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当年为什么不选择闯南方,而是去了严寒之地? 山东人闯关东的时候,为什么不选择富裕的南方,而去了严寒之地?

作者&投稿:田蚂 2025-05-16
为何山东人闯关东的时候,选择了严寒之地,而没有选择南方?

年轻人特别是女人最好不要去南方,因为到了南方,灯红酒绿,物欲横流,特别容易跌入欲望的深渊之中,不能自拔。
老年人最好不要去东北,因为东北那嘎达太冷了,虽然屋内有暖气,但不能总呆在屋里啊,一出来溜达,一冷一热极容易得脑血栓。

当年山东人闯关东,之所以往北方去,不往南边去,大体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南方土地稀少。山东往南是江苏,再往南是浙江,再往南是福建。江苏的耕地较多,土地肥沃,但江苏人口稠密,该分的土地分完了,该开垦的荒地开垦完了,根本没有多余土地留给山东老乡。而浙江和福建一带多山,耕地本来就极为稀少,更不可能有多余土地。
二是南方多战乱。清朝末年,内忧外患,战乱频仍,太平天国占领了南方大部区域,最后还打下了南京,清政府在扬州一带建了个江北大营,与太平天国隔江对峙,山东老乡估计一到江苏,就被抓了壮丁了。

三是南方语言不通。苏北方言倒是好懂,大体和山东话差不多,但再往南,到了淮安、扬州一带,连听带猜估计还能听懂个八九不离十,但到了苏州、常州,那就是鸡同鸭讲,和听外语没有区别。
四是东北交通方便。山东往东北去有两条路,一条是水路,从胶东半岛坐船出发到大连,最多两天就到了,还能欣赏到大连金石滩;另一条是旱路,推着独轮车,领着老婆孩子就一直往北走,大约需要一个月。
五是东北土地肥沃。清朝入关之后,二十万的满族人都迁到了关内,关外千里无人烟,万里无鸡鸣,只有野兽成群出没,那时的东北就是天然的野生动物园,东北虎是统治者。

当时,清朝实行的是禁封政策,啥是禁封政策?就是汉族人禁止到关外开荒种地,汉族人禁止到关外打猎,违者要砍头的。
满清为何制定这项政策呢?他们的想法很简单,他们想给自己留条后路,哪天在汉人的地盘混不下去了,就逃回东北老家,继续放羊牧马。
可是到了后来,出问题了,战斗民族沙俄眼见南边大片肥沃土地无人认领,以为满族人不要了,于是就进入了东北,在东北盖起了房子,娶了媳妇生了娃,赖着不走了。
清朝一看,这哪成啊,留下的老本眼看要被沙俄吞了,于是就出动军队把沙俄赶了出去,还签了个《瑷珲条约》,此时的清政府认识到,光有家业没人守根本不成,于是逐渐放开了禁令,允许汉族人到东北开荒。

到了1897年,禁令完全解除,谁开的荒地就算谁的,此令一出,山东老乡齐齐出动,到处都有老乡的身影。1910年,关东总人口1800万人,1949年,关东总人口4000万人,这4000万人口中,山东人占了一半,其余为山西、河南等省份的人。

