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里最讨厌刘备了,人们为什么尊刘贬曹呢? 三国...为什么要尊刘贬曹???

作者&投稿:止念 2025-05-24
古代人看三国,都有尊刘贬曹的倾向。为什么如今出现了尊曹贬刘的思想?

尊刘贬曹,是符合封建社会的传统价值观的,因为在那个时代,效忠皇权就是忠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纲纪伦常是那个社会的最主流思想。在人们眼中,曹家篡了汉朝,而刘备是皇族宗室,当然喜欢刘备讨厌曹操。

至于现在尊曹贬刘,那是开放的社会允许多元化的思想,毕竟不再是封建社会了。现代可没有家天下的概念,没有规定皇帝必须是姓什么的。而且,根据考古论证,曹操其实是个真性情的人,所作所为十分正面,而刘备的皇叔身份不过假名片,摔孩子明显是演戏。两相比较,曹操的功业成就也远比刘备高的多,人们当然尊曹贬刘啦!

首先是因为大家觉得刘备太虚伪了,并且用现在的话来说,刘备就是活脱脱的一个白莲花,就比如说在东征东吴那件事情上,刘备真正目的明显是想要把东吴给攻打下来,但是他却用自己影帝般的演技让别人觉得他是为了给关羽报仇才去攻打东吴的。

而且三国演义把刘备描绘的太过于神圣,所以从某种程度上面来说引起了大家的反感,毕竟事实不是这样,你非要这样写,那我们后人就有理由去讨厌你。

其次就是曹操的人设更符合大众的口味,并且无论是看了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我们都一致地认为曹操是真正的有血有肉的一个人,他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做任何事情,就比如说那一句话,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曹操身上具备着枭雄所具备的所有潜质。此外曹操不仅是一个军事家,他在文学上面的造诣也非常的高,比如说我们上初中的时候就学了几首曹操写的诗,其中有一首我记得很清楚叫观沧海,这首诗可以说把曹操那种勇往直前的气势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并且让我们感受到这才是真正的雄主所具备的胸怀。

但是反观刘备,基本上就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有价值的作品,唯一留下的就是他儿子的那一句话,乐不思蜀,所以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后人当然更加推崇曹操而不是刘备。

《三国演义》之所以以刘备和诸葛亮为中心,与其说是“罗贯中思想观念比较正统”,不如说是罗贯中顺应了民意。而从前的民意就是喜欢刘备、诸葛亮,讨厌曹操的。

据史料记载,在北宋的时候,民间就有说三国故事的,一说到刘备失败,听众就痛哭流涕;一说到曹操失败,大家就拍手称快。这就证明,至少在北宋时期,人们就喜欢刘备、讨厌曹操。

在这种情况下,罗贯中写出的《三国演义》以刘备、诸葛亮为中心,尊刘贬曹,自然受到读者欢迎。

扩展资料:

北宋时期民间喜欢刘备而讨厌曹操的原因:

刘备集团一开始就提出了“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口号,为兴复汉室而奋斗,这种思想理所当然被宋元以来具有民族思想的广大群众所追慕。

在民间故事中,刘备集团主公刘备的“仁”,军师诸葛亮的“智”,大将关羽、张飞等人的“义”,也都符合从前人们的道德观。而曹操作为“奸雄”的典型,不仅不忠于刘氏王朝,还为人狡诈、冷酷,并且经常屠戮百姓、摧残人才,这些恶劣品行基本上于史有据。



《三国演义》之所以以刘备和诸葛亮为中心,与其说是“罗贯中思想观念比较正统”,不如说是罗贯中顺应了民意。而从前的民意就是喜欢刘备、诸葛亮,讨厌曹操的。

据史料记载,在北宋的时候,民间就有说三国故事的,一说到刘备失败,听众就痛哭流涕;一说到曹操失败,大家就拍手称快。这就证明,至少在北宋时期,人们就喜欢刘备、讨厌曹操。

在这种情况下,罗贯中写出的《三国演义》以刘备、诸葛亮为中心,尊刘贬曹,自然受到读者欢迎。

刘备的蜀汉范围:

蜀汉为刘备所建,他直到赤壁之战后才在诸葛亮协助下,由荆州南部开始发展。其势力一度涵盖荆州、益州及汉中。立国前后与孙吴发生多次战争并损失荆州,于诸葛亮南定南中后获得云南一带疆域,至此渐渐稳定。

疆域范围:北方与曹魏对峙于秦岭,汉中为重镇;东与孙吴相邻于三峡,巴西为重镇;西南至岷江、南中,与羌、氐及南蛮相邻。蜀汉共有22郡、仅益州一州。于益州下设庲降都督,治味县,专辖益州南部。



那得看是历史上和演义里两种情况了

演义里那不用说,里面的刘备就一废物点心
但是像刘备摔儿子这类的事情就见仁见智了,对比曹操在宛城大败,祭奠典韦的时候说:儿子死了不伤心,典韦死了才伤心这种话的时候,刘备至少还真的把儿子往地上拽,而不是动动嘴而已。

但历史上的刘备就活得很真了。纵观这个生涯,除了去益州这个污点以外,简直是个完人。
就算是取益州这个污点,也是在刘璋发觉以后,堂堂正正的击败了刘璋的主力,才入主益州,并且归还刘璋财物,送他去自己原先住的城市将养。

