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官渡)简介 100字左右 赤壁之战的简述(100字)
公元208年,曹操挥军百万南下,意欲扫平当前最后两个军阀——刘备,孙权。孙刘审时度势,决定联盟,共退曹军。先有庞统巧献连环计,将曹操战船连为一片。再有诸葛亮利用地利草船借箭,利用天时巧借东风,接着黄盖假降乘机燃起烈火,烧毁了曹操所有战船。曹操落荒而逃又被诸葛亮巧封华容道,却被关羽念及旧情而释放,曹操虽未死,但挫其锐气,毁其精锐,三足鼎立之势便成。
赤壁之战发生的时间是公元208年,简要的说,这是一场孙权与刘备联手在赤壁一带共同打败曹军的战役。当时孙刘联军的兵力为5万,而曹军的兵力为20多万,从兵力上来看曹军是必胜无疑的。可是因为曹军的大多数士兵不适应水土,加之孙刘联军的智取导致曹军的损失非常惨重。
三国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之后在中国的军事政治中心不再局限在黄河流域了,而是扩大了,赤壁之战也开了长江流域战役的先河。之所以经历了近两千年的历史依然被视为战争的典范,是因为赤壁之战见证了兵力并不是战争中唯一可以取胜的因素,战争中更加需要的是策略和技巧。
火烧赤壁的主要内容
赤壁之战之前曹操曾写孙权写了一封信,信上说道他要统领着八十万的水军和孙权一起打猎。当时孙权看过信之后也拿给自己的部下看,他们全都吓坏了,很多有都提议迎接曹操,投降朝廷。孙权的部下里只有鲁肃一人没有说话,借着上厕所的时候鲁肃把心里话说给了孙权听,提议不能投降,得到了孙权的认可,后来孙权便发兵了。
孙权命周瑜为主将,程普为副,率三万精锐水军,联合屯驻樊口(今湖北鄂州境)的刘备军,共约五万人溯长江西进,迎击曹军。十一月,孙刘联军与曹军对峙于赤壁。曹操将战船首尾相连,结为一体,以利演练水军,伺机攻战。周瑜采纳部将黄盖所献火攻计,并令其致书曹操诈降,曹操中计。黄盖择时率蒙冲斗舰乘风驶入曹军水寨纵火。曹军船阵被烧,火势延及岸上营寨,孙刘联军乘势出击,曹军死伤过半,遂率部北退,留征南将军曹仁固守江陵。联军乘胜扩张战果,孙刘两军分占荆州要地.赤壁决战,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此战为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官渡之战背景:1,东汉末年轰轰烈烈的黄巾农民大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也使腐朽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2,各地州郡大吏独揽军政大权,地主豪强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转入争权夺利、互相兼并的长期战争.3,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袁绍、曹操两大集团逐步发展壮大起来。
内容:袁绍举兵南下的消息传道到许昌,曹军诸将认为难以战胜袁绍,曹操却说:“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遂决定起兵两万迎敌。
袁绍有军队数十万,后方巩固,兵 精粮足。而曹操能用以抵抗袁绍的军队仅一二万人,且所占之地战乱连绵,物资供应远不丰富。 曹操颇有军事才能,在这场战斗中,他先是采用声东击西之计,斩大将颜良,解白马之围.然后诱敌深入,又干延津之战中大败袁军,斩袁名将文丑。初战胜利后,曹操主动撤兵,退守官渡,深沟高垒,坚壁不出,等寻战机,如此阻扼袁绍10万大军达半年之久。 袁绍谋士许攸投奔曹操,讲了袁绍新近在乌巢(今河南延津东南)屯积万余车粮草辎重的情况,并建议曹操出奇兵偷袭乌。曹操纳其言,击败鸟巢守将淳于琼,烧其粮草辎重万余车。火烧乌巢,决定了官渡之战的胜负 。
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一带大胜曹操军队,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战争日期在公元208年七月—十二日。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之一。
名称: 赤壁之战
地点: 赤壁
时间: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
参战方: 孙刘联军,曹操
结果: 孙刘联军获胜
参战方兵力: 联军5万,曹操军20万(称80万)
伤亡情况: 曹操军几乎全灭
主要指挥官: 周瑜(联军),曹操(曹军)
曹操的失误
其实这个问题周瑜已经有很精辟的论述,他分析的五点应该说正是曹操的致命伤。
(1)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关西军一直是曹操的威胁。
(2)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
曹操也明白这个道理,他希望的是用荆州水军对抗吴军,可惜他错了,赤壁之战前那场接触战证明了一切。所以曹操才会锁战船,只不过正是因为这样才被敌人火攻。说到底还是水军不济造成的。
(3)又今盛寒,马无藁草;
《三国志·孙权传》记载:公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可见战马没有草料,人也好不到哪去,饥饿与瘟疫是困扰曹军的两大难题。这样的部队即使数量多也很难取胜。
(4)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孙权命周瑜为主将,程普为副,率三万精锐水军,联合屯驻樊口(今湖北鄂州境)的刘备军,共约五万人溯长江西进,迎击曹军。十一月,孙刘联军与曹军对峙于赤壁。曹操将战船首尾相连,结为一体,以利演练水军,伺机攻战。周瑜采纳部将黄盖所献火攻计,并令其致书曹操诈降,曹操中计。黄盖择时率蒙冲斗舰乘风驶入曹军水寨纵火。曹军船阵被烧,火势延及岸上营寨,孙刘联军乘势出击,曹军死伤过半,遂率部北退,留征南将军曹仁固守江陵。联军乘胜扩张战果,孙刘两军分占荆州要地.赤壁决战,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此战为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袁绍举兵南下的消息传道到许昌,曹军诸将认为难以战胜袁绍,曹操却说:“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遂决定起兵两万迎敌。
袁绍有军队数十万,后方巩固,兵 精粮足。而曹操能用以抵抗袁绍的军队仅一二万人,且所占之地战乱连绵,物资供应远不丰富。 曹操颇有军事才能,在这场战斗中,他先是采用声东击西之计,斩大将颜良,解白马之围.然后诱敌深入,又干延津之战中大败袁军,斩袁名将文丑。初战胜利后,曹操主动撤兵,退守官渡,深沟高垒,坚壁不出,等寻战机,如此阻扼袁绍10万大军达半年之久。 袁绍谋士许攸投奔曹操,讲了袁绍新近在乌巢(今河南延津东南)屯积万余车粮草辎重的情况,并建议曹操出奇兵偷袭乌。曹操纳其言,击败鸟巢守将淳于琼,烧其粮草辎重万余车。火烧乌巢,决定了官渡之战的胜负 。
你是否需要了解?
