达到远大目标。这句话强调了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淡泊名利的重要性,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