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替文言文
1. 姜公辅文言文翻译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
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自雠校至结绶畿甸,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
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
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同年登制举,交情隆厚。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
又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进绢,为魏徵子孙赎宅。居易谏曰:徵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尝赐殿材成其正室,尤与诸家第宅不同。
子孙典贴,其钱不多,自可官中为之收赎,而令师道掠美,事实非宜。宪宗深然之。
上又欲加河东王锷平章事,居易谏曰:宰相是陛下辅臣,非贤良不可当此位。锷诛剥民财,以市恩泽,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
乃止。王承宗拒命,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
居易面论,辞情切至。既而又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上多听纳。
唯谏承璀事切,上颇不悦,谓李绛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绛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
陛下欲开谏诤之路,不宜阻居易言。上曰:卿言是也。
由是多见听纳。五年,当改官,上谓崔群曰:居易官卑俸薄,拘于资地,不能超等,其官可听自便奏来。
居易奏曰:臣闻姜公辅为内职,求为京府判司,为奉亲也。臣有老母,家贫养薄,乞如公辅例。
于是,除京兆府户曹参军。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邽。
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
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其母因看花堕井而死,而居易作《赏花》及《新井》诗,甚伤名教,不宜置彼周行。
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
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士君子多之 多:赞赏 B.以市恩泽 市:收买 C.凡数千百言 凡:凡是 D.会有素恶居易者 素:向来2.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白居易仰酬恩造,耿直进谏的一组是( )(3分) ①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②自可官中为之收赎,而令师道掠美,事实非宜③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④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⑤甚伤名教,不宜置彼周行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④ D. ③④⑤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白居易文辞丰富艳丽,尤精于做诗。从学习写作到任职京师,所著诗歌数十百篇,皆含讽谏之意,针砭时弊,弥补政务之缺漏,往往流传到宫中。
B.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献绢,为魏征子孙赎买住宅,白居易上奏皇帝,希望可由公家为魏征子孙赎买,不要让李师道占取美名。宪宗皇帝赞赏他的看法。
C.白居易在进谏吐突承璀之事时,言辞太尖锐,让皇上很不高兴。皇上认为白居易是对他无礼,难以忍受。
李绛劝说皇上,白居易事无巨细必定要说,并非说话轻佻,是为报答陛下,皇上想广开言路,就不宜阻止白居易讲话。D.盗贼诛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领头上疏论其冤屈。
正碰上有人嫉恨白居易,便挑他的毛病,说他浮华无德行。执政宰相正厌恶他多言,奏请皇上贬他为江表刺史。
诏令发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替白居易求情,于是追发诏令授任江州司马。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3分) (2)上曰:卿言是也。
由是多见听纳。(3分) 参考答案1.C2.C3.D4.(1)白居易认为遇到了喜好文治的主上,决心用生平所贮积的才识,仰报圣恩。
(2)皇上说:卿所说的正确。从此(白居易的意见)多被采纳。
【解析】 试题分析:1.凡数千百言意为(奏文)总共有几百上千个字。凡:总共。
所以选C。本题难度不大。
2.①白居易年轻时所写文章的特点,还未做官进谏。⑤是中书舍人王涯的上疏内容3.中书舍人王涯上疏没有替白居易求情,反而是落井下石。
4.要注意关键点:(1)自以的以,贮;(2)是、由是、见。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参考译文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白居易文辞丰富艳丽,尤精于做诗。
从学习写作到任职京师,所著诗歌数十百篇,皆含讽谏之意,针砭时弊,弥补政务之缺漏,受到 那些有志有识之士的赞赏,并往往流传到宫中。章武皇帝纳谏思治,渴望听到正直言论,元和二年(807)十一月,白居易被召入长安任翰林学士。
元和三年 (808)五月,官拜左拾遗。白居易认为遇到了喜好文治的主上,自己被破格提升,决心竭尽生平所贮积的才识,仰报圣恩。
白居易与河南人氏元稹相友善,同年应制举之试得中,彼此交谊深厚。元稹从监察御史贬为江陵府士曹属吏,翰林学士李绛、崔群在皇上面前辩说元稹无罪,白居易也屡。
