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给一些近代世界历史上是名人,有简历最好。从1840到1949 1840年到1949年之间中国近现代史?
1840年,大英帝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场场强加给中华民族的灾难。近百年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对中国发动过一次甚至多次侵略战争。有公然入侵,也有不宣而战;有单独入侵,也有合伙劫掠,强迫中国签订了数以千计的不平等条约。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资本主义列强扶植封建势力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蚕食和鲸吞中国领土;出兵控制,窃取中国军事要地;划分势力范围;控制重要通商口岸和建立租界;施行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通过战争勒索巨额赔款;在中国进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外国资本主义列强推行的殖民主义,引起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剧烈动荡,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中国人民为摆脱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进行了长时期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1851年,洪秀全领导号召农民在金田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春,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同清朝对峙。1856年,太平军摧毁江南大营,解除了天京之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不久,天京沦陷,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清朝廷被迫于1858年先后与俄(6月13日)、美(6月18日)、英(6月26日)、法(6月27日)签订《天津条约》,与沙俄签订《瑷珲条约》。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失败.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1900年,帝国主义国家为了镇压义和团起义,维护在中国的利益,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沉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但因为政治上的软弱,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为反抗国民党统治,进行工农武装革命,开始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 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四个阶段,终于在1948年推翻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召开,标志着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终于成立了
尧、舜、禹、姜子牙、周文王、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左丘明、荆轲、管仲、晏婴、信陵君、廉颇、蔺相如、晋文公重耳、齐桓公、范雎、屈原、子产、秦始皇、刘邦、项羽、韩信、贾谊、晁错、刘彻、司马迁、曹操、司马光、李广、霍去病、卫青、马援、刘秀、刘备、班固、、初唐四杰、唐宋八大家、李世民、薛丁山、杨家将(一家)、岳飞、秦桧、赵匡胤、李时珍、成吉思汗、文天祥、李白、李密、李清照、杨贵妃、诸葛亮、关羽、周瑜、陶渊明、王羲之、刘禹锡、范仲淹、郑板桥、海瑞、朱元璋、郑成功、崇祯、史可法、韩非、李斯、赵高、秦始皇嬴政、陈胜、吴广、孟尝君、毛遂、张良、萧何、樊哙、英布、曹植、诸葛亮、黄道婆、杜甫、李渊、郭子仪、安禄山、西施、王昭君、刘伯温、徐达、常遇春、纳兰容若、 袁崇焕、雍正、康熙、乾隆、多尔衮、慈禧、林则徐、黄兴、袁世凯、孙中山、陈独秀、谭嗣同、胡适、鲁迅、毛泽东、蒋介石、张学良、周恩来、共和国十大元帅
唐寅(1470—1523),是我国绘画史上杰出的画家、文学家。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初字伯虎,更字子畏,号桃花庵主等。晚年信佛,有六如居士等别号。数中国历代画家中,唐寅知名度最高,他的名字妇孺皆知,“唐伯虎点秋香”、“三笑”、在民间广为流传,
唐伯虎才气横溢,但并不风流,他的诗、书、画被称为三绝,在绘画上,唐寅擅长山水,又工画人物,尤其是精于仕女,画风既工整秀丽,叉潇洒飘逸,被称为“唐画”,为后人所推崇。书法源自赵孟頫一体,俊逸秀挺,颇见功夫。此外,他还能作曲,多采民歌形式。如此多才,明代文人中是少见的。唐寅,为“吴门画派”中的杰出代表,绘画与沈周、文徵明、仇英齐名,合称“明四家”。又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切磋诗文,蜚声吴中,世称“吴中四才子。”
