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写两个出自三国故事的歇后语和成语 出自《史记》故事和成语以及歇后语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曹操败走华客道--不出所料
张飞抓耪子--大眼瞪小眼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关公射黄忠--手下留情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张飞吃豆芽,
小菜一碟。
三顾茅庐,草船借箭!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太多了,还有下列成语和歇后语均出自于“三国”时期,
成语:
1、髀肉复生(刘备):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
2、后患无穷(刘备):指给将来留下的祸患无穷无尽。
3、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
4、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5、初出茅庐(诸葛亮):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
6、虎踞龙盘(诸葛亮):形容南京地势的雄伟。
7、集思广益(诸葛亮):指集中众人的意见,扩大工作的效果。
8、鞠躬尽瘁(诸葛亮):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9、空城计(诸葛亮):指一种作战方法。
10、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11、捉刀(曹操和手下的名将崔琰):指代人写文章。
12、才占八斗(曹植):形容学问高,文采好。
13、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14、超群绝伦(关羽):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15、一身是胆(赵云):形容胆量极大。
16、顾曲周郎(吴国都督周瑜):形容欣赏音乐或听歌、听戏很内行。
17、巢毁卵破(孔融的两个儿子):比喻国家或集体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员当然不能幸免。
18、坚壁清野(曹操的谋士荀彧)指饿死、困死敌人的一种作战方法。
19、如嚼鸡肋(杨修)比喻很乏味。
20、老牛舐犊(杨修的父亲杨彪):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21、势如破竹(杜预):比喻军队一路连打胜仗,形势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样的顺利。
22、车载斗量(吴国的中大夫赵咨):形容数量很多并不稀罕。
23、断头将军(巴郡太守严颜):形容壮士英勇不屈,宁死不降。
24、吴下阿蒙(吴国名将吕蒙):形容没有学识的粗人。
25、想当然(孔融):形容没有事实根据的主观臆断。
26、兵贵神速(魏国谋士郭嘉):指用兵贵在神奇而快速。
27、出言不逊(张郃):形容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
28、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成器。
29、负重致远(人称“凤雏”的庞统,陆绩,顾邵):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
30、乐不思蜀(刘禅):比喻乐而忘本。
谚语、歇后语:
1、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2、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3、过五关,斩六将;
4、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5、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6、周瑜谋荆州——赔了夫人又折兵;
7、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8、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9、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
10、关公面前舞大刀——献丑;
11、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12、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科;
13、看三国掉泪——替古人担忧。
成语:
1、髀肉复生(刘备):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
2、后患无穷(刘备):指给将来留下的祸患无穷无尽。
3、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
4、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5、初出茅庐(诸葛亮):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
6、虎踞龙盘(诸葛亮):形容南京地势的雄伟。
7、集思广益(诸葛亮):指集中众人的意见,扩大工作的效果。
8、鞠躬尽瘁(诸葛亮):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9、空城计(诸葛亮):指一种作战方法。
10、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11、捉刀(曹操和手下的名将崔琰):指代人写文章。
12、才占八斗(曹植):形容学问高,文采好。
13、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14、超群绝伦(关羽):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15、一身是胆(赵云):形容胆量极大。
16、顾曲周郎(吴国都督周瑜):形容欣赏音乐或听歌、听戏很内行。
17、巢毁卵破(孔融的两个儿子):比喻国家或集体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员当然不能幸免。
18、坚壁清野(曹操的谋士荀彧)指饿死、困死敌人的一种作战方法。
19、如嚼鸡肋(杨修)比喻很乏味。
20、老牛舐犊(杨修的父亲杨彪):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21、势如破竹(杜预):比喻军队一路连打胜仗,形势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样的顺利。
22、车载斗量(吴国的中大夫赵咨):形容数量很多并不稀罕。
23、断头将军(巴郡太守严颜):形容壮士英勇不屈,宁死不降。
24、吴下阿蒙(吴国名将吕蒙):形容没有学识的粗人。
25、想当然(孔融):形容没有事实根据的主观臆断。
26、兵贵神速(魏国谋士郭嘉):指用兵贵在神奇而快速。
27、出言不逊(张郃):形容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
28、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成器。
29、负重致远(人称“凤雏”的庞统,陆绩,顾邵):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
30、乐不思蜀(刘禅):比喻乐而忘本。
谚语、歇后语:
1、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2、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3、过五关,斩六将;
4、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5、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6、周瑜谋荆州——赔了夫人又折兵;
7、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8、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9、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
10、关公面前舞大刀——献丑;
11、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12、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科;
13、看三国掉泪——替古人担忧。
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你是否需要了解?