2. 郭曜献赐文言文翻译
这是中国古代的《二十四廉》故事之一,原文:【郭曜献赐】
唐郭曜性孝友廉谨。父子仪出征。每留曜治家。少长千人。皆得其所。诸弟争筑池馆。盛其车服。曜以俭朴自处。累迁至太子宾客。建中初。子仪罢兵柄。乃遍加诸子官。以曜为太子少保。子仪薨。曜遵遗命。四朝所赐名马珍玩。悉皆上献。德宗复赐之。曜乃散诸昆弟。
汾阳王弟男七人。同日拜官。前古未闻。青紫照庭。冠盖成里。而次子曜。独能廉谨俭朴。矫矫出群。尤为难得。至遵遗命。尽献四朝所赐名马珍玩。而上复赐之。则散诸昆弟。其廉德更足称焉。
翻译:
唐朝的郭曜(名将汾阳王郭子仪的长子)。生来性情就是孝顺、友爱、廉洁、恭谨。他的父亲郭子仪带兵出去打仗征伐时。每次都留下郭曜在家里负责治理家务。家里大大小小有一千来人,每一个都能管得很好,能放在发挥长处的有用地方。(因为豪门富裕)郭曜的弟弟们大家争着在各自家里建筑水池房馆,而且车马衣服也装饰得十分华丽。唯独郭曜以很俭朴的生活作风对待自己。郭曜因功累次升迁做到了太子宾客(唐代官职名称,属于太子东宫的属官,正三品,负责侍从规谏,赞相礼仪)。在建中初年(公元780年左右)。郭子仪被罢免了兵权,朝廷上就给他的儿子们个个都升了官(皇帝为安抚郭子仪而采用的手段)。让郭曜做了太子少保(正二品)。后来郭子仪去世(公元781年6月)。郭曜遵守了父亲的遗嘱。把四朝皇帝累次赐给他父亲的有名的骏马和珍贵的宝玩。全部尽数上献归还给了皇上(这是郭子仪聪明的地方,采用低调让利尽忠的方式,希望豪盛一时的郭家能在他死后也躲避灾祸)。唐德宗皇帝仍旧把这些宝贝重新赐回给了郭曜。于是郭曜就把全部宝贝都分散发给了自己的众位弟弟们。
后人评价,汾阳王郭子仪有七个儿子,能在同一天拜官,是从古至今闻所未闻的盛事。当时他们穿着青紫色的高级官服(唐朝有严格的章服制度,官员的服装以绯色和紫色为最显贵)照耀了郭家门庭,他们的车马冠盖群集甚至都形成了一个大集市。这些儿子里面,郭曜是其中唯一能做到廉洁、谨慎、俭朴的人,所以在郭家的这帮兄弟里,可以说是出类拔萃、特别难得。至于他遵守父亲的遗命,把四朝皇帝累次赐他父亲的骏马和珍宝,全部献给皇上,而皇上又重新赐还给他,他却最终全部分散给了自己的诸位弟弟。这样的事迹,使得郭曜的廉德之名更加值得人称颂赞美啊。
3. 文言文:和氏璧 翻译
楚国人卞和,在楚山中获得了美丽的玉璧,把它奉献给了厉王。
厉王让雕琢玉器的人鉴别它,雕琢玉器的人说:“这是石头。”厉王认为卞和在说谎,而砍去了他的左足。
等到厉王驾崩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玉碧献给那位武王。武王让雕琢玉器的人鉴别它,又说:“这是石头。”
武王又认为卞和在说谎,而砍去了他的右足。武王驾崩了,文王即位,卞和抱住他的玉碧在楚山下哭,三天三夜,眼泪流尽而代替它的是血。
文王听到后,派人问他原因,说:“天下受到刖刑的人很多,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卞和说:“我不是为被刖伤心,我是因为它是宝玉而被看为石头,忠贞的人被看为说谎的人。”文王于是派雕琢玉器的人剖开他的玉碧,果然得到宝玉,于是命名是“和氏璧”。
4. 决事献替实词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节选自《旧唐书·李揆传》。
原文: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又其兄皆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同列吕諲,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声问甚美。
释文:李揆在宰相职位上,决断大事,提出兴利除弊、官吏进退的主张,虽然非常博学善辩,但他生性热衷于追名逐利,深受人们非议。还有他的哥哥李皆在当时本来就有名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的位置上,他竟然不加推荐。同列的宰相吕諲的地位名望虽然与李揆悬殊,但处理政事的能力却在李揆之上。
5. 有关奉献的文言文有哪些
张孝基仁爱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甚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陈实与“梁上君子”
陈实,东汉人也,为人仁爱,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实阴见之,乃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儿孙曰:“孰也?”实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者是也。”盗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罪。实徐谕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实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者。
邓攸弃儿保侄
邓攸,晋人也,有弟早亡,惟有一儿,曰遗民。时值动乱,胡人入侵京师,掠牛马。邓攸挈妻子亡。食尽,贼又迫,谓妻曰:“吾弟早亡,但有遗民,今担两儿,尽死。莫若弃己儿,怀遗民走。”妻涕如雨。攸慰之曰:“毋哭,吾辈尚壮,日后当有儿。”妻从之。
6. 献马文言文
芮伯献马
刘基
周厉王使芮伯帅师伐戎,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芮季曰:“不如捐之。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子无以应之。则将哓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弗听,卒献之。荣夷公果使有求焉。弗得,遂谮诸王曰:“伯也隐。”王怒,逐芮伯。
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
【译文】
周朝的厉王派芮伯帅兵征讨戎族,(芮伯)得到(一匹)好马。准备把它献给厉王,芮季说:“不如把它丢掉。厉王贪得无厌而且轻信谣言。今天班师回朝献了马,厉王左右的人必然认为您收获不会就只一匹马,于是都向您索要,您没有东西应付他们。那么就会有谗言到国王那去说,厉王必定相信那些话的。这是(自己)买祸啊。”(芮伯)不听,最后还是献了马。荣夷公果然派人来索求。没有得到,就在厉王那进谗言说:“芮伯还有隐藏(没有全部献给国王。)”厉王发怒,驱逐了芮伯。
君子认为芮伯也是有罪的啊。知道厉王贪心要东西还去招惹他,(这是)芮伯的罪啊。
你是否需要了解?