唐寅早期绘画,“远攻李唐”、“近交沈周”。早期拜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为师。沈周和周臣都是当时苏州名画家,沈以元人画为宗,周则以南宋院画为师,这是明代两大画派,唐寅虽师周臣,却有胜蓝之誉。 唐寅兼其所长,在南宋风格中融元人笔法,一时突飞猛进,以至超越老师周臣,名声大振。
唐寅画得最多也最有成就的是山水画。唐寅足迹遍名川大山,胸中充满千山万壑,这使其诗画具有吴地诗画家所无的雄浑之气,并化浑厚为潇洒。他的山水画大多表现雄伟险峻的重山复岭,楼阁溪桥,四时朝暮的江山胜景,有的描写亭榭园林,文人逸士优闲的生活。山水人物画,大幅气势磅礴,小幅清隽潇洒,题材面貌丰富多样。 由于唐寅作画很少在画上注明年份,且他的画风变化也不很有规律,所以很难推测他作画的时间,也就难以按照时间来划分他的画风变化进程。
唐寅在拜周臣为师后,主要是宗南宋院体,但其画有时也有与沈、文画风相近的作品,如《南游图》。这是唐寅三十六岁时当琴士杨季静离开苏州时赠送给他的。画上人物、车、驴用笔细劲,如纸上游丝。近景的坡上有三四株杂树交柯攒影。中景左侧山岩前一高士骑驴缓行,后面一童仆拉着车负琴紧随。刚出岩口,右面两个推车人,匆匆赶路。山路曲折,溪水波动,颇见旅途之辛苦。整幅画不着色,山势平缓。而其中一株树用胡椒点点叶,与沈、文画树叶法神似。
唐寅学南宋院画风格的代表作之一是《雪山行旅》图轴。虽画的是雪景,不宜用很多皴笔,但山石结体仍能看出那南宋院画立方块的造型。高山峻岭中的草堂有两翁正围炉驱寒,还有一高土骑着马由童仆支伞挡雪,行走于琼山玉树之间。画的前景主要是枯树三株,枝干是“直”、“斜”、“直”的折法,向上明面微露白色,而暗面特别浓黑,以示雪意。此外《溪山渔隐图》、《灌木丛筱图》也是这种风格,特别是《溪山渔隐图》是一幅长卷,分十个部分,是唐寅作品中难得的佳作。
以南宋院画风格为主的还有《清溪松荫图》、《看泉听风图》、《抱琴归去图》。这些作品用的皴法基本上是小斧劈,皴笔绵密厚重,有的表现了南宋院画的某一方面特色。《清溪松荫图》是典型的小斧劈作品,这是唐寅学周臣时期的精心之作。画面上的远山迎面如巨碑,山头为密密,逐渐疏淡。山腰用云勾烘托山之高峻。这幅画上画一高士呋坐在松荫下昂首观景沉思的样子。高士身上的线条端庄、静穆,势态清高。而其中一松树穿插在岩壁之间,古藤缠绕山峦,有随风微扬之势,用笔老练。
《看泉听风图》主体部分是二高士并坐,正观赏着由岩 洞中流泻的瀑布。瀑布虽不大,然奔流急泻,数处飞流腾跃。唐寅把水势画得极其生动,这是宋院画家们绘画的特点之一。而这幅画的山势突兀,用墨勾皴,明暗清晰,这也是南宋院画特色。树后山岩的皴笔轻而淡,逐渐消失在云间。远山则起走明显,略见山峰,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马远和夏珪作画的一贯作风。《抱琴归去图》也有这些显著特色。
沈万三,名富;字件荣,俗称万三。万三者,万户之中三秀,所以又称三秀,作为巨富的别号,元末明初人。
元朝中叶,沈方三的父亲沈*由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南浔沈家漾迁徒至周东*(土宅),后又迁至银子浜。沈万三在致富后把苏州作为重要的经商地,他曾支持过平江(苏州)张士诚的大周政权,张士诚也曾为沈万三树碑立传。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沈万三助筑都城三分之一,朱元璋封了他两个儿子的官;在南京还建造了"廊庑"一千六百五十四楹,酒楼四座……"。有了舒适的住宅;但不久;沈万三被朱元璋发配充军,在云南度过了他的余生。
沈万三在周庄、苏州、南京、云南都留下了足迹。沈万三始终把周庄作为他立业之地;"万三住宅在蔫西北半里许,即东庄地及银子浜、仓库、园亭与住宅互相联络"(《周年镇志》卷二),"万三家在周庄,破屋犹存"(明·杨循吉〈苏谈》)。尽管他受到张士诚、朱元漳的封赏,但他不愿离开这块宝地。"元,王行字止仲,吴县人,沈万三延为西宾,每一文成,沈酬金一镒"(《周庄镇志》卷六·杂记),可见,他连自己的子孙都要留在这块富裕之地,不惜重金加以培养,使沈家久盛不衰。
关于沈万三发财致富的原因。大致有"垦殖说","分财说"和"通番说"三种。
一、垦殖说。许多史料上都有记载,但真正完善地提出这一说法的是昆山文管会陈兆弘在"明代经济史学术讨论会"上发表自的《明初巨富沈万三的致富与衰落〉一文。文中重点提出,沈方三从"躬稼起家"继而"好广辟田宅,富累金玉",以至"资巨方万,田产遍于天下。"沈万三依靠垦殖发富,乃至成为豪富,号称江南第一。
二、分财说。有人认为,"沈万三秀之富得之于吴贾人陆氏,陆富甲江左…尽与秀"。(《周庄镇志》卷六.·杂记),又有人说"元时富人陆道源,皆甲天下……。暮年对其治财者二人,以资产付之","其一即沈万三秀也,(杨循吉《苏谈》)。总之,沈万三是得到了吴江汾湖陆氏的资财,才成为江南巨富的。
三、通番说。据《吴江县志》载,"沈万三有宅在吴江二十九都周庄,富甲天下,相传由通番而得"。著名历史学家吴晗也说:"苏州沈万三一豪之所以发财,是由于作海外贸易。"这说明沈万三是由于把商品运往海外贸易,才一跃而成为巨富的。
事实上,沈万三之所以成为江南巨富,以上三个因素缺一不可,是密切关联的。如果说沈万三"其先世以躬稼起家……大父富,嗣业弗替;尝身帅其子弟力穑,"说明他有了立业的根本。沈万三得到了汾湖陆氏巨资,更由于“治财”有方显示了他出色的"经济管理"的才能?才有了致富的本钱和关键。他有了这样的巨资后,一方面继续开辟田宅:另一市面他把周庄作为商品贸易和流通的基地,利用白砚江(东江)西接京杭大运河,东入走浏河的便利;把江浙一带的丝绸、陶瓷、粮食和手工业品等运往海外,开始了他大胆地"竞以求富为务"的对外贸易活动,使他迅速成为"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沈万三就是从贸易中赚下的一部分钱,购置田产,另一部分钱作经商的资本。所以说,沈万三是以垦殖为根本,以分财为经商的资本,大胆通番;而一跃成为巨富。周庄"以村落而辟为镇,实为沈万三父子之功。"