闯关东顾名思义是从山海“关内”向山海关以东的“关外”进行的大规模人口迁徙,这次大规模人口迁徙的持续时间和迁徙人口都是历史之最。那么为什么闯关东时,当时的山东同胞选择了向当时的关东地区迁徙,而不是温暖的南方呢?
首先,闯关东的目的地绝对不是严寒之地,尤其是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气候差不多。从当时最关心的粮食来讲,关东地区地广人稀,土地肥沃,非常适合作为迁徙的目的地,直到现在东北三省的粮食产量依然非常可观。对于南方人来说,适应北方气候可能比较困难,但对当时的山东百姓来说,冬天时间长一点,过年时气温低一些,还是可以克服的。
关东的地广人稀主要是因为清朝对关东实行的封禁政策,视东北为满人的“龙兴之地”和清朝统治者的退路。阻止汉人进入关外的同时,满人又在清朝建立后大量进入关内,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东北地区大量土地无人耕种的情况。为了阻止人口迁徙,顺治开始修建数千里“柳条边”,康熙中期便全线竣工。此工程被称为“东北长城”,但并不坚固,没有任何军事效用。
清朝虽然有这样禁止向东北地区迁徙的意图,但多数时间实施效果都不佳,对于小规模的迁徙不予理睬。这样一来关内关外虽然人口没有大规模流动,但信息传递没有太大障碍,对于关外的情况,山东人也有大概的了解。
在当时的情况下,和地广人稀的东北相比,南方作为迁徙目的地的条件并不好。无论是太平天国运动,还是其他民间运动,所带来的影响都很大。清朝末年各地民不聊生的情况非常常见,起义对百姓的影响也非常大。而在当时作为清朝统治者后花园的东北地区则不会有这方面的困扰,不仅不会爆发大规模的起义,也不会受战乱之苦。(日俄战争是意料之外的,谁能想到两个其他国家在清朝的土地上约架?)
从当时群众最关心的土地来说,关东由于长期的封禁,地广人稀,有大量无主之地。闯关东的百姓到了东北地区就可以获得耕种的土地,甚至可以整村的迁移到关东。南方发展多年,没有那么多无主之地等待耕种,即使有人背井离乡也不会留下无主之地,地主富户对土地的热爱没有给这些山东百姓留有“余地”。
最后,大规模迁徙还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与原住民的关系问题。主客冲突问题很难避免,随着外来人越来越多,生存资源就会变得紧张,双方民风民俗也不一样,甚至语言都可能不通。向人少的地方迁徙可以从最大程度上减小这种冲突发生的可能,有更大几率在当地安家落户。

山东人当年闯关东的故事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山东人克服重重困难也要去寒冷的东北却不去温暖的南方,原因其实很简单,南方没有他们生存下去的条件。

01.南方人员密集,不适合再去谋生存

山东地区也算是比较宽阔,闯关东的这帮人已经习惯了北方的粗犷,更北的东北虽然气候寒冷但总体上更适合山东人。南方从很久以来就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很多著名的商人都是在南方做生意,直到现在还是南方人在生意上更精明一点,但是山东人闯关东只是为了谋生存,对于习惯了种庄稼的山东人来说商业较发达的南方在氛围上就不适合山东人,且如此繁荣的南方必定是有不少人为利来为利往,本来就不算宽阔的土地想必也是十分拥挤,山东人此时再往里挤显然不明智。

02.东北地广人稀,与南方的拥挤形成鲜明对比

发达的南方去不成了,山东人自然把目光放到了地广人稀的东北上面。当时的东北还未被完全开发,大片大片的土地无人耕耘,在朴实的庄稼人眼里,这就是大片大片的油田啊!东北的黑土地比山东的黄土地更加肥沃,到了东北之后也不用担心跟本地人争抢土地的问题,在这之前已经去过一批人且活得还挺好,怎么看怎么觉得合适的山东人于是决定开启闯关东的旅程。

03.北方人和南方人生存条件不同,身体抵抗力方向也会有所不同

南方湿热而北方干冷,长期适应环境的进化带给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抵抗环境中细菌病毒的能力,南方人祖祖辈辈生活在湿热的环境中自然觉得身体舒适,但土生土长的山东人一旦突然大批量来了南方,却不能马上适应当地的环境,山东人可能就会染病并且不好医治。

山东人闯关东寻求的是生存之路,因此闯南方确实是不理智的选择。



因为山东人觉得那种地方没什么好去的,只有越危险的地方,他们去了才越可以显示他们的威严。所以说才会去那么冷的地方。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北方人是不愿意到南方生活的,那是因为生活不习惯,南方过去一直被称为烟瘴之地,东北地区虽然苦寒,但是有大量的土地,南方却没有大量的闲置土地。

东北地区地广人稀,那里有需有很多需要开垦的地,这正是山东人过去一直从事的,选择去那里可以快速的开始新的生活。

古代闯关东为什么要去严寒之地?而不是选择富裕的南方




你是否需要了解?