旧唐书 李揆传阅读答案附翻译,旧唐书 李揆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文言文翻译 汉书原文及翻译 旧五代史·王审知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三国志·吴书·张昭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门山县吏隐堂记(王若虚)阅读答案附翻译 萧颖士风节(容斋随笔)阅读答案附翻译 戴高帽(俞樾)阅读答案附翻译 北齐书·卢文伟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北史·魏收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旧五代史·李愚...
翟母皈心释氏文言文翻译
6. 《孟母教子》文言文翻译 “孟母教子”包含有“孟母三迁”、“买肉啖子”、“断机教子”三个小故事。 现分别翻译如下: 一、孟母三迁 1、原文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 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
文言文太子自尽答案
6. 长孙皇后文言文 练习和答案 长孙皇后性仁孝俭素,好读书,常与上从容商略古事,因而献替①,禅益弘多。上或以非罪谴怒宫人,后亦阳怒,请自推鞫,因命囚系,俟上怒息,徐为申理,由是宫壶@之中,刑无枉滥。豫章公主早丧其母,后收养之,慈爱逾于所生。妃嫔以下有疾,后亲抚视,辍己之药膳以资之,宫中无不爱...
太宗自省的文言文翻译
一、译文:贞观八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我每当无事静坐,就自我反省。常常害怕对上不能使上天称心如意,对下被百姓所怨恨。只想得到正直忠诚的人纠正劝谏,好让我的视听能和外边相通,使百姓没有积怨。此外近来见到来奏事的人,常常显得心怀恐惧,连讲话也变得语无伦次。平时奏事,情况尚且...
戆子记文言文阅读答案
3. 鲁直之字文言文阅读答案 元祐①初,山谷②与末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赏之。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山谷曰:“何故?”穆父曰:“无他,但未见怀素真迹尔。”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络圣③中,谪居涪陵④,始见怀素⑤《自叙...
李揆文言文阅读
1. 关于李揆的文言文 原文出自于《二十四史·新唐书·李揆传》中的内容,即:原文内容: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 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开元末,举进士,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 乾元初,兼礼部侍郎。揆尝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深昧求贤之意也。
古代文言文特殊句式《潘耒,字次耕》
臣请弛其禁,俾大小臣工各得献替,庶罔上行私之徒,有所忌而不敢肆。于此辈甚不便,于国家甚便也。其在外监司守令,遇地方大利弊,许其条奏。水旱灾荒,州县官得上闻。如此,则民间疾苦无不周知矣。”更请许台谏官得风闻言事,有能奋击奸回者,不次超擢,以作敢言之气。二十三年,分校礼闱...
梁懂的文言文阅读
3. 这篇文言文的全文翻译 梁懂,字伯威,北地弋居人。 梁懂有勇气,常充满正气喜欢建立功名。起初做车骑将军邓鸿的司马,两次迁升,被封为西域副校尉。 恰逢西部民族反叛,朝廷大规模调兵向西平息叛乱,诏命梁懂留作各军后援。梁懂到了张掖的日勒。 各个羌族部落一万多人攻打亭候,杀掠官吏百姓。梁懂进兵出击,大败羌...
枕中记的文言文翻译
枕中记的文言文翻译 20 1.士之生世,当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选声而听,使族益昌家益肥,然后可以言适乎.2.夫宠辱之道,穷达之运,得丧之...与肖中令嵩、裴侍中光庭同执大政十余年,嘉谟密令,一日三接,献替启沃, 号为贤相。同列害之,复诬与边将交结,所图不轨。制下狱。府吏引从至其门...
关于甘肃的文言文
3. 关于黄河的文言文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