沈万三富得连朱元漳都眼红;但在遭受朱明王朝三次沉重的打击后,又很快衰落了。
第一次打击是在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前后。据《周庄镇志》记载,"《明史。马后传》洪武时,富民沈秀者助筑都城三分之一,请稿军,帝忍日:匹夫稿天下之军乱民也,宜诛之。后谏日,不祥之民,天将诛之,陛下何诛焉!乃释秀,戌云南。"
除沈方三充军云南之外,他的第二个女婿余十舍也被流放潮州。在此之前,沈万三除筑洪武门至水西门城墙外。还以龙角贡献,并献有白金二千锭,黄金二百斤,甲土十人。甲马十匹,建南京廊庑、酒楼等。这次打击不仅使沈家失去了沈万三这个当家人;而且富气也减去了大半,可谓人财两空。不仅如此,沈万三当时被捕时,周庄镇上株连甚多,有尽诛周庄居者之说。幸亏镇人徐民望不避斧钺,台御状至京城:才救下周庄全镇老小。
第二次打击是在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洪武十九年春,"兄至以户役故,缧*赴秋官时伯熙亦获戾京师,适与兄同系狱"(《周庄镇志卷三。冢墓)。这次沈万三子沈旺的两个儿子沈至、沈庄(伯熙)又为田赋坐了牢,伯熙当年就死在牢中,后移葬于周庄杏村。这样,从根本上动摇了沈家的基业。
第三次汀击是在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奏学文与蓝玉通谋,诏捕严讯,诛连妻女,及其仇七十二家,"洋武三十一年二月学文坐胡蓝党祸,连万三曾孙德全六人,并顾氏一门同日凌迟"(《周庄镇志》卷六·杂记),这次沈万三女婿顾学文一家及沈家六口,近八十余人全都被杀头,没收田地,可谓是满门抄斩了。沈万三苦心经营的巨大家业,急剧地衰落了。"沈万三家在周庄,破屋犹存,亦不甚宏大",沈家大族遭受如此三次沉重的打击,只能家破人亡。
就这样,号称江南第一豪富的周庄沈万三,由兴盛走向了衰落,但他毕竟是一个值得研究和借鉴的人物,他在周庄的遗迹,也使中外旅游者及专家学者深感兴趣。
董必武:1886年生,原名董贤琮,又名董用威,字洁畲,号壁伍,湖北黄安(今红安)人。1975年4月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
林伯渠:原名林祖涵,字邃园,号伯渠,中国湖南省安福(今临澧)人。1886年3月20日生, 1960年5月29日病逝,享年74岁
徐特立:又名徐立华;1877年2月1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府善化县四都观音塘(今长沙县江背镇观音塘)。 1968年11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谢觉哉:原名谢觉斋,字焕南,学名维鉴,1884年5月出生于湖南省宁乡县。1971年6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吴玉章:名永珊,号玉章。1878年12月30日吴玉章生于四川省荣县双庙乡。1966年12月12日,吴玉章逝世。享年88岁
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
李鸿章对时局有明确的看法,并为此提出著名的“千古变局”的命题。在1865年、1872年和1874 年他在致友人的信及若干奏折中,多次强调,中外之局势是“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深切 认识到中国必须开放,与西方竞争。这才有了后来洋务运动的兴起。 同一时期的中俄两国为什么都败给日本,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在根本上向西方学习,只是“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隔靴搔痒式改革,和日本的革心换面式变革不可同等而语。因此李 鸿章的洋务运动尽管是进步的,但作用是极有限的。正如中国社科院的历史学家雷颐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感叹:“从学术研究来说, 实际上学术界从1979年底、1980年初就已经对洋务运动和李鸿章提出新的看法,20年后,这 已经是平常的观点。但是很奇怪,这种观点一直没有扩展到学术界之外。 其实,无论从哪个层面上说,龙永图与李鸿章都不能相提并论。时势不同,地位不同, 立场、观点、价值观皆有不同。 ... 大清王朝的一面精神旗帜,几乎以一人之力带动了近代 中国的洋务运动,使中国走出了自上而下的整体转型第一步。
胡适(1891一1962),原名胡洪〔马辛〕,字适之,安徽绩溪人。学者。1910年留学 美国,入康乃尔大学,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从学于杜威,深受其实验主义哲学的影响。 1917年初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 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编辑《新青年》,并发表论文《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出版新诗集《尝试集》,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很有影响的人物。1919年发表《多 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主张改良主义。1920年离开《新青年》,后创办《努力周 报》。l923年与徐志摩等组织新月社。1924年与陈西滢、王世杰等创办《现代评论》周 刊。1932年 与蒋廷〔fu2]、丁文江创办《独立评论》。1938年任国民政府驻美国大使。 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8年离开北平,后转赴美国。1958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胡适一生在哲学、文学、史学、古典文学考证诸 方面都有成就,并有一定的代表性。 著有《五十年来之中国文学》、《胡适文存》、《白话文学史》、《中国章回小说考证》 等。