山东人当年为什么不选择闯南方,而是去了严寒之地?
首先,南方地区人口密集,不利于山东人寻求新的生存机会。山东地区本身人口较为稠密,而那些闯关东的人已经习惯了北方的粗犷生活方式。相较之下,虽然东北气候寒冷,但相对来说更为适合山东人。南方自古以来便是经济发达之地,许多著名的商人都是在南方发家致富。直到现在,南方人在商业上仍被认为更为精明。

山东人闯关东的时,为什么不选择南方而要选择北方?
山东人闯关东时选择北方而非南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南方同样面临生存困境:南方虽然看似富庶,但实际上早已开发多年,人口密度大,土地资源紧张。当时南方也面临自然灾害和社会动荡,生存条件并不比山东好。江南等地同样存在人多地少的问题,且南方人也有向海外迁徙的趋势。东北地区地广人稀,资源丰富:东...

历史上南方经济发达,为何山东人不去闯南方,而要去“闯关东”?
历史上,从西晋到晚清的数千年里,南方的稳步发展实际上对北方构成了冲击,南方的人口增长自然也就不能构成山东人南下的社会条件。北方的饥荒和疾病问题也是导致山东人“闯关东”的重要原因。疾病和黄河泛滥频繁发生,使得山东人不得不选择“闯关东”以重新开始生活。历史上多次“闯关东”事件背后,既有自然因...

山东人当年为什么不选择闯南方,而是去了严寒之地?
01.南方人员密集,不适合再去谋生存 山东地区也算是比较宽阔,闯关东的这帮人已经习惯了北方的粗犷,更北的东北虽然气候寒冷但总体上更适合山东人。南方从很久以来就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很多著名的商人都是在南方做生意,直到现在还是南方人在生意上更精明一点,但是山东人闯关东只是为了谋生存,对于习惯了...

为什么山东人闯关东不去南方?
1. 山东人选择闯关东而非南方的第一个原因是地理位置和风土人情的适宜。关东地区与山东相对较近,气候和风俗习惯相似,这为山东人提供了更为适应的生活环境。2. 在当时,南方的社会环境和人口密度较关东地区并无显著优势,且竞争更加激烈。因此,山东人选择前往资源较为丰富、人口较少的关东地区寻求更多...

山东人当年闯关东为什么不往南边去非要去东北?
山东人当年为何选择闯关东而非南迁?原因在于生存环境的迫使。18世纪中叶,山东地区连年旱灾,继而爆发蝗灾,导致农作物颗粒无收,许多民众不得不离开家乡,四处寻找生计。尽管山东邻近的省份同样遭受旱灾,但部分勇敢的山东人仍选择冒险,从胶东半岛乘船偷渡至旅顺,进入东北地区。那时的关东被视为清朝的禁地...

为何山东人闯关东的时候,选择了严寒之地,而没有选择南方?
当年山东人闯关东,之所以往北方去,不往南边去,大体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南方土地稀少。山东往南是江苏,再往南是浙江,再往南是福建。江苏的耕地较多,土地肥沃,但江苏人口稠密,该分的土地分完了,该开垦的荒地开垦完了,根本没有多余土地留给山东老乡。而浙江和福建一带多山,耕地本来就极为稀少...

山东人闯关东的时候,为什么没有选择富裕的南方,而去了严寒之地?_百度...
因为当时的难民数量庞大,南方的人口也是众多的,所以很难养活一批又一批的难民。当时的东北有很多闲置的土地,在那个年代,只要有土地就可以种出粮食来,那么就不会害怕挨饿受冻了。山东人闯关东,当时也是一种经济行为,垦荒,经商。被迫生计背井离乡。到了异乡,也是为了创苦创业的,是为了生存的,为了...

历史上南方经济发达,为何山东人不去闯南方,而要去“闯关东”?
疾病和黄河泛滥也是导致山东人北上的重要因素,从东汉开始,疾病暴发区几乎都在北方人口中心,而黄河泛滥决堤也是导致山东人不得不选择“闯关东”以重新开始生活的一大因素。历史 上数次“闯关东”都离不开自然和人为因素,而作为“闯关东”主力的山东人似乎对这一现象已经习以为常,确实,每一次闯荡都需要...

当年山东人“闯关东”,为啥不去富裕的南方,而去严寒穷苦的东北_百度知 ...
再者,山东离东北也并不比自山东南下那样过分遥远。 因而当时人们选择往关东地区,相对来说只需要开荒,原有的农耕生产技术和生活经验仍然可以派上用场。而江浙那片土地,除了自然地理环境方面需要花时间去适应,本身也已经有世世代代的南方百姓生活着。 若如此多的人口突然涌入,一时间又会造成地少人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