求这些三国歇后语、谚语的典故
求这些三国歇后语、谚语的典故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过五关,斩六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周瑜谋荆州——赔了夫人又折兵徐庶进曹营... 求这些三国歇后语、谚语的典故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过五关,斩六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打黄盖——...
《三国演义》歇后语及其故事情节把故事
1.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徐庶是刘备的谋士,曹操软禁徐母来威胁徐庶,徐庶没有办法,被迫离开了刘备,去了曹操那里,但他不为曹操出任何计谋来对付刘备(身在曹营,心在汉),后来死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2. 周瑜打黄盖 ——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讲的是火烧赤壁的时候,周瑜...
三国的歇后语俗语
刘备请诸葛亮——三顾茅庐 关云战败走麦城——吃亏全在大意 关公吃酒——看不出来 关公保刘备——赤胆忠心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没办法)孔明斩马谡——明正军纪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著想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
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歇后语
关公走麦城——最后一招、大难临头 关公面前耍大刀——不自量力 关羽卖肉——没人敢要 关羽放曹操——念旧情 关羽进曹营——身在曹营心在汉 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关羽流鼻血——红上加红 关羽说三国——光说过五关斩六将,不说败走麦城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
关于《三国》的成语,歇后语各10个
一手包办一举两得一臂之力一亲芳泽七步成诗 三顾茅庐下笔成章不出所料不由分说不知所云 不容偏废乘虚而入五内如焚人生如寄仰人鼻息 伯仲之间位极人臣作奸犯科偃旗息鼓出言不逊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初出茅庐刮目相待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虚传同符合契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张飞用...
下面的歇后语各出自《三国演义》的故事,请补充完整
蔡中蔡和又恰好将这一假情报传回了曹营,曹操就相信了黄盖,之后赤壁之战爆发,诈降的黄盖开船来投降曹操,不料曹操中计,曹操的船团被黄盖的火船击中而着火,加上庞统的连环计和诸葛亮招来的东风,曹操军溃不成军,经过周瑜的奇袭后几乎全军覆没,甚至到了差点要被关羽所杀的地步.之后曹操惧怕周瑜,一直不敢...
...故事有关的成语。 2,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歇后语。
妄自菲薄 智取陈仓 七擒七纵 六出祁山 舌战群儒 单刀赴会 得陇望蜀 负重致远 出言不逊 兵贵神速 吴下阿蒙 断头将军 车载斗量 势如破竹 老牛舐犊 如嚼鸡肋 坚壁清野
三国的成语和歇后语各四十个
成事在天,谋事在人。天下大势,鼎足三分。(歇后语)一、 蜀 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比喻请的就是你)刘备摔阿斗——刁买人心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刘备编草鞋--内行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比喻来之不易。)阿斗的江山--白送 后主降魏--不知羞耻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
出自名著《三国演义》的歇后语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关公开刀铺——货真价实 这就是我为大家准备的出自名著《三国演义》的歇后语,《三国演义》真是一部百看不厌的经典小说,我觉得小说最吸引人的是对于魏国、蜀国、吴国英雄人物间棋逢对手的描写。三个国家中都有各自杰出的谋略家、军事将领和治国能手,在人才方面达到了平衡。
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
三顾茅庐 鞠躬尽瘁 吴下阿蒙如鱼得水望梅止渴乐不思蜀单骑救主舌战群儒过关斩将封金挂印草船借箭火烧连营歇后语1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2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3 孔明给周瑜看病---对症下药4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5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6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7 诸葛亮征孟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