胡适一生的学术活动主要在史学、文学和哲学几个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国哲 学史大纲》(上) 、《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和《胡适文存(四集)等。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大胆的假设 、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晚年潜 心于《水经注》的考证,但未及写出定稿。1962年在台北病逝。中文名称: 梁启超
又名: 号任公字卓如 饮冰室主人
性别: 男
所属年代: 清代
民族: 汉族
生卒年: 1873—1929
相关事件: 公车上书 国会请愿运动 戊戌变法 戊戌政变
相关人物: 光绪 康有为
生平简介
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见戊戌变法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梁启超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1889年中举。1890年赴京会试,不中。回粤路经上海,看到介绍世界地理的《瀛环志略》和上海机器局所译西书,眼界大开。同年结识康有为,投其门下。1891年就读于万木草堂,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时人合称“康梁”。
1895年春再次赴京会试,协助康有为,发动在京应试举人联名请愿的“公车上书”。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表现活跃,曾主北京《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和上海《时务报》笔政,又赴澳门筹办《知新报》。他的许多政论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在湖南宣传变法思想。 1898年回京,积极参加“百日维新”。7月3日(五月十五),受光绪帝召见,奉命进呈所著《变法通议》,赏六品衔,负责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9 月,政变发生,梁启超逃亡日本,一度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有过接触。在日期间,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鼓吹改良,反对革命。同时也大量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1905~1907年,改良派与革命派的论战达到高潮,梁启超作为改良派的主将,遭到革命派的反对。
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梁启超立即表示支持。1907年10月,在东京建立“政闻社”,期望推动清政府实行君主立宪。由于清政府并不真心实行宪政,政闻社也因受到查禁而宣告解散。武昌起义爆发后,他一度宣扬“虚君共和”,企图使革命派与清政府妥协。民国初年又支持袁世凯,并承袁意,将民主党与共和党、统一党合并,改建进步党,与国民党争夺政治权力。1913年,进步党“人才内阁”成立,梁启超出任司法总长。袁世凯帝制自为的野心日益暴露,梁启超反对袁氏称帝,1915年8月,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进行猛烈抨击,旋与蔡锷策划武力反袁。1915年底,护国战争在云南爆发。 1916年,梁启超赴两广地区,积极参加反袁斗争,为护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袁世凯死后,梁启超依附段祺瑞。他拉拢一些政客,组建宪政研究会,与支持黎元洪的宪政商榷会对抗。1917年7月,段祺瑞掌握北洋政府大权。梁启超拥段有功,出任财政总长兼盐务总署督办。9月,孙中山发动护法战争。 11月,段内阁被迫下台,梁启超也随之辞职,从此退出政坛。1918年底,梁启超赴欧,亲身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和弊端。回国之后,即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梁启超也是一位著名学者。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1901至1902年,先后撰写了《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批判封建史学,发动“史学革命”。欧游归来之后,以主要精力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写下了《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文化史》等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的著作。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道光 慈禧 白求恩 丘吉尔 斯大林
你是否需要了解?