赤壁之战(官渡)简介 100字左右
官渡之战背景:1,东汉末年轰轰烈烈的黄巾农民大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也使腐朽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2,各地州郡大吏独揽军政大权,地主豪强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转入争权夺利、互相兼并的长期战争.3,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袁绍、曹操两大集团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内容:袁绍举兵南下...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简介(100字内)
赤壁之战是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也是孙、曹、刘各家都派出主力参加的唯一的战事。2官渡之战 袁绍听闻刘备接受曹操封号,怒而起兵,大举进攻许昌,两军对垒官渡。曹操兵弱粮少,但将士用命,内部团结。袁绍兵多粮足,但军心涣散,内部矛盾重重。加上袁绍优柔寡断,多次坐失良机,许攸...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主要内容
1、官渡之战的主要内容是:在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 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 曹操部将多认为袁军强大不可敌。但曹操却根据他对袁绍的了解,决定以所能集中的数万兵力抗击袁绍的进攻。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最终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主要内容
官渡之战的主要内容:时间地点:建安五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兵力对比:曹操以数万兵力抗击袁绍的十万大军。关键战术:曹操决定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战争结果:曹操击溃袁军主力,最终出奇制胜,以弱胜强,击破袁军十万。赤壁之战的主要内容:战争背景:曹操欲带领十五万大军抢夺东吴江南之地。战...
赤壁之战和官渡之战简介20内
1赤壁之战,这场在中国历史上极为著名的战役,展现了弱者战胜强者的壮丽篇章。公元208年,即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指挥着一支庞大的水陆军队,声称有百万之众,向荆州发起进攻,并计划进而征讨孙权。然而,孙权和刘备联合起来,组成了一个强大的联军,由周瑜指挥,在长江的赤壁地区给了曹军致命一击,这一...
用100字左右概括三国演义的著名战役(急)
官渡之战发生在东汉建安五年(200年),曹操指挥少量精兵在官渡地区成功击败了袁绍的大军。曹操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先在白马击败袁绍的将领颜良,然后坚守官渡。袁绍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曹操利用地形和计谋,最终在官渡战役中取得胜利,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赤壁之战发生于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和...
赤壁之战和官渡之战简介20内
1赤壁之战,又称赤壁之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之一。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领庞大的水陆联军,号称百万,发起荆州战役,企图进而讨伐孙权。孙权和刘备组成的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在长江赤壁一带大败曹军,从而确立了三国鼎立的格局。这场战役不仅是长江流域首次大规模的...
简述赤壁之战的故事内容
周瑜部将黄盖见有机可乘,便献计主张火攻。周瑜然其计,于是黄盖假称向曹操投降,率领10艘舰船,趁着强劲的东南风,驶向曹营。在距离曹营不到二里的时候,黄盖等人突然将船上的柴草点燃,冲入曹操舰阵。一时间,曹操大营火光冲天,曹操战舰因连接在一起,来不及四散逃走,就在这熊熊大火中化为灰烬...
赤壁之战和官渡之战简介20内
1公元200年,袁绍起兵攻打曹操,两军对垒于官渡。但曹操兵弱粮少,于是采取后退拉长补给线的策略。袁绍急攻冒进。结果被曹操夜袭乌巢。袁绍大败。从此,曹操取代了袁绍在北方霸主的地位。2公元208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与孙刘联军交战于赤壁。曹操军队因不习水土,军队中流行瘟疫,再加上刚一交战,曹操...
有谁知道《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汉中争夺战》的故事...
官渡之战 建安三年(198年),袁绍击败公孙瓒,占有青、幽、冀、并四州之地。建安元年,曹操把汉献帝挟持到许昌,形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取得政治上的优势。建安二年(197年)春,袁术在寿春(今安徽寿县)称帝。曹操即以“奉天子以令不臣”为名,进讨袁术并将其消灭。接着又消灭了吕布,...