虚伪是政客的本能,什么事情都出自本性的干那就不是人是畜生。刘备的虚伪让无数人为止倾倒并乐于为其效力,让无数的百姓愿意和他一起迁移哪怕面对未知的噩运,并且刘备自己也愿意和他们一起面临危险的时候,那他的虚伪就是真诚。同理,在死之前说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种话教导儿子的人,一切小人之心的揣测都是不礼貌的。

因为《三国演义》的作者导致了人们拥刘贬曹。其实小说上写刘备和曹操写的夸张了,但是相比于正史,他们的品性还是没变,刘备仁,曹操奸。

因为人们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当然拥护刘备了,因为刘备仁(历史上连刺客都不忍心杀刘备)

因为刘备是汉室后代呗,在那时人眼里是正统的皇室,而曹阿瞒不过是篡权的暴发户。PS:刘备之无能与虚伪尽人皆知,后人(包括me)无不憎恶之。


你是否需要了解?

为什么说三国演义尊刘贬曹
读《三国演义》的人,绝大多数都是站在尊刘贬曹的立场上,以刘备为汉室正统,以曹操为朝廷之贼。我以为《三国演义》之所以给人这种感觉,是因为作者要更好的表现小说里的矛盾冲突,势必要选出两个正反两个对立面,使读者感到善恶分明,立场明确,有更深刻的印象。据我所知,其实“尊刘贬曹”这种思想...

《三国演义》主旨是尊刘贬曹,但为何后世更推崇曹操而非刘备呢?
而且三国演义把刘备描绘的太过于神圣,所以从某种程度上面来说引起了大家的反感,毕竟事实不是这样,你非要这样写,那我们后人就有理由去讨厌你。其次就是曹操的人设更符合大众的口味,并且无论是看了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我们都一致地认为曹操是真正的有血有肉的一个人,他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做任何...

罗贯中为什么要尊刘贬曹
1罗贯中所处的时代,元末明初,政局动荡,天下大论,与三国时期类似,他内心是渴望的一个正面形象拯救社会。而三国后期,只有刘备是最接近正统的,这样的形象必须要尊。2民间形象,从三国到元末,民间大部分时期,都把刘备作为正面形象(这个原因又可以展开一个话题),罗贯中在创作时,必须考虑大众的角度...

刘备前期到处投奔人,为什么到哪谁都很尊重很客气?
02、刘备是一位真英雄。身份只能让别人对刘备客气,无法让别人尊重刘备,细想刘备无论是投靠陶谦还是曹操袁绍,甚至刘表这些人对于刘备都是非常尊重的。这就是第二个原因刘备是一位英雄,虽然刘备在现在口碑并不是很好,一部分人认为他虚伪,称其为大耳贼。但在三国时期,天下诸侯几乎都认识刘备,刘备投靠...

三国演义为什么尊刘抑曹的问题
《三国演义》尊刘抑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儒家正统思想的影响:在儒家传统思想中,“正统”观念占据重要地位。刘备作为汉室宗亲,被视为汉朝正统的继承者,而曹操则被视为篡汉的奸雄。因此,从维护正统的角度出发,《三国演义》更倾向于尊刘抑曹。刘备的道德形象:尽管刘备的德行并不足以感天动地,...

为什么那么多人看了《三国演义》后会那么讨厌刘备?
备外御寇难,内丰财施,士下者,必与同席而坐,同簋而食,无所简择。众多归焉。这不仅仅是刘备礼贤下士的真实写照,也说明了刘备的个人修养和超凡的人格魅力。在当时能够做到三国鼎立,虽然离不开其他人的帮助,但是能让其他人为他所用,而且是心甘情愿,足以说明刘备是很智慧和手段的。

刘备投奔了这么多领导,为什么依旧受尊重?
刘备可以说是白手起家的,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他经历了一些失败,但在这个过程中刘备也召集了一些有才能的人,比如赵云、关羽等等。而赵云和关羽等人的名声在三国时期是非常响亮的,所以很多人都想将他们召进自己的阵营中,所以当刘备前来投靠的时候,他们对刘备都是很尊敬的。刘备头上虽然顶着一个汉室宗亲的...

《三国演义》里,大家最不喜欢谁?说说理由。
要说三国,最讨厌的还是大耳贼刘备 “ 刘备 对他的描述换成现在的说法就是 从小是个不爱学习的社会混混,长大后长期从事政治投机活动,最后走上分裂国家的道路. ”楼上兄台这话很精辟。我再给你具体分析一下。刘备消逝家境不好,还偏偏不学无术,是个刺头儿,后来黄巾之乱时得到别人资助开始了政治...

三国史上我最讨厌的人是刘备,因为听说他说女人如衣服,而且很烂哭,是个...
三英战吕布就有了疑问,刘备的武力究竟有多少?虎牢关之后从未在战争中以武将身份出场。娶孙尚香时居然被房中的刀剑吓得魂不附体。三国时代以武勇闻名天下的君主惟孙坚父子,马腾父子而已。君主出战一旦被擒或斩杀,所有的希望皆破灭。刘备又为什么出战呢?从兵器角度分析,关羽青龙偃月刀重八十二斤,张飞丈八...

三国演义为什么尊刘抑曹的问题
1、在三国演义里面,作者曾至少不下七遍提出: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又不止一次提出:惟有德者居之;2、刘备的德当然不足以感天动地,但是生逢乱世,能作到此已经很难得;3、儒家的传统思想“正统”是主要问题,曹操是宦官养子的儿子,加上性格有些狡猾凶残,谋害不少士人名士,口碑名声传下来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