谁能给一些近代世界历史上是名人,有简历最好。从1840到1949
徐特立:又名徐立华;1877年2月1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府善化县四都观音塘(今长沙县江背镇观音塘)。 1968年11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谢觉哉:原名谢觉斋,字焕南,学名维鉴,1884年5月出生于湖南省宁乡县。1971年6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吴玉章:名永珊,号玉章。1878年12月30日吴玉章生...
世界近代史上的四大军事天才
第4位:拿破仑(法国) 在世界近现代史上,有谁能和拿破仑相提并论?拿破仑,这个差一点就成了全欧洲大皇帝的人,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一大奇才。土伦战役拿破仑初露峥嵘。之后,他在军事上的成就简直让人无法相信。试问有谁还能像他那样取得那么多场辉煌的胜利?试问有谁能像他那样让整个欧洲都为之颤栗?他是法国人心中永远...
江苏十大近代著名人物 江苏近代名人排行榜 最有名的是谁
1. 梁启超,晚清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戊戌变法的重要领导者,其思想对中国近代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2. 孙中山,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3. 茅以升,杰出的桥梁专家,主持修建了钱塘江大桥,为中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4. 鲁迅,文学巨...
世界近代史名人事迹
虽然拿破仑曾经叱吒风云数十载,但是他的功绩是短暂的,在他退位后,法国的疆域很快又恢复到他执政前的样子,拿破仑的戎马生涯对之后的欧洲历史并没有重大影响。唯一能让他载入史册的,是由他本人下令编撰的《拿破仑法典》,这部法典是很多现代民主国家法律体系的原型。 除此之外,拿破仑也是最早提出欧洲合众国构想并试图通过...
名人有谁?
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主要成就:领导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等。6、爱因斯坦 1879年出生于德国乌尔姆市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母均...
历史名人张謇简介
张謇[jiǎn](1853年7月1日~1926年8月24日),字季直,号啬庵,汉族,祖籍江苏常熟,生于江苏通州海门长乐镇(今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常乐镇)。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上海海洋大学创始人。张謇创办中国第一所纺织专业学校,开...
中国近代伟人,近代名人,中国现代名人有哪些
邓稼先研发出来核武器对中国的重大意义,他是让中国能在世界舞台上站稳脚跟,没人欺负的坚强后盾。4、钱学森 钱学森是航空博士学位,美国麻省理工学校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他经历一番波折才争取回到了国内,毛主席说他一个人比5个师还重要。有了钱学森,新中国才有了航天事业的起步,他带领科研人员研制导弹、...
求世界名人以及他们的生平事迹:专才、通才、全才。
1、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年2月11日—1931年10月18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米兰镇,逝世于美国新泽西州西奥兰治。发明家、企业家。爱迪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利用大量生产原则和电气工程研究的实验室来进行从事发明专利而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人。他发明的...
5篇近代名人事迹 100字左右
1、孙中山。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他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五权宪法》。他是首个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2、林则徐。中国近代第一位...
中国近代有哪些名人
。他的学术成就和为国家做出的贡献,使他成为了中国科学界的重要代表。六、李小龙等艺人也在世界范围内崭露头角。他们在武术和文化传播领域都有杰出贡献。此外还有许多在学术、艺术、体育等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名人,如著名作家巴金等。这些名人的成就和贡献都成为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要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